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她力量”

时间:2021-08-15 04:50:07 浏览量:

王伟

陈少勤

71岁 当代艺术志愿导览员

“生命的长度,我们没办法控制;
但是生命的宽度,却可以自己拓展。”

70岁的生活应当怎么过?陈少勤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1950年,陈少勤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她曾是知青,也当过工人。40岁那年,她开始自学英语,并通过高等教育考试,成为外贸公司的白领。

60岁,陈少勤接触到当代艺术。

退休后,陈少勤随儿子来北京生活。因时常带孙女去798艺术区看展览,而成为当代艺术的爱好者。看展览、听讲座、做记录,汲取艺术养分,陈少勤很活跃。2016年,67岁的陈少勤受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邀请,成为那里年纪最长的志愿导览员。

陈少勤在讲解时总是神采飞扬,所以被许多网友拍成视频在朋友圈传播,因此,她成为“网红”,获得了“激情奶奶讲解员”的美称。从曾经对当代艺术一窍不通的退休老人,到对当代艺术作品、艺术家如数家珍的“明星”导览员,是她“笨鸟先飞”,付出多倍的努力而得。

陈少勤的讲解中杂糅历史、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不仅有艺术家的创作轨迹、生活经历,还有她自己的观察和解读,令人在聚精会神地聆听中,自然产生了对她的佩服。陈少勤认为这是她人生中最好的状态,退休之后还能为社会做点事,传播艺术的美好,既有责任感,更有幸福感。

高 宁

52岁 星级酒店行政副总厨

“爱美食的人都热爱生活。”

高宁是北京国贸地区一家星级酒店的行政副总厨。从自己的工作中,她收获荣誉与赞许,也读懂人情、放眼世界,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32年的厨师工作,让她有了自己的人生认知—“爱美食的人都热爱生活。”

中国人的爱往往是具体的、有形的,对高宁来说,更是“可口”的。在她的记忆中,祖母给予她的爱是带着梧桐花香的炒鸡蛋。白菜叶里包的肉丸子,是对她味觉的唤醒。所以高宁也爱上了花,爱上了美食,爱上了亲手将食材变为美味的过程。厨师往往被刻板地视为男性主宰的职业,高宁却在这一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热情的食客们称高宁为“CBD女厨神”。她是西餐厅主厨,却让中国小吃在西餐中出现,颇受欢迎。比如她把中国煎饼改造成酒店的招牌美食,也让更多的街边小食走进了星级酒店,获得食客喜爱。

“我希望我的客人能够吃得开心、吃得健康。”其实高宁22岁就走上管理岗位,但至今从未让自己离开三尺灶台,她说:“手感不能丢。”

肖 颖

46岁 邮政快递分拣员

“流水线的快件都处理完了,新一批还没传送到滑槽,就可以歇歇。”

每年“双11”前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分公司的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分拣车间都会无比繁忙。分拣员们将扫描过的快件放在笼车中,大小包裹按码分类,再回身继续扫描新落到格口的快件……每当一个2米见方的笼车装满后,就被推到稍远的空地上,另一个空笼车又被推过来,重复流程。

46岁的肖颖就是这里的一名快递分拣员,她在邮政业工作了27年,近些年在分拣一线见证着快递量年年爆发式的增长,“尤其是‘双11期间,人们购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涵盖各种类型的快件,往来国内外各个地区。”

分拣工作一般要从早8点干到晚8点,遇到如“双11”的特殊时段需要加班到更晚。“除了午休时间,一天中能喘口气的时候基本是在邮件装车、卸车的间隙。流水线的快件都处理完了,新一批还没传送到滑槽,就可以歇歇。”肖颖说。

目前,人工与自动化装备的配合,让快递处理、运出的效率不断提高。“喂,有您的邮政快递。”在每一通电话背后,都是肖颖们付出的辛劳。

包 娜

32岁 动车列车乘务员

“列车就像我的又一个家,一到车厢,我就安心了。”

1989年出生的蒙古族姑娘包娜是包头客运段D6757次列车(包头至集宁)上的一名“动姐”。她在2008年秋季的铁路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被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客运段录取成为列车乘务员。

十多年间,包娜值乘过呼和浩特至北京、呼和浩特至青岛、呼和浩特至包头等区间的列车。这也是内蒙古铁路高速发展的十年,绿皮车、直达车、动车,包娜既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包娜最先从绿皮车跑起。“绿皮车人多,春运期间更是人山人海。”她回忆说,“打扫卫生、烧锅炉、整理行李……一天下来,累得话都说不动。普速列车长时间的路程也是对工作人员的一大考验。”

2015年1月,内蒙古首条动车组线路—集宁南至包头线投入运营,经过选拔,包娜凭借熟练的知识技能、丰富的旅客服务经验,成为第一批“动姐”。

作为服务旅客的铁路人员,“動姐”的工作看似技术含量不高,但极考验应变和处理能力。“突发疾病、人员走散、物品遗失等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包娜说,“事无巨细,我们有责任让旅客平安、方便、温馨抵达目的地。”

全心全意服务旅客,作为家里独生女的包娜在十年春运间,大部分都是在车上度过春节。她说:“爸妈当然希望过年时我在身边。但有这么多旅客,真的是走不开。”

刘俊丽

24岁 外卖送餐员

“2021年里我再辛苦一点,争取能多挣些钱,相信生活慢慢都会好起来的。”

“外卖小哥”是人们对送餐员的惯常称呼,但女性同样会选择这一行业,虽然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占比不足3%。

“95后”送餐员刘俊丽就是其中之一。2020年,刘俊丽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外卖送餐员。1997年出生的她乐观开朗,但没有人知道这个爱笑的姑娘承受的生活压力。父亲的手术费用让家庭不堪重负。“我是他女儿,总得为他做点什么。”刘俊丽说。

送外卖是一个分秒必争的行业—骑行150余公里,步行超过3万步,派送50余个订单,全天工作近12小时……这是刘俊丽作为外卖骑手的日常。外卖骑手的使命是“让别人及时地填饱肚子”,但他们自己的午餐通常在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上,晚餐更是要等到晚上8点以后。等不到下午3点再吃饭时,就趁着在路口等红绿灯时吃上几口,“只有等红绿灯时才有空闲时间”。

送餐很辛苦,刚入职时与刘俊丽相识的女送餐员有8位,慢慢地只剩下她和另外一位女送餐员两个人在坚持。送餐的过程中也有让刘俊丽感到暖心的瞬间。“有好几次顾客看到我是个女送餐员,觉得我不容易,给我‘打赏小费;
还有一些商家在冬日里主动邀请我到店里休息并提供给我热饮……”

每天,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刘俊丽回到宿舍还要看一小时的外语书。对于未来,刘俊丽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在北京这个充满机遇的城市里,获得更多的可能。

猜你喜欢 餐员快件当代艺术 日本送餐员,一单挣30环球时报(2020-11-11)2020-11-11新加坡送餐员集中换骑自行车环球时报(2019-11-11)2019-11-11“双十一”你是咋过的?民生周刊(2017年21期)2017-11-28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商界·时尚(2017年5期)2017-08-16送餐员环球时报(2017-05-11)2017-05-11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新农村月刊(2014年7期)2014-08-09《当代艺术》封面艺术家新年祝福艺术汇(2009年2期)2009-01-22

推荐访问:镜头 力量

《镜头中的“她力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