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引导,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时间:2021-08-02 20:56:12 浏览量:

何云莹

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科技校本课程,作为对国家科学课的补充,同步进行教学。目前,针对我校一年级学生,注重开发生活中的发现与探究,在实验和制作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此文以一年级科技校本课《不倒翁》为例,整理我的一些教学思考。

一、导入时关注现实生活

学习要服务于生活,不要脱离生活。导入的来源可以选择现有的情境,也可以由老师创设情境。我选择了西安非常出名的“不倒翁姐姐”的视频,既很魔幻又富有美感。在观看的时候,让学生不仅仅惊叹于“不倒翁姐姐”的美好,更能够引发思考:为什么不倒翁能做出这么优美的动作呢?导入的设置是希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发现生活中一些值得思考的、有趣的或神奇的、可以研究的现象。

二、教学时关注学生已知

教学要结合学生水平,用适合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描述和操作来进行指导。

观察比较不倒翁的教学片段:

师:其实不倒翁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儿童玩具(图片),在很久以前的中国就有人玩了,它被扳倒后能马上自动直立起来,所以它以前也叫扳不倒儿。(现场演示扳倒)

师:甚至把它倒过来放,它也能正过来!(视频播放)

师:我们这学期一直在学习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和比较,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这些不倒翁玩具,你看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生:底是圆的……

师:出示圆形纸片,这是圆形。请问不倒翁的底是什么形状?【直观地区分圆形和半球形】

生:球形、半球形。

师:像球一样的形状,只有半个,所以是半球形。

师:半球形底都能不倒吗?看这两个一样的不倒翁,有一个站不直。即使能够站直的两个相同的不倒翁,其中一个一碰就倒了。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准备了两只小猪,它们都有半球形的底。请小组一起玩一玩,比较有什么发现。

师生交流研讨:怎么知道里面有东西?能看到吗?里面哪里有东西?怎么知道它重呢?(生掂一掂,拆一拆,发现不倒的那一个的底部比较重。)

师:现在你们可以猜出来我的不倒翁1号和2号哪里不一样吗?

【利用他们的观察发现来推理我的不倒翁的问题所在,通过这样的方式重复说明不倒翁的特征,加深他们的认识。】

师生交流整理:通过眼睛看一看,手掂一掂、拆一拆的方法,观察比较出不倒翁的特征是底部半球形、底部重。

【参考教案中有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两种,我改为专注底部特征,因为事实上,上面稍微大一些也不存在问题,主要是底部要重。】

在分析不倒翁的特征时,我刚开始直接问学生发现了什么特征。这样问非常笼统,没有明确的指向,学生的发现往往不能聚焦,而是偏离到一些无关紧要的特征上,所以一定要明确提问的内容。后来我采用了一年级已学的用眼睛看、用手掂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与比较,明确提问:用眼睛看,看出什么样的外形特征?用手掂,比出相同外形的不倒翁内部有什么区别?让学生逐步发现不倒翁的特征,这样更有条理。

在课堂上学生制作不倒翁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会直接把橡皮泥放在底部,没有固定,导致他的不倒翁倒了以后不会恢复直立。在第一次试上的时候,我没有明确说明橡皮泥要固定,有的学生已经知道要固定,而有的学生不知道。后来上课时,我发现有的孩子在拆开小猪后重新装起来时,小猪总是倒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把小猪里面的小钢珠卡在凹槽里,而是直接放在肚子里,没有被卡住的小钢珠就到处滚动,导致小猪怎么也站不起来。这时,我就利用这个小猪的问题,让学生明白了底部的重物需要固定的原因。后来有学生出现不倒翁失败的时候,我就引导他回忆小猪底部重物的放置特点,他自然就明白了。

三、制作时鼓励学生创新

在备课时,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学生制作的传统尖头不倒翁,发现效果非常差。我自己在制作时,也能体会到一头尖的圆锥形粘贴,对于他们来说有些困难,并且尺寸匹配比较困难,如果用现成的材料,又难免乏味。所以在制作不倒翁时,我考虑到学生粘贴时的动手能力,便摒弃传统的尖头不倒翁,改成桶状不倒翁。我自己制作了3个不同外观的不倒翁,可爱的小黄人造型、长发小姑娘造型等,比尖头的更美观。桶状不倒翁只需要一张长方形纸条,将纸条沿着半球形边贴上去即可,既方便画画装饰,又方便后期从顶部调整内部重物来改善作品。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顶部覆盖美化。

在这节课的制作中,学生的设计多种多样,画的、贴的、剪的。对于每节课学生的制作,我并不评比好坏美丑,没有成功,也不会批评,但会鼓励他重新做。因为在低年级,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尝试的勇气很重要,不要他们做出一模一样的成功作品,而是重在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努力去思考和学习。

有的学生将制好的不倒翁放到了头顶,也稳稳地没有摔下来。学生在制作中玩得很开心,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无拘无束地表达了自己的创意。

学生的创新需要范本。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所以很难让他们凭空产生创意。如果老师尽量提供多的范本,就能更容易地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释放他们富有童真的创意才能。

四、结尾时注意回归生活,拓宽视野

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学会一个技能,是很重要的。本节课学会制作一个不倒翁是很容易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节课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思考,而非停留于此,可以是更深入的思考,也可以是更广泛的思考,横向和纵向都可以发展,让学生思维能够活起来。所以每堂课最后的结尾很重要。

本节课的问题导入是“不倒翁姐姐”,这一节课的学习和制作应该是为解释这个问题而服务的。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科学课和科技课很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和制作,学生能够尝试解释“不倒翁姐姐”为什么不倒,为什么能有这么多优美的动作。这一步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这样,才算是完成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思考与发现,并且使结尾与开头形成一个闭环,整堂课比较完整。通过这个问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的学习收获,发现他们的思考方式。

学生制作的“不倒翁”在人为拨动之后会不停地晃动,那么“不倒翁姐姐”是否也会这样不停地晃动?那怎么解决呢?就需要“不倒翁姐姐”用自己的身体来控制。这件事容易吗?老师可以提前搜集资料,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倒翁姐姐”美丽的背后,其实有很多的伤痕,用身体控制不倒翁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不倒翁”是不是只有这種底部半球形的呢?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和不倒翁类似的玩具和物品,我和学生分享了一些图片,如,纸制的两头摇动的船、摇摇椅、木马……很多学生豁然开朗,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表示见过某些类似物品。这样的拓展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的思路。我想,课后,他们对于身边类似物品一定会有所关注。

通过课堂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并能够对这个现象产生一定的思考和分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我觉得这是小学学习中最重要的。

学习不应该脱离生活,学习应该让学生更关心生活,更热爱生活,所以老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引导学生注意发现、观察和思考。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做到这一点:导入部分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结尾的时候要回到导入时的现象,也许是可以解释或解决了,但更有可能是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或是关联到更多的类似现象。科学课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更是发现问题。

猜你喜欢 不倒翁小猪特征 可爱的不倒翁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20年9期)2020-12-09抓特征解方程组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9年5期)2019-06-22可爱的小猪小小艺术家(2018年3期)2018-06-11小猪家着火了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11期)2017-12-20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6年4期)2016-05-31为什么不倒翁会倒?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7期)2015-07-25喜欢看电视的小猪幼儿智力世界(2009年5期)2009-07-22春天来啦(2则)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09年5期)2009-06-11抓特征 猜成语阅读(中年级)(2009年11期)2009-04-14不存在的特征青年文摘·上半月(1984年9期)1984-11-01

推荐访问:动手能力 引导 锻炼

《关注生活引导,锻炼学生动手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