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

时间:2020-09-10 20:40:21 浏览量: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 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 1.( )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A.自由主义 B.福利社会主义 C.社群主义 D.“第三条道路”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

A.经济的集中体现 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3.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 )。

A.隐性价值问题 B.价值中立问题 C.经费问题 D.数据问题 4.美国政治学家(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哈罗得·拉斯韦尔 5.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民粹主义 B.民族主义 C.精英主义 D.民众主义 6.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 )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

A. 撤销决定 B.制止行为 C.否决议案 D.选举权利 7.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 )。

A.平等选举原则 B.直接选举原则 C.间接选举原则 D.普遍选举原则 8.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 )。

A.权威 B.平等 C.自由 D.自治 9.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平等原则 B.宽容和理性精神 C.自由原则 D.秩序原则 10.民主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 )。

A. 19世纪 B.20世纪 C.19世纪末 D.18世纪末 11.( )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5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A.自由主义 B.保守主义 C.社会主义 D.无政府主义 12.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推动着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 )。

A.技术革命 B.各国的制度变革 C.文化趋同 D.跨国公司 13.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 )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14.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 15.政治权力具有( )的特性。

A.权威性与强制性 B.扩张性 C.排他性 D.支配性 16.社会主义将( )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A.司法独立 B.三权分立 C.党的领导 D.议行合一 17.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申诉和控告权 C.监督权 D.批评和建议权 18.(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B.哈耶克 C.罗尔斯 D.诺齐克 19.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 )。

A.自由经济 B.弱国家 C.干预经济 D.强国家 20.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 )。

A. 权威 B.平等 C.自由 D.自治 21.美国经济学家( )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专制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

A.哈耶克 B.熊彼特 C.诺齐克 D.布坎南 22.( )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A.自由主义 B.福利社会主义 C.保守主义 D.“第三条道路” 23.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 )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兵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24.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 )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A.法家 B.道家 C.兵家 D.儒家 25.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民粹主义 B.民族主义 C.精英主义 D.民众主义 26.欧美的保守党、自由党、民主党、共和党等都属于( )政党。

A.核心会议型 B.精英型 C.支部型 D.代表性 27.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 )。

A.多党制 B.两党制 C.一党居优制 D.一党制 28.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 )。

A.政治妥协 B.政治改良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革 29.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经济市场化 B.文化世俗化 C.政治文明化 D.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3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

A.经济的集中体现 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31.( )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A.布坎南 B.哈耶克 C.罗尔斯 D.亨廷顿 32.人们把古希腊( )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 D.苏哥拉底 33.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 )。

A.复决权 B.罢免权 C.创制权 D.选举权 34.( )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A.法律 B.利益 C.阶级 D.国家 35.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 )体现了法治原则。

A.司法独立 B.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36.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37.马克思主义认为( )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38. 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 )。

A.福利改革 B.经济干预 C.自由经济 D.自由贸易 39.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 )。

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 B.政府的执行危机 C.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D.利益冲突加剧 40.民主的限度包括( )。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41.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 )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A.汉密尔顿 B.华盛顿 C.杰斐逊 D.潘恩 42.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 )。

A.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B.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 C.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D.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3.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

A.政治哲学研究 B.政治科学研究 C.政治经济研究 D.政治法律研究 44. 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 45.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 )。

A.权力制约原则 B.法治原则 C。法制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4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 )。

A.在野党 B.反对党 C.执政党 D.参政党 47.民主的限度包括( )。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府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48.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 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49.( )是天生的民主派。

A.工人阶级 B.中产阶级 C.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50.( )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A. 自由主义 B.保守主义 C.社会主义 D.无政府主义 51.自上而下的监督我们称之为政治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包括( )。

A.司法监督 B.行政监督 C.立法监督 D.政党监督 52.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 )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合作 C.伙伴关系 D.协商 53.( )在18世纪大革命时开始承认秘密投票。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意大利 54.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 55.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 )。

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权力本位 56.马克思主义认为( )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A.集体 B.政党 C.民族认同 D.利益 57.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58.影响中央与地方权力的配置的因素有( )。

A.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 B.民族关系 C.文化传统 D.历史状况 59.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 )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

A. 撤销决定 B.制止行为 C.否决议案 D.选举权 60.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

A. 城市 B.民主 C.法律 D.国家 二、填空 1. 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3.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4. 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5.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福利化三个阶段。

6.民主化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

7. 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8.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 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9. 政治冷漠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 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

10. 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法西斯主义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

11. 选举权和罢免权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12. 现代民主宪政包括人民的统治和对人民的保护两方面的内容。

13.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14.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15.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16. 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

17. 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18.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19. 韩非指出,政治就是用权,“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20.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1. 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22.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的意识形态。

23. 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24. 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25.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26. 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27. 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政治斗争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28. 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a 29. 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对人民的保护两方面的内容。

30.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31.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32.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33.政党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34. 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35. 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福利化三个阶段。

36. 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三、名词解释 1. 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2.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3.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4.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以情感卷入。

5.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7. 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8.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9.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0. 政治共识: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1. 寡头铁律: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12.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和信念等等。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3分)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分)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3分)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3分) 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是什么? 答:(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3分) (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
(3分) (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
(3分) (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3分) 3.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答:(1)普遍选举原则;
(3分) (2)平等选举原则;
(3分)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
(3分) (4)秘密投票原则。(3分) 4.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答:(1)为社会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政策;
(3分) (2)通过财政、金融、货币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调节市场,引导社会经济发展;
(2分) (3)通过经济立法执法等法律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2分) (4)扩大政府社会控制和社会服务功能,维持社会秩序,提供社会福利;
(3分) (5)优化政府本身的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的法制化和高效化。(2分) 5.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答:(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3分) (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分) (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
(3分) (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3分) 6.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答:(1)暴力方式(武力);
(2分) (2)压力方式(操纵);
(1分) (3)命令方式(权威);
(2分) (4)规范方式(契约);
(2分) (5)说服方式(灌输);
(1分) (6)奖酬方式(激励);
(2分) (7)处罚方式(遏制)。(2分) 7.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 答:(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
(4分) (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
(4分) (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4分) 8.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
(3分) (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
(3分)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
(3分) (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3分) 9. 统治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答:(1)政治色彩浓厚;
(3分)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3分) (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3分) (4)治理方法单一。(3分) 10. 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竟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3分)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分)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3分)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3分) 11. 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
(2分) (2)支配性;
(3分) (3)强制性;
(3分) (4)扩张性;
(2分) (5)排他性。(2分) 12.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3分) (2)神权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2分) (3)权力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
(3分) (4)管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
(2分) (5)决策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2分) 13.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3分)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分)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3分) (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3分) 14.政治参与具有哪些特征?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3分)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分)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3分)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3分) 15.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
(2分) (2)决策咨询;
(2分) (3)社交活动;
(2分) (4)支持竞选;
(2分) (5)主导舆论;
(2分) (6)非常规方式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2分) 五、论述题 1.试述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的内容。

答:(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

(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

(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国家权力接受人民监督,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明确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民主权得到法律保障。

2. 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的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 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司法独立。

3. 试述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答:(1)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4.试述政府具有哪些特性? 答:政府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总称。作为履行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关,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1)阶级性。政府的阶级性是其赖以建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所规定的,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

(2)公共性。国家本质上是一种阶级的统治,但是,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统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往往不得不以形式上的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面貌出现,而政府就是实现这种表面上公共性的基本形式;

(3)权威性。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4)有机组织性。尽管现代政府都形成了严格的职能分工和权力划分,但是就政府机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言,则构成了严密的有机整体;

(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5.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答:(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6. 试述法治原则的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司法独立。

7. 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

答:⑴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⑵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⑶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

⑷政府的执行危机;

⑸对于一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8. 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答:⑴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不足之处: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4分) ⑵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赛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曾经迷惑人,但最终经不起理性息维的检验。(4分) ⑶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分) ⑷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现代的政治观念。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角度看,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4分) ⑸决策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
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4分)

推荐访问:政治学 电大 题库 期末 试卷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