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外培训机构叙事的视角探析家庭教育焦虑的形成①

时间:2021-05-22 00:22:07 浏览量:

牛楠森

在当下中国的教育焦虑话语体系中,校外培训机构是一个绕不过去、不能回避的话语要素,既是教育焦虑的构成性要素,也是教育焦虑的引发性成因或继发性结果。更精确地说,是校外培训机构的相关叙事而非校外培训机构这个实体本身,对同属于意识和认知领域的教育焦虑具有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校外培训机构叙事,指的是有关校外培训机构的流行话语、故事、图片等,及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价值。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的校外培训机构叙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每一种类型都或多或少地加剧着中国父母的教育焦虑。

一、校外培训机构作为被治理对象引发焦虑

在校外培训机构的官方叙事中,校外培训机构是被治理的对象,这在根本上引发了教育焦虑。在教育部官方网站输入“校外培训机构”,其密切关联词为“整治”“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规范”等。当然,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规范是必要的、合理合法的,也是从根本上对家长权益的维护和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叙事所明示和暗示的是:校外培训机构是不规范的、不专业的、具有欺骗性的,是“有问题的”。那么对每一个家庭而言,它与校外培训机构的交往会带来双重焦虑。一是,因官方叙事所天然具有的权威性使然,家庭会将校外培训机构整体性地视为“有问题的”,但因主客观原因又不得不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中,对家庭而言,其心态很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味,焦虑便在“明知”和“偏向”之间滋生。二是,在“校外培训机构有问题”的整体性认知下,家庭自然会希望在众多的校外培训机构中寻找问题最少的那个,但一方面是家长自身的知识匮乏,另一方面也存在机构有意制造的“信息茧房”现象,哈耶克所言“必然的无知”在这里客观地存在着,家庭对具体校外培训机构的选择,其实是在不确定中探寻一种确定性,对选择风险的焦虑便产生了。再进一步而言,官方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叙事,所表明的态度是对校外培训的“不主张、不提倡”,这在“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而不是培训”“最好的教育在家中而不是培训班”等官方叙事中被一再推介,在这种叙事之下,“送孩子去培训班是对理想教育的背离”“报班不是称职的父母行为”成为一种强势话语,也进入到家长的教育认知中。于是,家长们一边积极寻找更好的培训机构,一边又不断地怀疑自己的报班行为,这种对自身行为的怀疑造成根本上的教育焦虑。

二、校外培训机构作为孵化器的宣传引发焦虑

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本体叙事中,校外培训机构“牛娃”孵化器的功能宣传,诱惑了“普娃”父母的“牛娃”野心,在日复一日的“鸡娃”行为中滋长着教育焦虑。打开校外培训机构的官网,“好成绩,有人帮”“让孩子爱上学习”“培养元认知”“双师贴身辅导”“让孩子主动学习”“快乐、梦想、成长从这里开始”等等映入眼帘,直击家长们的养育痛点,抬高了家长们的教育期待。在家长们不甘心自己的孩子只是个普通人的心态之下,童年没有了池塘、知了和秋千,只剩下一个又一个的培训班。要知道,机构学习是组织性的、制度性的,有嚴格的日程安排和时间规定。“童年机构化”意味着家长要陪同孩子在不同的培训机构和学习内容间辗转,再加上其自身工作和生活的牵扯,导致家长倍感“事情多”“时间少”“要求高”但却“一个都不敢少”,日常教育焦虑产生。然而,真相却是,家长虽然疲惫不堪、超出己能来培育“牛娃”,最终却不得不面对“孩子本是普通人”的现实。接受现实者,不禁为失去的亲子温情和孩子的快乐童年而追悔而焦虑。不接受现实者,极可能踏上报更贵的班、上更多的课的不归路,使教育焦虑更持久。

三、校外培训作为“好”父母标配引发焦虑

在校外培训机构的大众叙事中,校外培训机构是“好父母”的标配,这种教养假设使父母不堪重负、焦虑丛生。朋友圈是当下大众叙事的重要载体,打开任何一位有娃家长的朋友圈,无论是真实世界中的朋友父母,还是网络世界中的陌生父母,论及孩子,无论是抱怨接送之苦、辅导之累,还是炫耀孩子的才艺与证书,任何一个敏感的家长都能在这些叙事中发现“校外培训机构”的身影。该词汇频率之高、覆盖之广,有效形成了一种“无娃不上培训班”的集体认知。如果孩子没有上培训班,一部分家长是要进行合理性辩解的,而大部分家长会觉得自己是不称职的家长,并马上着手给孩子选择培训班以作为补偿。除了这些碎片化、生活日记似的大众叙事,还有一类大众叙事相对完整且富有故事性,如“疯狂的黄庄”“5 岁牛娃简历走红”等热点文章。与发布者期望家长有所反思的初衷相异,家长们看到的是“无所不能的陪读妈妈、陪读爸爸”和自惭形秽的自己。这种叙事实际上充当了剧本的角色,在家长读者们犹豫徘徊、不知道该如何行动的情况下,他们想起了叙事并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期待着叙事中的结果发生在自己身上。此时,叙事形成了社会规范,部分支配着家长的活动。正如康德所言,“合乎”道德的行为与“出于”道德的行为,其根本的差异在于前者并非主体自由意志的结果,它只会加深主体对自己的否定。为了成为好父母而把孩子送进校外培训机构,教育焦虑在这种行为出现的同时便开始了。

在校外培训机构的多维度叙事中,我们看到了家长的教育焦虑是如何形成的。但这并不是让校外培训机构承担家长教育焦虑的原因。我们的主题词是叙事,而非校外培训机构实体。当然,校外培训机构并非无辜者,国家还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监管,培育说真话、干正事的校外培训机构,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然而,最为根本的还是家长有意识、有能力超越校外培训机构叙事,要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教育修养,拥有教育的定力,不盲从不被蛊惑,时刻警惕过度的功利心,知道什么是自己真实的教育需求。

猜你喜欢 培训班机构培训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19年31期)2019-08-14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19年31期)2019-08-14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19年19期)2019-07-10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19年19期)2019-07-10中小企业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18年10期)2018-08-14大英县:纪检干部培训“多样化”廉政瞭望(2017年11期)2017-12-11培训班组图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2017年7期)2017-09-08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16年30期)2016-08-15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16年30期)2016-08-15机构鉴股股市动态分析(2016年29期)2016-08-04

推荐访问:探析 校外 叙事

《从校外培训机构叙事的视角探析家庭教育焦虑的形成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