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太行油画看黄河对地域人文精神的影响

时间:2021-06-10 14:36:06 浏览量:

冯来云

摘 要: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和精神,黄河孕育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历史沉淀形成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长于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青年油画家裴哲峰,一直致力于通过油画真实表现南太行、黄河边的四季变化、自然人文、社会万象,借古鉴今,其作品生动地反映出黄河精神与黄河文化承载的地域性人文精神——质朴、厚重、务实、坚强。这种精神是积极向上的,在油画创作中传达这种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助推作用,对黄河文化的继承发扬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黄河;南太行;油画;人文精神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社科联“基于黄河精神与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索油画艺术形式下中原地域性人文精神的可行性”(SKL-2020-1516)阶段性成果。

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和精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对人影响巨大。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和自然资源,这四大因素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海洋文明一开始依托于丰富的渔业资源,特别是爱琴海地区,海洋提供的丰富食物让人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使人提高对人本身的关注与对自然科学的投入。同时,地域的狭小限制让他们有强烈的危机感,危机意识驱使之下是对开拓更多区域的渴望,于是形成竞争精神、尚武精神、征服精神。当立足于自我的科学精神和征服自然、征服未知的征服精神相合,征服世界,统一文明成为这个文明的自我选择,进而成为自我认知的强大驱动力。这种文明的特点是科学与征服,强调的是竞争与创新。代表性国家及地区如古之地中海沿岸,现之英国、日本、美国。以大河为中心的平原农耕文明,典型如中国,这种文明进步伴随的是人应用工具(农业科技)的进步,其产生于人对土地的依附,因而这种文明下,人们敬畏自然,对自然的改造也受限于对土地的依附。农耕文明下,人们视土地为生命,为最大的财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敬畏自然与改造自然共存,遵循天人合一,眼光和思维转向内心世界和周围人的关系,强调和而不同,这种文明的特点是共赢与和平,强调的是继承与发扬。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汉书·沟洫志》曰:“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纵览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可以发现,这几乎是一部土地争夺史。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全世界几乎都是这个样子。但自进入大航海时代,海洋文明强势崛起,世界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了,财富驱动欧洲的一些国家,以及美国和日本等国通过文明或不文明的方式强势崛起。中国农耕文明则到了必须找到新的发展道路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选择了拥抱世界,选择了和世界一起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不断自我更新,不断探索发展,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食粮。面对困难,我们有不怕牺牲,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愚公移山精神。社会需要每个人奉献时,我们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公而忘私的雷锋精神。需要共渡难关时,我们有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说:“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这背后折射出民族的韧性、文化的更生、强大的精神的力量。黄河精神与黄河文化源于黄河成于黄河,黄河是奔腾不羁的,冲出巨大的黄河冲积平原,孕育中华文明之根。黄河也带给了中华民族许多关于水的灾难记忆。延津属于黄泛区,这里的人至今有一个习惯,即客人来了,酒要喝好,劝酒之风盛行,传说是因为黄泛区存粮不易,酿酒存之,客人来了,食不足饱,以酒饱之,以此彰显待客隆重。更有甚者,闻邻客来,便携酒而入,陪客醉饮。细思食不果腹的时代,客来有酒,邻里相帮,黄河的影响可见,黄河文化的细节可见,黄河精神可见。黄河让这儿的人丰衣足食,也让这儿的人流离失所,但是以土地为生命的人,对黄河无怨无悔,并尊称其为母亲河。这儿的人从不厌弃黄河,而是一直在改造黄河,这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无疑是契合的。我们敬畏自然,改造自然,但从不奢求征服自然,这就是黄河文化、黄河精神的本质。

古语有言,“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很大一部分就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近代抗日战争中,河南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居全国前列。黄河孕育了中华灿烂的文化,黄河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灾难屈辱。从古至今,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承受了太多的伤害与苦难,但一直默默奉献着,困难的时候不抱怨,需要的时候不退缩。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是黄河精神的概括。这种精神,让我们在逆境中崛起;这种精神,让我们在顺境中拼搏。这种精神在过去让我们生生不息,不断进步;这种精神在未来也将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一往无前。

时代需要我们将黄河精神发扬光大,时代需要我们发掘黄河文化找到黄河精神的精髓,时代需要我们用黄河精神推动人文精神进步,用黄河文化承载地域人文精神的精华,记录时代风貌,展现时代风采,推动时代进步。

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给了我们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记录、描写我们的社会、人文、地理、思想。起于客观、细致入微、真实写实是这种艺术形式的本源,世界是我们眼里的世界而非臆想的世界。开放的中国需要开放的文化,自信的中国需要文化的自信。实现文化自信,需要每一个人认真思考、认真表达,责无旁贷,不踟蹰于矛盾,不沉醉于自我,不圈禁于势利,百家争鸣。油画创作需深入现实,扎根中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用画笔描摹瞬息万变的社会,展现开放的力量,投入时代的大发展之中。

裴哲峰,河南延津人,油画家,生长于黄河北岸、太行山南,是典型的河南人,有着典型的河南性格。裴哲峰热爱太行山,致力于表现太行山,特别是南太行的山水。他常年在南太行山进行油画写生,作品无一例外充满太行山的峻与美,使得南太行山的四季变化、自然人文、社会万象都在他作品里得到真实而优美的体现。他用细腻写实的油画展现黄河北、太行南的广阔世界,壮丽河山。细节之精细,像极了宋人工整细密的工笔画;构图之准确,不没院体画之工致;设色之清甜,亦如重彩画之绚烂。

裴哲峰的的太行山系列绘画作品用近乎拍照的方式描绘太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一景一季。通过如线如皴的细节层叠,通过粉红雅紫的设色,为雄伟的北方山川平添一份柔情,这是活的山,像人一样,有外在的刚毅棱角,也有内在的细腻情感,坚强与温情并非不可并现,千山不重影,万壑不同风,不没山之魂而蕴山之仁,谁能不喜欢呢?师大家而见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山河之美,用自己的笔绘山河之性,展现南太行的瑰丽峻美,展现南太行的日新月异,赞美时代的进步,承担起了一个画家记录历史、刻画时代、讴歌进步的使命。裴哲峰的作品一如他黄河岸边延津人的质朴、厚重、务实、坚强,没有大开大合的激烈与激动,没有小家碧玉的温婉之感,没有争奇斗艳的不惊不休,没有堆砌纵横的沉重自视,没有穷于极致的苛求完美。太行山系列绘画作品中的每一座山、每一棵树、每一个人都透露着真实,像黄河一样,画面有形而无羁,雄峻厚重而生机勃勃。作品中,强大与温柔合体的质朴,伟岸与波折合体的厚重,沉稳與多彩合体的务实,冷峻与清甜合体的坚强,是黄河精神、黄河文化的表现。通过这些作品,我们感受到的是美好的世界,它可能是满地的雪花,可能是萧瑟的金黄,也可能是葱郁的林木,但画面传递的始终是勃勃朝气,表现美,赞美美,传递正能量,令人感受到黄河北、太行南人们质朴、厚重、务实、坚强的品质。这些作品背后蕴藏着深刻而积极的人文精神,虽然这种人文精神有黄河北、太行南的局域性,是地域性人文精神,但这种精神将助推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发扬光大,助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

焦作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油画人文精神黄河 钟红岩油画作品选登艺苑(2020年1期)2020-05-06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0年3期)2020-04-20黄河知道我爱谁当代音乐(2019年2期)2019-06-11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领导文萃(2019年5期)2019-03-19黄河的呼唤当代音乐(2018年3期)2018-05-14油画去哪了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4期)2018-02-10黄河时代文学·上半月(2017年7期)2017-07-29油画《惊涛拍岸》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12期)2015-12-05楚雨的油画诗歌月刊(2014年3期)2015-04-14渡过黄河看雕塑雕塑(1995年2期)1995-07-15

推荐访问:太行 黄河 油画

《从南太行油画看黄河对地域人文精神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