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千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分析

时间:2021-07-11 14:29:22 浏览量:

郑春荣

[摘要]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0CTA)分析。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的40例CNV患者,按照CNV形态及视网膜层间有无积液分组,包括A组14例:CNV血管粗大且视网膜层无积液组,B组15例:CNV血管粗大且视网膜层有积液组,C组11例:CNV血管细小且视网膜层有积液组。结果血管粗大且视网膜层间无积液的CNV抗VECF治疗后血流信号基本无改变,血管细小且视网膜层间有积液的CNV抗VEGF治疗后血流信号明显消退,治疗前后C组BCVA均高于A组、B组,B组CMT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CNV对抗VEGF治疗应答存在一定差异,CNV形态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新生血管的活动性,有助于预测抗VEGF反应。

[关键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脉络膜新生血管;断层扫描血管

[中图分类号]R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4-164-02

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理改变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通过抑制CNV生长与渗漏,有效维持改善了患者视功能[1]。随着适应症不断扩大,抗VEGF药物适合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AMD)引起的CNV,病理性近视引起的CNV[2]。然后患者对抗VECF药物的应答不同,部分患者需要反复多次注射,增加了经济负担,部分患者在注射后无明显效果。这类药物是否有抵抗性反应,是否有必要注射,暂无统一标准[3]。本文通过观察抗VECF药物在CNV中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40例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时期治疗的CNV患者,按照CNV形态及视网膜层间有无积液分组。纳入标准:①均经过相关检查获得确诊;②均知晓本文研究。排除标准:①有眼内手术史;②屈光间质明显混浊者;③相关资料不完善者。其中A组:男7例,女7例,年龄为45-92岁,平均年龄为(61.54±4.54)岁;B组:男7例,女8例,年龄为45-92岁,平均年龄为(61.54±4.54)岁;C组:男5例,女6例,年龄为45-92岁,平均年龄为(61.54±4.54)岁。三组患者基本资料之间,无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

1.2方法

注射前3天滴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参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106)滴眼,每天4次,选择距颞下方角膜缘4.0mm处垂,直巩膜面进针,人玻璃体后缓慢推注0.5mg/0.05ml雷珠单抗注射液,出针后压迫穿刺点。每次注射后1个月需要复查,必要时重复注射。

1.3观察指标

使用国际标准远视力表检查患者治疗前后的BCVA,其中视力提高:BCVA提高2行或以上,视力稳定:BCVA浮动在1行以内;视力下降:BCVA下降2行或2行以上。

治疗前或每次抗VEGF注射后1个月进行OCTA检查,使用血流成像模式,扫描模式选择3mmx3mm,定位病灶后手动调整分层界限,获取清晰图像,测量CMT,随访中选择跟踪定位模式进行扫描,以CMT增加20um为加重,CMT减少20pm为CMT减少,观察CNV形态特征[4]。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組患者不同类型CNV的观察

血管粗大且视网膜层间无积液的CNV抗VECF治疗后血流信号基本无改变,血管细小且视网膜层间有积液的CNV抗VECF治疗后血流信号明显消退,治疗前后C组BCVA均高于A组、B组,B组CMT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2.2CNV应答

AMD并发CNV患者,CNV无变化为27例(67.50%),CNV缩小11例(27.50%),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患者,CNV无变化者5例,CNV缩小2例。

3讨论

抗VEGF药物已经成为临床CNV类疾病的一线药物,目前已经正式相比光动力或联合光动力治疗CNV更为有效[5]。通过应用COTA分析不同类型的CNV对抗VEGF应答的差异,并观察CNV不同类型的CNV对抗VEGF应答差异,并记录CNV周围组织的特征,观察其共性。为了更好研究治疗前后,观察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情况[6]。

本文通过按照不同病因分组,结果显示:血管粗大且视网膜层间无积液的CNV抗VEGF治疗后血流信号基本无改变,血管细小且视网膜层间有积液的CNV抗VEGF治疗后血流信号明显消退,治疗前后C组BCVA均高于A组、B组,B组CMT高于A组、C组,P<0.05。OCTA与传统FFA相比,优势在于更加安全无创,能够避免造影剂造成的不良反应,降低了检查风险。OCTA能够准确定位病灶所在层次,这种立体视角是传统造影技术无法达到的。且分辨率高于传统荧光造影,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血流信号。OCTA观察到这一类CBV治疗前后血流信号无明显变化,说明血管粗大且视网膜无积液的CNV对于治疗无应答反应[7]。但也有学者指出,无视网层问积液的粗大新生血管较为成熟,属于静止性的CNV[8]。CNV血流信号无变化,说明新生血管的结构已经逐渐成熟,属于静止性的CNV。CNV血流信号无变化,说明新生血管结构已经逐渐成熟,对于抗VEGF治疗不再启动良好的应答反应[9]。CNV细小且视网膜层间有积液,CNV粗大且视网膜层间有积液后,均有一定改善,说明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理想,0CTA能够了解患者血流变化情况,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闵晓雪,刘依琳,周思睿等.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及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比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9,35(1):36-39.

[2]文小娟,蒋鹏飞,彭俊等.蛴螬提取物对脉络膜新生血管中趋化因子受体3及其配体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11):1326-1330.

[3]华英彬,吴培培,石德鹏等.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0CTA)的图像特征[D]、眼科新进展,2019,39(11):1048-1051.

[4]邵伊润,毛剑波,沈丽君等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和单纯高度近视患眼以及正常眼黄斑区血流参数对比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9,35(5):446-450.

[5]高鴿,孙娜,姜媛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千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9,39(9);845-848.

[6]黎铧,李娟娟.抗VEC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网膜血管样条纹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远期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7,37(10):947-950,954.

[7]郑元建,韩慧,朱月莹等.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对比].眼科新进展,2020,.40(2):177-179.

[8]刘林,丁雯芝,张昀等.MMP-2和TIMP-2在激光诱导形觉剥夺的高度近视豚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变化[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7,44(3):319-325.

[9]代美虹,海萍,田成英等.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递法明片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6);790-792.

推荐访问:血管 内皮 断层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千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