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思考

时间:2020-03-20 15:40:45 浏览量:

  关于**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思考

  

 **工业园区2006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已进驻各类企业和项目221家,其中投产企业130家,工业企业1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家。重点培育两大主导产业:现代中药和劳动密集型电子鞋服装备制造业。现已形成以广药集团白云山和记****药生产基地、天津医药集团中新药业、珍宝岛药业、**红药等为主的现代中药制造业集群;以杉杉服饰、安踏喜宝鞋业、安踏鼎基鞋服等鞋服加工和以联滔电子等电子产品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业集群;以五得利面粉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以**北最大的春雨国际汽车城为主的大众、奥迪、宝马、沃尔沃等汽车4S店产业集群;以亿都国际商城等为主的商贸物流产业集群。

 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增长46.9%;实现经营收入170.5亿元,增长44.1%;工业总产值128.7亿元,增长24.3%;工业增加值32.8亿元,增长48.3%;进出口总额1.54亿美元,增长45.4%;税收5.88亿元,增长62.5%,实现就业2.8万余人。在全省77家省级开发园区综合考评中居33位。

 从发展现状来看,**工业园区正逐步由“低、小、散、乱”的粗放型向规模扩张、产业集聚转变,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在经济总量、规模档次、项目密度、产出效益及带动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中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也进一步凸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早转早主动,晚转必被动。但“为何转”、“转向何方”、“如何转”是当前园区发展必须面对的紧要任务。

 一、为何转?——矛盾凸显,发展压力大。

 近年来,园区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总体上来说,仍处于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效应。主要表现在:

 1、经济总量不大。园区入驻企业数、企业规模、园区经济总量不大。规模以上企业只有90多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只有52家,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也只有6家,尚无一家过10亿元的企业。

 2、产业层次不高。项目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简单加工型为主,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高投资回报率和高成长性项目少,缺少产业链长和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主导产业科技含量低,缺少自主研发品牌和专利技术,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集聚效应不强。目前,园区产业涉及现代中药制造、电子产品及鞋服加工、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行业,除中药材加工2014年上半年完成产值57亿元外,其余产业规模不大,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

 4、集约水平不高。园区发展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之间衔接不紧,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园区有十几个项目等地入园,投资额达20多亿元。与此同时,粗放用地现象较为突出,“小鸟占大巢”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的企业建成后“厂房1/2有设备,设备1/2在运转”。更有部分企业因种种原因造成土地闲置,大大降低了土地利用率。

 5、综合环境不优。硬环境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项目引进的同步需求,承载能力日显局促。有些企业对水、电、气的要求较高,而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软环境方面,项目审批程序复杂、周期长;企业融资困难、渠道单一;用工需求和人才培训体系建设滞后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正常的决策和经营。

 二、转向何方?——精、专、特、新

 对于我们这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转型升级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能够建立竞争优势的环节中下功夫,而不是盲目冲动地转型升级。要认识到转型升级不是转身就能一步登天,不是一味追求高科技产品,不是盲目追求产能和规模最大,不是一味延长加工链条建设“小而全”或“大而全”产业体系。

 因此,在转型升级的方向上,应坚持以“精、专、特、新”为主:

 “精”,即在精细化制造上下功夫。打造现代中药及电子、鞋服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做强五大产业集群;

 “专”,一个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另一个是研发专利成果。打造专业人才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

 “特”,是以特色产业或优势企业的产品品牌为龙头,以产品配套链合作和协同创新为特色,走品牌之路,实现从无牌、贴牌到有牌,有从牌到名牌的嬗变;

 “新”,即在生产上向新技术、新工艺转变,大力推广新能源、新材料,走节能、环保、低碳发展之路。

 在转型升级的思路上,应加快“四个转型”:即从“低成本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型;从“多元化”向“核心化”转型;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从“跨越式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在转型升级的原则上,应追求“三个最”:产业定位和技术水平不一定都追求最高,而应该是最合适的;企业规模不一定追求最大,而应该是最经济的;产品种类不一定追求数量最多,而应该是最有特色的。

 从**工业园区目前情况看,工业主体不外乎现代中药加工制造、鞋服电子类加工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现代商贸物流等。从工业发展趋势看,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必须逐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高端产品和品牌产品,并逐步提高其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走一条具有中华药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工业道路。

 三、如何转?——多管齐下

 总体应坚持“总量扩张、创新壮大、档次提高、效益提升”的发展思路,按照调高、调大、调优、调强的要求,向高端化、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发展新兴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小微企业。具体思路如下:

 1、编制高标准规划。在全球经济趋弱、投资趋缓的形势下,只有打造更加优越的投资载体,园区才能在引领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环境提升等方面凸现区域的核心竞争力。要全面协调和统筹融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建议按照顶级设计、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要求,加快推进各功能区的规划整合,体现“提速、提档、提质”的转型升级要求。

 2、完善基础设施。园区经济是典型的“候鸟经济”,基础设施是重要的“气候条件”。要大手笔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做足筑巢引凤文章。按照“优化布局、配套成网、提升功能、适度超前”的要求,分片起步,滚动发展。在生产功能配套上,集中建设水、电、气

 、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园区整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3、优化产业结构。做好传统产业的转型提质,扶持济人药业、广印堂药业、沪谯药业尽快上市;全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加大企业企业科技、品牌创新,鼓励企业与强企联手,利用资源重组,提升产业结构,实现高效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

 4、加大招商引资。出台、运行新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提高招商“门槛”,将招商引资与项目的环保水平、产业层次、节约集约用地、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率紧密挂钩,建立项目退园机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向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前1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落户园区。

 5、严格土地监管。建立完善土地节约利用硬约束机制,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按国家公布的用地定额标准控制项目用地,明确新建项目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逐步减少直接出让生地。对园内企业用地进行严格清理,对未达以标准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并限期整改。在规定期限内仍达不到标准的,强制搬出园区。对圈而不建、征而不用的土地严格清理或依规收回,或通过合作再利用、租赁再利用、回购再利用等方式,腾出空地,换出资源,重新安排给急需用地的项目。奖励“零增地”投资。所谓“零增地”投资,就是通常所说的增资金不增地,项目增了用地不增,投资大了摊子不大,通过“笼中添鸟”解决新上项目用地。建议区委、区政府出台“零增地”投资奖励办法,对企业零增地技改、零增地扩能,零增地增资给予奖励,以此调动集约利用土地的积极性,节省拆迁成本,加快项目建设。

 6、强化公共服务。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园区企业对服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跑跑腿、动动嘴”的程序化、低层次服务,而是全方位、高层次的“智慧化、专业化”服务。要实现这一切,必须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议扶持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如公共实验室、信息数据库平台、人才交流培训中心、法律咨询服务、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高新技术开发服务中心等。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着力引进科研院所和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库。共享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以解决产业提升中的共性问题,解决中小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

  

 /

推荐访问:工业园区 转型 思考

《关于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