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大暴发往事

时间:2021-05-22 01:35:28 浏览量:

宋春丹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中国成为流行性出血热的超级大国,集中了全世界85%的病例。20世纪80年代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在家里储粮,以致老鼠泛滥,家鼠型EHF因此蔓延。

千面病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行性出血热于1955年秋冬,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与陕西秦岭北坡山区首次暴发。

1956年的一天,上海华山医院传染病科收治了一位高烧不退的患者。他全身出血,肾脏衰竭,很快不治而亡。尸体解剖后的病理结果显示,与败血症临床特征相似的流行性出血热才是其致死病因。这是住院医师王嘉瑞第一次见到流行性出血热病例,也是上海市发现的第一例流行性出血熱病例。

1959年,疫情在安徽淮河水利工地上暴发。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疫情严峻。上海市组织了一支医疗队前往支援,王嘉瑞是其中唯一的临床医生。在治疗中,王嘉瑞参考了美国相关文献中的激素治疗法。由于抢救及时,死亡率降至3%以下。20世纪50年代,全国发生病例3000多例,每年确诊几百例。

进入20世纪60年代,流行性出血热的年度确诊病例上升至数以千计。安徽省一直是疫情重灾区。

根据经验,基本确信与老鼠有关,是哪种老鼠也很难判断,初步怀疑是学名叫黑线姬鼠的田鼠。通过灭鼠试验发现,消灭黑线姬鼠能够降低发病率。当时国内的灭鼠技术多年没有重大突破,最多只能灭掉30%~50%的老鼠,不足以控制流行。20世纪70年代,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继续升高,年度确诊病例上万。

中国Ⅰ型和中国Ⅱ型

1976年6月,杭长寿从乙脑病毒室调至流研所出血热室,做宋干副教授的副手。一天,出血热室收到研究所情报人员郭教授送来的一张小卡片(内部消息),说是韩国和美国合作成功分离到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1978年,他们此前获知的内部消息被正式发表:韩国科学家李镐汪、李平佑和美国CDC特殊病原室主任合作,从韩国疫区捕获的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出病毒,并根据分离地点(汉坦河)将其命名为汉坦病毒。

1981年后,流行性出血热被卫生部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这年初夏,河南和山西沿黄河地区暴发了疑似流行性出血热。江苏等地则暴发了由黑线姬鼠引发的疫情。12月,杭长寿从江苏丹阳捕获的黑线姬鼠第9号阳性肺标本中分离到了A9株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参考中心收录,公认为中国I型病毒代表株(又称姬鼠型病毒)。这是中国首次成功分离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1982年,杭长寿又从河南提供的第22号鼠肺标本中成功分离了R22株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参考中心收录,公认为中国Ⅱ型病毒代表株。

杭长寿又与同事首次证明,A9和R22两种病毒是不同血清型的出血热病毒,分别为野鼠型和家鼠型。黄河地区的疫情为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的首次暴发。家鼠型出血热病毒被命名为汉城病毒。

分水岭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全国家鼠和野鼠密度持续上升,全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急剧升高。一些地方暴发了家鼠型出血热,使疫区从农村蔓延到城市。1986年,流行性出血热年度确诊病例11.5万例,达到最高峰。流行性出血热成为中国除病毒性肝炎外危害最大的病毒性疾病。

6月上旬,国务院召开全国灭鼠和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会。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中央爱卫会主任廖汉生等到会。国务院办公厅又先后两次召集有关部委开协调会。卫生部门负责疫区灭鼠工作的技术指导、患者的医疗救护等,农牧渔业、城建、商业部门做本系统的灭鼠工作,化工部门负责研制生产高效优质低毒价廉的灭鼠药物,轻工部门负责研制新型轻便、实用、价廉的捕鼠器械,国家科委组织疫苗及防治新技术的科研攻关。

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汪诚信说:“老大难,老大一到就不难。这次会议是分水岭,有了尚方宝剑,各地各部门全力组织工作,EHF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逐年下降。”

“打一针不得病”

1981年病毒成功分离后,疫苗的研制被提上日程。1988年,浙江省卫生防疫站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合作的沙鼠肾细胞I型(野鼠)灭活疫苗研制成功。1989年,病毒所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合作研制的地鼠肾细胞Ⅱ型(家鼠)灭活疫苗研制成功。除这两种动物原代细胞疫苗外,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还研制出了乳鼠脑纯化I型灭活疫苗。由于疫苗是首次投入使用,人体观察非常严格,这一过程长达5年。观察期过后,证实这三种疫苗在连续8针免疫注射后安全性和防病效果都很好,不会引起严重全身反应。

1996年后,杭长寿成为“九 五”国家医学科技攻关“流行性出血热传代细胞多价纯化疫苗研究”专题三单位合作牵头人。杭长寿利用从美国细胞公司进口的传代细胞(Vero),研制出了副反应更少的传代细胞双价纯化灭活疫苗,2001年后有的进入临床观察,并最终批准,实现了老百姓“打一针不得病”的期盼。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以及旧城改造搬迁,鼠密度有所增加,流行性出血热出现向城市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总体发病率与20世纪80年代后期相对持平,发病人数保持在40000~60000万人之间。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疫苗技术的成熟,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到2010年,全国发病人数9526例,死亡118人。2019年1~8月,发病数为6313例,死亡21人。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发展到现在的水平,感染风险已降至相当低。只需要重点地区的人群接种疫苗即可。

猜你喜欢 灭鼠黑线流行性 黑线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20年11期)2020-11-23基于草原灭鼠及其效益分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29期)2020-10-20每个人都有一双高跟鞋意林·少年版(2019年18期)2019-11-13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流行现状浅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27期)2019-10-11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有何不同现代养生·下半月(2019年4期)2019-08-21虾背黑线真的特别“脏”吗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7年12期)2017-12-06T恤设计中创意图案的探究新西部下半月(2017年1期)2017-03-10七巧数独初中生之友·中旬刊(2015年10期)2015-11-03灭鼠记创新作文(1-2年级)(2015年7期)2015-08-06次声波灭鼠器科学启蒙(2014年12期)2014-12-09

推荐访问:出血热 暴发 往事

《流行性出血热大暴发往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