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建“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1-06-20 18:15:28 浏览量:

王新蓉 郝宏歌

创建“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打破了受众学习和了解民族器乐的时空界限,借助微博账号为受众分享和传播民族器乐曲谱,为受众提供随时随地欣赏民族乐曲的重要途径。创建“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项目顺应了时代发展,与受众碎片化学习方式相契合,将常见的民族器乐曲谱、音频以及重点曲目讲解收集起来,由专业性团队讲解相关器乐知识,并将此内容以文章的形式在微博公众号进行宣传。与此同时,借助中国曲谱网收集各个种类乐器的经典曲目及练习曲,经过筛选和整理发布在微博平台上,以供受众学习和欣赏。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迎合受众足不出户便可学习民族器乐的基本需求,而且能够将中国优秀民族乐曲加以弘扬和传播,有助于充分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

一、“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创建

(一)“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创建背景

新浪微博是新浪网推出的微博服务,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目前是中国用户数量最多的微博产品。受疫情影响,人们开始在家利用互联网办公、学习,互联网的使用量大大增加。借此契机,本团队尝试构建“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借助微博平台,充分利用线上音乐欣赏和传播的功能满足受众的学习需求。“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互联网微博平台满足人们对中华民族音乐的日常需求和了解。在新时期,“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成立的初衷在于利用人们业余生活时间及越来越便捷的网络通信设备,将民族音乐的魅力带给更多的年轻人,让更多的年轻人融入其中并将其发扬光大。

(二)“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创建目标

“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以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宗旨,形成了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音乐微博。“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将收集常见民族器乐的曲谱、音频及重点曲目讲解内容。同时,利用我院专业的优秀教师团队讲解民族器乐知识,并由成员将其撰写成相关文章,再将其进行发布。定期利用校内惠民艺术工程录制不同类型民族器乐的基本课程,以音频的形式上传至微博账号,以此满足人们在足不出户就能学习相关内容的基本需求。

(三)“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运营方案

1.创建运营团队。“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创业团队由四人组成,以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方向)专业的学生为主,主要有扬琴、二胡、琵琶、笛子四种乐器。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专业的学生,团队内成员在识谱、记谱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表达、演奏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水准。

2.编制商业计划书。围绕该项目的特殊优势及重要作用,从目标定位、市场分析、可利用资源、微博平台等层面进行编制,并对创建“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进行可行性分析。

3.广泛收集资料。以中国曲谱网为重要载体,收集、整理各个种类乐器的经典曲目及练习曲,通过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最终制作和曲目、练习曲相关的音频,邀请院内老师交流经典曲目的讲解及技法要求,并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解各年龄段受众对民族器乐的认识及学习的想法。

二、创建“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特殊优势及重要作用

(一)特殊优势

创建“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具有四大优势,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定位优势:借助分享民族器乐乐谱、曲目,大力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市场优势:在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下,具有中国民族元素和传播民族文化的传统乐器和民族器乐,会发展出一片中国风的市场。学习中国民乐、学习中国文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第三,资源优势:本团队由优秀的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组成,我们可以搜集并整理出更好的乐谱供受众挑选和使用。有专业的导师等人脉资源,可对未来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具有超强的民族乐谱库、音频资源和视频资源,让大家在家就可以通过所创建的平台了解民族音乐。

第四,平台优势:在21世纪大数据的覆盖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微博平台上选择大量的乐谱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节省了买书本所需要的费用支出,更能够弥补书本上乐曲不全的缺陷,为受众个性化的学习和欣赏需求提供有效途径。

(二)重要作用

创建“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有助于明确主体思想,对民族器乐进行准确的整体定位。团队成员通过在微博平台发布民乐的乐谱及讲解来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或者说是更多国家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他们可以学习中国民族器乐,了解曲目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深刻感受其中的文化。“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出现,不仅可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促进民族音乐艺术的蓬勃发展,提高民乐表演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的能力与积极性。

三、“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平台建设具体情况

(一)制作调查问卷,团队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走访调查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大众对于民族器乐的喜爱倾向,团队成员开展了实地调查工作。对学院内部人员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8份,回收问卷10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5份。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男性有65人,占比62.9%,女性有40人,占比37.1%。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整合,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关于“喜欢哪类器乐”的选项,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四大选项,分别是西洋器乐、民族器乐、两者都喜欢、两者都不喜欢。其中,调查结果显示,喜欢西洋器乐的有25人,占比23.8%,喜欢民族器乐的有68人,占比64.7%,两者均不喜欢的有0人,两者均喜欢的有12人,占比11.5%。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众对于民族器乐的喜爱程度更高。

为了深入了解大众对不同类型民族器乐的熟悉程度,分别为调查对象提供了“二胡”、“笛子”、“扬琴”、“古筝”、“琵琶”、“古琴”、“笙”、“中阮”的选项。调查结果显示,对二胡熟悉的有58人,占比55.2%;熟悉笛子的有19人,占比18%;熟悉琵琶的有20人,占比19%;熟悉揚琴的有5人,占比4.7%;熟悉古筝、古琴、笙的分别有1人,共占比3.1%;熟悉中阮的有0人。整体而言,在民族器乐中,对二胡、琵琶、笛子、扬琴熟悉的人数最多。

(二)广泛收集各种器乐的经典曲目,协商专业教师讲解曲目

团队成员围绕大众普遍喜欢的民族器乐二胡、琵琶以及笛子大范围收集经典曲目,共精选了曲目89篇,二胡曲目32篇,占比36%;琵琶曲目28篇,占比31.4%;笛子曲目29篇,占比32.6%。为了确保所选曲目具有可推广的价值,让大众对于所发布的曲目有深入理解,我们将所选的曲目89篇上报给专业指导教师,教师对此给出了专业的指导意见,对曲目进行了二次精选,依据曲目的类别以及难易程度,并结合团队成员必学的专业课曲目,对不同的曲目进行筛选和排序,最终明确了示范曲目。

专业指导教师对已经确定的部分曲目进行分析和讲解,其中,教师讲解的曲目有扬琴曲广东音乐《雨打芭蕉》,这首作品欢快流畅活泼,表达出了人们对美景的喜悦之情。琵琶曲《十面埋伏》,该曲以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为创作背景,通过雄浑激越、荡气回肠的乐曲内容,展现了楚汉战争最后阶段残酷激烈而又英雄悲壮的震撼场面。笛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该曲根据东北民间音乐风格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乐曲热情明快,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二胡曲《葡萄熟了》,生动地描绘了新疆人民在葡萄收获季节载歌载舞的动人场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三)制作曲目音频,收集民族器乐常识

曲目音频的制作需要与确定发布的示范曲目相同步,团队成员围绕专业指导教师讲解的《雨打芭蕉》、《十面埋伏》、《扬鞭催马运粮忙》以及《葡萄熟了》四大曲目制作音频。

以《十面埋伏》曲目片段为例,围绕埋伏片段,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谱,再将其转化为音频文件。关于《十面埋伏》的具体创作时间还没有定论,最早的曲谱收录在华秋萍编著的《琵琶谱》之中。

《十面埋伏》中“埋伏”片段的曲谱

基于民族器乐的经典曲目,团队成员不断收集与民族器乐有关的常识。团队成员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深入总结了自己所擅长的民族器乐相关知识,具体包括:其一,民族器乐的基本概念;其二,民族器乐的起源及发展情况;其三,与民族器乐有关的民俗故事和历史故事;其四,明确了民族器乐的基本分类,以及不同民族器乐的演奏技巧;其五,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其六,民族器乐的经典曲目赏析。

(四)整理乐曲及常识,撰写发布文章

由于民族器乐包含的常识内容较为繁杂,如果直接向受众和盘托出,不但会给受众增加心理压力,而且会影响受众对民族器乐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选择在发布示范曲目的同时为受众提供有关民族器乐的常识内容,以二胡曲《葡萄熟了》为例,在分享曲目的同时,以文字和视频的方式讲述二胡的起源及发展情况,明确二胡是我国民族器乐的一种类型,并具体阐述二胡的演奏技巧,同时与大众一起赏析《葡萄熟了》这一曲目,分别从民族特色和音乐主旨两层面引导大众进行欣赏,其他曲目也采用上述方式加以发布和分享,并将此类内容以文档的形式上传至平台上,以便于受众阅读和深入了解。

(五)设立“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微博论坛,搭建分享及交流平台

创建“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微博公众号,收集各民族器乐的历史特征、演奏形式,并将其整理成文章,定期发布,完成了前期模拟运营和验证试验工作。为了提高“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已有业务水平,在学院内部开展了线下宣传活动,主要介绍了该微博公众号的重要职责及突出优势,将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加以阐述,帮助学生增强对“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认知与理解。在“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微博平台上,每周都会定期分享相关曲目及常识知识,并开设了交流和评论的专区,通过留言的方式与受众进行交流。

(六)不定期开展民族器乐知识抽奖问答活动,调动受众学习积极性

为了调动受众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在“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微博平台上不定期开展民族器乐知识抽奖问答活动,主要围绕之前已经在平台上分享过的民族器乐常识,每期设置八道题目,受众可以在题目给出之后进行答题,答题之后可以看到自己的分数及题目解析,只要答对五道题及以上,就可以获得琴弦、松香、校音器等奖品。此类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大众的喜爱,切实增加了受众访问“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微博平台的次数,很多人在评论区纷纷留言,相互讨论,还可以在此平台上共享有关民族器乐的资源。

四、“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建设的经验总结及前景展望

“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创建为受众提供了了解民族器乐的途径,微博公众号的创立打破了受众线下学习民族器乐知识、欣赏民族器乐作品的局限,这种线上为受众提供了解民族器乐知识、欣赏民族器乐作品的方式更加符合大众的认知规律和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习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深入分析和把握“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受众面,是创建和发展“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重要基础。

现阶段,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拓宽,这对“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才能不断扩大“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受众面,稳定受众基础性,既是当前本团队所处的困境,也是当前及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借助网络平台发展“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是一种未来趋势,除了利用微博公众号平台之外,还需积极寻找其他网络平台扩宽“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受众面,同时,采用更加新颖、有趣、内涵丰富的方式不断革新“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发布内容,紧密结合受众需求选择适当的分享内容及方式,为更多的受众了解民族器乐知识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渠道!

参考文献:

[1]梁帆:《探讨少数民族音乐在二胡艺术发展中的传承》,《艺术科技》2017年第11期。

[2]林庆娜、覃巍:《“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民族音乐产业发展研究》,《人文天下》2018年第13期。

[3]田军:《民族音乐艺术传承创新中的文化引领》,《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10期。

[4]陈亚敏:《民族音乐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六个合力”探究》,《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12期。

[5]李晓琴:《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传承路径探讨》,《黑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12期。

[6]肖园园:《改革开放40年江苏民族声乐发展脉络研究》,《艺术百家》2019年第6期

[7]韩鸿友:《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探索》,《许昌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8]夏云清:《双创时代藝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9]徐慧、章望圆:《新时期针对艺术专业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探讨》,《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4期。

[10]何雨虹:《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明日风尚》2020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器乐受众民族 MINORITY REPORT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9年5期)2019-11-11“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艺术科技(2019年4期)2019-07-23当代社会环境对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影响牡丹(2019年12期)2019-06-14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传播新闻爱好者(2018年9期)2018-12-04融媒体生态下广播与受众共赢发展的路径思考中国广播(2017年12期)2018-03-01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活力(2016年23期)2017-04-18曲艺受众分析曲艺(2017年2期)2017-04-04传承 民族 文化学苑创造·A版(2016年6期)2016-06-20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民族万花筒学苑创造·A版(2009年6期)2009-12-07

推荐访问:器乐 路径 艺术中心

《论创建“宫·徵”民族器乐艺术中心的路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