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在整本书阅读中实现读写结合

时间:2020-11-05 16:21:33 浏览量:

 在整本书阅读中实现读写结合 近年来,许多中考、高考试题的设计摒弃了繁琐的基础知识,去除了阋典意义式的词语解释,避免了没有价值的咬文嚼字,比以往更加重视读写结合以及对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应“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可见,读写结合是多么的重要。

  “为什么读那么多书,作文还是写不好?”这是一个现实而普遍的问题,是当下众多老师和家长的阅读迷思。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是:阅读是“ 吸”,写作是“ 呼”,两者是紧密的“ 呼吸”关系。但是,长期以来, 整本书阅读常患上“ 呼吸困难症”,“吸多呼少”或者干脆“吸而不呼”。虽说输入与输出,不是立竿见影的转化,阅读也不必染上功利色彩,但是,如果阅读仅是轻描淡写、浅浅掠过,或是拘泥内容、任意刨坑,错过书中丰富的语言营养, 不能不说是阅读的憾事。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可以帮上“写”什么忙呢?带着这样的反思,我再审视我们的课外阅读指导课, 发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那就是教师在导读和推进中过度关注内容。中高年级的整本书阅读,如果一直在内容上打转,忽略作家极富个性色彩的语言和篇章架构,阅读与表达之间的转化屏障就难以逾越。

  我们作为老师,要想方设法,让至少一、两位作家,他们的人格、文字走进学生心里,所以,整本书阅读必须要以“内容为中心”的阅读,走向方法的习得,实现“读写结合”。基于以上一些想法,我们学校开启了“在整本书阅读中实现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

 一、研读课标,找准切合点 何谓“读写结合”?它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因此,“读写结合”应该重在“结合”。

  要做到真正的读写结合,依“纲”靠本,明确目标是关键。心中有纲,做事不慌。教师心中的“纲”,包括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年段目标(如下表)。

 年段 习作要求 关于读写结合的建议 中年段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1.写话的内容仍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及生活经历。

 2.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

 3. 加强互改互评,留有习作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高年段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1.给予学生表达的自主性和与人交流的空间。鼓励有个性的思维。

 2.写作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见闻。

 3.写适量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和应用文。

 4.对习作速度有一定要求。

 这样,教师遵循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年段目标、整本书的内容设计读写结合的内容,就不会犯拟题或易或难的问题。

 二、准确把握年段要求,有的放矢的运用 明确了各年段的习作标准,最主要的就是应用了。

 中年级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写好片段,并且能恰当运用,许多篇章中的精彩语段或是结构固定,或是表达方式相同,或是语句非常有新鲜感┄┄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如三年级读完《成语故事》,老师让选择与自己生活贴近的成语,用自己生活中的小故事来说明这个成语表明的道理,就可以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四年级学生读《第七条猎狗》,老师指导学生也是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为第七条猎狗写“介绍语”。

  高年级重点在于篇章、结构。学生走进曹文轩的《草房子》,了解“童年生活中的那些人、那些事”,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技法,尝试抓住“童年生活中的那些人、那些事”这个切入点,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读”和“写”在“童趣”上结合、生长,从而推进整本书的阅读。

 老师在明确各“年段目标”后,还要针对各类文体的序列进行有序训练。例如写人,它遵循的序列是:能用具体事例写人——能适当描写人物语言、行动——能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人物特点——能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而中年级要达到的目的是:能适当描写人物语言、行动——能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人物特点。今天四年级《鸟奴》这节课正是学习大家沈石溪的写法,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写出爸爸、妈妈爱“我”的、令我感动的一瞬间。六年级读完《小妇人》则学习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特点。

 三、进行多样化的习作实践活动 读写结合随文、随作者的风格,决定了训练形式的潜在多样化,而这种“多样化”也正是学生习作兴趣的来源。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教学效益的老师,一定会自觉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去设计,以新颖的形式调动学生读写结合的学习兴趣。

 1.补写 有的书在编排上有些缺憾,可以抓住这些缺憾之处进行不同形式的练笔。例如,有的书缺少扉页上缺少内容简介,就可以让学生为扉页写内容简介;有的书目录只有序号,没有小标题,可以让学生为书的每个章节写小标题;有的书对插图一带而过,则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语言,对插图进行细致描写。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习作方式。

 2.改写 改一改是创新的基本方法。针对不同题材的书,改人称、改文体都能激发学生写的热情。变换角色,转换人称,从不同的角度写同一件事。《母豺火烧云》是以 “火烧云”的视角来写故事的。教学时,老师可以改变思路,跳出文本,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最惊心动魄的某个片段,以小狼崽“甜点心”的角度来展开故事。学了课本剧这一文体,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章节,将故事改写成课本剧。

  3.写感悟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课应指导学生写写“批注”或“感悟”,写出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或形成的独特体会。这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习作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指导写“感悟”类的课堂练笔,主要是针对情感表达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段篇。如读了《呼兰河传》后,让学生写一写“萧红,我想对你说……”,学生会发自内心地把自己对萧红的爱怜、惋惜之情表达出来,从而也使他们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得更加深刻。

 四、同一部书,从不同角度找到切合点,进行创写。

 例如《母豺火烧云》,我们刚刚听到的课,范老师抓住这本书的缺憾之处,指导学生写了推荐语,同组的另外两位老师则是从不同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了创写。

 一位老师请学生们为“火烧云”这位伟大的 “母亲”写一份原创的50字左右的墓志铭。这样的创写要求学生言简意赅,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另外一位老师,则是引导学生用小狼崽“甜点心”独白的方式进行心理活动描写。

  小试牛刀,通过“在整本书阅读中进行读写结”合,我们发现:读美文,学写作,以读促写;勤练笔,带阅读,读写相长。整本书的阅读在有声有色的练笔中兴趣盎然地得到了有效推进。

 

推荐访问:本书 读写 阅读

《李燕-在整本书阅读中实现读写结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