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研,基础化学,试题库

时间:2020-10-26 16:01:50 浏览量:

 

  基础化学 第一章

 绪 论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溶液组成的几种标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熟悉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3、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二、掌握内容:

  1、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

 摩尔分数

 质量浓度

 质量摩尔浓度

  2、 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数) 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数)

 3、 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每100mL正常人血浆中含HCO3- 164.7 mg[Mr(HCO3- )= 61],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61 mmol·L-1

 B、84 mmol·L-1

 C、27 mmol·L-1

 D、44 mmol·L-1

 2、将14.00g含结晶水的草酸(H2C2O4·2H2O)溶于186.0g水中[已知Mr(H2C2O4·2H2O) = 126.0;Mr(H2O) =18.0],则草酸的质量摩尔浓度b(H2C2O4)为:(

  )。

 A、5.84 mol·Kg-1

  B、0.584 mol·Kg-1

 C、9.00 mol·Kg-1

  D、1.26 mol·Kg-1

 3、设某溶液由溶质B和溶剂A组成,则溶质B的摩尔分数x(B)为:(

  )。

 A、nA/(nA+nB)

 B、nB /(nA+nB)

 C、(nA+nB)/ nA

 D、(nA+nB)/ nB 4、在下列溶液的各种组成标度中,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是(

  ) ①质量摩尔浓度 ②物质的量浓度

 ③摩尔分数

 ④质量浓度

 ⑤质量分数 A、 ①②③

  B、①③

 C、 ②④

 D、 ①③⑤ 5、pKa = 4.75,其有效数字的位数是:(

 ) A、1

  B、2

  C、3

 D、不能确定 6、正常人每100mL血浆中含Ca2+ 10 mg[Mr(Ca2+) = 40.0],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4.0 mmol·L-1

  B、2.0 mmol·L-1

  C、2.5 mmol·L-1

  D、10.0 mmol·L-1 7、将2.76 g甘油(C3H8O3)溶于200 g水中,已知M(C3H8O3) = 92.0 g·mol-1,则其质量摩尔浓度b(C3H8O3) 为:(

  ) A、1.38 mol·Kg-1

 B、13.8 mol·Kg-1

 C、0.150 mol·Kg-1

  D、1.50 mol·Kg-1

  8、0.4 mol H2SO4溶解于水,配成500 mL 溶液,其浓度表示正确的是:(

  ) A、c(H2SO4) = 0.8 mol·L-1

  B、c[(1/2)(H2SO4)] = 0.8 mol·L-1

 C、c[(1/2)(H2SO4)] = 0.4 mol·L-1

 D、硫酸的浓度为0.8 mol·L-1 9、250 g水中溶有20.0 g乙酸(CH3COOH),已知M(CH3COOH) = 60.0 g·mol-1,则乙酸和水的摩尔分数分别是:(

  ) A、0.023,0.977

  B、0.046,0.954

  C、 0.216,0.784

 D、0.230,0.770 10、输液用葡萄糖[M(C6H12O6)=180 g·mol-1]的浓度c(C6H12O6) = 0.278 mol·L-1,那么它的质量浓度为:(

  )。

 A、2.50 g·L-1

 B、25.0 g·L-1

  C、 5.00 g·L-1

  D、50.0 g·L-1

 (二)、填空题 1、每100mL正常人血浆中含Na+ 326mg,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质量浓度为

  。[Mr(Na)=23] 2、下列数据:0.07205、2.58×10-7、0.80%和pH=4.50的有效数字位数各是

 、

 、

  和

 。

 3、质量摩尔浓度b(NaOH) = 0.500mol·Kg-1的NaOH溶液100g,加水50g及NaOH固体0.840g,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NaOH)为

 ,摩尔分数x(NaOH)为

 。若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为1.03g·mL-1,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

 。[已知Mr(NaOH)=40.0] 4、取密度为1.84Kg·L-1的96%的H2SO4溶液100g,配成100mL的稀硫酸,则稀溶液中c(H2SO4)=

 ,b(H2SO4)=

  。

 5、将8.4g NaHCO3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质量浓度为

  ,100mL该溶液中含NaHCO3的物质的量为

  。[已知Mr(NaHCO3)=84.0] 6、有一质量摩尔浓度为5.36 mol·Kg-1的HClO4溶液,其密度为1.251 g·mL-1,则HClO4的质量分数为

 ,物质的量浓度为

  。

 7、根据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 1.20×(112.1―1.349)/5.4386 =

  (2) (29.837-29.24)/32.065 =

 8、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为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

 9、100g质量分数为8.50 %的NH4Cl水溶液,其密度是1.024 g·mL-1,则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NH4Cl) =

  mol;质量摩尔浓度b(NH4Cl) =

  mol×kg-1;摩尔分数x(NH4Cl) =

  ;物质的量浓度c(NH4Cl) =

  mol×L-1 10、某患者需补充Na+ 5.0 × 10-2 mol,应补充NaCl的质量是

 g,若用生理盐水补充[r (NaCl)=9.0g×L-1],应需生理盐水的体积是

 mL。

 11、实验室常用试剂浓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 g·mL-1,则此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 =

 mol×L-1,摩尔分数x(HCl) =

 。

 12、1.000L溶液中含KAl(SO4)2·12H2O[Mr(KAl(SO4)2·12H2O)=474.2]118.6 mg,则KAl(SO4)2物质的量浓度c(KAl(SO4)2) =

 ,SO42-物质的量浓度c(SO42-) =

 ;若该溶液的密度为1.00 g·mL-1,则SO42-质量摩尔浓度b( SO42-) =

  。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渗透压力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2、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二、掌握内容:

 1、 渗透现象 渗透压力 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Vant Hoff定律) 2、 渗透活性物质 渗透浓度 等渗溶液 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 晶体渗透压力和 胶体渗透压力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临床上常将两种等渗溶液混合使用,这种混合溶液:(

  )。

 A、一定为等渗溶液;

 B、一定为低渗溶液;

 C、一定为高渗溶液;

  D、要根据两种溶液所用的体积来决定混合溶液渗透压力的高低。

 2、发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

  )。

 A、 有半透膜存在;

 B、 有半透膜存在且膜两侧溶液中溶质分子不等 C、 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不等 D、 需A、C同时存在。

 3、下列溶液中能使红细胞产生溶血现象的是:(

  )。

 A、50g·L-1 C6H12O6

  B、9 g·L-1 NaCl

 C、6 g·L-1 NaHCO3

  D、342g·L-1 C12H22O11 4、下列溶液中渗透压力最大的是:(

  )。

 A、0.1mol·L-1 NaCl

  B、0.2mol·L-1 C6H12O6

 C、0.15mol·L-1 CaCl2

 D、A与B的等体积混合液

 5、下列溶液的渗透压力与9g·L-1NaCl溶液渗透压力相近的是:(

  )。

 [已知Mr(NaCl)=58.5,Mr(C6H12O6)=180]

  A、55 g·L-1葡萄糖溶液

  B、29 g·L-1葡萄糖溶液

  C、1.0 mol·L-1葡萄糖溶液

  D、0.5 mol·L-1葡萄糖溶液 6、等渗溶液应是:(

  )。

 A、在同一温度下,蒸气压下降值相等的两溶液;

  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两溶液;

  C、浓度相等的两溶液;

  D、溶液相同的两溶液。

 7、如下图所示,渗透方向是:(

  )。

 左侧

  右侧

 0.03 mol·L-1葡萄糖溶液

 0.01 mol·L-1 CaCl2溶液

  半透膜

  A、自左向右

 B、自右向左

  C、达渗透平衡

 D、不能发生渗透现象 8、如果用动物膀胱膜把50 g·L-1葡萄糖溶液(左侧)与正常人血浆(右侧)隔开,则:(

  )。[已知Mr(C6H12O6)=180]

  A、葡萄糖分子向左侧渗透

 B、水分子自左向右渗透

  C、水分子自右向左渗透

 D、水分子在膀胱膜两侧属于动态平衡状态。

 9、血浆总渗透压力的正常范围为280 ~ 320 mmol·L-1,若将100 mL 0.15 mol·L-1 NaHCO3溶液与200 mL 0.3 mol·L-1 C6H12O6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与血浆相比为:(

  )。

 A、等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低渗溶液

  D、缓冲溶液 10、正常人血浆点渗透压力约为770 Kpa,它包括晶体渗透压力(约730 KPa)和胶体渗透压力(约40 KPa)。其中晶体渗透压力是主要的,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血浆中:(

  )。

 A、晶体物质质量浓度大,胶体物质质量浓度小;

  B、晶体物质质量浓度小,胶体物质质量浓度大;

  C、胶体物质含量虽低,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D、晶体物质含量虽低,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小,有的又可离解为离子,单位体积血浆中的质点数多。

 11、如下图所示,半透膜两侧葡萄糖溶液的浓度应为:(

  )。

 葡萄糖水溶液

 葡萄糖水溶液

 左侧

 半透膜

 右侧

  A、右侧大于左侧

  B、左侧大于右侧

  C、左右两侧浓度相等

  D、以上A、B、C都不可能 12、如下图所示,水分子的渗透方向为:(

  )。

  0.05 mol·L-1

 0.05 mol·L-1

  HAc溶液

  NaAc溶液

  左侧

  半透膜

  右侧

  A、自左向右

  B、自右向左

  C、达渗透平衡

  D、膜两侧溶浓度相,故不能发生渗透现象 13、临床上规定,浓度在280 ~ 320 mmol·L-1范围内的溶液为生理等渗溶液。如将50g·L-1的葡萄糖溶液与12.5g·L-1 的NaHCO3溶液按2∶1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

  )。[已知Mr(C6H12O6)=180 ,Mr(NaHCO3)=84] A、一定为等渗溶液

 B、一定为低渗溶液 C、一定为高渗溶液

 D、如按1∶1体积混合,则混合液为等渗溶液

 (二)、填空题 1、发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和

 。如用动物膀胱膜将生理盐水(左侧)与5g·L-1 NaCl溶液(右侧)隔开,其渗透方向为

 。[已知Mr(NaCl)=58.5] 2、已知水的Kf =1.86,实验测得37℃时人的血浆的渗透压力为780 KPa,则其渗透浓度为

 ;血浆的凝固点为

 。

 3、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仅仅与

  和

 有关,而与

  无关。

 4、将红血球放入20g·L-1 NaCl溶液中,红血球将会

 ;1mol·L-1 NaCl溶液比1mol·L-1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的正常范围为

  。

 5、在0.20 mol·L-1 NaCl、0.40 mol·L-1 C6H12O6、0.30 mol·L-1 CaCl2、0.40 mol·L-1 C12H22O11以及0.10 mol·L-1 NaCl与0.40 mol·L-1 C6H12O6的等体积混合液中,其中渗透压力最大的是

 ,渗透压力最小的是

 。

 6、把红细胞分别置于5g·L-1和15g·L-1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和

  。[已知Mr(NaCl) = 58.5] 7、所谓渗透活性物质是指

  。根据Van’t Hoff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任何一种稀溶液 ,其渗透压力应与

  的物质的量浓度成正比。

 8、根据Van’t Hoff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对于任何一种稀溶液 ,其

 与渗透活性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成正比。因此也可用

 的物质的量浓度来衡量溶液渗透压力的大小。

 9、稀溶液渗透压力的大小仅与单位体积溶液中

  的多少有关,而与

 无关。

 10、临床上规定,浓度在280 ~ 320 mmol·L-1范围内的溶液为生理等渗溶液。如将将25g·L-1 C6H12O6溶液(低渗糖)来稀释500ml 500g·L-1 C6H12O6溶液(高渗糖)至等渗糖水,所用低渗糖的体积至少为

  mL,最多为

 mL。[已知Mr(C6H12O6)=180]

 (三)、计算题 1、通过计算排出下列稀溶液的渗透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

  (1) c(C6H12O6) = 0.20 mol·L-1

 (2) c(Na2CO3) = 0.20 mol·L-1

 (3) c(Na3PO3) = 0.20 mol·L-1

 (4) c(NaCl) = 0.20 mol·L-1 2、临床上用来治疗碱中毒的针剂NH4Cl (Mr= 53.48),其规格为20.00 mL一支,每支含0.1600 g NH4Cl,计算该针剂的物质的量浓度及该溶液的渗透浓度,在此溶液中红细胞的行为如何? 3、计算下列三种溶液在37℃时的渗透压力:

 ① 10.0 g·L-1 NaCl;

  ② 10.0 g·L-1 CaCl2 ;

 ③ 10.0 g·L-1 C6H12O6 [Mr(NaCl)=58.5 ;

 Mr(CaCl2)=111; Mr(C6H12O6)=180] 4、25℃时海水的平均渗透压力是30 atm,试计算与海水等渗的尿素(NH2CONH2)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5、100 mL水溶液中含有2.00 g白蛋白,25℃时测得此溶液的渗透压力为0.717 KPa,求白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6、将35.0 g血红蛋白(Hb)溶于足够的水配成体积为1L的溶液,25℃时此溶液的渗透压力为10.0 mmHg,试计算血红蛋白分子的摩尔质量。

 7、密度为1.005 g·L-1、质量分数0.86%的NaCl水溶液又称为“生理盐水”,因为其渗透压力与血细胞内液是相等的,试计算正常体温37℃时此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力。

 8、治疗脱水、电解质失调与中毒静脉滴注的林格氏 (Ringer) 液的处方是,在1L注射用水中溶有8.5 g NaCl、0.3 g KCl、0.33 g CaCl2·2H2O,则林格氏液的渗透浓度是多少?它与人体血浆是等渗溶液吗?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有关质子转移平衡的规律及一元质子弱酸和弱碱水溶液pH及有关物种浓度的计算; 2、熟悉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3、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二、知识要点:

 弱电解质

 解离度

 酸碱质子理论 共轭酸碱概念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强度的相对性

 水、酸和碱中质子转移平衡、平衡常数及水的平衡移动 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

 一元弱酸碱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及pH计算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及其应用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已知的H2SO3的PKa1=1.81,PKa2=6.91,H2S的PKa1=7.04,PKa2=11.96,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碱性最强的是:(

 )

  A、HSO3-

 B、HS-

  C、SO32-

  D、S2- 2、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不属于共轭关系的是:(

 )

  A. HCl—Cl-

 B. H2CO3—HCO3-

 C. NH4+—NH3

 D. H3O+—OH-

  3、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其溶液的:(

 )

 A.[H+]与[OH-]乘积变大

  B.[H+]与[OH-]乘积变小 C.[H+]与[OH-]乘积不变

  D.[H+]等于[OH-]

 4、在H3PO4的Ka2= 表达式中,式中的[H+]严格来说是:(

 )。

 A、一级质子转移出来的[H+]

 B、二级质子转移出来的[H+]

  C、三级质子转移出来的[H+]

 D、H+离子的总浓度 5、 碱

  二甲胺

  乙胺

 氨

  苯胺

  pKb

  2.93

  3.33

  4.75

  9.40

  由前列表中可知,其碱性最强的为:(

 )

  A、二甲胺

 B、苯胺

 C、氨

 D、乙胺 6、已知NH3的pKb=4.75,AC-的pKb=9.25,C6H5COOH的pKa=4.19,ClO-的pKb=6.47,其中碱性最强的为:(

 )

  A、AC-

 B、ClO-

 C、NH3

 D、C6H5COOH 7、10.0ml氨水需4.0ml 0.20mol·L-1 HCl中和,把10.0ml此氨水与5.0 ml0.20 mol·L-1 HCl混合,则混合液中:(

  )

  A、[NH4+]> [H+]> [Cl-]>[OH-]

 B、[H+]>[NH4+]> [Cl-]>[OH-]

  C、[Cl-]>[NH4+]>[H+]>[OH-]

 D、[Cl-]>[NH4+]>[OH-]>[H+]

  E、[NH4+]>[H+]>[OH-]>[Cl-] 8、将pH=2的HCl溶液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5倍水稀释后,溶液的pH值范围为:(

 )

  A、1~2

 B、3~4

  C、6~7

 D、11~12

 E、8~9 9、将0.10mol·L-1 HCN溶液的浓度降低为原来的,其解离度将:(

 )

  A、不变

  B、增大为原来的四倍

  C、减少到原来的

  D、增加为原来的二倍

 E、减少为原来的 10、下列离子中,属于两性电解质离子的是:(

 )

  A、CO32-

  B、SO42-

  C、HPO42-

 D、NO3-

  11、实验测得1.0mol·L-1 KCl溶液在18℃时解离度为75.6%,而不是100%,原因是:(

 )

  A、KCl在水溶液中不能全部离解为K+和Cl-;

  B、KCl在水溶液中应该全部离解为K+和Cl-,由于实验误差之故,其解离度不于100%;

  C、KCl在水中全部离解,但由于离子互吸作用,致使实验测得的表观解离度小于100%;

  D、实验浓度太大,若浓度为0.1mol·L-1时,解离度就为100%。

 12、某弱酸HA(pKa=5.3)与共轭碱NaA以2∶1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值为5.0。由此可知,原HA与NaA浓度之比为:(

 )

  A、1∶1

 B、1∶2

 C、2∶1

 D、1∶4 13、某难溶强电解质AB2,其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KSP(AB2)之间的关系为(

 ) A、KSP=S2

 B、KSP=S3

  C、KSP=4S2

  D、KSP=4S3

 (二)、填空题 1、考虑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应该用

 代替浓度,它的含义是

 。

  2、乙胺(C2H5NH2)在水中的Kb=4.7×10-4,氨在水中的Kb=1.79×10-5,两者中碱性较强的碱在水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式为

 ; 该反应中,共轭酸碱对为

 。

 3、 次氯酸(HClO)在水中的Pka=7.53,而醋酸根离子(AC -)在水中的Pkb=9.25,碱性较强的碱在水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式为

 。而酸性较强的酸在水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式为

 。上述两反应中的共轭酸碱对分别为

  和

  。

 4、在HAc溶液中加入少量NaAc晶体,溶液中Ac-离子浓度

  ,H+离子浓度

  ,HAc的解离度

  ,此种作用称为

 。

 5、难溶强电解质的同离子效应使其溶解度

  ,而其盐效应使其溶解度

  。

 6、难溶电解质AB2和AB,其摩尔溶解度S与溶度积常数K的关系分别为

 和

 。

 7、已知Ksp, [AgCl]=1.77×10-10,Ksp, [AgI]=8.51×10-17,若向含有0.0010 mol·L-1Cl-和I-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试剂,则生成沉淀所需的Ag+离子的浓度下限为

 ,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残存的I-离子浓度上限为

 。

 8、磷酸(H3PO4)在H2O中的质子转移分三步进行。已知其Ka1=7.52×10-3,Ka2=6.32×10-8,Ka3=2.2×10-13,则酸性最强的为

 ,碱性最强的为

 。

 9、关系式αB= γB·CB / Cθ ,式中αB的意义为

 ,γB称为

 ,它反映了溶液中

 之间相互牵制作用的大小。

  (三)、判断题 1、溶液的浓度能影响弱电解质的解离度,但对解离平衡常数无影响。(

 ) 2、酸碱质子理论不仅适用于水溶液,而且也适用于非水溶液。

 (

 ) 3、当向含有几种能与某一种沉淀剂生成沉淀的离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该沉淀剂时,总是Ksp小的先沉淀。

  (

 ) 4、在弱电解质溶液中,溶液越稀,该弱电解质的解离度越大,其离子浓度也就越大。

  (

 ) 5、同离子效应能使弱电解质在水中的解离度减小,也能使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

 ) 6、在HAc(α=1.34%)溶液中加入HCl,则HAc的解离度减小,H+浓度降低。(

 ) 7、A、B两种难溶电解质,其溶度积大者,溶解度未必也大。

 (

 ) 8、饱和氢硫酸(H2S)溶液中H+(aq)与S2-(aq)浓度之比为2:1。(

 ) 9、水存在以下的质子自递反应:H2O+H2O = OH-+H3O+,从上述反应中可知,

  H+ 水既能给出质子表现出酸性,又能接受质子表现出碱性,所以水是两性物质。

 (

 ) 10、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与碱是共轭关系,因此,酸越强,其共轭碱也越强。(

 )

 (四)、计算题 1、某一元弱酸在0.001mol·L-1水溶液中有0.8%电离,如果是0.100mol·L-1该酸溶液,则溶液中H+离子浓度为多少?

 2、求:(1)100mL浓度为0.10 mol•L-1HAc溶液的pH为多少? (2)当(1)中加入0.10 mol•L-1NaOH溶液10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 (已知HAc的pKa=4.76,Ka=1.74×10-5

 =1.32

  lg1.32=0.12

  lg2=0.301)

 3、某弱碱M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在298K时,取MOH0.500g溶于50.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pH值为11.30,试求出MOH的碱常数。

  4、实验测得氨水的pH值为11.26,已知Kb,NH3=1.79×10-5,求氨水的浓度。

  5、有0.20mol·L-1 NH3·H2O,其α及pH各是多少?在500.0ml此溶液中加入5.35g NH4Cl,α及pH又各是多少?(Kb,NH3=1.79×10-5 ;NH4Cl=53.56)

 6、计算0.10 mol·L-1 HCl溶液与0.10 mol·L-1 NH3·H2O等体积混合液的pH值。

  7、向Ag+、Pb2+、Hg2+离子浓度均为0.0100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

 ①、计算说明沉淀顺序; ②、当最后一种离子开始析出时,其它两种离子的浓度各是多少? (Ksp,AgI=8.51×10-17 ; Ksp,PbI2=8.49×10-9

 ;

 Ksp,HgI2=2.82×10-29) 第四章

 缓冲溶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缓冲作用机制,能熟练的计算缓冲溶液的pH 值; 2、理解一般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缓冲容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知识要点:

 缓冲溶液

 缓冲作用

 缓冲对以及缓冲作用机制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公式及其对缓冲作用的解释

 缓冲容量

 缓冲溶液总浓度

 缓冲比 缓冲范围

 缓冲溶液的配制

 血液中的缓冲系及其在恒定血液pH值过程中的作用。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欲自行配制0.1000mol·L-1 pH=5.00丙酸缓冲溶液,其浓度含义是:(

 )

  A、丙酸溶液的浓度为0.1000mol·L-1;

  B、丙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1000mol·L-1;

  C、0.1000mol·L-1是所用丙酸和丙酸钠溶液浓度总和;

  D、配制成的缓冲溶液中丙酸浓度与丙酸钠浓度之和为0.1000mol·L-1。

 2、下列各组等体积混合的溶液,无缓冲作用的是:(

 )

  A、0.2 mol·L-1HCl和0.2 mol·L-1 KCl;

  B、0.02 mol·L-1 HCl和0.02 mol·L-1 NH3•H20; C、0.2 mol·L-1 KH2PO4和0.2 mol·L-1 Na2HPO4 D、0.01 mol·L-1 NaOH和0.02 mol·L-1 HAc E、0.01 mol·L-1 NaHCO3和0.01 mol·L-1 Na2CO3 3、下列公式有错误的是:(

 )

  A、pH=pKa+lg

 B、pH=pKa-lg

  C、pH=pKa+lg

 D、pH=pKa-lg

  E、pH=-lg+lg 4、0.10 mol·L-1 NH3·H20(pKb=4.75)40.0ml与0.10 mol·L-1HCl 20.0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值为:(

 )

  A、1.79

 B、2.25

 C、4.75

 D、6.75

 E、9.25 5、HCl和NH4Cl两种溶液混合后,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010 mol·L-1和0.050 mol·L-1,此混合液的pH值为:(

 )( NH3的Kb=1.79×10-5)

  A、2.00

 B、4.75

 C、7.25

 D、8.75

 E、9.25 6、已知H3PO4的pKa1=2.16,pKa2=7.21,pKa3=12.32,取0.20mol·L-1 NaH2PO4和0.20mol·L-1 Na2HPO4等体积混合,此混合溶液的pH值约为:(

 )

  A、12.0

 B、7.21

 C、6.23

 D、5.38

 E、2.12 7、影响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弱酸的pKa和缓冲比;

  B、弱酸的pKa和缓冲溶液总浓度;

  C、缓冲液的总浓度和缓冲比;

 D、弱酸的pKa 和其共轭碱的Pkb;

  E、缓冲溶液的pH值和缓冲比。

 8、六次甲基四胺[(CH2)6N4](Kb=1.4×10-9)及其盐[(CH2)6N4•H+]组成的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

 )

  A、pH=4∽6

  B、pH=6∽8

  C、pH=8∽10

  D、pH=9∽10

 E、pH=10∽11 9、已知H3PO4的pKa1=2.16,pKa2=7.21,pKa3=12.32,向H3PO4溶液中加NaOH配制pH=7.00的缓冲溶液,其中抗酸成分为:(

 )

  A、H2PO4-

  B、HPO42-

  C、PO43-

  D、NaOH 10、下列缓冲溶液中,缓冲容量最大的是:(

 )

  A、0.1 mol·L-1 HAc—0.1 mol·L-1NaAc溶液;

  B、0.05 mol·L-1HAc—0.05 mol·L-1NaAc溶液;

  C、0.15 mol·L-1 HAc—0.05 mol·L-1NaAc溶液;

  D、0.075 mol·L-1HAc—0.025 mol·L-1NaAc溶液。

 11、若要配制pH=9的缓冲溶液,较为合适的缓冲对是:(

 )

  A、HCOOH—HCOONa(pKa=3.75)

  B、HAc—NaAc(pKa=4.75)

  C、NH4Cl—NH3(Pkb=4.75)

  D、NaHCO3—Na2CO3(pKa=10.25)

  E、NaH2PO4—Na2HPO4(pKa=7.20) 12、下列关于缓冲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缓冲容量β值越大,则缓冲能力越强;

  B、缓冲比一定时,总浓度越大,缓冲能力越强;

  C、缓冲溶液加水稀释时,缓冲比不变,pH值不变,故β也不变;

  D、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pKa±1;

  E、缓冲溶液的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比为1时β最大。

 13、25℃时,总浓度为0.1 mol·L-1的NH3—NH4Cl溶液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缓冲容量最大(已知NH3的pKb=4.75):(

 ) A、pH=2

 B、pH=6

 C、pH=4

 D、pH=8

 E、pH=9

  (二)、填空题 1、已知H2CO3的pKa1=6.37,pKa2=10.25,NaHCO3—Na2CO3缓冲系可用于配制pH从

 到

 之间的缓冲液,其抗酸成分是

 。

 2、影响缓冲溶液pH值的主要因素是

  和

  , 影响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的因素是

 和

 。缓冲溶液加少量水稀释时,其pH值

 ,缓冲容量

 。

 3、人体血浆和尿中都具有H2PO4-—HPO42- 缓冲系(37℃时血浆和尿中的H2PO4-的pKa,=6.80),已知正常人血浆中[HPO42-]/[ H2PO4-]为4/1,则血浆中的pH是

 ,其抗酸成分是

 ;尿中 [HPO42-]/[ H2PO4-]较小,设为1/9,则尿的pH值为

 ,其抗碱成分是

 。

 4、临床检测得三人血浆中HCO3-和溶解的CO2的浓度如下 甲 [HCO3-]=24.0 mmol·L-1,[CO2] 溶解=1.20 mmol·L-1; 乙 [HCO3-]=20.1 mmol·L-1,[CO2] 溶解=1.34 mmol·L-1;

  丙 [HCO3-]=56.0 mmol·L-1,[CO2] 溶解=1.40 mmol·L-1;

  已知37℃时血浆中H2CO3的pKa'=6.10。若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 pH在7.35~7.45为正常,则

  属正常,

  属酸中毒,

 属碱中毒。

 5、0.4升缓冲溶液中含有0.10mol乳酸和0.050mol乳酸钠,该缓冲液的缓冲比为

 ,pH值为

 。(乳酸的pKa=3.86, lg2=0.301) 6、将100ml 0.1mmol·L-1盐酸加入400ml 0.1mmol·L-1氨水中,混合液内的缓冲对为

 ,混合液的pH值为

 。(lg3=0.48, NH3•H2O的pKb=4.75) 7、在NaH2PO4和Na2HPO4的溶液中[ H2PO4-]=0.1 mol·L-1,[HPO42-]=1.0 mol·L-1,该溶液的pH值为8.21,问该缓冲溶液的抗酸成分是

 ,其共轭酸的pKa为

 ,缓冲范围是

  。

 8、在H3P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可配成三种缓冲系不同的缓冲溶液

 、

  、

  ,它们的理论缓冲范围各是

  、

  、

 。(已知H3PO4的pKa1=2.16 ,pKa2=7.21,pKa3=12.32) 9、已知HAc、H2PO4-和NH4+的pKa分别为4.75、7.21和9.25,若配制与正常人血浆pH相同的缓冲溶液,应选用的缓冲系为

 。

 10、在HAc溶液中加入

 或

 都能配制成缓冲溶液。

 (三)、判断题 1、用相同缓冲对配成的缓冲溶液,其缓冲比越接近于1,缓冲容量就越大。

 (

 ) 2、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主要取决于缓冲对中共轭酸的pKa。

 (

 ) 3、HAc溶液中存在HAc和Ac-的质子转移平衡,所以HAc溶液是缓冲溶液。

 4、若HAc-Ac-缓冲溶液中[Ac-]>[HAc],则该缓冲溶液的抗酸能力大于抗碱能力。

 (

 ) 5、人体血液是由多种缓冲系组成的,其中以HCO3--CO32-缓冲系在血液中的浓度最高,缓冲能力最大。

  (

 )

 6、计算缓冲溶液近似pH值的通式为:pH=pKa+lg。

 (

 ) 7、缓冲溶液总浓度是指缓冲液中共轭酸浓度或共轭碱浓度。

 (

 ) 8、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的大小仅仅与缓冲溶液的缓冲比有关。

 (

 ) 9、缓冲溶液中的酸和碱合称缓冲对。

 (

 ) 10、缓冲溶液的pH值在pKa+10到pKa-10范围内才能发挥缓冲作用。(

 ) (四)、问答题 1、什么叫缓冲作用、缓冲比、缓冲范围? 2、何谓碱储? 3、什么叫缓冲容量? 4、以 HCO3- -H2CO3缓冲系为例说明缓冲作用的机制。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是多少?(已知H2CO3的pKa1=6.35,pKa2=10.33) 5、试述配制缓冲溶液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

 6、血液中存在多种缓冲对:

 H2CO3 -HCO3- ,H2PO4-_HPO42-,HnP-Hn-1P-,其中以 H2CO3-HCO3- 最重要,试以其为例,说明血液具备缓冲作用的原因。

 (五)、计算题 1、取0.10 mol·L-1某一元弱酸溶液30ml与0.10 mol·L-1该酸的钠盐溶液20ml混合,将混合溶液稀释至100ml后,测得此溶液的pH值为5.25,求此一元弱酸的Ka。

 2、 柠檬酸(缩写H3Cit)及其盐为一种多质子酸缓冲系,常用于配制供培养细菌的缓冲溶液,如用500ml的0.200 mol·L-1柠檬酸,需加入0.400 mol·L-1 的NaOH溶液多少毫升,才能配成pH为5.00的缓冲溶液? (已知柠檬酸的pKa1=3.14 ,pKa2=4.77,pKa3=6.39)

 3、某NH4Cl-NH3缓冲溶液pH值为9.50,[NH4+]=0.100 mol·L-1,现有3.00 mol·L-1 NaOH溶液和NH4Cl固体,欲配上述缓冲溶液500ml,应如何配制?(已知NH3

 Pkb=4.75 , Mr(NH4Cl)=53.5) 4、用0.025 mol·L-1H3PO4和0.025 mol·L-1NaOH,配成pH近似值为7.40的缓冲溶液100ml,试求所需H3PO4和NaOH溶液的体积比。

  5、(1)100mL浓度为0.10 mol·L-1 NaAc溶液的pH为多少?(2) 当加入0.10 mol·L-1的HCl溶液5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3)当加入0.10 mol·L-1HCl溶液100mL后,溶液的pH为多少?(已知HAc的pKa=4.75,lg2=0.301) 6、取0.10 mol·L-1 HB溶液50.00ml与0.10 mol·L-1 KOH溶液20.00ml混合,再将混合液加水稀释100.00ml测得其pH值为5.25,求此一元弱酸(HB)的酸常数。

 7、配制pH=10.00的缓冲溶液100ml,(1)现在有三种缓冲系HAc-NaAc、KH2 PO4- Na2H PO4、NH4Cl-NH3 ,问选用何种缓冲系最好? (2)如选用缓冲系的总浓度为0.200mol·L-1,需要固体共轭酸多少克 (不考虑体积的变化)和浓度为0.500 mol·L-1的共轭碱多少毫升? 第五章

  胶体溶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和胶团的结构、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及其在溶液中的状态,ζ(Zata Potential)电势产生及影响因素,溶胶的稳定因素,聚沉作用及等电点的概念; 2、理解高分子溶液的性质,正、负吸附的区别及乳化剂的概念; 3、了解与散系的分类,表面能的物理意义、吸附、吸附质、吸附剂的含义、物理、化学吸附的特点、溶液表面吸附现象、两种类型的乳状液,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溶液的形成、高分子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凝胶的概念及性质。

 二、掌握内容:

 1、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乳状液、乳化作用; 2、胶团双电层结构、走电势、溶胶的稳定及聚沉、高分子化合物、等电点; 3、吸附、吸附质、叭附剂;凝胶。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加入少量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的原因是:(

  )

 A、电解质离子的强烈水化作用

 B、ζ(Zeta)电势降低

 C、热力学电势Ψ降低

 D、离子强度增加

 E、增加了胶粒的电荷 2、表面活性物质是:(

  )

 A、能形成负吸附的物质

 B、易溶于水的物质

 C、能降低系统内部能量的物质

 D、能降低溶剂表面能力的物质

 E、能减少表面积的物质 3、使Fe(OH)3溶胶聚沉,效果最好的电解质是:(

  )

 A、AlCl3

  B、NaNO3

  C、Na2SO4

 D、MgBr2

 E、K3[Fe(CN)3] 4、下列关于溶胶和高分子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

  B、都是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C、都是多相热力学稳定系统

  D、溶胶是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高分子溶液是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

 E、溶胶是均相热力学稳定系统,高分子溶液长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5、蛋白质在等电点时:(

 )

 A、溶液中正负离子数相等

 B、溶液中正、负电荷数目相等

 C、蛋白质分子中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D、蛋白质分子中羧基和氨基数目相等

 E、蛋白质溶液中[H+]=[OH-] 6、蛋白质溶液属于:(

  )

 A、乳状液

 B、悬浊液

 C、溶胶

  D、真溶液

  E、水溶液 7、用AgNO3和KCl(过量)制备AgCl溶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胶核是AgCl

  B、胶核吸附的离子是Cl-

 C、在电场中胶粒向负极运动

 D、进入吸附层的K+愈多,走电位愈小

 E、胶粒是带负电荷的 8、电泳时,硫化砷胶粒移向正极,要使一定量硫化砷溶胶聚沉,下列电解质中需用的物质的量最小的是:(

 )

 A、NaCl

 B、CaCl2

 C、AlCl3

 D、MgSO4

 E、Na3PO4 9、当溶液pH=6.5时,乳清蛋白向正极运动,欲使之反方向运动,则应:(

 )

 A、加碱,使PH>PI

 B、加酸,使PH<PI

 C、加入适量电解质

 D、增加反离子的数量

 E、将正负极调换位置 10、α-球蛋白等电点为4.8,将其置于pH为6.5的缓冲溶液中,α-球蛋白应该是:(

 )

 A、电中性

 B、带负电

 C、带正电

  D、无法判断 1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共同特点是:(

 )

 A、有选择性 B、热效应大 C、单分子吸附

 D、降低表面能 12、分散极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分散系是:(

 )

 A、粗分散系

  B、粗分散系和胶体分散系

  C、分子、离子分散系

  D、胶体分散系 13、物质间发生物理吸附时的作用力是:(

 )

 A、共价键

 B、离子键

  C、氢键

 D、范德华力 14、通常成为表面活性物质的就是指当其加入液体中后:(

 )

 A、能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B、能增大液体的表面张力

 C、不影响液体的表面张力

  D、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E、能显著增大液体的表面张力

 (二)填空题 1、用AgNO3和过量KI溶液制备的AgI溶胶,胶核是

  ,它优先吸附

  离子,从而带

  电荷。

 2、溶胶能保持相对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

 。

 3、将20ml 0.001mol·L-1 AgNO3与10ml 0.001mol·l-1 KI混合制备AgI溶胶,其胶团结构式为

  ,其优先吸附的离子为

  ,反离子为

 。将此溶胶置于外加电场中,则

  向

 极

 。这种现象称为

  。若在此溶胶中加入等量的CaCl2或Na2SO4,则

  更易使溶胶发生聚沉。

 4、从结构上分析,表面活性物质由

  和

  组成。

 5、电渗是在外电场作用下,

  通过多孔隔膜移动;而电泳则是

  在外电场作用下在介质中运动。

 6、要获得稳定的乳状液,一定要用

  的存在,使液-液的表面张力

  ,同时,在被分散的液滴的周围形成一层

 。

 7、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是指

 。当溶液的pH值

  ,于蛋白质的PI值时,蛋白质分子电泳时向正极运动。

 8、蛋白质溶液属于

  相系统,是

 稳定系统,也是

  稳定系统。

  (三)改错题 1、具有双电层结构的胶团中的离子都不是水化离子。

  2、若溶质分子比溶剂分子更能降低溶液的表面能力,此溶液将发生负吸附。

  3、等电点为4.7的蛋白质,其水溶液要加碱调节才能使其处于等电状态。

  4、电解质离子的聚沉能力与其所带电荷数成反比。

  5、加入少量电解质盐类,引起胶粒聚集沉降的作用称为盐析。

  6、在人体pH=7.4情况下,血清蛋白(PI<7)常以正离子状态存在。

  (四)问答题 1、指出血清的蛋白(PI=4.64)和血红蛋白(PI=6.9)在由C(KH2PO4)=0.15mol·L-1的溶液80ml和C(Na2HPO4)=0.16mol·L-1的溶液50ml混合而成的溶液中的电泳方向。(Pka2=7.21)

 2、将25ml 0.01ml·L-1KCl溶液与50ml 0.01 ml·L-1AgNO3溶液混合制备AgCl溶胶,写出胶团结构式,并指出电泳方向。

  第六章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一、基本要求 1、 掌握体系、环境、状态函数、平衡态和过程等热力学基本概念;内能、焓、功、热、恒压(容)反应热效应的定义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Hess定律的基本内容并会计算反应的热效应;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定义;熵的定义和熵增原理的基本内容;Gibbs自由能的概念、Gibbs公式和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计算化学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的方法;平衡常数的表达方式和意义;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并能判断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 熟悉反应进度、热化学方程式和标准态等概念的规定;自发过程的基本特点;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计算;Le Chatelier规律; 3 、了解可逆过程的基本特点;Gibbs自由能变与非体积功的关系;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多重平衡、反应偶合和生物体内的化学平衡。

 二、练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所有放热反应在298K和105Pa下自发的。

  (

  ) 2.化学反应的Qp和Qv都与反应的途经无关,因此它们也是状态函数。(

  ) 3.反应CaCO3(s) → CaO(s) + CO2(g)的=178.5 kJ﹒mol-1,>0,又 >0,故较高温度时,逆反应为自发,而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

  ) 4.反应的结果如增加了气态物质的量,则该反应ΔS的必是正值。(

  ) 5.稳定单质的、、、 均为零。

  (

  ) (二)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

 1.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   ) A.U       B.H     C.S      D.G        E.Q 2.在一绝热箱中装有水,水中有一电阻丝,由蓄电池供电,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升高,今以水为系统,其余为环境,则(

  ) A.Q<0,W=0,ΔU<0

 B.Q=0,W<0,ΔU>0

  C.Q>0,W=0,ΔU>0

 D.Q<0,W=0,ΔU<0

  E. Q=0,W=0,ΔU=0 3.下列物质的不等于零的是(

  ) A.Cl2(l)

 B.Ne(g)

 C. Fe(s)

 D.C( 石墨)

 E.H2(g)

 4.一封闭体系,当状态从A到B发生变化时,经历二条任意的途径,则(

  ) A.Q1=Q2

 B.W1=W2

 C.Q1+W1=Q2+W2

  D.Q1-W1=Q2-W2

  E.ΔU=0

 5.系统由A状态到B状态,沿途径I进行时放热100J,环境对系统做功50J;而沿途径Ⅱ进行时系统做功80J,则Q2为 (

  ) A.70J      B.-70J        C.30J        D.-30J        E.150J

 (三)填空题

 1.已知在298.15K时,(石墨)= -393.5kJ·mol-1, (金刚石) = -395.4kJ·mol-1,则C(石墨)→C(金刚石)的反应热为_

 (1)

  kJ·mol-1。

 2.H2和O2在绝热钢筒中反应生成水,则在△G、△S、△H、△U中等于零的是

 (2)

  。

 3.与温度T的关系是

  (3)

  ,与温度T的关系是

 (4)

  。

 (四)问答题

 1.(1)使某一封闭体系由某一指定的始态变到某一指定的终态。Q、W、Q+W、ΔU中哪些量确定?哪些量不确定?为什么? (2)若在绝热条件下,使体系由某一指定的始态到某一指定的终态,上述各量是否确定?为什么? 2.热力学中的标准态是怎样规定的? (五)计算题

 ] 1.在298.15K时,下列反应的标准等压反应热已标出, (1) Fe2O3(s) + 3CO(g)→2Fe(s) +3CO2(g), = -26.8kJ·mol-1 (2) 3Fe2O3(s) + CO(g)→2Fe3O4(s) +CO2(g),= -58.2 kJ·mol-1 (3) Fe3O4(s) + CO(g)→3FeO (s) +CO2(g) ,= -38.4 kJ·mol-1 试利用Hess定律求反应 (4) FeO(s) + CO(g)→Fe(s) +CO2(g)在298.15K时的标准等压反应热。

 2.在298.15K时,下列反应的标准等压反应热和标准自由能变已标出, (1)CH4(g) + 2O2(g)→CO2(g) +2H2O(l), = -890.3kJ·mol-1,= -818.1 kJ·mol-1 (2)H2(g)+O2(g)→H2O(l)=-285.8 kJ·mol-1,= -237.1kJ·mol-1 (3)H2(g)+Cl2(g))→HCl(g),= -92.30 kJ·mol-1,= -95.3kJ·mol-1 (4)CH3Cl(g)+O2(g)→CO2(g)+H2O(l) +HCl(g),= -689.67kJ·mol-1,= -668.28kJ·mol-1。

 求反应(5)CH4(g) + Cl2(g)→CH3Cl(g) + HCl(g)的、、。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

 一、本章要求:

 1、掌握有效碰撞理论及一些基本概念,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和半衰期等概念,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式及有关计算; 2、熟悉反应机理和元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和质量作用定律的含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阿累尼乌斯方程式的意义及有关应用; 3、了解过渡态理论,二级反应、零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特征,酶催化特征。

  二、本章知识点:

 化学反应速率, 平均速率, 瞬时速率, 反应机理,元反应,有效碰撞理论, 活化分子, 活化能,过渡态理论,活化络合物,质量作用定律,比速率(速率常数), 反应分子数, 反应级数, 一级反应, 半衰期, 二级反应,零级反应, 阿累尼乌斯方程式,催化作用理论和酶催化特征。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反应2A+B→C的速率方程式为v = kc2(A) ∙c(B),则速率常数k的量纲是

 (

 ) A.(浓度)∙(时间)

  B.(浓度)–1∙(时间)–1 C.(浓度)–2∙(时间)–1

 D.(浓度)2∙(时间)–1 2.实验测得 2ICl(g) + H2(g) → I2(g) + 2HCl(g) 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kc(ICl) ∙c(H2) 由此可知此反应是

 (

 ) A.三分子反应

 二级反应

 B.双分子反应

 二级反应 C.二级反应

 D.三级反应 3.某反应A(g) → 2B(g) 为一级反应,当A的起始分压为100kPa时,反应掉33.5%需60s,当A的起始分压为200kPa时,反应掉33.5%需要的时间为

 (

 ) A.30s

  B.60s

 C.90s

  D.120s 4.今有一级反应,当反应物浓度消耗一半时需20min,则60min后反应物浓度为原浓度的

 (

 )

  A.

 B.

  C.

 D. 5.对于零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活化能很低

 B.反应物分子不需碰撞即能发生的反应 C.速率常数等于零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6.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率为55%,当加入催化剂后,其转化率

  (

 ) A.等于55%

 B.大于55% C.小于55%

 D.无法确定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活化能与反应物本性无关,而与浓度有关 B.活化能是指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 C.一般情况下,反应的活化能愈高,反应速率愈慢 D.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8.某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为小时-1,则该反应一定是

  (

 ) A.零级反应

  B.二级反应

  C.一级反应

  D.元反应 9.某反应2A + B → C为元反应,将4mol A和2mol B放在1L容器中混合,当A和B都反应掉一半时,此刻的反应速率与初始速率之比为

  (

 ) A.1/4

  B.1/8

  C.4

 D.8 10.当反应 A2 + B2 → 2AB的速率方程式为v = kc(A2)∙c(B2),且A、B物质的起始浓度相等时,得此反应

  (

 ) A.一定是元反应

 B.半衰期只与k有关 C.二级反应

 D.c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 11.一级、二级和零级反应的半衰期

 (

 ) A.都与k和c0有关

 B.都与c0有关

 C.都与k有关

  D.都与k和c0无关 12.已知2A+B

 3C,则其速率方程式为

 (

 ) A.υ =

 kcA2cB

  B.υ=

 kcAcB

  C.υ =

 k cA2 D.υ=k c3

 E.无法确定

 13.关于反应级数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级数必是正整数

 B.二级反应即是双分子反应 C.反应级数只能由实验确定

 D.反应级数只对元反应有意义 14.对于反应2A + B = C,如A和B的浓度同时增加到原来的4倍,则反应速率将增大到原来的

 (

 ) A.4倍

  B.16倍

  C.64倍

 D.不确定 15.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在于

 (

 ) A.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B.增大反应的平衡常数

  C.增大反应的活化能

 D.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E.增大反应向右进行的速率

 (二)判断题 (

 )1.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不论用哪种反应物表示,其消耗速率的大小都一 样。

 (

 )2.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化学反应。

 (

 )3.一级反应并不都是单分子反应。

 (

 )4.过渡状态理论所指的活化能是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

 )5.当反应物浓度加倍时,如果反应速率也加倍,则该反应必定是一级反应。

  (

 )6.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初始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

 )7.温度升高,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增加,这是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主要原因。

 (

 )8.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

 )9.某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100℃升至110℃,与温度由200℃升至210℃,其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是相同的。

  (

 )10.如果催化剂能使正反应速率增加三倍,那么必然也能使逆反应速率增加三倍。

 (

 )11.对于一个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愈小,其反应愈快。

  (

 )12.反应级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系数之和。

  (

 )13.活化分子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

  (

 ) 14.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一定不相等。

  (

 )15.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温度有关,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

 ) 16.对于一级反应,只要二个反应的速率常数相同,它们的半衰期亦相同。

 (三)填空题 1.发生有效碰撞时,反应物分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

 ; (2)

 。

 2.反应速率常数是一个与

  无关,而与

 有关的常数。

 3.升高温度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4.反应:A→B,若用A物质浓度的倒数对时间t作图得一直线,则此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

 5.过渡状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首先形成

  ,然后再转变为产物分子。

 6.当T一定时,若几个反应A值相近,则Ea愈大的反应k值愈

  。

 7.对于反应A(g) + B(g) → C(g),若A的浓度为原来的两倍,反应速率也为原来的两倍;若B的浓度为原来的两倍,反应速率为原来的四倍,则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温度在___

  _。

 9.催化剂之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其根本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些反应的产物本身就能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从而使反应自动加速,这种催化剂称为_____

 ___。

  (四)问答题 1.解释下列名词

 (1) 元反应

  (2) 速率控制步骤

  (3) 有效碰撞

  (4) 活化分子

 (5) 活化能

 (6) 速率常数

 (7) 反应级数

  (8) 半衰期

  (9) 反应分子数

  (10 )酶催化的特征 2.反应:A + B → C的速率方程式为 v = kc(A) ∙c(B),问此反应是否为元反应?为什么? 3.增加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和使用催化剂都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

 4.什么是质量作用定律?应用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计算题 1.在1073K时,测定反应2NO + 2H2 ® N2 + 2H2O 的反应速率,得到如表7-1 所示数据,试求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表7-1

  NO和 H2 的反应速率(1073 K) 实验

 起始浓度(mol/L)

  生成N2(g)的速率 编号

 c(NO)

  c(H2)

  [mol/(L·s)]

  1

 6.00 ×10–3

  1.00 ×10–3

 3.19 × 10–3

  2

 6.00 ×10–3

  2.00 ×10–3

 6.36 × 10–3

  3

 6.00 ×10–3

  3.00 ×10–3

 9.56 × 10–3

  4

 1.00 ×10–3

  6.00 ×10–3

 0.48 × 10–3

  5

 2.00 ×10–3

  6.00 ×10–3

 1.92 × 10–3

  6

 3.00 ×10–3

  6.00 ×10–3

 4.30 × 10–3

 2.某药物按一级反应分解,初浓度c0为90单位/mol,在25℃时反应速率常数为2.09×10–3/h,若浓度下降至45单位/mol时即失去药用价值,求该药物的有效期。

 3.N2O5的分解反应是2N2O5

  4NO2 + O2,由实验测得在340K时N2O5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

 t/min 0 1 2 3 4 5 c(N2O5)/mol×L-1 1.0 0.71 0.50 0.35 0.25 0.17 试计算:

 (1) 在0-2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2) 在第2分钟的瞬时速率。

 (3) N2O5浓度为1.0mol×L –1时的反应速率。

  4.已知在593K时反应SO2Cl2(g)

 SO2(g) + Cl2(g)是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2.2´10-5s-1。试计算:

 (1)10.0g SO2Cl2分解一半所需时间。

 (2)2.00g SO2Cl2经2小时后还剩多少? 5.气体A的分解反应为A(g)

 产物,当A的浓度为0.50 mol×L –1时,反应速率为0.014 mol×L-1×s-1。如果该反应分别属于 (1)零级反应 (2)一级反应 (3)二级反应,则当A的浓度等于1.0 mol×L –1时,反应速率常数各是多少? 6..某药物的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在体温37°C时,反应速率常数k为0.46 h-1 ,若服用该药物0.16 g,问该药物在体内多长时间可分解90%。

 7.蔗糖的水解C12H22O11+ H2O 2C6H12O6是一级反应,在25°C时速率常数为5.7´10-5 s-1,试计算:

  (1) 浓度为1.0 mol×L –1蔗糖溶液水解10%需要的时间。

 (2) 若反应活化能为110 kJ× mol–1,什么温度时其反应速率是25°C时的十分之一。

 8.某反应从27°C升到37°C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4倍,试计算反应的活化能。如该反应从127°C升到137°C时,反应速率将为原来的多少倍? 9.证明一级反应中反应物消耗99.9%所需的时间,大约等于反应物消耗50%所需时间的10倍。

 10.某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是50.0 kJ×mol–1,试估算此反应在发烧至40°C的病人体内比正常人(37°C)加快的倍数(不考虑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用标准电极电位判断标准状态下的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Nernst方程及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能正确的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并能组成电池,利用电动势判断非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利用标准电动势Eθ计算平衡常数; 2、理解氧化值的基本概念及计算; 3、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电极类型,电极电位的产生及测定,标准氢电极及标准电极电位的概念 ,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的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二、掌握内容:

 1、 氧化值 原电池及组成 ; 2、 标准电极电位的应用 Nernst方程

 3、 电极电位 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计算平衡常数

 4、 饱和甘汞电极 玻璃电极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标准电极电位θ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绝对值,可测定

 B、为绝对值,不可测定

 C、为相对值,可测定

 D、为相对值,不可测定 2、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θ愈大,反应速率愈大

 B、反应平衡常数与氧化剂,还原剂的浓度有关

 C、反应平衡常数与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无关

 D、Eθ愈大,反应愈完全 3、关于碘量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量法是以碘或以碘化物作为还原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的方法

 B、碘量法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

 C、直接碘量法是用I2的标准溶液直接测定某些氧化性物质的方法

 D、直接碘量法只能测定其比 (I2/I-)低的还原性物质 4、关于下列三个电极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Br2+2e-

  2Br -

  1θ

  Br2+e-

 Br -

 2θ

 2Br --2e-

 Br2

  3θ

 A、1θ=2θ=3θ

 B、1θ=3θ=22θ

 C、1θ=3θ=22θ

 D、1θ=3θ=2θ 5、若已知下列反应在标准态下皆正向自发进行:

  Cu2++Sn2+=Cu+Sn4+

 2Fe3++Cu=2Fe2++Cu2+

 且θ(Cu2+/ Cu)= (1), θ(Sn4+/ Sn2+)= (2) ,θ(Fe3+/ Fe2+)= (3) ,则有关θ的大小顺序是:(

  )

  A、(3)> (2) > (1)

 B、(2) > (1) > (3)

  C、 (3) > (1)> (2)

 D、(1) > (3)> (2)

 E、(1) > (2) > (3) 6、在下列电极反应中,溶液的pH值降低,其氧化型的氧化性增大的是:(

  )

  A、Br2+2e-

 2Br -

  B、Cl2+2e-

 2Cl -

  C、MnO4-+8H++5e-

 Mn2+4H2O

  D、Fe3+ + e-

 Fe2+

  E、Ag+ + e-

 Ag

 7、今有电池:(一)Pt,H2(g)|H+||Cu|Cu2+(+),要增加电池电动势的办法是:(

  )

  A、负极加大[H+]

 B、正极加大[Cu2+]

  C、负极降低H2气的分压

  D、正极加入氨水

  E、正极降低[Cu2+],负极加大[H+] 8、今有电池,Zn|ZnSO4(C1)|| ZnSO4(C2)|Zn,(C1> C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电池电动势等于零

  B、若用导线连接两Zn极,外电路电流方向是由C1一边流向C2一边

  C、外电路中电流方向是由C2一边流向C1一边

  D、外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9、实验室中常用加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混合物来制备氯气,其反应为MnO2(S)+4HCl(浓)

  MnCl2+Cl2(g)+2H2O 反应之所以能够向右进行,是因为:(

  )

  A、>

 B、>

  C、高的Cl-离子浓度提高了氧化剂的氧化性

  D、高的H+离子浓度提高了还原剂的还原性

  E、高的H+离子浓度提高了氧化剂的氧化性,高的Cl- 离子浓度提高了还原剂的还原性 10、根据下列标准电极电位, 指出在标准态时不可共存的一组溶液是:(

  )

 Sn2+ + 2e-

 Sn θ=-0.1375V

  Br2 + 2e-

 2Br- θ=+1.0873V Fe3+ + 2e-

  Fe2+ θ=-0.771V

  2Hg2++ 2e-

 Hg22+ θ=+0.920V

 A、Br-和Hg2+

  B、Br-和Fe2+

 C、Hg2+和Fe3+

 D、Sn2+和Fe3+

 E、Sn2+和Fe2+ 11、与下列原电池电动势无关的因素有:(

  ) (一)Zn|ZnSO4(aq) ||HCl(aq)| H2(100kPa),pt(+)

 A、ZnSO4的浓度

 B、Zn电极板的面积

 C、HCl(aq)的浓度

 D、温度

 E、H2(g)的分压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位相差愈大,则反应进行愈快

 B、在下列电池中,若向银半电池加入NaCl固体,并使Cl- 离子浓度达1mol·L-1时,电池的正负极将变号

  C、同类型的金属难溶盐电极,Ksp愈小者其电极电位愈低

 D、下列电池组成表示式,只有C2>C1才成立

  (一)Zn |Zn2+(C1) ||Zn2+(C2) |Zn(+) 13、根据公式lgKθ=nEθ/0.05916,可以看出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Kθ:(

 )

 A、与温度无关

 B、与浓度无关

  C、与浓度有关

 D、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无关

  E、与反应本性无关 14、已知=+0.771V,=+0.535时,在25℃时反应Fe3+( 1.0 mol·L-1 )+ I-( 1.0 mol·L-1 )

  Fe2+( 1.0 mol·L-1 )+ I2(S)的平衡常数是:(

  )

 A、8.7×107

  B、9.75×103

  C、2.0

 D、0.10

  E、1.1×10-4 15、将银丝插入下列溶液中组成电极,则电极电位最低的是:(

  )

 A、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

 B、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含NaI0.05mol

 C、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含NaI 0.1mol

 D、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含NaBr 0.1mol

 E、1L溶液中含AgNO3 0.1mol,含NaCl 0.1mol 16、已知=0.7996V,=0.3402V,在室温下将过量的铜屑置于0.2mol·L-1 AgNO3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溶液中Ag+ 的浓度为:(

  )

  A、5.4×10-9 mol·L-1

 B、4.2×10-9 mol·L-1

  C、1.7×10-9 mol·L-1

 D、2.9×10-17 mol·L-1 17、对于电池反应Cu2++Zn=Cu+Zn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推荐访问:

《大学考研,基础化学,试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