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生气的智慧

时间:2021-09-20 17:37:22 浏览量:

黄晓娇

网络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丰富多元,教师职业的权威感日益受到挑战。“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几乎成了同行共识。同时,学生们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学坏容易学好难”,要想把脱缰的野马拉到正路上来,不亚于费九牛二虎之力。于是,师生之间的冲突发生了:老师被顶撞了,被无视了,甚至被鄙视了,还有被辱骂的。“师道尊严”一败涂地,“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教师难免怒发冲冠,一时火气上头,要么对学生严加斥责甚或肢体惩罚,要么叫家长来学校来当面告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冲突,也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有的是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好心而产生报复心理,伤害甚至杀害老师,有的是学生不能承受“委屈”一时冲动而选择直接放弃年轻的生命。种种悲剧令人扼腕叹息:大可不必如此!

种种现象令人反思。身为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有深厚的职业素养,才能及时正确地掌控师生冲突,不仅要保证未成年的学生不因情绪过激而走极端,也要保护自己不因“气极了”而进一步受伤害。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作为教师“不生气”的智慧。

“不生气”的境界是对学生、对自己不过分求全责备,遇到问题不激化矛盾,被学生“气到”时不过分受不良情绪支配。掌握这种智慧,可以从“道”“法”“术”“器”四个方面入手。

“万法心头起”。教师的不生气之“道”,在于提升对自己的认知。通过认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不生气”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心理学中有个“空船效应”:一个人在湖面上划着船,忽然附近来了一艘船,把你的船撞到了。如果来的是一艘空船,你必定不会生气,只怪自己运气不佳;但如果那艘船上有人,你很可能会发火,甚至會怒骂对方。它告诉我们,引起你生气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人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糟糕的状态影响了心情,而是先有了糟糕的心情才导致了糟糕的状态。

所以教师首先要从心灵层面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看待人、事、物的方式是否全面、深入,尤其是能否客观地评价当下的自己。当然这一点当然很难,难就难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要不然,古希腊神庙门楣上的镌刻也不会深深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

我们可能认识不到,很多时候触发“怒气”的开关,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内心压力过大,或者过于焦虑而不自知。电影《一代宗师》借主人公之口说“习武”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其实一切成长都如此。见自己,正是一切因果的起点和基础。自己如果没有觉知,又怎么可能懂得天地之开阔深奥、运行有常因而开明豁达;又怎么能看见众生之劳苦、生命本无不同因而心生悲悯。故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越是卓有建树的人越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更不会借他人以发泄自己的不满。作一个智慧的老师,首先要从剖析自己开始。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心怀敬畏,知道我们值得被尊敬的部分,应是我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干净的灵魂。除此之外,我们也是肉体凡胎的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种种局限性。所谓师道尊严不是“说一不二”的代名词,往往内心舒卷自如的人处事,总能“四两拨千斤”:云淡风轻时,“怒气”自然无所从来。

“法”是法度,是行为的依据。教师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再有成就、再受人尊敬,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出发点都是好的,都甘愿不计回报地付出,只愿学生能学好。怕就怕“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这种心态下被顶撞,被无视,被欺骗的时候,教师会悲从中来,怒从心头起,“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气头上批评学生时口不择言难免过火,甚至怒而体罚学生。殊不知这么做,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犯了法律红线:《教师法》《未成年儿童保护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哪怕出发点是好的,结果的恶劣也不会改变。可见,不及时掌控愤怒的情绪,后果很严重。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偶尔生气是在所难免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都有生气的时候。但过于激动则会对彼此都造成很大的伤害。首先,你会毁了自己的健康。中医里讲“怒则伤肝”,而“肝主气血”,每生完一场大气,人必定会好几天不舒服,头晕胸闷没胃口,甚至心慌气短浑身乏力。这说明,你的身体已经受到伤害了。也可能身体当时并没明显不适,但伤害已在无形中发生。其次,你精心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来的形象会在怒容满面那一刻瞬间崩塌,你会让学生对你感到失望。火气再大一点,发生不理智的事情,你就因一念之差彻底毁了教师的形象,更可能毁了自己的职业前途,到那时,悔之晚矣。

头顶有法规“红线”,心中有道德底线,当老师们时刻有自觉意识,能做到令行禁止,依“法”行事,坚决不碰“红线”,不踩“底线”,理智时时“在线”,就不会轻易冲动过头了。无论“红线”,还是“底线”,本质上都是对师生权益的保护。

“术”是方法、技巧,包括情绪管理方法和正确的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不生气的智慧法门。沟通不畅、不良沟通,只会激发更多怒气,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悲剧皆可归因于此。沟通也是一门学问,善于学习的教师完全可以掌握这门技能。《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堪称沟通宝典,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最好的沟通有四个步骤:第一,客观表述事实;第二,说出你的感受;第三,说明原因;第四,提出请求。对于常年跟“熊孩子”打交道的教师来说,掌握并应用这些技巧很有必要。

当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真有不得不生气的事,又要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后果,该怎么办?不妨试试这几个“知乎”高赞的情绪管理技巧。

1.什么都不要做,先倒数十下。2.保持深呼吸数秒,让呼吸平静下来。3.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关注自己的呼吸,观察身体不舒服的感觉,有助于快速恢复平静。4.随身带一个镜子,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掏出来看看自己的脸,很快会放松下来。5.放慢说话速度,给自己的理智表达争取思考时间。

这些都是可以当下就改变情绪的方式。还有一种方法,即事后写下让自己愤怒的事,跟自己对话,仔细梳理事情发生的经过,剖析自己的感受,可以让大脑越来越清醒理智。

所谓“器”,是借助外物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保持情绪稳定。比如,在要生气的时候把目光转向学生桌上可爱的玩偶、某本新鲜的课外读物,或者多看看学生衣服上鲜妍的图案、某个同学漂亮的发型、红扑扑的脸蛋、格外干净的着装等等,总有一些细节让你看到学生的优点,感受到平时没注意到的美好的东西,心情就会柔软起来。学生有年轻的、犯错的资本,而我们的愤怒却会让年长的我们失去学识的、品德的优势。别忘了让美好时时填充心间,有爱心的老师活得才年轻。

许多老师喜欢在办公桌上摆几本书,放几盆绿植,也是很好的解压方法。还有家人的合影,旅游的照片、孩子的笑脸照等等。这么做非常有利于减压,可以少生很多气。

美好的环境也有助我们将愤怒及时刹车。生气之前一刻,不妨把目光投向窗外,看阳光正好,看雨丝畅然,听鸟鸣啁啾,“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我们怎舍得让自己辜负这美好的时刻呢?只要抬眼望向窗外,就可以让心情另有依托了,岂不快哉。当然,走出封闭的空间,到走廊上、操场上去吹吹风,等怒气随风而逝再回教室也未为不可。让自己从狭隘的情绪思维中挣脱出来,心境自然就开阔、柔软了。

相信你变了,世界都会跟着你变。《老子》第78章告诉我们,“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这些话告诉我们,不必非要硬碰硬两败俱伤,教育学生,要温柔而有方向,柔软而有力量。“爱”是教育的根本,以“柔”克刚,是不生气的大智慧。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艺术学校)

猜你喜欢 生气情绪智慧 生气了怎么办?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19年4期)2019-06-11生气了好孩子画报(2019年2期)2019-06-11生气了怎么办?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19年4期)2019-06-11智慧退敌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9年2期)2019-03-27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9年3期)2019-03-20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9年2期)2019-02-24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8年4期)2018-04-19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8年2期)2018-02-26生气汤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16年11期)2016-12-10有智慧的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6期)2014-07-22

推荐访问:生气 智慧 教师

《教师不生气的智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