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视域下高校党校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2-08-02 11:15:50 浏览量:

姜长宝 谭玉磊 冉立泽 王欢

[摘 要]高校党校是全国党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政治管理、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党校应主动适应新常态发展要求,按照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要求,不断破解新形势下高校党校教育管理模式不完善、队伍建设不健全、教学形式单一等瓶颈问题,不断探索和推进高校党校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创新,为加强新时代高校党校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党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4-026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校工作,特别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开展党校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于2019年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对党校工作的领导,提高党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推进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和思想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高教建设进入新常态,高校党校作为全国党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重任,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事业中充分发挥了“阵地”与“熔炉”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党校应紧密结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因势而动,顺势而谋,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

一、内涵审视:深刻把握新常态下高校党校的时代定位

我国高校是内涵特殊的学术组织,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多重职能,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关系密切。想要深刻探析新常态下高校党校的新定位,需着重从政治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和高教新常态三个方面进行深刻内涵审视。

(一)政治新常态为高校党校改革创新指明新方向

“新常态”一词诞生于经济领域,政治新常态是从经济领域延伸迁移到政治领域的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1]当前我国政治新常态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党校肩负着在干部师生群众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任,其职能定位、工作职责、内部关系需要重新校准调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再次阐释了党校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明确了“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遵循,这就要求高校党校要把握并校准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既要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又要创新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积极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大众化方式、实体化载体,不断夯实高校党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阵地建设,切实将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传导到高校党组织和党员群体中。

(二)经济新常态为高校党校改革创新赋予新内涵

当前我国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这给高校党校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会议上指出:“希望党校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2]面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必然导致的人事关系和利益格局重新调整、潜在问题和矛盾不断激化等问题,高校党校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和党性锻炼熔炉的重要作用,凸显高校党委的智库定位和功能实现,在高校党委决策部署中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对干部党员和师生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及时予以理论阐释和思想引导,并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高教新常态为高校党校改革创新增添新活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从“精英式”向“大众化”、从规模扩张发展向质量提升发展的历史跨越,以质量提升促进内涵发展、以改革创新释放办学活力、以法治思维推进治理现代化建设等逐渐成为高教新常态。由于“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继续支撑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3],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成为大势所趋。高校党校除与其他党校一样具有“党校姓党”的属性外,还具有“姓高”的特殊属性,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立德树人使命。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两个主体之一,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长期为继、不断发展的宝贵财富,其作用不言而喻。高校党校必须站在学校发展大局的高度,突出“党校姓党”这个核心属性,强调“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两条主线和两个重点[4],有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建设,通过宣传、培训、研究、咨政等多种形式,既要培养一大批政治坚定、爱党言党的高素质人才,又要为高校发展培养更多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实现造就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困境剖析:新常态下高校党校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以及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和高教改革渐成新常态,高校党校在党员教育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其亟须在适应新常态中实现转型。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一)教育管理模式不适应新常态发展需要

政治、经济和高教新常态的维系必然对服务于高校发展的党校提出创新要求,呼唤形成与新常态相匹配的制度体系。但由于当前大多数高校党校都没有独立设置,而是采取合署办公或合并挂靠的模式,且大部分没有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往往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大纲,且对院系二级党校的功能定位比较模糊,无法适应新常态形势下的教育要求。同时,部分高校党校建设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存在功能定位视域狭隘和功能定位缺乏系统性的缺陷,党校功能内涵“五个作用”发挥不全面,特别是对当下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不够、对新时代高校师生的思想困惑解答不够、对新形势下师生党员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不够,具体表现为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党校的发展实践。高校党校教育模式未能做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多侧重理论知识讲解,但教学效果监督力度不够,忽视师生学员的消化吸收效果和思想教育实际,极易导致师生学员对理论产生距离感和疏远感。新常态下高校党校特殊教育教学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二)匹配新常态的专业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师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党校的办学规模和教育内容也在不断扩大。高校师生是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他们讲党课对党校教师的素质能力、教学水平要求自然相对较高。但由于高校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契合新时代要求的能讲党课、会讲党课、能讲好党课的教师比较少,再加之部分高校党校师资队伍不稳定,部分高校党校面临着整体师资短缺、高素质教师缺乏的现实问题,导致部分高校黨校的课程基本由本校党务工作者、行政领导干部、思政课教师、学生工作者等兼职讲授。但由于这些人员的党务知识水平有限,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党课教学能力不能与时俱进,以致他们在研究党的理论深度、钻研党校教学内容、宣教党的政策理论方面略显不足,这就导致党校教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极大地影响了高校党校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形式单一制约高校党校教育质量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信、微博和网络APP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日益成为高校师生员工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发表观点的主要渠道。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有些高校党校的教学理念、教学载体、教学语言和思维模式仍然比较落后,仍旧停留于“我说你听”的“填鸭式”“灌输式”单向教学形式,缺乏对新媒体网络工具、网络语言、网络环境的创新应用,无法做到与受教学员无障碍交流,未能形成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党校工作新格局。另外,当前部分高校党校工作者普遍缺乏新媒体素养,对网络知识缺少深入学习,不善于利用新媒体开展新形势下的党校教育教学工作,以致在设计党校教学内容时故事性不强、时效性不高,受教师生学员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亟待开发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校党课教育教学体系。新冠肺炎疫情给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疫情防控常态下在线培训模式将成为常态。如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和转型,成为高校党校亟须思考的新命题。

三、路径探析:新常态下高校党校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

面对新常态、新形势和新问题,高校党校要找准定位、主动求变、创新活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锐意改革,不断推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管理服务、学风校风等各方面工作的创新”这一要求,不断探索新常态下高校党校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体制

高校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定期研究、推进、考核、督导党校工作的开展,并把党校工作纳入学校党建整体统筹部署,切实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重视高校党校建设,科学研究高校党校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和总体规划。要从政治上、政策上、机制上把握好高校党校的发展方向,多措并举加强经费保障和硬件支撑,不断健全组织机构、规范体系设置、明确职责分工,安排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党校日常教学和管理事务。切实提升高校党校工作科学化水平,按照全面治党要求不断完善高校党校规章制度,切实做好教育体系和教学大纲的顶层设计,建立适应新常态的高校党校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既要制定符合高校职责定位的基础性文件,又要制定契合高校师生学员特点的课堂教学、结业考试、过程管理、效果监督等一系列具体制度办法,使党校的管理与建设有据可依、有规可循,最终实现高校党校高质量发展[5]。

(二)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党课教师是高校党校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高校党委要按照素质优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要求,不断探索师资联聘、引培并举、动态管理的机制,大力加强党课师资队伍建设,从校内外党员领导干部、党建研究专家、党务工作者、思政课教师、学生工作者和优秀党员典型中选拔培育高素质的专兼职党课名师,针对每位名师的学科优势、研究方向和学术特长打造一批精品党课。加大对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推行党课教师集体备课、集体说课和集体评课,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切实增强党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结合课程思政大背景,发挥党课教师、思政课程教师与课程思政教师的合力作用,把党校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不断强化和提升党校育人工作的力度和水平。要严肃党课政治纪律,严把教师选聘关、授课内容关和教学水平关。构建要求严格、切实可行的兼职教师准入退出机制,每学期根据教学评估效果和教学工作需要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切实实行动态管理模式,有力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的规范管理,持续推动党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党校教育融入全覆盖

坚持完善高校党校工作格局,纵向加强校党校和分党校上下联动,横向推动党校与宣传部、团委、人事处等单位的有效协同,构建起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党委(总支)分工负责的教育培训工作“立交桥”。针对不同师生教育群体开展分类分层教学,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教学方法,推动形成“基地观摩+主题党课+交流研讨”的实践培训方式,探索将“菜单式”课程变为“订单式”课程的内容组织新模式,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有效利用全国党员教育资源库、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平台、全国干部培训资源平台的相关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党员教育和干部培训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校院两级互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实践结合”的学习模式,发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对师生党员和领导干部日常学习的促进作用,用好“共产党员网”教育平台、“学习强国”等载体,推动党校教育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大格局的建立。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2]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6.

[3] 马廷奇.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常态[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10.

[4]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9:4-6.

[5] 张在金.新时代高校党校高质量发展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3):55-56.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新常态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推荐访问:视域 探析 教学改革

《新常态视域下高校党校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