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标书画审美特征摭论

时间:2022-08-03 10:40:12 浏览量:

何国伟

内容提要:作为“新安画派”中一位主要代表,查士标在绘画和书法两方面均取得极高的成就。在绘画方面,他在画中完美地融入了倪云林、董其昌的笔意,以惜墨如金的简略笔法,形成了时而荒寒简淡、时而萧疏静幽、时而旷达明快的查士标风格。在书法方面,其功力极其深厚。他从董其昌入手,上习米芾,并融入欧柳之意,以行草见长。其前期书法,有董书特征。其中年后书法,特别是《行书白居易〈草堂记〉》,全篇连贯一气,以疏朗为主,行笔自然,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字字珠玑,功力深厚,美不胜收。其不愧为清早期影响深远的书画名家。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将查士标绘画的审美特征总结为“荒寒简淡、萧疏静幽”,并将其书法的审美特征总结为“俊逸流畅、神韵深邃”。

关键词:查士标;新安画派;书画;审美特征

引言

17世纪40年代,中华民族经历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甲申年(1644),李自成占领了大明首都。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后,明清易祚。在两千年儒家学说浸淫下,史可法、夏完淳、李待问等一批民族志士开展了不屈的抵抗运动。福建、广东一带,黄道周、曹学佺、陆秀夫支持明朝藩王称帝,抗清斗争延续了多年。除了在斗争中献出生命的史可法、夏完淳、李待问、黄道周、曹学佺等人,更多的知识分子成为大明遗民。他们以无声的方式哀悼大明的覆亡,抗议清朝统治的残酷。他们拒绝应试清朝的科举,不求高官厚禄,宁可寄情山水,隐逸世外,布衣终身。

江南省的徽州地区产生了大批大明遗民。明末清初,徽州一府六县,黄山白岳,山水奇绝;钟鸣鼎食之家,隔山可见;粉墙黛瓦之屋,比比皆是。资产丰厚加读书传统,形成了徽州浓厚的文化传统,包括书画传统。明末清初,徽州地区产生“新安画派”,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一、查士标生平简介及其书画源流

查士标(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安徽休宁人,明末秀才。入清不应科举,擅画山水,工诗文。精鉴赏,家富收藏,鼎彝及宋、元真跡皆有。

查士标幼承家学,20岁便中秀才,因其文笔学养俱佳,名重一时,故人称“查文学”。30岁的查士标挈妇将雏,逃离故乡。查士标先后居于芜湖、南京[1],后流寓于当时的书画中心扬州、镇江一带。《广陵诗事》记载,查士标“尝居北乡吕祖坛,坛去城三十余里,有老柏修篁,清溪绕之。二瞻书‘偶落人间四字额”[2]。

查士标为“新安画派”中“海阳四家”(渐江、查士标、孙逸、汪之瑞)之一。其山水画师法黄公望、吴镇、倪瓒、董其昌,笔墨疏简,风神散逸,气韵荒寒;书法受董其昌影响较大,但同时学米芾,上追欧柳以至颜真卿。时人称其米、董再生,名重天下。

二、“新安画派”绘画风格的普遍特征

徽州别称“新安”,“新安画派”又称“黄山画派”。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新安画派”画家在风景奇秀的中国东南一隅寄情山水,切磋画艺。“新安画派”画家直接师造化,观山水,在黄山白岳的奇峰怪石、苍松云海中观景、写生、运笔,与当时以“四王”为代表的“步履古人,摹仿逼肖”的正统山水画派不同,在山水画中独创简淡高古、秀逸清雅一格,为中国画史增添了清新自然的篇章。“新安画派”画家的笔法共性是继承“元四家”,特别是倪瓒的绘画技法。其特征为师法自然,画面意境荒寒,超尘拔俗,冷峻凛然。画家既画出了黄山白岳的风貌,又表达了明代遗民内心的苍凉和孤傲。

三、查士标与扬州、京江画派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查士标在入清后避居新安山中,“不求闻达,一室之外,山水而已”(查士标《种书堂遗稿》曾灿序)。查士标中年后流寓扬州,成为扬州的著名书画家。《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记载:“杯盘户户江千里,卷轴家家查二瞻。”

查士标与镇江著名书画家笪重光(1623—1692)有深厚友谊与交往,同时交往的还有后辈王翚(1632—1717)、恽寿平(1633—1690)。王、恽后来成为有清一代大画家,名列清初六家。除此之外,查士标与比他小20多岁的后辈石涛等当时画坛和文坛名流结交,相互切磋。当然,在查士标交往的书画家中,也有徽州画家、同为“新安画派”的弘仁、汪之瑞、程邃。查士标与这些名满天下的大画家长期交往,使得他的绘画风格多样化而不拘于某一家。

查士标73岁还在扬州与孔尚任、龚贤、石涛等参加春江诗社。晚年画境超迈,直窥元人之奥。当时,书画家、诗人、鉴赏家、收藏家、吏部尚书宋荦对查士标的评价最高。“宋漫堂(荦)不轻许人,独以得其狮子林画册为快。”宋荦路过扬州时拜访查士标,对其画作极为推崇,称其为“董其昌后一人而已”,并云“山人查二瞻,画第一,字次之,诗又次之”。

查士标与渐江(弘仁)相交极深,渐江的画作很少让友朋作题,查士标则是一个例外。查士标常在渐江的画幅上题字,而且两人合作过不少画作。今藏于天津博物馆的《弘仁、梅壑书画合册》共16帧,8帧为渐江绘画,8帧为查士标对题。

四、查士标绘画审美特征

由于家境殷实、家藏丰富,查士标自幼即接触大量书画名迹,眼界开阔。其画初学倪高士,后宗梅花道人、董文敏笔法;山水由董其昌上溯董巨、二米、元四家,并受程嘉燧、李永昌、汪之瑞、渐江等师友的影响。评论家常说他的绘画、书法与董其昌神似,其实是偏激之言。书画家的高明之处并非似某人,而是有自己的风格。董其昌的书画风格在明末确实风靡一时,几欲一统画坛。查士标的书画也确实有董其昌的影子。这与他自幼习董书、摹董画有关。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几十年的书画创作过程中,查士标广开眼界,博取众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就绘画来说,查士标早年即服膺同属“新安画派”、比自己大5岁的的渐江。二人均对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情有独钟。论者说查士标山水初学倪瓒,后参用吴镇、董其昌法,笔墨疏简,画境荒寒。确实,查士标常常在画上自题“拟云林笔意”“仿倪云林法”等跋语,并且自起“懒标”之号,这显然是受倪瓒“懒瓒”之号的启发。这一“懒”字反映在他“风神懒散、气韵高逸”的绘画作品中。中年后,查士标移居扬州,在与扬州、镇江一带的笪重光、王翚、恽寿平、石涛、孔尚任等当时画坛和文坛名流交往、切磋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绘画的面貌。8FCEBEC3-AD0D-42CE-BC23-D87508C65790

笔者多年欣赏查士标的画作,认为“荒寒简淡、萧疏静幽”是查士标绘画的审美特征。

查士标是多产的书画家。以下通过对查士标的几幅著名绘画作品进行赏析来说明查士标画作的审美特征。

(一)《秋林远岫图》(图1)

《秋林远岫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绘于清康熙四年(1665)。

在《秋林远岫图》中,两位高士盘膝而坐,远山近水,秋树成林,溪岸静谧,水光林影,表现了超脱世外、隐逸林泉的意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画的整体结构、远山近水隐隐有倪云林的风格;但其山峰的绘制,一望而知,为弘仁的平削的山顶风格。这说明查士标在壮年就已经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二)《日长山静图》(图2)

《日长山静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作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

此图拟倪云林构图,以高远法布局。远山,中水,近岸,笔法疏朗。高士、童子皆以简笔为之,近树的描绘则较为着力。远山的画法为“新安画派”常用的笔法,山势险峻陡峭,显然从黄山写生素材中而来。此图流露出日长山静、自然天真的气息,为查士标结合倪云林及“新安画派”特色的佳作。

(三)《溪山放牧图》(图3)

《溪山放牧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绘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此图明显拟倪云林构图,以平远法布局。中水近岸,笔法疏放,墨色简淡,惜墨如金。与倪云林不同的是,查士标以放牧入画,在疏淡中增添了一种人间烟火气。这大约也是老年查士标对生活的一种体悟吧。

(四)《晴峦暖翠图》(图4)

《晴峦暖翠图》立轴(安徽博物院藏),作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

此画在查士标作品中具有重要意义。从查士标在画中的题跋可知,此幅作品是因董其昌“子久画当以晴峦暖翠为第一”的评语而仿作,画家同时回忆20年前曾见过黄公望此画。有趣的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并未被董其昌评为第一,由此可见董对黄公望《晴峦暖翠图》的推崇。查士标学画从黄公望、倪云林入手,其画多拟倪云林画意,有黄公望画意者较少见。查士标30岁前居于新安江边,而黄公望的住处在富春江边,正是新安江的下游。二者山水画有一定共同性,本不为怪。然细观此画,除构图与黄公望画类似,未用查士标喜用的倪云林法(图1—图3)外,其笔意、笔法均为“新安画派”的自家风貌。特别是整个画面,仍然保持了查士标自己疏朗、简单的笔法。其山峰的画法,更多地吸收了弘仁的笔法。总之,查士标在此画中吸收了一些黄公望笔意,但仍有新安画人自己的风貌。此画画面生动,层次分明,是查士标绘画中难得的精品。

(五)《携琴幽居图》(图5)

《携琴幽居图》手卷(安徽博物院藏),绘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

此卷为查士标手卷中之精品,名闻遐迩。《艺苑掇英·第五十六期:安徽省博物馆专辑》曾收录此卷。此卷以平远法构图。画中有一亭,士人端坐其中,凝望深山远谷,静听林泉瀑声。寥寥数笔,幽居之感跃然纸上。一客策杖,悠然来访,童子携琴,亦步亦趋。近处小桥流水,远处一望无涯。草亭旁寥落无物,小径边数树丛生。整个画面,设色清而淡雅,意境寒而不荒。画家表现的是主人幽居,客人携琴来访,知音共赏的山居之乐。从艺术角度看,在此卷中,查士标完美地融入了倪云林、董其昌的笔意,形成了自己简淡萧疏、旷达明快的风格。与查士标的大幅卷轴画相比,此卷相对少一些寒荒意境,多了一些文人交往生活中的人间气息。其意境深远,构图巧妙,设色雅淡,笔触优美。笔者以为,此卷乃查士标佳作中之佳作。

五、查士标书法的审美特征

查士标书法,一般认为是以行书、草书见长。其书出米、董,上追颜真卿,颇得精要。其行笔“俊逸豪放,神韵深邃”。当时的大鉴赏家宋荦评查士标的成就,谓“山人查二瞻,画第一,字次之,诗又次之”。对诗又次之的评论,无可争议。然以笔者的观点看来,“画第一,字次之”的评论对查士标并不公允。多年来,笔者观摩了查士标的多件书法作品,认为查士标的书法与他的绘画一样,都达到很高的水平,足以在书法史上留名。

查士标幼年时,董其昌曾访查士标家,遗下书画。查士标幼时学董其昌书法,这在董书风靡天下之明末清初,并不奇怪。查士標一生对董书评价甚高,受到董书的影响也很自然。说他的书法“酷似董其昌”,或许在他年轻时尚有一些道理;然纵观查士标一生的书法,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实际上,纵观查士标书法,特别是他大篇幅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的书法功力极其深厚,绝不亚于其画。在《查士标草堂记墨迹》“出版说明”中,编者说他“习米芾和米友仁,又以行草见长,行笔俊逸豪放,神韵深邃”是很公允的。

和绘画一样,查士标当时在扬州声名显赫,留下了大量书法作品。笔者通过分析查士标早晚期多件书法作品,总结出查士标书法的特点为:俊逸流畅、神韵深邃。现以其数件书法代表作品为例,赏析如下。(虽是寥寥数件,读者当可体会到查士标的书法从早年具有董书特色,到后来保留董书自然流畅的风格,糅入米书的结字及气

势,并参以欧柳之意的转变过程。)

(一)《行书五律诗》(图6)

《行书五律诗》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书明张羽五律《寻春》,行距宽阔,笔法疏朗,行笔流畅,墨色简淡,确有董书特征。但其结字不似董书,特别是“远”“度”“问”“觉”等字。相信本幅为查士标较早期书作,其董书风格特色仍较为明显。

(二)《行书白居易〈草堂记〉》(图7、图8)

《行书白居易〈草堂记〉》(安徽绩溪县文化局藏),共12轴,计890字。为查士标65岁时力作。全篇连贯一气,行笔自然,以行书起笔,逐渐过渡到行草。字与字之间以疏朗为主,气势流畅。通篇看来,一气呵成,美不胜收。掬出单字,则字字珠玑。一笔一画,皆显功力;一撇一捺,其美无比。此书完全脱离了董书藩篱,气息流畅,行距疏朗,不亚于董书,而笔画结字更胜于董书。由结字看来,查士标此幅行书受米芾影响较大,但“草堂记”三字更有欧柳之意,说明查士标行书除融有米意,也有晋唐书法笔意。笔者每抚此书,常叹服不已,始信《广陵诗事》的记载,当年扬州“杯盘户户江千里,卷轴家家查二瞻”。查氏声名非浪得也!8FCEBEC3-AD0D-42CE-BC23-D87508C65790

现引用董其昌《行书范仲淹〈岳阳楼记〉卷》(图9)如下,读者当可对比查士标《行书白居易〈草堂记〉》与此卷的异同,可以看出,查士标晚年书法除依然有流畅的风格,其结字更有米字的气势,并有欧柳之意。

(三)《行书黄镇成〈谷口〉诗》(图10)

《行书黄镇成〈谷口〉诗》轴(香港听松阁藏),释文:“谷口桥边日未斜,先寻宿处近梅花。分明听得吹长笛,只隔红楼第一家。查士标。”钤印:“士标私印”(白文)、“查二瞻”(朱文)、“仪周审定”(朱文)、“安仪周家珍藏”(朱文)、“听松阁藏书画印”(朱文)。此幅书元黄镇成《谷口》诗。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市)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

查士标行书黄镇成《谷口》诗(谷口桥边日未斜),作者见过的不止一幅,说明查士标对此诗情有独钟。香港听松阁收藏的此幅曾被著名清代书画鉴藏家安岐(字仪周,1683—?)收藏。《文端公年谱》记载:“麓村安氏精鉴赏,凡槜李项氏、河南卞氏、真定梁氏所蓄古迹,均倾赀收藏。图书名绘,甲于三辅。”此作已基本脱离董书风格,与图6、图7风格类似,行距及字距均较图5为密,结字近于米字风格,笔画沉稳,应为其中年后作。查士标居扬州时与京口笪重光有深度交往,二人均爱米书。米芾曾长期居于镇江,笪重光对其书钟爱有加。从查士标此书与笪重光的书法对比可以看出,笪、查二人的书法有先学董、后学米的共同经历,并且二人相互影响。

结論

查士标作为“新安画派”中一位主要代表,“海阳四家”之一,入清不仕,在绘画和书法两方面均取得极高的成就。在绘画方面,他从学习董其昌开始,上追董巨、元四家,特别是倪元林。其画或绘亭中高士,或绘远山近水,或绘秋树溪岸,或绘水光林影,表达了超脱世外、隐逸林泉的理想。经过数十年水墨丹青生涯的艺术积累,查士标在画中完美地融入了倪云林、董其昌的笔意,以惜墨如金的简略笔法,形成了时而荒寒简淡、时而萧疏静幽、时而旷达明快的查氏风格。在书法方面,其功力极其深厚,不亚于其画。他从董其昌入手,又上习米芾和米友仁,以行草见长,行笔俊逸流畅,神韵深邃。其前期书法,行距宽阔,笔法疏朗,行笔流畅,墨色简淡,有董书特征。而其中年后书法,特别是《行书白居易〈草堂记〉》,全篇连贯一气,行距疏朗,行笔自然,气息流畅,字字珠玑,功力深厚,美不胜收,完全脱离了董书藩篱。

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作者多年来赏析查士标的画作及书法,将查士标绘画的审美特征总结为“荒寒简淡、萧疏静幽”,并将其书法的审美特征总结为“俊逸流畅,神韵深邃”。

参考文献

[1]马彬.浅谈新安画派[G]//艺苑掇英:第二十期.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35.

[2]阮元.广陵诗事:卷4[M].王明发,点校.扬州:广陵书社,2005:58.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8FCEBEC3-AD0D-42CE-BC23-D87508C65790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书画 小小书画廓红蜻蜓(2016年12期)2017-02-23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9期)2016-11-07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青年文学家(2016年27期)2016-11-02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电影文学(2016年16期)2016-10-22书画天津教育(2009年10期)2009-12-01书画天津教育(2009年6期)2009-07-22书画天津教育(2009年9期)2009-06-07书画天津教育(2009年3期)2009-03-30

推荐访问:标书 审美 特征

《查士标书画审美特征摭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