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传俊:且知耕耘,勿问收获

时间:2021-06-07 16:47:41 浏览量:

金喜英

为“三农”尽心竭力,教授农民食用菌种植技术,帮扶菌种场发展壮大,是他一生放在心上、踏踏实实在做的事业。

艰苦创业  初入九三

1965年,何传俊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植物生理专业,之后进入杭州市农科院工作,一头扎进“农用抗生素筛选”的研究。资料稀缺,无可借鉴,他不怕;条件艰苦,信息滞后,他也不惧。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他不耻下问,勤学苦干,终于研制出了名噪一时的抗小麦白粉病特效药——“庆丰链霉菌”,为日后进行食用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1年,杭州市菌种站成立,何传俊担任站长。杭州市食用菌协会也紧接着成立,由他担任秘书长。何传俊的第一个任务是带领大家推广“平菇露天栽培技术”,凭借在农抗研究中练就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他一边埋头做实验,一边奔走做推广,左手急找市场,右手紧抓销售。为了收购平菇,大年三十,他白天坚守在田间,晚上露宿在农村。功夫不负有心人,何传俊一点儿一点儿将平菇的销路打开,平菇生产也随之在全省推广开来。应用面大,影响广,效益高,亮眼的成绩让何传俊负责的这个项目脱颖而出,在1984年获得了浙江省政府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浙江省农业厅科技改进二等奖等。

1988年,已经成为行业带头人的何传俊光荣加入九三学社,成为当时杭州市农科院里的第一个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的宗旨是爱国、民主、科学,这与他一门心思做食用菌的科研和推广的理念不谋而合。他下定决心,要追随前人先贤的足迹,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强烈责任感的促使下,何传俊牵头在国内举办一期期食用菌“星火计划”培训班,他自己编写了实用性极强的教材,又带领学员实地操作,现场参观,使用基础知识和最新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向广大农村输送科技知识,培养科技人才。到1992年9月,何传俊共举办培训班63期,培养科技人才近2000人。湖南学员龚道平在参加过培训班后,感慨道:“你们培训班正宗,保质保量,是我参加过的各类培训班中,教得最好的。”

力挽狂澜  走出困境

1989年10月,因为种种原因,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我国出口的蘑菇罐头采取“自动扣留”的限制措施,大批滞销的蘑菇被菇农忍痛倒进钱塘江,上百个蘑菇种植场被迫歇业。受此“寒流”影响,何传俊所组建的杭州市菌种站和杭州市食用菌协会也岌岌可危。菌种站十几个科技人员,无奈散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坚守阵地。“菌种站即将撤销”,“老何要内退”,食用菌只能“自生自灭”……一时间风声鹤唳,流言四起。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何传俊面对压力,想起了九三学社社内无数老一辈的科学家:邓稼先、陈芳允、茅以升……他们遇挫折而不言败的精神激励着他,鼓舞着他,让他重新燃起斗志。四面楚歌之下,何传俊选择咬牙坚守,选择全力以赴继续投入到食用菌的科研和推广中去,努力在“黑暗”中寻求“黎明的曙光”。

1996年,高温蘑菇“新登96”横空出世。凭着专业的敏感性,何传俊嗅到了食用菌发展复苏的契机。铆足干劲儿的他摩拳擦掌,狠下决心投入到高温蘑菇推广的工作中去。何传俊在周浦、袁浦、转塘、萧山等地一边脚踏实地搞试点、做实验,一边马不停蹄做推广、找市场。菇农缺技术,他就免费给农民办培训班,教他们学技术,他吃住在农村,扎根在菇棚,歇息在田埂。领导不熟悉,他就邀请他们实地参观视察,耐心给他们做讲解。销售缺渠道,他就组织各种高温蘑菇现场会、研讨会、推广会。在他的默默坚守下,食用菌市场紧闭的大门又一次打开了。

与此同时,何传俊在嵊州發现当地菇农使用硅藻土做复土,蘑菇长势特别好。职业敏感性和科研探究心驱使他对硅藻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研究中,他发现这种硅藻土具有优越的持水性,保温、通气效果佳,用它做培养基,培养菌种事半功倍,而且菌种质量极佳。培养出了高质量的菌种之后,何传俊兴冲冲来到省科委,申请了食用菌“矿物培养料研究”的省级项目课题,并被成功立项。

高温蘑菇和矿物培养料硅藻土的研究和推广,带动了整个食用菌行业的复苏和高速发展,持续十年低谷的食用菌行业,渐渐起死回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何传俊一手组建的杭州市菌种站和杭州市食用菌协会蒸蒸日上,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壮大。而他,也终于实现了一个九三人的自我价值。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受到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感召,在何传俊和其他社员的推荐下陆续加入九三学社的队伍中来,从唯一到数十个,农科所的九三学社队伍越来越壮大,农科支社随之成立起来。成为农科支社骨干的何传俊也勇敢地承担起更多的组织工作,为农科支社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老骥伏枥  情系“三农”

在食用菌行业进行科研和推广的这几十年中,何传俊常常吃住在农村,在和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和“三农”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三农”尽心竭力,教授农民食用菌种植技术,帮扶菌种场发展壮大,是他一生放在心上、踏踏实实在做的事业。

2000年,何传俊从杭州市菌种站退休,但他依然活跃在食用菌行业的科研和推广工作中。当时,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也十分关心农村和农村经济,计划组织社内专家和科技人员,下农村进行科技帮扶,开展“专家与中小企业握手”的活动。听到这个消息,何传俊立刻积极响应,拿出实际行动参与这项活动。在担任九三学社农科支社主委期间,他带头连续参加了四届握手活动,先后为杭州伟忠食用菌有限公司、萧山月萍食用菌种植场无偿提供专业服务和技术指导,虽退休而不休,为农业企业的发展献计出力,继续发光发热。

杭州伟忠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忠是一个普通的农民,2001年开始种蘑菇,由于没有设备,也缺少技术,他的蘑菇种植业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何传俊了解到他的窘境后,二话不说,挤出每个休息天的时间,坐半天公交车一路颠簸来到萧山头蓬,白天就泡在种植场里,手把手教他企业里的技术人员高温蘑菇的制种、栽培技术。晚上,何传俊就和当地农民两人挤在一张床上呼呼入睡。蚊虫肆虐,吃住简陋,工作强度大,身体时感疲惫……艰苦的条件和身体的透支并没有阻挡住何传俊全心全意帮扶企业的脚步,一有时间他就直奔头蓬,风阻无阻。“握手行动”当年,公司4000平方米种植面积的高温蘑菇,累计获利18万元,一跃成为在省内颇有影响的自种、自产、自销的高温蘑菇种植大户。当地政府为此还奖励了何传俊一万元,但是他毫不犹豫地把奖金全部转赠给了公司,他希望还在起步阶段的公司能有更多的资金用在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上,稳步前进,再创辉煌。

萧山月萍食用菌种植场,当时已经是杭州最大的一个珍稀菇栽培场。在引进高温蘑菇初期,由于缺乏技术支持,第一批种植的高温蘑菇全部无端死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何传俊和另一位技术人员,连夜奔赴种植场,找问题,查原因,亲自动手,带领大家把所有的培养料全部重新发酵、重新堆起。在对温度、空气、水的严格把关后,新种的高温蘑菇长势喜人,市场反响很好,种植场效益也因此倍增。之后,何传俊又悉心指导他们珍稀食用菌的种植技术,令种植场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种植场也先后被评为“食用菌无公害科技示范基地”“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等,2004年,“珍稀食用菌引进推广”还被评为杭州市“金桥工程”一等奖。

著书结对  科普惠民

为了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的人才优势,九三学社杭州市委经常组织社内的专家、学者在学校、社区、各活动场馆进行科普活动,传递科学精神的同时,力求提高下一代和普通老百姓的科学素养。何传俊从农科支社主委的岗位上退下后,就配合社市委的这项工作,将大量时间用在编写关于食用菌的各种书籍上,并积极和各学校结对,举行各类科普进校园活动。同时,他紧跟时代步伐,举办和食用菌有关的一系列科普展览和讲座。增强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杭州食用菌产业品质,是他这些年的工作目标和追求理念。

2014年起,何传俊一直主持杭州市食用菌技术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年龄渐长,身体渐弱,记忆力不可避免地衰退,电脑操作不灵活……这些著作编写路上的“拦路虎”,都被他用一个九三人的强大意志和毅力一一克服。何传俊先后编写了《食用菌简易栽培法》《食用菌模式栽培新技术》等食用菌专著,并撰写了《中国蕈菌文化》《漫话蘑菇与毒蘑菇》《杭州西湖景区野生菌》等著作。在书中,他详细记录了食用菌日新月异的栽培技术和20世纪70年代至今各时期食用菌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普通老百姓讲述了杭州食用菌产业从“小打小闹”发展到产值超过2亿的生产发展历程。

2019年5月,九三学社杭州市思想教育基地在杭州茅以升实验学校揭牌成立。九三学社杭州市委将在未来组织科学家进校园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专题讲座、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已是耄耋之年的何传俊也积极响应九三学社的活动,在茅以升实验学校连续进行了两年的科普进校园活动。他分多次无偿向学校和学生提供各个种类的食用菌菌种,不定期进校和随时在线指导学生在家庭中利用他精心研制发明的家庭种菇仪器——“菇菇小屋”种植食用菌。学生们兴趣盎然,参与踊跃,时常在群里和他汇报自己所种菌菇的生长变化。这种自己动手参与的科学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对食用菌生长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激发了不少学生长大后投身食用菌行业的兴趣。

为了推广食用菌,让百姓了解食用菌,何传俊先后策划了“食用菌伪劣商品鉴别”“食用菌新品展示”“食用菌与毒蘑菇”等一系列科普展览,精心组织“食用菌知识讲座”“食用菌进社区”等活动。他还参与组织“杭丽两地食用菌技术创新观摩研讨会”“长三角都市食用菌研讨会”“海峡两岸灵芝桑黄专题研讨会”等一些在国内颇有影响的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活动宣传和提高杭州食用菌的知名度。2019年9月14日至21日,在何传俊的精心准备下,杭州市第33届科普周之大型食用菌展览在杭州植物园科普楼展出,无数市民涌进“菇菇小屋”,认识食用菌,了解食用菌,何传俊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且行且远  且看明朝

桑黄菌是以抗癌防癌著称的多年生珍稀药用菌之一,自然资源非常稀缺。何传俊在与其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几经失败,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桑黄菌人工栽培技术,并于2019年开始工厂化生产。

西湖景区每年有废弃园林枝条4638吨,数量庞大且难以处理,何传俊花了3年的时间尝试,屡败屡战,终于在枝条上成功栽培出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园林枝条变废为宝,将带来百万元产值。

草菇栽培的技术难度颇大。2019年5月,何传俊在药渣中发现了野生草菇,就认准目标,潜心钻研,经过几个月筹建,草菇开始仿工厂化生产,这在杭州食用菌栽培史上是一個零的突破。

杖朝之年,何传俊依旧行走在食用菌科研和推广的道路上;一生奉献,他依旧乐此不疲在食用菌科研和推广的浪潮中。在他心里,只知耕耘,不问收获,是他作为一个九三人一生最大的幸福。

(作者为九三学社浙江省杭州市江干三支社成员,杭州天杭教育集团教师)

责任编辑:马莉莎

猜你喜欢 九三学社菌种食用菌 毛泽东阻止九三学社解散党史博览(2020年10期)2020-10-27庆祝九三学社创建75周年民主与科学(2020年4期)2020-03-18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0期)2019-05-22袋料栽培香菇改用胶囊菌种效果好科学种养(2019年3期)2019-04-16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民主与科学(2017年3期)2017-07-06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民主与科学(2017年3期)2017-07-06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农村百事通(2017年7期)2017-04-26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农村百事通(2009年18期)2009-12-21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9年11期)2009-05-17选择优质食用菌菌种的五项原则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3期)2009-04-13

推荐访问:耕耘 收获 何传俊

《何传俊:且知耕耘,勿问收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