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价值动向与发展动能

时间:2022-08-02 10:40:28 浏览量:

摘  要: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诉求与依托,是农村全面进步的支撑与引领,亦是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的保障与途径,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通过理论思辨与现实剖析发现,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诉求,多诉求的融合凝结成典型的价值动向,包括在价值依托上凸显农业科技的优先发展,在价值取向上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与不同地区乡村的均衡发展,在价值目标上增加农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更好推动战略目标实现,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应以人才培养为基本路径,以科技精准供给来提升和保障成效,以农业科技园区构建推动形成创新平台与服务平台,以绩效评价促成外部监督与激励效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价值动向;发展动能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2.06.06

2018年,科学技术部(简称“科技部”)发布实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两份文件都明确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即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动能。自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以来,围绕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学者们进行了积极探索,从不同视角建言献策。然而,已有研究以微观层面探讨为主,主要集中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困境与路径[1]、农业科技人才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2]、科技人才的农村流动[3]、科技人才下乡[4]、农民科技素质提升[5]等方面,亟待进行系统深化研究。同时,从乡村振兴现状分析,由于机制、体制等方面原因,现阶段乡村振兴依然存在科技创新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生需求,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6]。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过渡,科技创新如何驱动乡村振兴,需要同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探讨和回应。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是第一要务是“驱动”,背后的核心诉求是“推动发展”。

一、科技创新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的主要指向与范畴是农业、农村与农民,需要解决的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全面进步与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等根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须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一)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诉求与依托

1.科技创新是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生变因

钱德勒认为,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会引发不同行业生产率的变化,进而推动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行业转向高生产率行业,引发资源在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的分配,而资源的重新配置必将引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改变。[6]资源在不同行业间转移的内在逻辑是,新技术的研发与广泛应用使某些产业部门的产出量大幅度上涨,进而打破了原有的供求平衡,导致相对过剩与利润下降,最终促进部分生产要素和资源转入其他行业。与此同时,一些对产品需求具有较大空间或弹性的产业,凭借因技术创新生产率提升带来的价格优势,获得较高的收益。根据利润平均化的原理,在市场信息的刺激下,生产要素会从其他需求饱和行业源源不断地流入这些高收益行业,刺激产业扩张。生产要素的大范围流动在整体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核心动因是科技的创新与进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产业的优化发展需要推动各生产要素在一、二、三产业之间进行有序转移,其本质是打破固有均衡。促进生产技术创新,广泛应用先进技术和大幅度提升生产率,是形成新的供求格局和引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基础,也是形成“创新驱动”型农业经济和农产业体系、提高农产业竞争力的内生动力。

2.科技创新是农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归因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引发的农产品质量需求、农产业经营模式与要素配置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提升了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技术的需求。(1)农业生产日益呈现多样化、层次化,在以单个家庭生产为基本模式广泛存在的同时,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的公司模式日益成为主流需求,大量的农业生产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呈井喷式发展。(2)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全链条一体化需求更加迫切。提高农业品牌竞争力需要农业生产实现种养、加工、销售和服务一体化,其中的关键和保障是技术创新。(3)农产业从多而散的自由发展状态日益转向特色化、区域化集群发展,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4)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营养、品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关注和重视绿色、健康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与技术保障。(5)农业产业化发展正逐步摆脱传统资源束缚,努力开拓和形成了农文旅、一、二、三产業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这一发展趋势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提出了新要求。农业创新发展是否具有持续性取决于技术创新的持续性与程度,同时农业发展的需求也在较大程度上左右着科技创新的方向。

3.科技创新是农产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的现实动因

现代营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新消费习惯与理念的养成客观上推动了农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1)迅速发展的网络营销模式,推动了农村、农产业电商的蓬勃发展。例如,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同比增长2.8%[7]。大量农村电商的存在一方面大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的渠道,提高了产品的销售效率和收益,同时日益成熟的在线营销模式对营销平台构建水平与服务供给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2)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休闲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拉动了休闲农业、康养农业、体验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产业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例如,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2019—2025年的平均复合增速将达到5.9%[8],增长态势喜人。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走融合化和品质化之路,包括推动融合生态保护、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科技普及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化发展,其本质都是民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背后的重要支撑必然是科技创新。

(二)科技创新是农村全面进步的支撑与引领

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更要实现乡村的全面进步,包括推进农村生态优化、环境美化、硬件提升、能耗减少等,其不仅对硬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乡村发展规划、文化创意、制度创新等软科技方面也提出了新要求,这背后的总体要求与逻辑是促进两者的融合与有效衔接,促进科技、文化和生态的协同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而加强生态科技的精准供给,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快速修复和优化是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障。当前,加强农村水环境污染、垃圾污染与粪便污染处理,推进农业废弃物再利用以及加强土壤硬化、沙漠化防治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的科技难题。与此同时,通过现代科技维护农村生态,是发展和完善乡村生态经济产业链,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的必然要求。此外,促进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文明与社会和谐治理水平,也需要软科技创新发挥重要动力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

(三)科技创新是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的保障与途径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和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其要求进一步缩小城乡生活差距,实现乡村生活城镇化,农民生活市民化,提高农民生活的品质。城市的多数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但农村的人居体系有其特殊性,农村人口相对分散,难以像城市一样采取大规模商业集中供给的方式提高生活便利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此外,从经济性方面考虑,农村的诸多资源有了科技的支撑,可以就地转化为可利用的生活物资,如沼气、农业废弃物等。农村在医疗卫生、环境美化、生活便利等方面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科技创新是推动形成更加和谐、稳定、舒适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保障。

二、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动向

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能满足多方面的价值诉求,多诉求的融合凝结成典型的价值动向,包括在价值依托上推动农业科技的优先发展,为技术发展、价值实现提供保障;在价值取向上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与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相协调的大局观逻辑;在价值目标上增加农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坚守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导向。

(一)价值依托:推动农业科技的优先发展

農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产业转型升级,客观上都需要推动农业科技的优先发展。根据W.W.罗斯托的观点,科技创新在不同行业之间的不均衡分布会导致经济或生产要素不断地从某一生产分支转移到另一生产分支,因为某一产业的技术突破会使该产业进入快速增长和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从而为其吸引来更多的生产要素和资源投入。[6]科技创新对产业或行业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反映出来。某一行业的科技创新带来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使投入者获得更多的利润。行业间的利润差异会导致社会整体的生产要素从低收益产业向高收益产业流动,从而产生“优势富集效应”。优势富集效应是指“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9]。农产业的集聚会产生重要的“富集”作用,会吸引来更多的相关二、三产业,从而推动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夯实乡村经济振兴的基础。

(二)价值取向: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与地区均衡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科技创新助推社会各阶层实现共同富裕。[6]进一步推进农民生活富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不同地区乡村发展之间的相对均衡,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价值追求与取向。这是体现了我国的全局发展观。一方面,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发展虽然具有了较大进步,但是发展基础、发展重心以及教育水平的差异等导致农村、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城乡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农民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低于城市居民。进一步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推进城乡共同富裕,使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应然愿景。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发展的非均衡性显著。当前,我国依旧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地域广阔。受不同地区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历史习惯等方面影响,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极不均衡。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少数具有区位优势地区的农村以及旅游或产业资源丰富地区的少数农村实现了经济振兴,绝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农村仍然依靠传统农业生产维持缓慢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这些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摆脱历史惯性的出路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三)价值目标:增加农民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不论形式如何多样、方式如何多元,其最终的价值目标都落实到增加农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科技创新助力农村振兴,在形式和手段上包括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等多元内容,但根本目标和宗旨始终是提升人民福祉这一“一元”中心。如果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结果不能让广大农民感受到生活的改善、福利的增进,不能真正地共享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振兴”红利,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就不能算实现了应有预期。因此,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除了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提高农业经济水平,更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使广大农民在权利、机会和规则平等的基础上享受到乡村振兴成果。这是有效解决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使农民更加公平地享有改革发展红利的应有之义。

三、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应以人才培养为基本路径,以科技精准供给提升和保障成效,以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形成创新平台与服务平台,以绩效评价促进外部监督与激励,进而推动形成助力发展的持续、稳定动能。

(一)人才振兴动能:以人才培养、供给与引流提升总体水平

1.基本路径:大幅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总体水平

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主要通过新技术成果的推广运用促进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来实现,这之中包含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科技创新的程度和水平;二是技术成果得以被接纳、运用的程度,如果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不足,则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将难以充分发挥。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幅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无论从理论或实践层面都对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理论层面,提高乡村人力资本水平是用好农村劳动力和发挥好人力资本效用的根本要求,体现了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逻辑。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二元分化”的现状与城乡人力资本的“二元差异”密不可分。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是大幅度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二是在实践层面,当前农村人力资本相对缺乏,而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急需大量高水平、高素质的农村本土人才。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乡村教育虽然具有了较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巨大。比如,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全国的平均教育年限为9.13年,其中城镇居民平均教育年限为10.89年,农村居民平均教育年限为7.70年,两者相差3.19年。同时,从纵向发展来看,2000—2016年,城镇居民教育人均教育年限增长了1.85年,而农村居民人均教育年限仅仅增长了0.51年。可见,大幅度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依然任重而道远。

2.核心方略:加强专门人才培养和供给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我国共建成各类农林院校近百所,2020年高职(专科)中的农林牧副渔大类招生总人数为10.31万人,占专科招生总人数的1.97%,在校农学生占专科总人数为1.92%;在校农学本科生总人数为30.37万人,占本科生在校总人数的1.66%;农学类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总数为14.97万,占全国研究生在校总人数的4.77%。高等教育大量涉农专业的毕业生,为我国“三农”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门技能人才。然而,人才供给依然存在总量相对不足、针对性不强与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为此相关部门需要从两方面开展工作:(1)加强对各类乡村振兴涉农人才的培养,使人才有用武之地,使农村有可用之才。涉农人才既包括高层次的农业高新科技专门研发人才,也包括中低层次的农业科技应用和推广人才;既涉及具备高素质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管理人才,又覆盖面向乡村公共服务的乡村治理人才和基层干部。相关人才的培养不仅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高等教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而且要充分发挥多样化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作用,包括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订单式”职业教育,积极依托地方各类型党政院校,努力培养适用于农村基层的现代化乡村干部队伍和后备管理人才,同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对乡村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和实践性。(2)加强面向农村、农业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这是有效运用新技术,促进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和加快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从乡村振兴的实际出发,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引导和努力推动高等教育相关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乡土创业人才培养相结合,进而“形成上下贯通、产学研用紧密衔接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3.关键环节:积极引领科技人才向乡村流动

除人才培养的支撑外,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问题还在乡村人才的留用。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因城乡“二元结构”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人才大量涌入城市,乡村能吸引来和留得住的人才非常有限。人才的“虹吸效应”导致乡村发展中的优质要素缺失,陷入了“失血—衰落—再失血—再衰落”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乡村人才振兴的当务之急是引入和留住乡村科技发展人才,这是当前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和难点。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与传统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单一性”任务相比,新时期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具有“二重性”,即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到农村就業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渐成趋势。例如,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到2021年底,我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预计为1120万人,比2020年增加110万人[10]。这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但还远远不够。改变现状要加强乡村人才治理,包括引入大量人才、留住人才和充分激发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以政策激励和制度创新引导更多科技人才流向和驻守乡村是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科技供给动能:以科技精准供给提升成效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农村、农业发展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地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不同。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实施科技精准供给和针对性创新是提升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效能的关键。这在本质上要求加强乡村科技创新的供给侧改革,针对不同地区乡村振兴的需求,精准提供地区发展急需的技术,根据地区发展特点与产业结构,通过技术创新供给,努力实现增优势、强弱项、补短板等[11]目标,以精准的科技供给增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形成发展优势,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具体实践中,政府要因地制宜做好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这是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政府应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在乡村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在编制乡村振兴规划中重点突出科技创新的分量,并从政策和法律制度层面保障科技创新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此外,科技创新的精准供给要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结合区域未来发展预期,对区域农业科技与农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技术进行科学预判,同时构建科技创新介入乡村振兴战略的科技精准供给路径,为科技创新提供方向性指导。

(三)基地构建动能:以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形成创新与服务平台

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最有效的做法是推进科技创新与农产业发展的融合。实现这一变革式发展,首先要重视农业创新要素在促进农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推动形成高新农产业的区域集群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要素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一大特征是农产业优势范围区域内集聚大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与科技创新主体,并成为对产业创新技术需求最为集中、最为迫切和最为丰富的区域。其次,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技术、农业创新要素等元素之间的协同创新。围绕产业现代化,加快构建创新链、打造技术链、形成支撑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便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高水平技术支撑。置于现实条件中,推动实现农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就是积极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基地。要积极投资建立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通过园区建设和政策保障,吸引和汇聚更多的农业高新科技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农业创新产业园区的建设重在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其基本途径是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创新平台,提高平台的资源共享与服务水平,推进形成由高校、科技机构、创新型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创新载体,进而形成区域农业资源优势与农业科技创新、区域科研创新优势与农业区位优势相互促进发展的良好格局,提高科技创新助力农产业振兴的速率。

(四)绩效评价动能:以评价促进外部监督与激励

《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抓好监测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制度和体系,并提出了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期末绩效评估的明确要求。绩效评价是有效的治理工具,从现实出发,在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引入绩效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治理手段。在环境条件方面,2018年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及2021年6月1日起实施的《乡村振兴促进法》都明确提出了通过加强绩效评价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要求。这是国家释放出的强烈信号,也为乡村人才振兴相关绩效评价开展提供了政策与法律保障。从技术层面分析,绩效评价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度量指标。基于指标化、标准化、可比性、开放性绩效评价的结构量表,水平指数和开放体系能向社会呈现公开的绩效表现。[12]绩效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和反面控制效应,可以防止政府的懈怠行为。其次,只有对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精确测量,才能推动工作的精细化,发现短板和偏误,进而及时进行干预和纠正。再次,绩效评价直指利益相关群体,以利益相关群体的满意作为验收的标准,可以避免政府内部责任主体与评价主体的角色冲突和逻辑悖论。最后,从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所具有的基础性意义和农村科技发展的现状分析,乡村科技发展势必是一条“远征之路”。引入绩效评价,方可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的监督作用,进而推动形成长期、持续、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形成持久的外部激励动能。

作者简介:王贤,女,1981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政府治理、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覃志威.乡村振兴视野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困境與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l4):94-96.

[2] 霍红伟,张俊红,张秀菊,等.论述农业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7):16-17.

[3] 武国峰,王蕊,柏宗春,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促进科技人才向乡村流动的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21(06):82-85.

[4] 涂华锦,邱远,赖星华.科技人才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实践——基于广东省河源市的田野调查[J].中国高校科技,2020(04):83-86.

[5] 贾钢涛,卫梦思.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农民科技素质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5):35-40.

[6] 宋保胜,刘保国.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供给与对接[J].甘肃社会科学,2020(06):204-212.

[7] 2021年中国农村电商行业市场回顾及2022年发展趋势预测分析[EB/OL].(2022-04-01)[2022-06-13].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220401/1750351754187_1.shtml.

[8] 中研网.2022国内农庄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EB/OL].(2022-04-29)[2022-06-13].https://www.chinairn.com/hyzx/20220429/173413725.shtml.

[9 ]王健.优势富集效应——一种新的发展观[J].社会科学战线,2004(01):233-237.

[10] 农业农村部:2021年我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预计达1120万人[EB/OL].(2021-12-30)[2022-06-13].https://testm.cnr.cn/news/20211230/t20211230_525702749.html.

[11] 李小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演进趋势与推进策略[J].学习论坛,2019(11):29-34.

[12] 郑方辉,费睿.财政收入绩效评价:兑现减税降费政策目标的价值工具[J].中国社会科学,2019(06):85-105,205-206.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rives Rural Revitalization:Endogenous Power,Value Trends and Development Momentum

Wang  Xian1,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Guangxi University,Guangxi,Nanning,530004;2.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angxi,Nanning,530006)

Abstract: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appeal and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he support and guidance of the comprehensive progress of rural areas,and the guarantee and way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farmers,which is very signific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oretical speculation and fact analysis find tha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various value demands,and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demands condenses into typical value trends,including highlighting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erms of value support,and promot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terms of value orientation,and increase farmers" sense of security,happiness and gain in value goal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strategic goal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should take talent training as the basic path,and improve and guarantee results with precise suppl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t the same time,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shoul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innovation platforms and service platforms;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hould be used. Contribute to external oversight and incentive utility.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ndogenous power;Value trend;Development momentum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科技创新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现代营销·学苑版(2016年10期)2016-12-12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商(2016年33期)2016-11-24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科学与财富(2016年15期)2016-11-24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11期)2016-03-23

推荐访问:动能 动向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价值动向与发展动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