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2020-06-26 11:27:19 浏览量: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学生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理解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明确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二课承接第一课的“是什么?”讲解“怎么做?”的问题。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民主选举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2.学会把理论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讨论,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拥护我国的民主选举。

  2.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珍惜得来不易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的一票,选出人民满意的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难点)

  2、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重难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会感兴趣,会产生一种深入求知的欲望。通过对第一课知识的学习,理解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明确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又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从能力方面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式学习法。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2.事例探讨式教学法。师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

  3.合作探究式学习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4.理论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课前准备

  1、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分发及新知预习的完成。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第一学习时间:新知预习*自主探究*不看不讲

  检查落实学生的新知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更好的针对性。

  (二)时政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2016年是许多国家的选举年,比如美国、中国台北等等。

  根据美国宪法,目前的美国总统选举需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候选人提名、竞选、选民选举总统选举人,最后由总统选举人投票选出总统。俄联邦宪法规定,总统由拥有选举权的公民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总统选举法又规定,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半数以上选票的候选人被认为当选;没有超过半数,则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进行第二轮投票,第二轮投票中获得最多选票的候选人当选俄联邦总统。

  思考:美俄总统选举方式有何不同?(美国是间接选举,俄罗斯是直接选举)

  【设计意图】时政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目标,理解学案的有关要求。

  【设计意图】步步深入,明确学习目标。

  (三)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探究一:我的班级我做主

  新学期、新班级。关于选班长,这里有五种不同的组织形式。

  A、班主任指定一名同学为班长。

  B、同学们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班长。

  C、同学们先选出班委会的十位组成成员,然后由班委会投票产生。

  D、班主任指定一位班长候选人。

  E、班主任推出三位班长候选人。

  想一想:这几种组织形式有何不同?你不赞成哪种?赞成哪一种?为什么?你还有哪些更好的选举办法?

  教师展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最后精讲点拨并总结出不同选举方式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自主地进入课堂的探究性学习中。运用直观的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问题。本探究活动涉及到选举的四种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学生课前预习,结合本情景探究,然后通过小组之间修正补充,完成相关概念的建立及各自优缺点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选举方式。

  优点

  直接地反映民意;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人数少便于集中,便于决策;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

  人数众多时,它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且成本较高。

  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居委会,农村村委会选举。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指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一种选举。

  指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一种选举。

  优点

  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局限性

  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认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因而积极性受到影响。

  如果对竞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探究二:《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

  ◆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2004年,我国在直接选举中规定了预选的程序。

  ◆2010年,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农民将获更大话语权,促进三个平等(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

  想一想:从中看出我国的民主选举有何变化?为何变化?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变化:选举制度和选举方式不断完善,表现在直接选举、差额选举的范围不断扩大。

  原因: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展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并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

  1.各小组进行交流,相互之间展开讨论,学习别人观点。

  2.对问题进行探究、论证、概括、总结。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形成知识的脉络体系。引导启发学生懂得影响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并进一步理解我国的选举方式的选择。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上已有的资料并结合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捕捉信息,找出关键词,分析、判断的能力,并通过探究学习,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三:关注基层贿选

  广州市社科院对广州市各区、县级市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从1999年开始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以来,贿选问题有越来越普遍且手法越来越“先进”的趋势,贿选不仅存在于富裕的近郊,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和远郊也同样存在。而“界定难、取证难、处理难”等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贿选问题目前很难得到有效遏制。

  思考:(1)你们村有没有贿选现象?

  (2)你如何看待贿选现象的出现?

  (3)如果你来参与村官选举,你会如何投票?

  (4)你又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当村官?

  【设计意图】本活动主要是在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可强化知识点,汲取不同观点,不断充实自己。用合作探究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地、有目的去体验学习,探究问题,为将来成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当堂检测

  1.(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将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原来的4:1改为l:1。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A )

  ①从制度层面消除城乡选举差别

  ②在立法和制定重大决策层面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③拓宽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

  ④保证人大代表平等地行使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0年山东文综卷)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C )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10年全国卷)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这一规定(C )

  A.是对选民平等权利实现的保障

  B.是对选民人格尊严权利的保护

  C.是对选民自由表达意愿的保障

  D.是维护选举秩序的重要措施

  (五)反思总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布置作业、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检测卷(四)部分的试题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民主选举

  1.选举的方式

  2.我国的选举制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

推荐访问:公民 政治 年高 政治生活 一票

《2019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