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开放获取学术期刊作者付费模式的创新路径

时间:2022-08-03 10:31:38 浏览量:

汪全胜 张晓晓

【摘要】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是21世纪以来自由科学运动的产物,但目前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的作者付费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是作者付费的合理性以及学术期刊质量与公平性的问题。目前实施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的国家已有一套有效的作者付费模式的实现方式,但我国开放获取学术期刊还处于初级阶段,作者付费模式还没有获得普遍认同与接受,但作者付费模式的一些实践路径仍可为我国开放获取学术期刊提供借鉴。我国应认识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完善学术期刊的评价机制,扩大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的规模及学术影响力,创新作者付费模式路径,促进我国学术的发展。

【关键词】开放获取 学术期刊 作者付费模式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2)6-039-08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6.0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立法权扩容背景下立法论证机制研究”(19YJC820076)

作者信息:汪全勝(1968— ),男,安徽桐城人,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立法学、教育法学;张晓晓(1980— ),女,黑龙江海伦人,山东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立法学、教育法学。

从2001年《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的发布到2003年《贝塞斯达开放获取出版宣言》《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的发布,作为自由科学运动的开放获取运动就受到广大学者、大学图书馆、期刊、期刊协会等的广泛支持。就学术期刊而言,根据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1]公开的数据,世界各国加入开放获取的期刊2004年9月有1 148种,2006年6月有2 284种,2007年11月有2 934种,2009年7月有4 264种,2021年5月有16 363种,2022年4月达17 563种。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的种数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很多传统学术期刊或转变为开放获取学术期刊,或创立了许多新的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网站,如中国OA图书馆、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一些国家或地区如英、法、德、意等11个国家于2018年9月签署开放获取S计划,纷纷制定开放获取政策,促进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开放获取学术期刊是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开放获取学术期刊作者付费模式的争议

有学者认为,开放获取学术期刊与传统学术期刊相比较,服务对象不同,传统出版是为读者提供服务,而OA是为作者提供服务,传播和扩散其作品,为其赢得学术影响力。[2]从这个角度看,传统期刊是“作者免费、读者付费”,而OA期刊则是“作者付费、读者免费”,作者付费发表成果,读者可以免费开放地获取该成果。OA学术期刊的收费,被称为文章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APC),国内多称其为论文发表费或版面费。OA期刊根据其影响因子,有不同的收费标准,BioMed Central(BMC)目前的APC是1 620美元/篇,不同的BMC期刊,对每篇论文收取的出版费相差较大,其中APC较高的三种期刊Genome Biology、 Genome Medicine、Journal of Biology,其APC为2 485美元,期刊影响因子也较高;APC较低的两种期刊 Journal of Chemin formatics、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其APC为775美元;PLoS系列期刊对一篇论文平均收取APC为1 350美元—2 900美元;牛津大学出版社每篇论文的出版费为2 770美元,另加收额外的页码费用。[3](41)有学者对国际知名出版商(Elsevier、Springer、Taylor & Francis、Wiley-Blackwell、NPG)和国际主要OA期刊社(BMC、PLoS、Hindawi、MDPI)的OA论文处理费的调查显示,完全OA期刊的APC主要为1 000美元—5 000美元,混合型(订阅+OA)期刊的APC相对较高,大多为3 000美元左右。[4]有学者统计,我国学者2015年发表在OA期刊上的论文,缴纳的APC约为4.5亿人民币。[5]随着期刊APC的增加,我国学者缴纳的OA期刊APC也不断增加。

学术期刊不论是非营利性的还是商业性的,都需要有一定的运营成本,如果属于商业运作模式,那么该学术期刊应追求一定的利润,甚至以追求利润为其办刊的主要目的。相较于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OA期刊的作者付费模式自其产生时就存在一些争议,且这种争议还将持续下去。

1. OA期刊作者付费模式的合理性问题

OA期刊虽然与传统学术期刊出版有所不同,但也需要一定的运营成本,过去在读者付费模式行不通的情况下,需获取一定的成本补偿,否则OA期刊就无法生存与延续下去。Steven Shavell教授就呼吁作者付费模式的合理性,[6]认为OA期刊作者付费模式符合版权的经济学原理。然而在实施作者付费模式合理性的前提下,OA期刊收费价格机制容易受到批评:价格普遍偏高,不符合数字时代经济规律;定价机制不透明,价格标准不规范,不同类型开放出版期刊APC存在明显差异;复合期刊存在双重付费问题(double-dipping,即复合期刊本身作为订购期刊,既向订购机构收取订购费,又在机构作者选择发表开放出版论文时收取APC),扣减政策(offsetting,即按照复合期刊中开放出版论文的数量比例减扣订购费)推行难度大;价格机制缺少公共力量博弈,容易失控。[7]

2. 作者付费模式是否导致学术期刊质量下降

OA期刊存在一个成本补偿的问题,是否因成本补偿而使得办刊者过多地关注作者的付费能力或尽可能地多发稿、多收益?这样会不会导致在同行评议机制下不可能发表的论文反而在OA期刊上得以发表的问题?[8]但也有学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OA期刊实行同行评议与收费隔离的措施,只有在根据同行评议确定录用的情况下才通知作者并收取APC。大多数OA期刊出版商如Springer Nature、Wiley等都明确表示,论文质量是出版的唯一标准,APC不是决定论文出版的关键因素,但也会存在OA期刊与传统期刊并存的情况,作者为规避付费而向传统期刊投稿,从而造成高质量稿件的流失,影响学术期刊的质量。这也是OA期刊所面临的问题。

在OA期刊发展初期,可能会出现鱼目混珠的情况,也会产生一些掠夺性期刊或欺诈性期刊,即以收取APC为目的,缺乏同行评议机制,也存在一些论文质量低劣的OA期刊。当然现在OA期刊受到国际出版规则的约束,如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商协会(OASPA)等机构发布的学术出版透明性原则与最佳实践、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发布的期刊出版社行为准则等,使得期刊质量有了一定的保证。

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质疑,尽管有出版商宣称对作者付费有一定的减免与优惠政策,但在实践中多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实施,这就会引起对学术出版公平性的质疑。此外,OA期刊运营成本以及作者付费的透明度等问题,都会引起人们对OA期刊作者付费模式的争论。

二、国外开放获取期刊作者付费模式的路径探索

OA期刊不能像传统学术期刊一样,从读者或订阅角度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改变思路,从为读者服务到为作者服务,期刊出版模式从读者付费模式转向作者付费模式。这也是一种观念的变革,随着OA期刊的发展,OA期刊学术影响力逐渐扩大,作者付费模式也逐步为广大学者所接受。但需明确的是,作者付费模式并不意味著作者自己付费发表,目前世界各国OA期刊作者付费模式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政府资助模式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资助科研项目、学术研究以及成果发表是主流模式。如美国政府对学术研究的资助主要是政府部门设立竞争性科研项目,“从联邦科研经费的来源看,联邦政府的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能源部、航空航天局和农业农村部六大部门对大学资助的科研经费占到了联邦政府所有部门提供给大学科研经费总额的90%以上”。[9]英国政府主要通过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基于量化拨款模式给予的科学研究基金,属于专项拨款。日本政府科研经费的拨款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向独立行政法人研究机构提供稳定性经费支持,相当于事业维持费;二是科技专项拨款;三是竞争性研究基金,对学术研究的资助主要是后两项拨款。[10]在政府设置的科研资助项目中,著作、论文出版费或发表费是科研项目的直接经费或成本的支出。因此,获得政府项目资助的论文的付费主要由项目经费支出实现。

2. 大学或科研机构提供的资助经费

为响应开放获取的发展,建设自己的机构存储库,满足机构内部科研数据开放获取的需要,大学或科研机构拿出购买数据库的一部分经费来资助学者在OA期刊上发表学术成果。以美国高校图书馆推广实施开放获取作者基金项目为例,2009年9月,美国五所高校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达特茅斯学院)联合发起了“开放获取出版公约(Compact for Open-Access Publishing Equity,COAPE)”,[11]目前已有美国、德国等国家的20所高校加入,还有33所高校虽然没有签署公约,但也建立了与该公约基本原则相一致的开放获取基金。该项目设立的目的就是对作者在OA期刊上发表论文合理的APC予以资助。这个基金是补充性的,即在没有获取其他基金资助的情况下,申请该基金以支持发表OA论文。但各学校设置的基金规模不同,对发表论文的篇数以及每篇论文资助的金额也有所差异,如“哈佛大学规定,每篇论文不超过3 000美元,对作者的文献数量不做限制;麻省理工学院则规定每篇文献不超过1 000美元,对作者文献数量也不做限制;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则规定每篇文献不超过

1 500美元,每个作者每学年只能申请一次基金支持”。[12]

3. 基金会或其他公益组织的资助项目

现代世界各国都设有慈善基金会或其他公益组织,设立学术资助项目,资助学者从事学术研究。美国有很多公益基金会,著名的有卡内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凯洛格基金会、福特基金会、休利特基金会、米尔肯家族基金会、沃尔顿家族基金会、亨氏家族基金会、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等。多数基金会都积极设立学术研究项目,其设立宗旨中也明确支持教育、科研等内容。卡内基基金会“通过资助技术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图书馆、科学研究、英雄基金、有益的图书出版发行或借助今后发现的其他类似可行的方式,促进知识的发展与传播,增进美国民众的相互理解”。[13]1936年设立的福特基金会宗旨明确,“接受和管理资金以用于科学、教育与慈善目的,一切为了公众福利,此外别无其他目的”。[14]基金会对科研人员的APC提供赞助或资助,也是支持OA期刊的一种方式,如开放社会研究所(Open Society Institute,OSI)基金会则向发展中国家的科研人员提供赞助,用于在PLoS期刊上发表论文,OSI还赞助了50个BioMed Central机构会员,支持其机构会员发表BMC论文。[8]世界上两家最大的私营慈善基金会Wellcome Trust和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也为他们的科研人员提供全额OA出版费。[15]

4. OA期刊所获得的资助或赞助对作者付费模式的替代

一些著名OA期刊机构如PLoS、BMC对没有课题经费资助或经济困难的作者采取减免APC政策,甚至有的OA期刊针对来自不发达国家的作者给予一定的APC优惠与减免政策。但有时OA期刊,特别是非营利性的OA期刊,在获得有关出版资助或赞助的情况下,可以从这些资助或赞助中,对OA论文APC进行减免,如Springer创办的复合型开放存取期刊,每三年对收费标准进行一次评估。收费标准的差异性还体现在对无能力负担出版费或低收入国家、贫困国家作者出版费用的减免上。Wiley Open Access自动减免国家名单上有61个国家和地区,自动折扣国家名单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16]这些资助或赞助来自政府资助、基金会资助、科研机构资助、学会资助、大学资助、主办单位资助等。欧盟第七框架计划(FP7)就有专门资助开放存取出版的政策。英国研究委员会拨出1亿英镑,要求受到资助的成果通过开放存取期刊发表,英国政府也计划用5 000万至6 000万英镑来资助开放存取。[17]在DOAJ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中,受到政府资助的期刊约占20%,而传统期刊只有4%。[18]PLoS在创办OA期刊的初期,曾获得一家名为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的企业基金会900万美元的资助,向其提供五年的OA运作费用。[19]另外还有报道称,有杂志在获得资助后,不仅不收取APC,还支付给作者一定的稿费,荷兰《疟疾杂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这家杂志在荷兰基金会的资助下运行,每接受一篇论文,就向作者支付150欧元费用。[20]

5. OA期刊对机构会员APC的折扣政策

一些OA出版機构设立机构会员制,对不同类型机构会员收取不同的会费,一方面保证OA期刊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对机构会员发表OA期刊论文的APC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或折扣。PLos将机构会员划分为积极型会员、参与型会员、促进型会员、赞助型会员、支持型会员和拥护型会员,每年分别缴纳2 000美元至100 000美元不等的会费。Springer以预付出版费的多少为标准,将机构会员分成部分支持会员和全部支持会员两种类型,又按照机构的人数规模,设置了支持型会员。BMC起初按照机构的性质将会员分成机构会员、公司会员和集团会员等,后又按照支付会员费的方式与高低,将会员划分为预付会员、季度付费会员与支持型会员。[21]机构会员在OA期刊发表论文的APC享受折扣与优惠政策,如PLoS机构会员发表论文的APC享受10%—75%的折扣,[22]这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作者个人承担APC的压力,也有利于OA期刊的发展。

6. 作者个人OA期刊APC的支付

从目前OA期刊APC支付的调查情况来看,虽然作者付费模式绝大多数通过研究资助实现,但也有一定比例的APC由作者个人承担。欧盟资助的开放存取项目SOAP的调查显示,开放存取出版作者支付的费用83%来自研究经费或机构,只有12%由作者个人支付。另一项调查表明,25%的作者付费来自研究经费,8%来自作者隶属的机构,9%来自其他机构资助,只有4%是作者自己支付。[23]作者支付OA期刊的APC基于理性考虑、成本与收益考量,如果发表OA期刊能带来一定的物质激励,能够弥补或部分弥补其发表论文的支出,或带来精神激励如职称晋升、学术声誉、地位等,作者认为支付一定的APC是值得的,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选择个人支付OA期刊APC。

综上所述,OA期刊的作者付费模式可从两方面寻找解决措施:一种是从作者本人的角度考量,如获得政府资助、基金会资助、作者单位的资助等;另一种是从OA期刊出版角度来考察,减免作者发表论文APC,当然除了OA期刊获得资助、机构会员缴纳会费外,OA期刊也在寻找其他经费补充路径,如BMC通过收取查阅特定文章的链接费、向用户销售开放存取资源印刷复本、为用户提供系列增值服务收取服务费等方法,补充经费来源。BOA也利用广告提供对应产品和增值服务,吸引研究机构、基金会、政府部门、私人提供赞助等获得资金,或通过与大型联盟、财团签署协议的方式降低出版成本,为用户提供大量的开放服务内容。[24]

三、我国开放获取期刊作者付费模式的路径探索

根据开放获取杂志目录网站数据,截至2022年4月26日,共有596种OA期刊,这596种OA期刊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大陆214种、英国112种、罗马尼亚84种、波兰43种、美国37种、中国台湾地区33种、韩国24种、德国7种。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我国OA期刊种类还是很少的。在596种OA期刊中,需要提交APC的是247种,不需要提交APC的是349种。中国大陆214种OA期刊中,需要提交APC的仅有96种,APC从220元人民币到7 000元人民币不等。相对于国外OA期刊的APC而言,我国主办的OA期刊APC是比较低的。

我国学术期刊有多少?现在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根据中国科技协会2021年11月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 963种(不含未参加2020年期刊年检的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科技期刊数据)。其中,中文期刊有4 404种,占88.74%;英文期刊375种,占7.56%;中英文科技期刊有184种,占3.71%。[25]如果再加上人文社科期刊,我国期刊数量应当在7 000种以上。7 000多种期刊,只有214种OA期刊,比例不到2%。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2016年就超过42.6万篇,相当于国际发文总数量的18.6%,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论文发表数量世界第一的大国;2018年中国发表的29万余篇SCI论文中,只有8.82%的论文发表在国内中文期刊上。[26]2017年至2021年,开放出版论文占全部论文的50%左右,有研究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0%。[27]不考虑国外的OA期刊,我国国内期刊的开放获取比例还是很小的,绝大多数期刊还停留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上,尚没有认识到或做好开放获取的准备,这应当是我国期刊发展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然,我国学者不一定非要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实际上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论文基本在国际刊物特别是国际OA期刊上发表,但我国现行有关做法,可为OA期刊的作者付费模式提供以下几种解决路径。

1. 政府对学者的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是我国两大负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资助的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17种类型的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数学天元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根据2019年度财务预算,项目经费达到320亿元左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设立重大项目、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西部项目、特别委托项目等类型。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开的2020年度预算,项目经费达到25亿元之多。另外,还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有关部门如教育部、科技部等多部门设置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政府资助项目,地方政府也设置了相应的政府资助项目。可以说,我国政府资助项目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为我国学者发表OA期刊论文提供了充足的APC经费支持。

2. 政府对学术期刊的直接资助

如果学术期刊直接获取政府資助,保障正常的出版运行经费,那么就不存在要求作者缴纳APC的情况。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管理办法》,设置了针对学术期刊的政府资助项目,资助资金分为基础资金和专项资金。基础资金为满足基本办刊需要开支的经费,每种期刊每年4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期刊主办或参与主办高端学术会议、开展调查研究、创新传播载体和手段等需专门投入资金的项目,或用于对资助效果较好的期刊进行经费追加,每种期刊每年10万元至40万元不等。其经费开支包括学术期刊正常出版的一切费用,论文作者不仅不需要缴纳APC,而且还有一笔可观的稿费。但目前资助的力度还比较小,才分两批资助了200家学术期刊,今后需要加大资助规模,同时应将OA期刊纳入资助范围。

3. 公益基金会的学术捐助或资助

我国的公益基金会发展比较迟,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的出台,公益类基金会有所发展,学术资助或捐助也是许多公益类基金会的职能之一,特别是设置了一些专业类的基金会的,除一些高校如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设置的教育基金会、教育发展基金会,还有以学者个人名义设置的基金会等,公益基金会对学术的资助逐渐兴起与发展起来,为学者发表OA期刊论文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4. 学者接受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资助

高等教育有四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目前很多高校将服务社会作为学校的重要发展战略来考虑,国家也出台相关法律政策鼓励成果转化等。一些高等学校除了政府资助外,还有很多来自社会企业、事业单位的委托,甚至有的学校所谓的横向项目经费超过了纵向即政府资助的项目经费,一方面实现了成果转化,服务了社会;另一方面学者或学校获得经费支持,学者发表成果的APC有了经费保障。

5. 学者基于学术追求的成本负担

有调查数据说明,OA期刊的作者付费模式并不是影响或决定学者发表论文的重要因素,作者付费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有基金资助,付费便不是问题,即使没有基金资助,作者也不会将付费作为OA期刊投稿或发表的决定或重要因素。如向BMC和PLoS投稿的作者中,90%都没有提出降低收费标准的要求,其他10%也没有完全要求免费,只是希望能享受优惠政策。[28]只要学术期刊有一定的影响力,学术界的认同度比较高,发表文章效率高,作者即使付费也愿意投稿或发表。[29]现在我国诸多高校设有一定的论文奖励制度,还有升职、加薪、延长任期以及个人名望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30]学者也会接受发表论文的一些成本负担。

四、我国开放获取期刊作者付费模式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1. 我国开放获取期刊作者付费模式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

(1)缺少开放获取期刊的政策支持与制度设计。从世界上开放获取期刊迅猛发展的国家来看,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从2003年至今,美国国会提出过多种不同的学术数据开放获取立法提案,如2003年的《H.R.2613-公共获取科学法案》(H.R.2613-Public Access to Science Act)、[31]2006年的 《联邦研究公共获取法案》(the Federal Research Public Access Act, FRPAA)、[32]2011年的《研究工作法案》(the Research Works Act, RWA)、[33]2011年的《公众获取公共科学法》(the Public Access to Public Science,PAPS)[34]与2013年的《公平获取科学技术研究法案》[35](the Fair Access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ct,FASTRA)等,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科学数据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同时,美国联邦部门如国立卫生研究院2004年9月3日发布的《NIH提高对科研信息开放获取政策草案》,[36]2007年正式成为国家的强制政策。我国目前缺少国家层面上的制度支持,这也是我国开放获取运动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37]

(2)尚未建立起完善的OA期刊的科学评价体系。我国OA期刊尚处于初步发展中,目前只有214种,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太少,因此学者们不太可能将高质量的论文投到此类期刊,这也就限制了这些期刊的发展。另外,在我国目前的学术评估体系中,除了成为学者追捧对象的国外有影响力的OA期刊(如SCI、SSCI)外,未进入我国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OA期刊就无法得到客观评价。在缺少对现行OA期刊科学评价的情况下,OA期刊无法得到学者们的认可。

(3)我国还没有建立起OA期刊作者付费的相应观念。我国开放获取进展缓慢,学术成果存在部分垄断,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学术的自由交流,如中国知网的过度商业化行为与学术开放获取的趋势背道而驰,作者自己的论文在知网下载还要付费的问题已成为我国学者诟病的对象。[38]我国政府的各类资助出版或发表的科研成果多数没有像有些国家那样要求自由、免费获取,这与互联网时代学术发展要求不大匹配。除此之外,作者付费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除了一部分学者在国外OA期刊发表论文提交APC,已接受这种观念外,大多数学者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还没有形成作者付费的观念,甚至认为这种路径不可取。实际上,我国现在的学术期刊多数是依靠财政支持正常运营,没有财政支持的期刊收版面费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

(4)我国还没有实现从项目支持到成果支持的转变。我国现在还是特别注重项目的支持,不论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各类型的项目比较多,但对研究成果的支持力度不大。虽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设有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文库项目,但主要针对学术著作的出版,对学术论文成果的直接资助基本上没有。各高校也没有建立起如“开放获取出版公约(Compact for Open-Access Publishing Equity,COAPE)”的开放获取论文成果发表的支持项目。

2. 我国开放获取期刊作者付费模式制度的完善措施

针对以上我国开放获取期刊作者付费模式制度运行存在的困境,我国应完善如下措施。

(1)加大我国开放获取期刊的政策法律的支持力度。我国参与开放获取的自由科学运动还是比较早的,2003年12月29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柏林代表中国科学家签署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受资助项目科研论文实行开放获取的政策声明》,要求得到公共资助的科研论文在发表后将论文最终审定稿存储到相应的知识库中,在发表后12个月内实行开放获取。[39]但在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法律设计过少,如教育部、科技部等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我国目前还没有科学数据开放获取的立法规划,主要是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部门先进行政策设计,推进我国科学数据开放获取。

(2)建立OA期刊的科学评价机制。我国OA期刊还处于发展初期,各种制度尚不成熟,难免有些鱼龙混杂,但OA期刊要良性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宁缺毋滥。一些学者不太愿意将论文发表在OA期刊上自由获取,在某种程度上是怀疑其质量与影响力,因此,OA学术期刊要建立起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有学者认为,OA期刊质量控制贯彻整个OA期刊出版流程:“首先,建立OA期刊出版的在线提交和编辑系统,规范期刊审稿和出版流程;其次,建立适用于OA期刊的科学、合理、实用的学术质量评价机制,严格落实OA期刊开放同行评审机制;再次,发挥OA期刊开放式评审的特色优势,建立读者和作者间的互动反馈渠道,采取OA论文出版前的同行评审与出版后的读者事后评价相结合。”[3](143)另外,我国也要建立OA期刊的科学评价机制,《加利福尼亚大学开放获取基金资格与指南》[40]对OA期刊的评价要求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期刊论文必须发表在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上;开放获取期刊必须被DOAJ(开放获取名录)收录;无论是完全开放获取还是混合开放获取,期刊采取的政策和行动都必须与OASP(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商联盟)的行为准则保持一致。”这一方面强调我国学术期刊评价要與国际规则一致;另一方面要求我国建立OA期刊的基础发展框架。

(3)确立OA期刊作者付费模式的合理性路径。OA期刊与传统期刊的最大区别就是确立了作者付费模式,虽然OA期刊出版成本比较低,但也不是没有花费的,“开放存取的倡导者认为作者付费模式具有合理性并可以保证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科研工作者天然具有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的愿望。而且,发表论文的作者大多数有来自基金项目或研究单位的经费支持”。[41]我国很多学者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已普遍接受OA期刊作者付费观念,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国一方面要鼓励人文社会科学OA期刊的发展,建立种种激励政策;另一方面要确立开放期刊的基本理念,即作者付费、读者免费的理念,以实现扩大学术自由、免费交流的目标追求。

(4)建立以学术成果发表为导向的资助制度。项目研究有风险,且项目一开始设计其研究目标时,可能与项目研究的本质是不一致的。当然也不是说取消项目的资助,国家有自己的发展计划,研究也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国家通过明确研究目标的方式鼓励学术研究无可厚非,可相应地建立起以学术成果发表为导向的资助制度。如建立起“开放获取出版公约(Compact for Open-Access Publishing Equity,COAPE)”,特别是在没有资助的情况下,能建立让学者的成果得以自由发表的经费保障机制。

结语

诚然,作者付费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术自由、知识免费获取与交流。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打破传统期刊的交流壁垒,向运用互联网在线发表的OA期刊发展,虽然有一定的转型期,但我国传统的学术期刊应认识到这种发展趋势与规律,尽早制定应变措施,以免我国的学术市场被国外期刊所占领。目前我国实际上拥有的OA期刊仅有200余种,这与我国的学术市场很不相称,可能会加快学术成果的外流,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刺激国内传统学术期刊尽快向OA期刊转变,扶持国内OA期刊的发展,确立OA期刊与传统期刊一样的评价机制;鼓励中国学者在本国的学术期刊尤其是OA期刊上发表论文,建立完善的OA期刊评价机制,创造良好的OA期刊发展的制度环境与学术环境。

参考文献:

[1] 开放获取期刊目录[EB/OL].[2022-04-26].https://doaj.org/.

[2] Esposito Joseph J. Open Access 2.0:
Scholarly Publications Move to a New Phase-where OA and Traditional Publishing Coexist[J]. Logos,2009,19(2):89-97.

[3] 薛万新. 开放存取学术资源建设研究[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4] 程维红,任胜利. 国外学术期刊OA出版论文处理费(APC)调查[J]. 编辑学报,2017,29(2):192-195.

[5] 任胜利. 我国作者2015年支付SCI收录OA期刊的论文发表费约为4.5亿人民币[EB/OL].[2020-08-15].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899-1004194.html.

[6] Frank Muller-langer, Richard Watt. Copyright and Open Access for Academic Works[J].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on Copyright Issues,2010,7(1):45-65.

[7] 赵昆华,赵艳,刘细文. 有关开放获取的7大事实[EB/OL].[2020-08-15].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5/440486.shtm?id=440486.

[8] 陈丹,宋嘉庚. 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体系理论思考和现实期待——增设出版学一级学科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J]. 中国出版,2020(4):10-13.

[9] 马荣康,金鹤. 高校技术转移对科研产出的影响效应研究——科研资助的中介作用与调节作用[J]. 科研管理,2020, 295(5):281-290.

[10]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国外科技计划管理与改革[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221.

[11] Compact for Open-Access Publishing Equity[EB/OL].[2020-08-15].http://www. oacompact.org/.

[12] 陈彦然,李雅茹,李国俊. 美国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作者基金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 图书馆学研究,2018(8):97-100.

[13] Ellen Condliffe Lagemann. The Politics of Knowledge:
The Carnegie Corporation, Philanthropy and Public Policy[M].Middle town: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1989:12.

[14] Waldemar A Nielsen. The Big Foundations:
A Twentieth Century Fund Study[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2:78.

[15] Gass A. Paying to free science:
Costs of publication as costs of research[J]. Serials Review, 2005, 31(2):
103-106.

[16] 余敏. 欧美出版社开放存取期刊论文处理费研究[J]. 出版科学,2016(5):106-110.

[17] 张园. 逾万名科学家联名抵制爱思唯尔[EB/OL].[2022-04-2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0726/1411065397=226578

703.shtml.

[18] 武同雁. 基于开放存取出版的作者付费问题分析[J]. 出版广角,2017(5):37-39.

[19] Chesler A. Open access:
a review of an emerging phenomenon[J]. Serials Review, 2004, 30(4):
292-297.

[20] 王阳,沈军军,江震. 德国开放获取战略规划实施论述[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0,188(1):42-48.

[21] 赵文义. 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的生成逻辑与发展演化[J]. 编辑之友,2020(9):39-42.

[22] 刘银娣.数字出版启示录:西方数字出版经典案例分析[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98.

[23] 罗大珍. 国外开放存取出版作者付费机制研究[J]. 出版广角,2016(23):47-49.

[24] 吴南,刘萍,张妮妮. 现代图书馆学热点研究[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111.

[25]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 (2021)——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学术出版专题[EB/OL].[2022-04-29].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20638329135697074&ofr=sprider&for=pc.

[26] 俞任飞. 中国已成为学术论文數量第一大国,超9成发表在国外期刊[EB/OL].[2020-08-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2127234160838998&wfr=spider&for=pc.

[27] Levis·D.W. The inevitability of open access[J].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2012, 73(5):
493.

[28] 李忠霞. 开放获取模式下“作者付费”机制的探讨[J]. 图书馆建设,2007(5):27-30.

[29] Stefanie W, Vaughan KTL. Factors influencing publication choice:
Why faculty choose open access[J]. Biomedical Digital Libraries, 2009(3):
1-12.

[30] 王咏梅,张文德. 开放获取模式下“作者付费”机制在中国运作探析[J]. 新世纪图书馆,2010(6):46-49,58.

[31] Congress.gov. H.R.2613-Public Access to Sciense Act[EB/OL].[2020-08-14].https://www.congress.gov/108/bills/hr2613/BILLS-108hr2613ih.pdf.

[32] Notes on the Federal Research Public Access Act[EB/OL]. [2020-08-04].https://cyber.harvard.edu/hoap/Notes_on_the_Federal_Research_Public_Access_Act.

[33] Notes on the Research Works Act[EB/OL].[2020-08-04].https://cyber.harvard.edu/hoap/Notes_on_the_Research_Works_Act.

[34] Notes on the Public Access to Public Science Act[EB/OL].[2020-08-14].https://cyber.harvard.edu/hoap/Notes_on_the_Public_Access_to_Public_Science_Act.

[35] Notes on the Fair Access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ct[EB/OL].[2020-08-14].https://cyber.harvard.edu/hoap/Notes_on_the_Fair_Access_to_Science_and_Technology_Research_Act.

[36] Peter Suber. Welcome to the SPARC Open Access Newsletter, issueJHJ117[EB/OL].[2020-08-15].http://www.earlham.edu/~peter/fos/newsletter/htm.

[37] 趙兵,郭才正,钱景. DOAJ收录我国开放存取期刊的统计与分析——兼谈如何提高我国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水平[J]. 新世纪图书馆,2018(1):64-67.

[38] 张盖伦. 中国知网被指具有“垄断地位”,学术界怎么看[EB/OL].[2020-08-15].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2-20/doc-ihrfqzka7360715.shtml.

[39] 辛海霞. 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研究[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13.

[40] 加利福尼亚大学开放获取基金的资格与指南[EB/OL].[2020-08-14].http://guides.ucsf.edu/c.php?g=363424&p=2455495.

[41] 张敏生. 信息检索与利用[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78.

The Innovation Path for Author Payment Model of  Open Access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WANG Quan-sheng1, ZHANG Xiao-xiao1,2(1.School of Law, 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 Weihai 264209, China; 2.School of Law , 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Yantai 264003, China)

Abstract:
Open access academic journals are the products of free science movement at this century, but the open access academic journals have aroused some controversy concerning the authors" payment model, which is mainly the rationality of author payment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journals and fairness problem. There exists a set of effective author payment model among countries which have implemented open access academic journals but our country"s open access academic journals are still at the initial stage, which means the author payment model hasn"t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nd well accepted. However, some practical paths of author payment model can st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open access to academic journals. Our country should recogniz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pen access academic journals,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policy design, improve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academic journals, expand the scale and academic influence of open access academic journals, and innovate the way forward for the author payment mode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Keywords:
open access; academic journal; author payment model; innovation path

猜你喜欢 开放获取学术期刊创新路径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传媒(2022年10期)2022-06-04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34期)2021-04-13浅谈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年1期)2017-01-06“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年4期)2017-01-03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新闻爱好者(2016年10期)2016-11-18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中国新通信(2016年16期)2016-10-18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开放获取对国际眼科学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影响出版广角(2016年2期)2016-03-19

推荐访问:付费 路径 学术期刊

《论我国开放获取学术期刊作者付费模式的创新路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