丰富自我,迎接教育的挑战

时间:2021-07-05 17:08:18 浏览量:

刘莉

摘要:能够接下教育挑战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拥有内驱力的学生,即内驱型成长,他们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学习什么,避免“空心”教育与自我内卷,终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我”,即使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终极意义所在。

关键词:转换;冲突;界限感;空心;丰富;挑战

一书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这两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面临着各种挑战与新状况的出现,我陆陆续续接触了一些相当实用的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巧的是,教师节之际,学校领导给每一位老师准备的礼物正是一本这个范畴的名著——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的《教师:挑战》,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著家庭挑战系列丛书中的一部,一定要和佐藤学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区分开来。

聊聊内容与作者

这本书的封面,简洁、精美而不庄重,有一种让人愿意亲近的吸引力。再看看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是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他的个人成就直接影响了当今非常盛行的正面管教等教育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地影响。

整本书分为四大部分:引言、第一部分(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实际应用)和结语,共计11章。包含了在应对需要帮助的孩子的问题时所得出的心理学观察结果和实践操作经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

我个人最喜欢第一章,但最具有实操性的是第二章:案例分析,它的语言没有那么浓重的学术气息,俗白清浅,方便理解与借鉴。

谈谈心得与共鸣

教师角色的转换与现实的冲突

传道授业解惑,几千年以来被视为教师的天职,最为贴切的形容莫过于“教书匠”了。如同泥瓦活之于“泥瓦匠”、木工活之于“木匠”,“教书”是“教书匠”的一门手艺、是一份工作,能把书教好就是好老师。

那么,从农耕社会、工业时代进入到今天科技高度发达的大数据时代,教师只需要安安心心得教书,能否适应时代的要求呢?答案很显然是“NO”。纵观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西方学校教育模式的进入,学校全面取代旧时私塾、学堂,这种更加规范化和模式化的管理制度,显得更为先进。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进入学校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教师也分化出各种不同的岗位,不仅仅会能教书,还得会管理,如果是班主任或德育老师,还要承担文化知识学习以外的更广泛和多元内容的教育,如:爱国情操的培养、文明礼仪的训练等等。

中国的国情更为特殊,普及的公立学校教育往往是大班化教学,孩子数量多、能力差异大、家庭背景多样化,尤其是小学阶段,孩子的教育势必出现新的难题与困境。每个班级只配备一个班主任教师,这样的配置常常让老师们囿于力不从心、无暇兼顾的困窘。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必须认清和接受教师角色转换的现实。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教授知识以外的技能,比如將大学所学的儿童心理学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自己更为丰富,思考角度更加多维。

今天的教师,有时候是知心大哥大姐,有时候是亲密朋友,有时候是妈妈爸爸,有时候还得是心理咨询师。善于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老师,会更受学生家长的欢迎。在微信群和qq群广泛运用的今天,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孩子,或多或少得被动加大与家长联系沟通的频率和力度。现实中,确实就存在这么一群教师,他们可能教书教得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却深受孩子和家长喜爱,甚至超越了学校里带着名师光环的教师。我们无法再独善其身,不理不会孩子和家长的感受,因为表达诉求的渠道和方式如此之多,我们一方的自动屏蔽,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化。

学生角色的变化与孩子界限感的模糊

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也会让大人和孩子的界限不再明晰。举一个简单例子,在教育不普及的年代,凭借成长经验,大人们常常显得比孩子懂得更多。但今天呢,庞大的网络资源,海量的网课将知识变得更加透明化和平等化。美国的一位高中校长写的书《准备》里,就谈到这种情况。这所高中并没有财力邀请大学教授,来学校讲授大学入学前的预备课程,但某一天校长发现有几个孩子已经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她惊叹于她们如何做到的,孩子们告诉她,自己在网络中找到哈佛、麻省理工等学校的课程资源,她们全都自学完了。这就是孩子们超越我们的信息搜索能力,她们对网络新功能的探索可能比教师更有热情和深度。

传统社会的长幼有序,放之于现代社会,并没有严格得去遵循。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爸爸妈妈更倾向于不做权威型的家长、专制型家长,而做引导型、朋友型家长。这也正是社会与时代的进步,人类逐渐打破了传统强弱阶层的界限,体现了人文精神与人本主义思想。

三、讲讲反思与方向

1.儿童心理学、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帮助

青春期的提前,也让孩子们成熟得更快更早。许多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了外语、舞蹈、主持、钢琴等学习,人类掌握各种技能的时间不自觉就提前了,更聪明了,但一部分孩子也更敏感了,更无助了。鲁道夫在《教师:挑战》第一章谈到孩子的两种刺激:一种是通过生理功能和遗传,另一种是来自成长环境及身边的人,首先是他的母亲。以此为据,一些所谓的问题孩子,他正是遇到这两种刺激的一种或结合。

该如何帮助他们,而不是放弃打压他们,正是我们在学习了这本书以后,需要思考的。非常庆幸的是,我们天健小学在心理辅导方面,做了很多真正有利于孩子的工作,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老师以及许多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都真正想帮助有情绪困扰的孩子们,陪伴他们走出情感误区、心灵阴影处。

教师对学生的爱,胜于一切。“爱”,是本能,是基础,但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手段。如果,只提“大爱”和“教育情怀”是经不起推敲的,也无法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教师需要的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这本书的第二章,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实际案例。

人类心理学的发展史,无论是行为主义流派、精神分析流派、还是人本主义流派、认知心理流派,都为今天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沃土。我们教师理应学习相关知识,培养解决教育难题的技能。

2.尚存的疑惑与实操性的困难

以我们的一线班主任工作量来说,持续的自我学习与知识提升,既没有充足的时间支持,也缺少学校人力财力的支撑。所以,有一种说法,当教一个年级五年以上,这位老师也就该年级的水平。这是一种无奈的戏谑,也是教师渴望却无法安心持续学习的现实写照。

3.内驱型成长,避免“空心”与“内卷”

最近,还读了朱永新的《未来学校》和心理学家爱德华·L. 德西教授的《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这两本书,和《教师:挑战》有许多相通之处。今天,能够接下教育挑战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拥有内驱力的学生,即内驱型成长,他们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学习什么,避免“空心”教育与自我内卷,终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我”,即使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这是我所期待的,现代教育的终极意义所在。

我心向往之,也努力为之。

参考文献

[1] 鲁道夫.德雷克斯 . 教师:挑战[M].北京:三联书店,2020.

[2] 朱永新 .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M].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

[3][美]爱德华·L. 德西(Edward L. Deci),[美]理查德·弗.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9.

深圳市天健小学

猜你喜欢 丰富转换空心 为什么竹子是空心的?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8期)2020-12-23古法空心面制作工艺考究农产品市场周刊(2018年10期)2018-04-08“空心房”还需法律界定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47期)2017-12-13“空心房”还需法律界定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47期)2017-12-13关于丰富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思考新课程·上旬(2017年6期)2017-08-06论幼儿能力的培养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年34期)2017-05-24空心病东西南北(2017年1期)2017-02-22让孩子们羽化成蝶课外语文·下(2016年12期)2017-01-12谋策略,爱运动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年3期)2015-05-05

推荐访问:迎接 自我 挑战

《丰富自我,迎接教育的挑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