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仁《坤舆全图》与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比较研究

时间:2022-07-23 22:55:40 浏览量:

马秀娟 徐红昌 张岚

摘要:南怀仁绘制的《坤舆全图》和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经典之作,作为中国近代地理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中国地理学发展和国人世界观的近代化转型均有重要影响,对于明清之际中国的地理学思想、地理沿革、大幅地图刊刻乃至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等研究都有重要价值。《坤舆全图》继承了《坤舆万国全图》的编绘传统,但两图中地球的形状、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动物的数量、释文详略等不同之处甚多,且多有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南怀仁;《坤舆全图》;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2.0050

明末清初,大批欧洲耶稣会士来中国传教,他们引进、翻译、编写、传播大量西方科技文献,坚持“学术传教”“文化传教”的传教策略,使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其中地图是这些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万历三十年(1602),著名的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士利玛窦绘制了中文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清康熙十三年(1674),著名的比利时天主教耶稣会士南怀仁又绘制了中文世界地图《坤舆全图》。这两幅地图都将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先进的地理知识介绍到中国,不但给明清之际的中国带来了崭新的地理学知识,即使今天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仍有这两幅地图的痕迹,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进入近代地图学的重要标志。两图对于研究明清之际中国的地理学思想、地理沿革、大幅地图刊刻乃至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国人世界观的近代化转型等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坤舆全图》继承了《坤舆万国全图》的编绘传统,但两图中地球的形状、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动物的数量、释文详略等不同之处甚多,且多有创新和发展。目前学术界多是个体研究,而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很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版本较好,研究较多的康熙十三年(1674)刊刻的南怀仁绘制的《坤舆全图》(今收藏于河北大学图书馆)和明万历三十年(1602)利玛窦绘制李之藻刊刻的《坤舆万国全图》(现藏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为样本,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抛砖引玉。

1 两图都是中国近代地理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

1.1 两图都由主图和附图构成,中国位于整幅地图的中心《坤舆全图》由八屏组成,每屏高171厘米,宽51厘米,约7平方米。该图由主图和附图组成,主图为两个圆形地图,东半球在主图的左边,西半球在主图的右边,主图占到整幅地图的四分之三。左边东半球绘制了亚细亚州(亚洲)、欧罗巴州(欧洲)、利未亚州(非洲)、墨瓦腊泥加州(南极洲)、北极以及大洋洲一部分新阿兰地亚等陆地,大西洋、小西洋(印度洋)、冰海(北冰洋)、大东洋(太平洋)西部一小部分以及地中海等。右边西半球绘制了亚墨利加州(南北美洲)、墨瓦腊泥加州(南极洲)以及大洋洲新阿兰地亚一部分、新瑟兰地亚等陆地,大西洋、小西洋(印度洋)、冰海(北冰洋)、大东洋(太平洋)一小部分等海域。主图上下附有六幅对称的小图,主要介绍“气行” “风” “雨云” “海水之动” “海之潮汐” “或问潮汐之为”的知识。主图左右各有一幅附图,各占整幅地图的八分之一。左边附图介绍“地震” “人物” “江河” “山岳”,右边附图介绍“地球南北两极” “四元行之序”“地圆” “地体之圆”的天文地理知识。《坤舆全图》释文详细,有九十处之多。中国位于整幅地图的中心。该图将地球绘制为圆形,更加符合地球的实际形状,也更契合中国人传统“天圆地方”的觀念。南怀仁为了解释该图又编写了一部地理专著《坤舆图说》。

《坤舆万国全图》由6屏组成,高168.7厘米,通幅宽380.2厘米[1],面积约6.4平方米。由主图和附图组成,主图为椭圆形世界地图,绘有亚细亚州(亚洲)、欧罗巴州(欧洲)、利未亚州(非洲)、墨瓦腊泥加州(南极洲)、亚墨利加州(南北美洲)五大洲,大东洋(太平洋)、大西洋、小西洋(印度洋)、冰海(北冰洋)四大洋和山脉、河流、岛屿、动物等,主图占到整幅地图的十分之九以上。主图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附有六张小图,为“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蚀图”、“月蚀图”、“赤道南地半球之图”和“赤道北地半球之图”。中国位于整幅地图的中心。

1.2 两图都采用经纬理法和实测技术进行绘制

《坤舆全图》和《坤舆万国全图》都采用了当时西方比较先进的经纬理法和实测技术,绘制了17世纪比较准确的世界地图。两图都向中国系统介绍了近代西方科学中与地球有关的科学知识,如地圆学说、经纬度、温度带、大洲、大洋、潮汐等。许多地理专业术语如五大洲、四大洋、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二极、五带、时差等一直沿用至今。

1.3 两图对中国地理学乃至思想界都产生了强烈冲击

中国古代一直采用计里画方的方法绘制地图,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天地之中央,四周皆为蛮夷。这不但是中国官方的天下观念,也是普通士绅阶层的中国中心观。《坤舆全图》和《坤舆万国全图》却以“‘地圆’说冲击‘天圆地方’说;以经纬度定位冲击‘中国中心说’;以‘五洲说’冲击‘九州说’”[2]。动摇了中国长期以来“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两图不仅仅在中国地理学界,而且在整个知识界、社会文化中都掀起了惊涛骇浪,使中国知识界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之外的世界,中国之外的国家,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两图各具特色,多有不同

2.1 两图本初子午线的位置不同

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将地球绘制为椭圆形,而南怀仁在《坤舆全图》中将地球绘制为圆形,《坤舆万国全图》以通过非洲西北部福岛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坤舆全图》以通过北京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采用经纬理法绘制的世界地图中各地的纬度是固定的客观的,而经线的位置可以人为的确定,理论上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被确定为本初子午线。所以,这种地图绘制的关键是确定本初子午线的位置,之后,世界各地的地理位置才能确定下来。地图虽然是科技文献,但它不仅仅是由测绘科学所建构,还会受到宗教的、社会的、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历史上本初子午线的位置也几经变换。而近代世界地理界围绕着争夺“天下中心”——本初子午线的斗争从未停止过,英国、美国、法国、中国、日本等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在绘制地图时都曾经将通过本国首都或本国天文台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中世纪,欧洲各国绘制地图时都将通过本国首都或本国天文台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1667年,法国将通过巴黎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上正式确定通过伦敦格林威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但法国代表在投票时弃权,1911年之前法国绘制的地图仍以通过巴黎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可见,本初子午线位置的确立与各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有很重要的关系。而“明清(中期)及其之前的中国古代文明与经济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3],《坤舆全图》中北京本初子午线的确立,真实地反映了了中国当时在世界上经济政治地位,也更能满足国人长久以来的“中国位于天地中央”传统心理,便于国人接受并传播该图。

2.2 两图中的地名标注与释文详略不同

2.2.1 《坤舆万国全图》的地名标注更加详细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在地名标注上,《坤舆万国全图》比《坤舆全图》更加详细。如《坤舆万国全图》在朝鲜标注了咸镜道、平安道、黄海道、江源道、中清道、全罗道、平壤、古新罗等行政区域或城市名称,而《坤舆全图》中只标出了“朝鲜”。再如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坤舆万国全图》标注出了安南、老挝、暹罗、旧交趾、车里、八百、占城、甘波牙、兰白道、马尔大莽、丙东、大泥、三佛齐、满刺加、马大那等国家和地区或城市名称,而《坤舆全图》只标注出:安南、暹罗、交趾、占城、长巴、刚波牙、真腊、三佛齐和满刺加9个地理名称。又如南欧的意大利半岛,《坤舆万国全图》标注出了意大里亚、罗马、步尔牙、葛辣比、那波里等众多地理名称,而《坤舆全图》只标注出意大理亚和罗马两个地理名称。

2.2.2  《坤舆全图》释文内容更加丰富

《坤舆万国全图》对各大洲的解释一般只是对各大洲少数国家和地区或者动植物等介绍,释文简洁。而《坤舆全图》先是对各大洲进行总说,包括其位置、分界线、河流、山脉、人物、动物等,再进行分说。《坤舆万国全图》对欧罗巴州的释文330余字、亚细亚州释文1 110余字、亚墨利加州释文430余字、利未亚州释文290余字;《坤舆全图》中欧罗巴州、亚细亚州的释文字数是《坤舆万国全图》的近3倍;亚墨利加州、利未亚州释文字数是《坤舆万国全图》中的7倍多。如《坤舆万国全图》中介绍孛露国(即《坤舆全图》中白露国)不足40个字,而《坤舆全图》中白露国介绍760余字。《坤舆全图》中介绍了白露国农作物、矿产、动植物、贸易和风俗习惯等。如该国金矿丰富,国王宫殿皆用黄金板来修建和装饰;有一种树生有脂膏,味道香烈,如有伤损,涂上该树脂膏,一天一夜肌肉复合如故;还有一种异羊,可当骡马用,性格倔强,有时倒卧,虽鞭策,至死不起,如果以好言安慰,立即起来;白露国没有文字书籍,结绳记事;居民以金银为环,穿唇、鼻,臂、腿或系金铃,但有陋俗如杀人祭魔、驱人殉葬等。这些叙述从政治、文化、贸易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白露国。

总之,《坤舆全图》内容更加丰富详实,这与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地理知识的快速发展有重要关系。地理大发现促进了世界各大洲的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各地经济、文化、贸易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人们对各大洲尤其是新发现的亚墨利加州等地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2.3 《坤舆全图》绘制的动物更多

《坤舆万国全图》有二种版本:1602年李之藻刻本、1602年李之藻刻本的彩色摹绘本[1]。1602年李之藻刊刻的《坤舆万国全图》中没有绘制动物,彩色摹绘本《坤舆万国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大洋上绘有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15个,南极大陆绘有犀牛、象、狮子、鸵鸟等陆生动物8个。而《坤舆全图》绘制了海陆动物36种,43个,其中海生动物13种15个,陆生动物23种,28个,是中国地图史上绘制的动物最多的世界地图。

《坤舆全图》所绘动物是各大洲代表性或奇异动物或带有本地文化特色的传说的动物,但突出了对新大陆生长的动物的介绍。《坤舆全图》重点介绍了22种陆生动物,而美洲大陆和大洋洲的动物就有6种,约22%。可见南怀仁对大航海时代以后新大陆动物的重视。这不但与欧洲人地理大发现之后新世界动物有关、与西方的博物学有关,还与南怀仁宣扬欧洲文明的心理有关。

2.4  《坤舆万国全图》中题识较多

儒学是中国传统的正统学说,为了传播西学,利玛窦积极向中国的儒家士人靠拢,结交了众多知识分子与官员,确立其西儒的形象,赢得国人尤其士绅阶层的认同。《坤舆万国全图》中除利玛窦自序外,还有吴中明、李之藻、陈民志、杨景淳、祁光宗的题识五篇。吴中明等既是明朝的知识分子、儒家士人,也是官员甚至高层官员,五篇题识的共同特点是对利玛窦泛海万里、见闻广博,并根据亲历实测改制地图以及其品行的肯定和赞许[4]。

明末清初西方科技文献在中国的传播分为三个阶段,1582-1644年是国人初步接受的阶段;1644-1723年,是西方科技传入中国的繁盛时期;1723-1735年是对西方科技排斥的阶段[5]。《坤舆万国全图》绘制于西方科技文献在中国传播的初级阶段,国人了解甚少,图中刊刻五位明代士大夫题识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该图。而《坤舆全图》绘制于明末清初西方科技传入中国的繁盛时期,国人对西方科技接受程度较高,虽然没有士大夫的题识,也能在中国传播。

2.5 《坤舆全图》凸显了大航海时代的特征

2.5.1 《坤舆全图》及时绘入新的地理大发现

1602年,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时,大洋洲还未被发现,因此该图没有此内容。1606年荷兰航海家威廉·扬茨才首次发现了澳大利亚[6]。1642年,荷兰探险家艾贝尔·塔斯发现了新西兰[7] 。因此,1674年南怀仁绘制《坤舆全图》将当时世界最新的地理大发现及时绘入。与《坤舆万国全图》相比,“《坤舆全图》增加了新阿兰地亚(今澳洲)的部分、新瑟兰第亚(新西兰)等。该图的最大贡献是将新几内亚、加尔本大利亚今译卡奔塔利亚(在昆士兰与北领地之间)、新阿兰地亚(西部澳大利亚)等若干新发现地方,迅速地画进了地图”[8] 。《坤舆全图》展示了新的地理大发现,使国人对于整个地球的认识更加客观和全面。

2.5.2 《坤舆全图》凸显了大航海时代的特征

造船技术的进步、航海技术的改进、对海洋的深入了解是开启大航海时代,进行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基础。南怀仁在《坤舆全图》中详细介绍了船舶以及海洋生物知识,凸显了这一时代特征。

第一,《坤舆全图》介绍了当时欧洲先进的造船技术和海舶管理情况。1602年李之藻刊刻的《坤舆万国全图》上没有船舶,南京博物馆藏《坤舆万国全图》的摹绘本中绘有船舶,但是没有對其进行解释。而《坤舆全图》绘有四条船舶,三条中等船舶,绘制在今大洋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太平洋海域,一条大型船舶绘制在北美洲东岸的大西洋上,而且对船舶管理进行了详细介绍。一是介绍船舶的种类:海舶百余种,约有三等。小型船只只能容数十人,用以传书信,不以载物。中等的船只可以容纳数百人。大型船只上下八层,高约八丈,而且管理科学,舶总管、舶师、医生、夫役等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科学航行。清朝初年,与欧洲相比,中国造船业明显落后。中国是海洋大国,也是海洋古国。古代中国在船舶制造、航海技术等方面,曾长期居于同时代世界的前列;尤其明朝初年,郑和七次远洋航行,这一优势达到极盛状态。但是,早在郑和第六次远航期间,明政府就已开始禁止建造远洋船舶,此后又下敕命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9]。到16世纪初,明海军拥有的最大舰船仅可载员百人[10]。而同一时期欧洲各国为了探索海洋,殖民世界,大力发展航海业,到17世纪,欧洲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第二,《坤舆全图》详细介绍了海族。一是图中绘有海生动物14种,包括飞鱼、西楞和仁鱼等,主要绘制在图中大洋洲东部海域。二是该图详细描述了16种海族,包括把勒亚、斯得白、波里波、仁鱼、海豚、剑鱼、落斯马、飞鱼、狗鱼、麻鱼、海虾蟆、风鱼、船鱼和美人鱼等,或为海中真实鱼类或为传说。南怀仁对海洋动物的介绍,突出了西方知识的渊博性,展示了大航海时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最终目的是为了宣扬欧洲文明。

3 结束语

南怀仁《坤舆全图》和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经典之作,两图作为中国近代地理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中国地理学发展乃至国人世界观的近代化转型均有重要影响。《坤舆万国全图》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传教士绘制的最早的世界地图之一,《坤舆全图》对其借鉴和发展,传承与创新,成为中国地图史上又一杰出之作。

地图属于技术类知识,绘制者通常会参考多种地图和地理文献,《坤舆全图》绘制时就参考了《新世界地图》《职方外纪》《山海经》[11]等众多中外地理文献,其中对《坤舆万国全图》借鉴尤多。一是借鉴了《坤舆万国全图》的绘制思想,如地圆学说、中国中心说、中西融合、构图设计、图中绘入动物等。二是沿用了《坤舆万国全图》中大量地理名称。如亚细亚州、欧罗巴州、利未亚州、北亚墨利加州、大西洋、小西洋等大洲、大洋的名称,地中海、西红海等海名,福岛、吕宋等岛名,大浪山、衡山、嵩山等山名,朝鲜、日本、以西把尼亚、安南等国名。三是地理图标相同。如两图中绘制的海洋、高山、河流、湖泊等图标相同,甚至两图在中亚以东的西域地区自北向西南都绘制了非常明显的流沙带。四是有的释文内容完全相同,如日本、圣土、里海等。正如南怀仁在解释《坤舆图说》时讲到“《坤舆图说》者,乃论全地相联贯合之大端也。如地形、地震、山岳、海潮、海动、江河、 人物、风俗、各方生产,皆同学西士利玛窦、艾儒略、高一志、熊三拔,诸子通晓天地经纬理者,昔经详论,其书如《空承格致》、《职方外纪》、《表度说》等,已行世久矣。今撮其 简略,多加后贤之新论,以发明先贤所未发大地之真理”[12]。

当然《坤舆全图》的绘制不仅仅是借鉴和沿袭旧有地理知识,还融入了新的地理知识、新的绘制思想。一是《坤舆全图》绘制技术更为先进。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时使用平面椭圆投影法,而南怀仁绘制《坤舆全图》采用球面投影法,球面投影法代替平面投影法,使图上所绘的“中国大陆、各大洲及其沿海地区 ( 特别是南北美洲与澳洲) 的海岸线、岛屿、山川等,要更为详尽”[13],这是中国地图制图史上的一大进步。二是《坤舆全图》将地理大发现的内容及时绘入,使地图更为完整和准确。两图绘制都以中国为中心,但《坤舆全图》还将通过北京的经线确立为本初子午线,这些对中国地图的绘制有重要的影响。三是《坤舆万国全图》随着1610年利玛窦的去世而销声匿迹,而阐释《坤舆全图》的地理专著《坤舆图说》收入清代两部文化巨著《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而且被清代多部历史、地理著作甚至笔记小说所引用。而北京本初子午线的绘图特点被自康熙朝到清末的《皇舆全览图》《雍正八排地图》《乾隆内务府图》等多部国家以及个人绘制的地图所采用,《坤舆全图》在咸丰朝还一度再版,除了在中国传播,还流传到了朝鲜和日本,流传范围更广,对后世影响更大。

参考文献

[1]邹振环.神和乃囮:利玛窦世界地图的在华传播及其本土化[J].安徽史学,2016(5):5-17.

[2]李敏杰,朱薇.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对国人世界观的冲击[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82-85

[3]仲伟民, 邱永志. 数据估算与历史真实:
中国史中GDP估算研究评述[J]. 史学月刊2014(2):
105-113.

[4]李佳妮. 利玛窦世界地图中的明人序跋文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28-37.

[5]邹桂香. 十六至十八世纪西学文献在中国的传播[D].郑州:郑州大学,2005:1.

[6]刘晓燕.澳大利亚土著人:历史变迁与发展[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5):93-98.

[7]张剑峰. 新西兰毛利人那塔胡部落的经济变迁[D].昆明:云南大学,2016.

[8]邹振环.南怀仁《坤舆全图》及其绘制的美洲和大洋洲动物图文[J].国家航海,2016(2):143-163.

[9]章忠民,胡林梅.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经略与海权渐失[J].社会科学,2016(1):34-41.

[10]由远洋转回近海.陈希育.明初海军的衰落[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9(1):65-71.

[11]马秀娟,张岚.西学东渐视域下南怀仁《坤舆全图》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3(6):78-84.

[12]南怀仁.坤舆图说·卷上[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13]郭云艳.从《坤舆全图》看16—18世纪关于中亚的地理认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29(4):132-143,216.

作者简介:

马秀娟(1971),女,河北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学。

徐红昌(1975),男,河北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张岚(1980),女,河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獻学。

(收稿日期:2022-02-26 责任编辑:张长安)

A Comparative Study on Ferdinand Verbiest’s Kun Yu Quan Tu

and Matteo Ricci’s Kun Yu Wan Guo Quan Tu

Ma Xiu-juan Xu Hong-chang Zhang Lan

Abstract:

Kun Yu Quan Tu of Ferdinand Verbiest and Kun Yu Wan Guo Quan Tu of Matteo Ricciwere classic book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dynasty.They are important media of the spread of the modern Chinese geographical knowledg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geography in China and even the Chinese world view .They had great value to the study of China’s geographical thought, geographical evolution, large scale map printing and even Chin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at time.Kun Yu Quan Tu inherits the compilation tradition of the Kun Yu Wan Guo Quan Tu. However, the shape of the earth, the position of the prime meridian, the number of animals, explanations and so on in the two maps are different.

Keywords:Ferdinand Verbiest ;Kun Yu Quan Tu ; Matteo Ricci;Kun Yu Wan Guo Quan Tu

猜你喜欢 利玛窦 利玛窦肇庆文化活动对广府文化的接受与革新今古文创(2020年48期)2020-09-10从文本到田野:试论海上丝路视野下利玛窦中文著译的音乐跨文化传播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3期)2020-08-13Matteo Ricci: 利玛窦中学生英语·中考指导版(2019年12期)2019-01-03试论利玛窦其人与晚明时代的中西文化交流西部论丛(2018年7期)2018-08-31从利玛窦《西字奇迹》分析早期拉丁字母注音方案参花(上)(2018年8期)2018-08-13《天主实义》与宋明理学的关系探究智富时代(2018年3期)2018-06-11《天主实义》与宋明理学的关系探究智富时代(2018年3期)2018-06-11浅析王泮与利玛窦之关系丝绸之路(2017年14期)2017-07-29西方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在华的语言生活青年文学家(2017年15期)2017-06-17从“记忆之宫”看利玛窦的传教方法青春岁月(2016年23期)2017-04-26

推荐访问:怀仁 全图 万国

《南怀仁《坤舆全图》与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