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维自由和适当规制间找好平衡点

时间:2021-07-18 15:13:32 浏览量:

谭思弘

【摘 要】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除了讲授知识,塑造学生的道德和品性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鼓励学生思维自由和适当规制学生之间取得平衡,是一门所有教师都应该学习的艺术。

【关键词】自由;节制;教育尺度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不亚于父母。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学生需要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不断寻找新的生存生活的方向和方法,也就是说,学习这件事贯穿于每一个人的一生。学生像是新做的风筝,如果不放线,便飞不高;如果放得太多,则会被太大的风卷走。如何平衡放飞其思想和束缚其行为,是一个需要反复思量斟酌的问题。

一、独立和思考自由

正确的教育应该是独立自主的。传统教育的模式给学生一样的课本和知识,大家统一上课,考核的科目也是相同的,这使得独立思考看起来是那么的特立独行,要么随声附和,要么销声匿迹。正确的教育应该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让学生能独立地思考并获得独立人格,能借助书本对外物有个基本的了解,了解自我认识,乃至明白自己整个心理过程。

(一)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合理利用而非一味扼杀

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对于这个不太熟悉的世界,他们总是比成年人怀抱着更多的探索精神,想要去了解,去感受。然而,他们热切的探究之心由于教师权威性的断言、傲慢的焦躁之情以及对他们好奇心的随意漠视而变得麻木迟钝了。教师并不鼓励他们探究,因为教师害怕他们提出的问题令人困扰 ;教师并不培育他们的不满之情,因为教师已经停止找寻并且害怕这种情绪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节外生枝。

好奇心不可丧失。如若丧失,则应了富兰克林的那句话:“有的人在25岁已经死去却在75岁才于安葬”。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而教师必须耐心且悉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让探索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里扎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学生才会永远热情、好学、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思想的自由永不该被磨灭

我们常常听到长辈对小辈说,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只有这样才是好的,你以后就知道了,等等。仿佛只有通过他们人生经历过并且见识过的几种生活模式才能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幸福,其余的皆为不入流。一个人一旦追随某种模式,一旦有“将来应该如何”的公式,他的生活不就非常肤浅而且机械化了吗?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有着机械化心智的人,而是有智慧且自由完整的人。当教师和家长只为了“未来”而争论和规束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就会对现在存在的事物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瞬所需要的情感依赖以及精神满足感置若罔闻。何况,我们是何许人,竟能决定“人”应该如何?我们有何权利,能够决定将“人”按照某种特定模式而加以塑造?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切忌为了自身的便利而将学生的思想束缚至固定成型。如果所有学生对同一件事情都用同一种看法得出相同的结论,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思维的自由是可贵且值得不断追求的,教师应该鼓励这种冲破枷锁的力量,在保证不出轨的情况下让学生思维的骏马在广袤的世界自由地驰骋。

二、适当引导才会让幼苗更加茁壮

度的把握,在任何人做任何事的过程中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鼓励学生好奇探索和思想自由的同时,适当地引导及规制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才会让教育的结果不过于偏颇,才会将学生最终培养成自由但不放纵,思维发散但张弛有度的样子。

(一)培养学生学会坚持

不可否認,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是具有惰性的。学生对新鲜知识的好奇心会支撑他们产生一时的学习热情,但毕竟学习是一件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反复的记忆、消化再应用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这一过程会无可避免地磨灭大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此时,教师和家长需要强制性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要坚持地学下去,尽管前期投入精力、时间以及不断被损耗的心神,但在掌握了新知识之后所获得的成就感是令人振奋且自豪的。

坚韧这种品质的培养对一个人成长很重要。大多数人的心智水平都在均值左右,在这种不相上下的“硬件”前提下,能够长久坚持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一条既简单又困难、可以复刻的成功之路。当今社会中有着太多、太杂的碎片化信息,各种“快消”的娱乐方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色彩鲜艳的游戏界面、简短浅显的文字、短小通俗的视频等,令大多数成年人都没有足够的克制力来约束自己不要沉迷于其中,更遑论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孩子。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之后获得学习新知识的成就感和玩游戏看视频相比,似乎“性价比过低”了。但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成就感维持的时间和需要付出的努力成正比,越简单的快乐需要重复越多次才能对大脑产生持续的刺激。因此,学会从反馈机制长的事情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是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目标,需要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长久反复地告诉他们快乐有很多种类和品质,而我们应该避免沉迷“低级趣味”。

(二)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不停地受教师影响而不断地慢慢形成直至定型。因此,正确合理的引导有助于奠定学生适用一生的正确三观的基础。

学校里能对学生思想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场景是多样的,教师要学会利用各种场景的特点,结合自身角色,对学生三观进里。笔者愤懑痛心,他的反复无常挑战着笔者耐心的极限,也使笔者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转化他是一项艰巨而备受折磨的工作。在心语室里,小浩低着头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无非是什么看不惯、讲义气、杀了他、恨父母之类的话。笔者说:小浩,抬起头听老师说,一个人无法选择父母和家庭,但可以选择自己今后的道路,选择大道会越走越宽,选择小路很可能把自己逼近死胡同。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你是大孩子了,你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冲动是魔鬼,每次举起你的拳头时,你心中要默念冷静、冷静……

在一次晨诵课上,因为提醒的话语惹恼了小浩,他冲笔者破口大骂。事后,笔者思考对策,决定暂时“冷淡”他一阶段。课堂上他举手也不叫他回答问题,他进办公室也不搭理他。一个多月过去了,笔者发现小浩竟然和同学相处得很好,既没有说脏话,也没有动拳头,但他见了笔者,总是不好意思。终于有一天,他来到办公室,低着头对笔者说:“王老师,您能不能像以前那样对我,我一定改。”笔者心中窃喜,但不动声色:“小浩,你伤害了别人,总得给别人疗伤的时间呀,老师可以原谅你,但你要记住,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喜爱,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小浩使劲点着头,眼里闪烁着点点泪光。

四、抑制反复性,关爱不歇,融化心灵坚冰

问题学生的反复性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他们的不良行为是由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外部的各种诱因引起的。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由于他们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思想、新的行为习惯还不十分牢固,假如受到外界不良诱因的刺激或遇到别人的嘲笑和责难,就会使其原有的错误思想和旧行为习惯反复再现。问题学生的这一特点,促使笔者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明白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关心他们,感化他们。

“我就要小学毕业了,想想这几年我做的傻事那么多,还总是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我真傻呀,我对不起王老师和同学,升入初中我要好好表现……”读着小浩的日记,笔者内心满是喜悦与激动。漫长的三年,小浩沉睡的心灵终于苏醒过来,破土发芽。现在的小浩即将升入初中,他阳光、开朗、充满了爱心、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珍惜集体荣誉,成了学生心目中和善的大哥哥。

问题学生的心灵就像一粒沉睡的种子,给它适宜的条件,就会萌发出生机勃勃的小苗。无疑,包容、耐心和爱心,就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温暖的阳光以及足够的生长空间。“斧头虽小,但经多次劈砍,终能将一棵最坚硬的橡树砍倒。”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以“一把斧子”的耐心去对待问题学生,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不懈地去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小苗!

参考文献:

[1]李彦国.如何处理“问题学生”[J].新课程学习,2010(04).

[2]冯军.浅谈班主任如何应对“问题学生”[J].中外教育研究,2009(22).

猜你喜欢 自由 科学课堂新课程·上旬(2016年10期)2017-03-20让自由常伴学生左右教育界·上旬(2016年9期)2017-03-17禅宗自然观思想在休闲女装中的体现纺织导报(2017年1期)2017-03-01让学生在自由的天地尽情写作文学教育(2017年2期)2017-02-20论《橡皮》中罗布—格里耶的新小说阅读观青年文学家(2016年29期)2016-11-23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概念的三点解读商(2016年30期)2016-11-09让“自由”弥漫英语课堂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6年9期)2016-09-30读《大学的理想》有感求知导刊(2016年21期)2016-09-29道德行为的自由与责任析论理论与现代化(2016年3期)2016-06-04筑坝与通渠:中国互联网内容管理二十年(1994—2013)新闻界(2014年5期)2014-07-09

推荐访问:平衡点 规制 思维

《在思维自由和适当规制间找好平衡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