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时间:2021-10-13 22:27:07 浏览量:

王晔

【摘 要】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当前形势,文章主要介绍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大学生群体对世界形势和国家形势的认知等都需要积极引导。面对这些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可通过直面学生思想困惑与澄清重大问题,顺应时代有成效地推出“云上思政”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人文关怀服务学生心理健康等相关途径,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关键词】 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3-0038-03

思想政治是我党的政治优势,没有坚定的政治素养,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没有持续稳定的发展。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眼界开阔的群体,他们对国家、社会的认识不仅影响着他们对职业、未来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同时也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同时也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构,反映出高校的学生管理水平。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挑战。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在内容与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的代表,具有青春活力,对新事物好奇,致力于对新技术、新思想的探究,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时代色彩。在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为背景的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传统教育的教学环境、沟通方式、教学方式、育人模式及教育路径等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为了顺应市场大环境带来的技术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社会责任。

(一)信念不坚定,心态清高

通过调查,目前有70%的大学生表示人生要有信念,而大学生表达自己坚定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占比不到20%,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栋梁,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在信念培养上还不够坚定,甚至偏离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环境。调查发现,部分独生子女在平行群体中相处不融洽,过于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出现极端个人主义,人格膨胀形成高傲性格。

(二)过分依赖家庭,意志不坚定

通过对大一新生走访调查,多数大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庭,首次脱离父母呵护环境,个人生活全部需要自行解决,由于过分依赖家庭,往往缺乏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当前一段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形势良好,大学生在顺境环境培养下,丧失了对信仰的追求,意志力不坚定,抗压能力差,性格敏感,情感脆弱。当面临生活中的困难时,不堪一击。面对挫折、批评、失利、误会都会成为内心沉重的负担,悲观和消极情绪影响着软弱的心灵,走入社会也将不堪重负。

(三)性格叛逆,心理不成熟

精英云集的大学环境中,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适应新环境问题凸显,笔者对东北某高校大二年级1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40%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表示“一般”,40%学生对大学生活表示“有压力”,20%学生表示大学生活过分压抑、情感空虚、心情烦躁。认为大学开展的心理教育成果不明显的学生占比40%,就业指导不满意的学生占比30%,在关于学生与教师关系调查时,有10%的学生人为应该尊重教师,15%的学生选择保持一定距离,25%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学相长,另外50%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最好应该是朋友的距离。通过数据体现,目前高校学生与教师关系是平等的、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

(四)价值取向急功近利,缺乏正確的婚恋观

通过对东北某高校大二年级100名大学生展开进一步追踪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近半数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感受,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极为明显。虽然部分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值上,但在选择就业问题时,选择到国家改革建设最需要地方去的只有6%,40%的学生理想职业是私企和中外合资企业,最后50%学生在择业方面首要考虑的是工资收入。另外,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婚恋观也更为现实,80%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可以谈恋爱,50%大学生认为只要真爱,就可以婚前性行为。个别婚恋动机不端正的大学生带有目的形式,希望在对方家庭获取金钱、地位等,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还有的大学生由于大学生活空虚,没有人生目标,寻找情感寄托。有的是对异性感到好奇或者是由于自身荷尔蒙作用导致生理性冲动,因此,大学高校导师必须给予正确引导。

二、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的负面效应影响

近年来良好的政治形式促进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社会生活没有跟进经济节奏而出现了负面效应,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风气,各大媒体频发关于大学生的拜金、享乐主义报道。受社会的多重负面效应导致大学生不能认清自身定位,存在清高心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西方的错误观点和负面思潮传播对大学生造成了一定思想波动。

(二)高校教育工作出现纰漏

虽然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出诸多举措,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价值取向更加健康向上,形成积极、进取的主流人格。但高校由于自身教育体制观念陈旧,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不具体,未能产生实质性效应。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不够明确,价值取向定位不清晰,致使学生在择业中缺乏基本的民族认同感,仅考虑个人利益和感受。学生仍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学校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教师队伍政治素养不过硬,工作作风不扎实,学生不尊敬师长,半数学生认为教师与学生关系应为朋友,这些都会导致学生思想政治观点扭曲,影响身心发展。

(三)社会体制矛盾以及家庭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大学环境相对高中体现出小型社会的特点,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离开父母的庇佑,面对精彩纷呈的社会,缺乏基本的辨识能力和思考能力,由于过分依赖家庭,导致部分大学生受外界因素影响树立了各种形态的价值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势力主义价值观等等腐蚀他们不成熟的心灵,形成急功近利的品格,这些因素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婚恋观。社会以及家庭与学校引导的价值取向出现重复,思想上出现矛盾和不理解,对当前困惑、对未来迷茫的状态影响价值观的建立,对大学生品德发展不利。目前在校大学生父母亲的出生年代均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受“文革”余温的影响,具有反传统意识映射到孩子身上,他们更为关注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另外,家庭内部环境的变化,家庭主要成员的变化,父母们的异常经历也会导致大学生出现叛逆心理。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路径

国家有关部门指出,新形势下应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能力,加强薄弱环节的再教育。因此,高校只有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脉搏,厘清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面对当前经济形势,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直面思想困惑,澄清重大问题

基于对新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当今高校思政工作正在应对一场舆论的大考验,应当建立健全防风险、护安全、战疫情、保稳定的思政工作机制,完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此外,思政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得到有效的创新。

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当勇挑思政工作的重任,不断为学生指明正确价值观导向。譬如,在疫情期间,面对西方少数政客丑化中国制度和遏制中国发展的言行,身为辅导员要关注时事政治,特别是警惕高校舆论,遇到突发事件主动、及时引导学生,端正学生的认识,对于不实的言论应及时制止。特别要关注网络信息,互联网是舆论滋生的暖床,如果大学生没有辨别信息真伪的意识,被西方“涉疫”言论所带有的意识形态偏见影响,何谈坚定的政治立场?学校辅导员还可以借助疫情时期发生的典型事迹开展思想政治教学,进行爱国教育,弘扬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研究的科学性、深入性、系统性,用教学研究的视角总结、挖掘、提炼战“疫”精神,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感悟并将“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根植于心,树立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最后,在对时事的总结反思中升华为理论。全国性的战“疫”仍在继续,很多英勇抗疫的事迹感动了我们。教师要主动帮助大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通过疫情期间发布的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优势,让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迹成为学生思想的营养。

(二)借助“云上思政”,解决工作难题

疫情期间正处于春节寒假时期,学生基本回归家庭,高校教师应顺应国家政策要求,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教育出发点,攻坚克难,与时俱进,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网上、线上、云上,及时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积极打造“云上思政”平台,将其拓展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堂。

首先,借助微信群、腾讯微博等官方公众平台实时发布学校有关疫情防控的工作计划、学习及个人生活信息提示等,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时效性,及时回复并耐心地答疑解惑。其次,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言,自发设置讨论议题,利用智能化平台全面构建线上班级、党团支部、学生会社团等组织,通过互联网技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将传统的“党课”“班会”等搬到线上,变为“云团课”“云辅导”“云党课”等,设定好每次活动主题,充分调动网络资源使得教育活动尽可能丰富多彩。教师与学生虽然通过手机或电脑屏幕进行交流,但同样要传递关心、温暖,共同树立起战胜疫情的信心;最后,以“云上思政”提升学生的是非观,提高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疫情期间的很多谣言之所以能飞速传播,主要是因为不知情的传播者轻信谣言,大学生是掌握知识丰富的群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信謠不传谣,更不能去造谣,以科学为战胜谣言的武器,将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下,为社会的安定祥和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提升人文关怀,服务心理健康

重大疫情引发“次生”心理问题,面对学生突发性危机下表现出的焦虑情绪、恐慌等心理问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提升人文关怀,做到“有温度”,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整工作的重点以适应疫情防控的情势变化,尽可能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特别是关心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将疫情对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尽可能降到最低。首先,一方面强调制度要求,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高校思政工作的温度。在精准了解学生健康信息的同时,对于存在于学生思想中的问题也要保持敏锐,及时给予关怀和解答。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在班会上,多举行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党课、团课等多种形式渗透爱国情怀,让学生从中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最后,培养学生阳光心态,憧憬美好生活。具体地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从正规渠道获取疫情防控的权威信息,而非道听途说制造恐慌,以此缓解内心的恐慌、焦虑情绪;同时利用多种平台,加强对正能量事件的宣传,使学生树立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应发挥作用,及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走向乐观、阳光的人生。

四、结语

基于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通过以此次疫情引发思考,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善于把控疫情期间“宅”家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诉求,有的放矢地利用大数据智能化平台,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改革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利用自媒体教育资源优势,不断引导大学生做社会新形势的领航者。进一步坚定大学生信心,将国家制度贯彻落实到教育实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充分融合于国家现代化改革浪潮中,将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我们思想上的考验、政治立场的检验、实践成果的展示,发挥大学生的社会正向效应,有效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秩序、价值、规范、行为、关系等方面价值观的树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朝着更有温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行连平.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15.

[2]钟迪,李文荐.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探析[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19,34(6):47-50,58.

[3]李小玲,王建新.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20(4):98-102.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 对培训机构思想政治工作和人事工作的一些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年1期)2021-03-02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企业文化(2020年8期)2020-06-03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究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9年24期)2019-10-29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卷宗(2018年16期)2018-06-30高中生时间管理的路径研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3期)2018-01-22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变化及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1期)2017-12-29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研究东方教育(2017年22期)2017-12-22新形势下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成长·读写月刊(2017年10期)2017-10-15基于创新驱动五因素模型的广东对外贸易创新驱动路径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22期)2017-09-09PPP模式对建设项目审计的影响及路径优化商业会计(2017年5期)2017-04-27

推荐访问: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 路径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