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流大学慕课建设成效研究

时间:2021-07-20 16:28:56 浏览量:

摘要:2017年和2018年,教育部两次发布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中国一流大学在其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慕课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对慕课建设成效产生显著的直接作用;科研水平与社会影响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性;在慕课建设过程中,顶尖人才的中介效应显著。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综合实力对慕课建设成效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中国一流大学应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慕课建设成效: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为慕课建设提供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及政策支持;促进科研与慕课进一步整合,为慕课建设提供充足的学术资源;发挥顶尖人才的示范效应,为慕课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树立质量意识,在持续的改革实践中提升慕课品质。

关键词:一流大学;慕課;“双一流”建设;顶尖人才;高校综合实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20)06-0088-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全民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国家在线教育体系发展研究”(20BSH053)

作者简介:黄蓓蓓,南通大学未来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一、背景分析

作为一种能够提高参与度、强化学习效果、改善现有课程质量的教学方法,慕课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之一,更是实现终身教育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美国是慕课的发源地,慕课在美国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其中,世界一流大学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无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还是麻省理工学院,一流大学始终是慕课的引领者和主要推动者。近年来,慕课在中国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级政府积极支持慕课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中国大学纷纷加入以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主要形式的慕课洪流,涌现出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北京大学“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等著名的慕课平台。2017年和2018年,教育部两次发布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2017年12月26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1623/s3843/201801/t20180112_324478.html,2020年4月1日。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2019年1月8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1623/s3843/201901/t20190121_367540.html,2020年4月1日。全国共有1291门课程得到认定,其中由一流大学(即“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42所一流大学)负责建设的慕课达675门,所占比例超过52%,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中国一流大学在慕课建设中的优势。

2019年,中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上线课程13447门,2.5亿人次在线学习,超过8100万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1114门精品课程上线“学习强国”,助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全面打造“学习中国”。金一超:《“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高校学报的发展支点》,《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155-160页。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896号建议的答复中强调了慕课建设的重要性,《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提出坚持质量为王、公平为要、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中国慕课建设。2020年,教育部鼓励一流大学积极搭建慕课教学服务平台,开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进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促进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2015年4月13日,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504/186490.html,2020年4月1日。

中国一流大学建设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承袭了“985工程”“211工程”的建设脉络,坚持以中国特色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打造拥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管理经验、一流政策体制和一流办学成效的高等学府,全方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陈燕燕:《高校综合实力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年第5期,第241-244页。那么,中国一流大学的综合实力与慕课建设成效是否存在相关性呢?若相关性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如何?综合实力是一项综合性指标,涉及多项二级指标和相关要素,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影响慕课建设成效的关键性因素,为我国一流大学未来慕课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策略。

二、文献回顾

(一)有关高校综合实力的研究

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不仅包括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也包括教师素质、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还包括社会影响力、资源获取能力和办学水平等。有研究表明,高校综合实力既有硬实力,又有软实力,二者相得益彰。硬实力具体体现在资源配比、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备引进等方面,软实力则是高校发展理念、管理经验、文化底蕴等内容的综合反映。硬实力是推动软实力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软实力则是硬实力得以充分发挥的有力保障。夏成锋指出,在一定条件下,高校学报的影响因子与高校的综合排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不强。夏成锋:《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与其所属高校综合实力的相关性》,《编辑学报》,2014年第3期,第301-304页。陈超群等通过熵权TOPSIS方法研究了“211工程”高校网站影响力的综合排名,发现科研实力与网站影响力并不完全相关,高校网站是综合实力的具体表征之一,因此高校在不断增强科研实力的同时,也应该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陈超群、邓三鸿、王昊:《基于熵权TOPSIS的211院校网站影响力分析》,《情报科学》,2017年第9期,第146-152页。梁开荣等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对北京地区高校的综合实力进行了科学分析,并给出排名。梁开荣、康蕊、曹显兵:《基于统计分析的北京地区高校综合实力排名》,《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年第20期,第140-147页。此外,也有学者对特定领域的高校综合实力进行了研究,如梁燕等基于研究和实验发展的视角,对高校科技综合实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强调了政府引导、R&D过程管理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意义。梁燕、张晓阳:《基于R&D视角的高校科技综合实力评价与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2期,第73-76页。综合来讲,有关高校综合实力的代表性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很大一部分集中于对综合实力排名科学性的探讨,鲜有涉及综合实力与内外部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二)有关慕课建设的相关研究

慕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利益相关者众多,很多因素对慕课建设成效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整体而言,关于慕课建设成效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视角:慕课与大学机构的关系,慕课与教学主体的关系,慕课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1.慕课与大学机构的关系研究

慕课自出现以来,一直被视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工具,蔡忠兵等对我国慕课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他们认为慕课在理论研究、思想认知、课程供给、融资渠道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当通过强化理论支撑、扩大社会认同、拓展实践运用、增强融资能力等路径促进高校慕课建设。蔡忠兵、刘志文:《高校慕课建设:现状、问题与走向》,《高教探索》,2017年第11期,第45-49页。对于大学而言,要更多地考虑慕课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会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和更加全面的态度看待慕课建设。Iiyoshi等尤其重视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性,他们认为组织机构必须协调各方,共同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才能体现出价值。Iiyoshi T, Kumar S V, Opening up Education:
The Collectiv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Through Open Technology, Open Content, and Open Knowledge,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2008, pp.119-131.慕课是开放教育资源的重要形态,同样面临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大学必须充分考虑当前和未来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元化的策略和手段促进慕课可持续发展。当然,从目前的国家政策和社会形势来看,慕课建设的发展前景光明。张雷对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行深度挖掘,在政策文件、平台种类、所属学校和学生修学四个维度处理信息,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对未来慕课建设的影响,他认为国家政策、社会环境、教育改革、时代趋势正形成合力助推慕课建设。张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助力慕课建设——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信息研析》,《教育观察》,2018年第11期,第122-125页。不过,正如Mehaffy所言,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发展目标混淆、奖赏结构异化、运作成本增加等,这些阻力都会对慕课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Mehaffy G L, “Challenge and Change”, Educause Review, vol.47, no.2(2012.09-10), pp.25-42.李良华认为:一方面,政府应强化政策引领和宏观布局,充分发挥行政资源的力量;另一方面,大学也要提高主观能动性,扩大机构优势,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技术进步,改革管理机制,提升慕课建设效果。李良华:《教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慕课建设与发展策略》,《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52-57页。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大学必须要直面各种问题和挑战,以慕课建设为抓手,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资源,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2.慕课与教学主体的关系研究

教学主体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不仅是慕课教学的真正实施者,还要参与慕课的设计与开发,学生则是慕课建设的体验者和直接受益者,教师与学生在慕课建设中发挥关键性作用。高水平的教师是慕课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一流大学拥有大量高水平教师,有助于营造高品质的在线学习环境,不断扩大慕课的影响范围。随着慕课的迅速扩展,大学教师对慕课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参与慕课建设。李秀丽对我国主流慕课平台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尽管大部分大学教师愿意接受慕课,慕课的覆盖学科也较为广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要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李秀丽:《我国高校慕课建设及课程利用情况调查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17年第10期,第52-57页。Coursera是大型的公开在线课程项目,合作伙伴为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Coursera重视慕课教师的作用,为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Coursera已经将与教学相关的任务全权交给教师负责,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与Coursera合作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秉持相同的理念,由教师而非行政力量推动慕课建设,但是,确定慕课教师的人选依然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一方面,高校和研究机构希望提高教师的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慕课,吸引更多的用户;另一方面,避免因慕课内容低劣而使学校或研究机构名誉受损。为了确保慕课质量达到标准,对慕课教师应提出哪些要求,采取什么措施呢?侯治富等认为,在实践层面,教师主要应加强课程平台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在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有所变革。侯治富、安琪、侯睿智等:《对慕课建设路径的思考与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第6期,第63-65页。《开放教育资源:全球报告2017》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教师承担了更加多元化的使命,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播者之外,在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扮演促进者、引领者、启发者和同伴的角色,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全面掌握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而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

Commonwealth of Learning,“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Global Report 2017”,Sep. 1st,2017,http://oasis.col.org/bitstream/handle/11599/2788/2017_COL_OER-Global-Report.pdf?sequence=1&isAllowed=y,Aug. 25th,2020.類似的探索目前还不够丰富,但是,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用户的慕课学习体验,使慕课的建设成效最大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学生视角出发的研究实践价值更高。

3.慕课与外部因素的关系研究

外部环境对慕课建设影响深远。在很多时候,外部环境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的态度,二是社会组织的态度。政府部门主要承担管理职责,包括顶层设计、制定政策规则、组织评价、改善基础设施、提供经费等,杨桂青:《政府如何应对慕课》,2015年11月18日,http://edu.people.com.cn/n/2015/1118/c1053-27828287.html,2020年5月21日。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经费。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政府在慕课建设过程中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关注市场力量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把更多的精力用于鼓励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慕课,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2018年1月18日, http://www.edu.cn/xxh/zyyyy/zxjy/mooc/201801/t20180118_1581317.shtml,2020年5月21日。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社会组织对慕课建设的支持不可或缺,休伊特基金会、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都为慕课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当然,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慕课建设必须寻求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蔡忠兵等认为,我国慕课建设在课程供给和融资渠道等方面遇到了不少问题,应该积极拓展市场需求,不断增强融资能力,激发慕课建设的活力。蔡忠兵、刘志文:《高校慕课建设:现状、问题与走向》,《高教探索》,2017年第11期,第45-49页。钱小龙等深入解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慕课建设经验,从客户关系、渠道通路、关键活动、伙伴关系、客户细分、核心资源等多个角度提出了构建可持续的慕课商业模式的建议。钱小龙、[美]盖瑞·马特金:《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慕课商业模式的客户关系解析》,《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年第4期,第75-83頁。钱小龙、陈赟、[美]盖瑞·马特金:《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慕课商业模式的渠道通路解析》,《中国远程教育》,2017年第12期,第70-75页。钱小龙、黄蓓蓓:《基于MOOC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关键活动解析: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为例》,《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年第1期,第66-74页。钱小龙、丁锦宏:《美国研究型大学慕课商业模式的客户细分解析》,《教育评论》,2018年第11期,第8-11页。钱小龙:《大学慕课商业模式的核心资源解析: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为例》,《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年第2期,第79-86页。无论如何,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推进慕课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显然,一流大学拥有更优越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作为当前最热门的教育变革主题之一,慕课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慕课建设是推进慕课运用的基础与前提,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从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慕课建设的成效可以从大学自身的投入力度、慕课教师的参与程度、外部环境的支持状况来衡量,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慕课质量与大学的综合实力紧密相关。然而,在已有文献中,鲜少将大学综合实力作为系统变量对慕课建设成效进行研究。协同理论指出,形式各异的子系统在总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子系统的磨合与协作、干扰与制约会直接影响总系统的发展态势。慕课建设与高校实力是影响高校整体发展的子系统,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据此提出核心假设:大学综合实力与慕课建设成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有两方面:一是“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2019”,软科:《2019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正式发布!》,2019年1月23日,https://mp.weixin.qq.com/s/fZU5U-e5Ssy8QJjzeYxapw,2020年3月26日。二是教育部办公厅于2017年、2018年发布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前者是目前中国最权威、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学排名之一,评价机构为中国本土的学术组织,更加了解中国大学的情况,数据和材料的真实性很高。后者兼具真实性和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能确保公平性,对于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一流大学的慕课建设成效非常必要。本研究收集和整理了41所中国一流大学的综合实力与慕课建设成效数据(国防科技大学为军事院校,相关数据未公开),选择综合实力为自变量。但是,大学综合实力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需要借助多项指标来体现,因而参考软科的指标体系,选择生源质量、培养结果、社会声誉、科研规模、科研质量、顶尖成果、顶尖人才、科技服务、成果转化、国际化等10项指标作为观察变量。另外,大学在各大慕课平台发布的慕课数量直接反映该校的投入力度,教育部发布的慕课认定数量则是慕课质量的直接衡量标准。为保证变量基数没有差异性,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将慕课认定数量和慕课建设数量这两个变量的比值作为慕课建设成效的指标,以确保客观、综合地考察中国一流大学慕课建设成效。

本研究采用SPSS18.0作为主成分提取的研究工具,其中,α系数为0.925,大于参考值0.8,因此数据具备较好的信度。同时,为了确保变量具备因子提取的基本条件,对数据进行效度分析后可知,KMO=0.778,大于参考值0.7,且通过显著水平为0.05的检验。因此,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备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

通过SPSS因子分析,依据各自变量之间的因子载荷量,抽取四项主成分,同时结合各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其划分为主成分1(科研水平)、主成分2(质量监控)、主成分3(社会影响)和主成分4(教育输出)。其中,科研水平包括科研规模、顶尖成果和顶尖人才3个变量,社会影响包括成果转化和社会声誉2个变量,质量监控包括生源质量、科研质量和国际化3个变量,教育输出包括培养结果和科技服务2个变量。

(二)模型建构与验证结果

为进一步了解各个主成分与慕课建设成效之间是否存在影响关系,影响程度如何等一系列问题,采用AMOS22.0软件作为研究工具,建构结构模型,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假设进行验证。

1.建构假设模型

提取科研水平、社会影响、质量监控及教育输出作为模型中的外生潜变量,因变量慕课建设成效作为模型中的内生潜变量,结合主成分因子抽取结果与变量实际意义,最终得到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模型拟合与假设检验结果

在模型中代入数据,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完成相关参数的预测。依据各参数标准,评价模型的拟合度并进行修正。为完成这一过程,本研究选择了卡方自由度比值(CMIN/DF)、规范拟合指数(NFI)、递增拟合指数(IFI)、拟合优度指数(GFI)以及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参考指标。原始模型(未剔除变量)的各项指标并不理想,如表1所示。

经过修正(剔除顶尖人才这一变量),模型卡方自由度比值为1.1946,符合大于1的参考值要求,且规范拟合指数、递增拟合指数等指标均大于0.85,同时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697,介于0.05与0.08之间,模型的拟合指标基本达到统计要求,适配度尚可。

图2是根据上述数据构建的路径系数图。其中,e1至e12分别代表各影响系数的残差项,即表示各变量彼此关系中未被解释的部分;残差项之间的路径则表明未被解释的部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换言之,残差项的相关性可以被某一个或多个共同要素所解释。

表2为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及相关参数。据此可以推断,社会影响对慕课建设成效具有显著的作用,推断依据为非标准化载荷系数为2.9875,大于临界值标准1.96,同时P值通过显著水平为0.01的检验。在其他三组假设路径中,非标准化载荷系数与P值均未达到标准,故认定科研水平、质量监控和教育输出对慕课建设成效无显著影响,这三条路径的假设无法得到验证。

在外生潜变量的相关性探究中,科研水平、社会影响、质量监控和教育输出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推断标准同样是非标准化载荷系数和P值。根据系数大小可知,與社会影响相关性最大的变量为科研水平,相关性系数达到0.7196;其次为教育输出,系数为0.6564;最后为质量监控,系数为0.6529。因此,在未来的慕课建设实践中,为了有效提升社会影响力,高校应把提高慕课的科研水平落到实处。

(三)顶尖人才的中介作用

模型路径显示,社会影响对慕课建设成效具有显著影响,而另外三条路径的影响不显著。假设路径中存在中介变量的影响,是否与剔除的顶尖人才这一变量有关呢?有研究者对慕课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研究,发现专业的开发团队、成熟的开发流程和规范的管理体系属于软实力,对慕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专门的高级人才作为支撑。黄蓓蓓、汪霞:《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慕课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第119-127页。此外,鲁士林等强调,高层次人才需要加强学术指导意识,强化质量观培养,进一步提升教育输出的质量。鲁士林、杨希:《高层次人才对青年教师的科研产出有何影响——基于45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证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12期,第84-90页。据此,以顶尖人才为中介变量,分别对这三条路径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具体步骤如表3所示:第一步,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回归;第二步,自变量(X)对中介变量(M)顶尖人才的回归;第三步,自变量(X)和中介变量(M)同时对因变量(Y)的回归。其中,因变量Y(慕课建设成效)由两个题项构成,在数据处理中,该变量的取值为两个题项取值的平均数,一方面确保变量单位和类型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中介效应检验过程过度繁冗。

从表3中可以看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在第三步检验中,科研水平对慕课建设成效具有显著影响,因为顶尖人才变量的介入而失去其显著性(P值为0.076,大于0.05),因此,顶尖人才在科研水平影响慕课建设成效这一路径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在质量监控对慕课建设成效的影响过程中,顶尖人才这一变量介入之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明显削弱,影响甚至转为不显著(P值为0.975,远大于0.05),但是,顶尖人才对慕课建设成效的影响仍然显著(P<0.001),由此证明,顶尖人才在质量监控影响慕课建设成效的过程中,中介效应显著,属完全中介效应。同理,在教育输出对慕课建设成效的影响路径中,在顶尖人才变量介入后,影响的显著性稍有削弱,同时,顶尖人才对慕课建设成效的影响极为显著(P<0.001),据此可推断,在教育输出对慕课建设成效的影响路径中,顶尖人才的中介效应显著,属部分中介效应。在社会影响对慕课建设成效的影响路径中,加入顶尖人才这一中介变量,显著性大大削弱,说明顶尖人才对慕课建设成效的影响较显著(P<0.05),由此可见,社会影响对慕课建设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从实践层面来看,在慕课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生源质量,也要重视人才输出质量,顶尖人才参与慕课建设有助于提升科研质量,支持科技服务,形成积极的循环。

四、研究结论

就中国的整体情况而言,一流大学与其他大学相比具有压倒性优势,慕课建设成效显著。不过,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也非常大,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处于前三位的是清华大学(110门)、北京大学(51门)、哈尔滨工业大学(44门),也有一流大学开设的慕课没有获得认定。在慕课建设成效方面,为何一流大学之间也会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呢?根据上文可以得出五点结论。

第一,社会影响(成果转化和社会声誉)对慕课建设成效产生显著的直接作用。推进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营造良好的大学社会声誉,可以强化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进而扩大社会影响力。这是提高慕课建设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科研水平(科研规模、顶尖成果和顶尖人才)与社会影响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性,要提升慕课建设成效,这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扩大科研规模,增加顶尖成果和顶尖人才的数量可以提升科研水平,进而对社会影响产生正面作用,提高慕课建设成效。第三,在慕课建设过程中,顶尖人才的中介效应显著。尤其是在质量监控和教育输出的影响路径中,顶尖人才影响显著:在质量监控的影响路径中,顶尖人才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在教育输出的影响路径中,顶尖人才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第四,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综合实力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对慕课建设成效起作用。第五,各项二级指标的整体相关性比较低,从侧面证实,除去综合实力的影响,高校还需要关注慕课自身的质量等内部因素和投入力度等外部因素。

五、政策建议

中国一流大学应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慕课建设提供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及政策支持,鼓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慕课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终身教育的实施成效。

第一,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为慕课建设提供更多的助力。首先,吸引更多的慕课用户。根据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标准和要求,慕课用户数量和点击率是重要的指标。因此,中国一流大学应充分认识社会影响力的作用,线上与线下结合,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配合,持续开展宣传营销工作,间接地对慕课产生积极影响。其次,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慕课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一流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不仅能够帮助高校获得商业机构、慈善组织、社会人士和各界校友的支持,还能得到相关志愿者的帮助,提高课程建设与管理水平。最后,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这种关注承载着社会对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的信任,对慕课建设具有监督作用。在互联网时代,树立大学声誉需要多元化的途径,慕课则是一项示范性的指标。在各个层面对慕课建设加强监督和管理,有助于提升大学声誉。

第二,促进科研与慕课的进一步整合,为慕课建设提供充足的学术资源。相比于普通大学,中国一流大学在科研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只有将学术和科研优势有效转化为教学优势,才能真正助力慕课建设。一方面,将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纳入教学的范畴,丰富慕课的教学主题和内容,提升慕课品质,吸引更多的用户。另一方面,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可以将慕课作为展示科研活动的窗口,向广大社会受众宣传科研,获得相关反馈和建议,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为例,该校以病毒学为主题,与电视剧《血族》剧组合作创建慕课——战或死:《血族》背后的科学。该慕课团队邀请了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病毒研究中心的塞姆勒博士、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斯特恩院长等一批专家学者加盟,课程内容涉及与病毒相关的若干学科,包括病毒生物学、计算机病毒学、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等。钱小龙:《慕课商业模式的伙伴关系研究——以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为例》,《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149-155页。

此类慕课不仅有助于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课程,丰富慕课的知识体系和内容架构,也帮助科学家走下高高的神坛,以平易浅显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卫生、疾病、康复等领域的科学知识。因此,一流大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既要在前沿科学领域追求一流,也要在以慕课为主题的教学革新中追求一流。

第三,发挥顶尖人才的示范效应,为慕课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尽管这里所说的顶尖人才更多地是从科研角度而非教学角度来衡量的,但无论何种顶尖人才都能形成比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因此,发挥顶尖人才的示范效应提升慕课建设成效是一条捷径。首先,高校应当挖掘本校的顶尖人才资源,鼓励他们深度参与本科教学,在此基础上打造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知识积累的优质慕课,学校则要为慕课建设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和政策支持。尽管一流大学拥有丰富的顶尖人才资源,但是这类资源不会自动转化为慕课教师资源。因此,应当尽快转变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鼓励更多顶尖人才投身慕课教学实践。其次,加强顶尖人才和教学名师的培育,鼓励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加入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个人风格的创新型慕课,不断完善课程系统,逐渐形成稳定的用户群体。一流大学拥有一大批潜力深厚的中青年学术人才,他们是未来的顶尖人才,这是培养慕课名师的坚实基础。一流大学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中青年学术人才参与慕课建设,有效培养慕课教学名师。最后,发挥顶尖人才的集聚效应,构建互助合作模式,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慕课教师团队凝聚在一起,打造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慕课。在互联网时代,一流大学应打破地域、学校和学科的束缚,鼓励不同领域的顶尖人才开展合作,共同构建高水平的慕课教学研究团队,鼓励教师合作发展,形成以高质量慕课为抓手的教学革新共同体。

第四,树立质量意识,在持续的改革实践中提升慕课品质。通过对中国一流大学综合实力与慕课建设成效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社会影響这个因素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其余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从侧面证实,慕课建设成效主要取决于慕课自身的质量,外在的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2018通知》)不仅再次强调了慕课质量,还提出申报课程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要求,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2018年7月24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s7209/s6872/201807/t20180725_343681.html,2020年4月1日。这意味着高校慕课质量要对标传统的线下专业教学质量。首先,根据《2018通知》的精神,一流大学不能再把慕课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或者仅仅作为学校宣传的媒介和平台,而是要把慕课当作一项常规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慕课的建设成效。其次,《2018通知》不再提出空泛的口号,而是对慕课的主体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充分提供在线教学活动与指导。因此,一流大学必须严格把控慕课质量,把慕课建设落到实处(包括具体的部门、负责人、配套的资源等),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在线教学的过程指导,实现全程管理。再次,《2018通知》对课程的团队提出了严格要求,即课程团队成员与慕课平台人员必须保持一致,一门课程的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门慕课。因此,一流大学必须明确慕课建设团队成员的任务、分工和角色,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评价办法,防止出现无关人员挂名的情况,避免片面追求数量导致慕课质量低下的情况。最后,《2018通知》删除了“在线学习人数多”和“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等要求,降低了慕课评价指标中社会影响力的权重,更多地关注慕课自身的质量。因此,一流大学的慕课建设应设法改变过于集中在热门领域、追踪热点话题的思维定势,对冷门学科、社会关注度不高的课程投入更多的资源,发掘高质量、非典型的慕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责任编辑:沈丹〕

猜你喜欢 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 寒露青年文学家(2021年1期)2021-03-24基于“双一流”建设的河北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优化策略研究科技风(2021年7期)2021-03-24双一流高校校史网站建设调查分析兰台世界(2020年11期)2020-12-07“双一流”背景下管理类学科建设路径分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21期)2020-06-08“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发展路径探讨现代园艺·园林版(2019年3期)2019-10-21哈佛大学捐赠基金的投资风险管理及其对我国一流大学的启示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年4期)2019-04-24ESI在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6期)2018-02-28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一流大学建设视角下本科教学问题的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7期)2017-09-25试论大学之本性未来英才(2017年8期)2017-05-26

推荐访问:中国 成效 一流大学

《中国一流大学慕课建设成效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