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家庭建设指示精神建构新时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时间:2021-05-22 00:19:02 浏览量:

陆士桢 王志伟

关键词:习近平 家庭建设 家庭教育理论 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问题,习近平同志发表了很多重要讲话。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家庭建设作为治国理政和党执政的重要基点,纳入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部署之中。当前,世界格局纷繁复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学深悟透、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的重要精神尤为重要,需要以此为根本指导,努力建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体系指导下的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大视野、大格局来思考新时代中国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的定位和方向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行动纲领,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科学体系。这中间,对时代特征、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的分析判断,不仅是理论创新发展的前提,也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标志。作为党在新时代科学执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内容的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同样需要以这一科学体系为统领和指导,以更大的视野和格局来分析其时代特征、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背景,并以此来确定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定位。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指导,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分析新时代我国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的地位和方向。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凸显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

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来看,一方面是经历几千年的发展,人类积累了众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面对各种问题和灾难,人类的发展危机越来越突出、尖锐,而这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终极发展的追求越来越走向趋同。这种趋同化的趋势不仅是表现在物质生产、科学技术等经济基础方面,同时表现在道德文化、基本价值等追求上,一定意义上说,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发展,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越来越突出。二是由于历史、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世界各国的冲突和矛盾越来越尖锐、激化,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种冲突不仅仅涉及到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等一些简单的结构层次上,更涉及到文化历史、宗教民族等深层次的上层建筑。三是随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满足之后,个体的精神诉求成为日益普遍和显性的生存状态,人的精神价值的分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从而造成了世界各国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尖锐。多种因素造成世界各地骚乱迭起,直接挑战各国的治理体系与能力。这一切对于作为社会最小结构和最基础关系的家庭,对于以家庭为起点的每一个社会个体来说,都是新的时代性挑战。与此同时,在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要节点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和崛起,中国不可避免地处于节点的关键位置和矛盾的焦点之中,世界格局对于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实力提出了重大挑战。在变动的世界大格局下,中国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力储备必然地成为重要的发展策略。这对于国家的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包括家庭建设在内的社会建设,以及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更新的挑战。

(二)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战略布局中地位突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就在于回答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个道路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破解,离不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的命题。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战略布局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點,高度概括、准确定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儿童青少年工作的特殊地位和重要功能。早在2013年,习近平同志就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后来也更是明确强调:“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1] 表达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对儿童青少年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从根本上为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中国教育确立了基本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下一代的培养与教育工作纳入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局,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部署。家庭是人生的摇篮,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的终身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从“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的大视角看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其基础性、关键性的地位不言而喻。

(三)家庭教育关乎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久发展的百年大计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在今天的青少年手中实现,当代青少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强国一代”,是中国历史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代群,今天的家庭教育是关乎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久发展的百年大计。2015年中国少先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前,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全体与会代表,他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2020 年,最迟2049 年,中国的小康将在你们手中实现,你们就是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一般来说,青少年儿童是基础、是未来都是一种虚指,而总书记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代表谈基础、谈未来、谈责任、谈担当则是一种实指,是一种面对面的嘱托和交代,明确了今天青少年的历史重任。这对于认识当代少年和儿童的社会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是一个与时代休戚相关的社会群体,习近平同志曾经用“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来论证青年发展与社会之间的本质关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如果说,新时代是五四以后中国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历史节点的话,那么当代青少年和五四时期的青少年一样,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又一个负有特殊历史使命的重要代群,是名副其实的“强国一代”。从时代进步与责任担当的角度看,新时代家庭教育在培育“强国一代”的重大历史使命中任重道远。

(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家庭建设、家庭教育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

在夺取政权之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选择了不同的治国理政基点。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着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治国理政的重点在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可以说是政治治国。也正是第一代领导人的政治治国,为以后乃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稳固的政治领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审时度势,将党的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推行改革开放的治国方针,是经济治国。改革开放打造了中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新时代乃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打造文化价值的扎实社会基础,以社会治理现代化特别是文化道德价值的建设为基点,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如大力反腐,重塑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是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治国,是继物质属性的经济基础现代化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精神文化属性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是以道德文明和进步文化建设为重点的精神建设。家庭是社会价值观传递的最基础、最隐蔽的单位,将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家庭、家教和家风的建设培育过程中,是文化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治国的迫切需要。

二、以习近平关于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的指示精神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的功能和目標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的重点、根本任务,以及中国家庭建设的基本方针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为中国的家庭建设、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明确提出家庭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公开论证家庭建设、家庭教育问题,不是在妇联或者教育系统的大会上,而是在中纪委的会议上,是从党的建设的视角来谈家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表明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整体布局中,家庭建设是个社会建设问题、文化建设问题,更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重大问题。可以说在党中央的整体部署中,新时代家庭建设已经被提高到政党政治的高度、国家治理的高度。正因为如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论证家风和廉政、和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和国家发展的关系。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他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2] 同时,党中央还把家风建设纳入了治党政策体系当中,提升到制度的高度。2016年开始实行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的八项规定是具有明显影响力和制约性的党纪党规,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代会上,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全党明确提出在家庭建设上的政治性要求,一是明确要求全党要把对党的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二是要求全党在新时代要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明确从思想道德文化视角,把家风建设与执政党的建设、与国家管理主体的建设并列,明确家风建设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党性的要求。这实际上也说明,在家庭建设这个问题上,每一个公民、每一家、每一户都负有责任,都需要、都应该履行法定的义务。

(二)明确家庭教育的地位、家庭建设的重点、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对家长的要求

一是用四个“第一”确立了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地位。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多次谈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3] 四个“第一”科学地诠释了教育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人类教育实践活动,又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教育形式。发展至今,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列的、影响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

家庭教育的基础性,表现为家庭主要影响孩子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和心理素质,与学校和社会系统的价值观教育不同,家庭所传递的是渗透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是非对错,而价值、行为和心理是一个人确立自我、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要素,家庭是在一个人安身立命基本要素的底板上刻度留痕的基础社会结构。家庭教育的基础性还来源于家庭教育的特殊教育形式。家庭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照料里,具有随意性、零散性特点。家庭本质上是由父母子女形成的团体,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单位。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结构,家庭的关系是通过婚姻、血缘,或者收养形成的,亲属是其基本关系要素,这就使得家庭关系具有自己的特点,如作为人的最基础、最亲密的关系,情感性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血缘形成代际相传的关系,权威性与依附性必然成为影响关系的重要因素;日常的、长久的共同生活成为关系的具体表达方式等等。正因为如此,家庭是个体和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每个人都是由家庭走向社会,开启社会化进程的。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父母的身教、对孩子的期望、日常的教养态度以及家庭环境。这是一些综合的要素,并且是通过点滴的影响形成潜移默化的渗透。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人类自身对于家庭教育基础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是无止境的。

二是用“三个注重”明确家庭建设的重点。家庭建设的重点是家风,家风建设的基础是家教,家风和家教是全面建设家庭取得成效的保障,也是家庭建设的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4] 这是对我国家庭建设基本指导思想的精准概述,特别是明确提出的“三个注重”,更是从治理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中凸显出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地位。

家风建设更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什么是家风,简单的说,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传承下来的风尚。家风是一种家庭文化,是门风,是价值观,所以对一个社会而言,家风体现民族文化价值,是文化传统的重要传承方式;家风是家庭成员举手投足间体现出来的一种生活习性,家庭成员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集合起来就成为社会风尚的集中体现和代表;家风是家庭成员的精神风貌、个性品质和整体气质,家风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心理情感状态,也是社会情感交融、和谐共处的基础。家风具有传承性、社会性和时代性,家风建设不仅关系孩子成长、家庭和谐,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三是指出家庭教育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5] 明确家庭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核心追求是人的发展,“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但在当今中国,很多家庭培育孩子的目标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甚至简单地追求考上一个好学校,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具化为考试成绩排名,从根本上违背了中国教育的核心任务,也造成了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多重隐患。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问题上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6] 基础教育更是如此,在中央批准的少先队改革方案中特别明确规定,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核心追求是在一切教育行为中坚持人的发展目标,把握教育的基本定位和价值,即基于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通过教育和社会的影响,使其获得包括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审美、体能、创造、批评精神等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立德树人的灵魂是理想信念的树立,这是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鲜明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7]这实际上为立德树人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中,包括政治认同、价值认同等一系列重要的内容。这是一个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

四是指出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对家长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里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新时代家长的“三个正确”:正确的行动,指出了身教在家庭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正确的思想,则是针对家庭教育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强调了观念在教育当中的基础性作用;正确的方法,是提醒广大家长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能。事实上,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关键在儿童观和教育观上。家长把孩子的培养目标定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忽略了孩子作为人的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作用;把孩子作为自己塑造的客体,忽略了孩子的能动性、独特性和发展的潜能。

(三)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建设的“十六字”基本方针

一是“爱国爱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指明政治发展的方向。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精神之魂,全世界所有的语言中,“国”这个词的词根都是城或邦,唯有汉语,“家国”一体,这个词的词根是家,中国人把国叫做国家。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己、家、国三位一体,家既是己的依托和归属,又是国之本,家国同构延伸到思想意识领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中,爱国和爱家为一体,家庭的重要任务和职责就是培养“公民”,在家庭教育中实现私德与公德的有机统一。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的公民,无论是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于个体的积极社会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很重要的命题是国民身份的认同。英国学者史密斯曾提出了“族群的国民模式”的概念,他认为相比西方而言,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在身份认同上更为强调人们的出生血缘和文化共同体关系,在这种模式下,国民身份认同显示出在群体动员方面,情感扮演重要角色,对语言习俗和传统的重视高于法律制度等特征。这可以在理论层面解读“家国情怀”在中国文化传统当中的持续传承和在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重要位置。在中国文化视野下,作为个体的“己”从来都不是一个原子化的独立个体,己、家、国的一体,不仅是一种社会结构,更是一种民族意识形态,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古代英雄豪杰到今天为国献身的仁人志士,都有一个最根本的价值支撑,就是建立在深厚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家国情怀。

二是“相亲相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指明情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家是一个人情感的港湾,但是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我们比较强调政治,强调在家庭关系当中的原则性,很少公开明确地提出相亲相爱的概念。事实上,家庭建设中的相亲相爱源于家庭本身的功能,社会最小细胞的家庭,本身就具有情感舒放和情感延续的功能。同时,爱是公德的基础,也是人的本能和作为社会人的一种能力。情感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不仅是一种基础,而且是众多优秀素质的融合剂,而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基本情感素养和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家庭情感建设需要爱的教育,在家庭中必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爱的教育。高度重视家庭的情感建设,应该被视为进入新时代我国家庭建设的一个重要新方向。

三是“向上向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树立道德建设的标准。“向上”强调的是立志,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是“志向的底盘,人生的脊梁”;“向善”则是要树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仁爱”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為民”两个基本价值观,还要践行“行善”“善行”的行为模式,重视向善的道德实践,强调知行统一。“向上”讲的是树立理想信念,“向善”讲的是基本的道德标准,核心还是要求家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内涵上,社会主义核心观将个体成长与社会和谐、国家发展三者统一起来,明确了个体自我修养与国家发展目标,以及社会建设理想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育人目标的本质性规定,也是实现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当中,对于扭转当前我国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功利性、工具性与短期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是“共建共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提供建设的机制。“共建共享”既是我国家庭建设的重要方针,也进一步凸显了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在全党全国各个方面、各个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突出了家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上的基础作用。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黨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三者齐抓共管的家庭建设机制,以及家庭建设的成果由全社会共享的社会建设体系,社会各界的家庭建设力量正在不断加强。在党的层面,宣传部门、文明办负有重要责任;在群团组织层面,妇联、共青团、工会等具备自己特有的优势;政府方面,教育部门、民政部门等不断担负起主导的责任和任务;而社会组织则拥有社会资源和专业方面的优势;社区作为基层单位,成为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的基础力量。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共建共享”机制意味着家庭建设事务不仅仅是家庭和个人的私事,而且与国家、民族、社会息息相关。

三、领会习近平的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思想,建构中国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随着世界局势和国家发展新的阶段的到来,家庭建设、家庭教育越来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建设元素。也正因为如此,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指导下,加强理论研究,建构独具特色的新时代中国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动员多方力量。同时,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领域,不仅实践中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需要解读,而且有众多的实践问题需要有效的指导。因此,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研究需要更加强调二者之间的整合,凸显理论对实践问题的摄入研究和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而这突出表现为家庭建设、家庭教育体系的建构模式问题。

建构中国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需要明确两个基本概念。

一是体系。什么是体系?简单地说,所谓体系就是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实际上,体系是个很复杂的概念,不仅每一个体系都需要由若干小的体系组成,而且与遵循自然法则的自然界的体系不同,作为社会实务的家庭建设、家庭教育体系涉及人自身的发展,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家庭建设、家庭教育涉及婚姻家庭、人与他人和与社会的关系、个体的发展与生态系统、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与外部的关系模式等多个体系,而且这些体系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复杂的关联性。显然,中国特色家庭建设、家庭教育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关乎人与社会的全面建设,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复杂建设。

二是模式。一定意义上,模式是一种制度性结构。在结构功能主义代表人帕森斯看来,社会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一致性是社会系统存在的前提,而适应、目标、整合和维持是实现一致性的要素。[8] 结合现实社会的实际,我们可以把模式界定为具有价值取向的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具有三个要素,一是伦理价值。即指导思想;二是运行要素。即主体、结构内容、运行流程;三是保障机制。包括政策法规、队伍组织、资源资金等。从理论上说,中国特色家庭建设、家庭教育体系中的模式建构不是实践经验,也不是计划方案,而应该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具有可行性的一种社会运行模式。这一模式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搭建。

一是价值原则。这是模式的起点,对于体系的运行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需要紧扣这一模式进行独具特征的理论建设和实证分析。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党中央及相关部门有很多重要的文件,人大和国务院各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也颁布了相应的文件。这些重要精神为中国特色家庭建设、家庭教育体系模式的建构提供了基本遵循。以这些重要精神作为指导和依据,围绕中国特色家庭建设以及家庭教育的定位、功能、文化价值,对新时代随着社会变迁带来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方式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特别的实践意义。

二是运行结构的建设。即中国特色家庭建设、家庭教育体系模式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步骤和设计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治理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家庭建设、家庭教育成为百姓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现实问题:(1)家庭教育的误区越来越多,由家庭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的社会性适应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追溯到幼年时原生家庭的影响,家庭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亟需得到有效回应。(2)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在人们的家庭生活当中。在家庭教育领域,西方凸显的自由与权利的育儿观与传统中华文化中为国育儿、强调制约和规范的育儿观的矛盾冲突,越来越频繁地反映在家庭教育的实践当中,认知、意识、理念等和方法一道,成为众多家庭日常生活及教育的影响因素和难题。(3)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重要社会结构的家庭,一方面,个性化的追求和行为表达越来越凸显,生活方式、教育方式日趋多元;另一方面,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激烈变迁引发的物质化、功利化价值取向在家庭教育问题上高度聚焦,延伸的教育公平等问题使得教育成为民众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这三个趋势挑战的不仅仅是每一个家庭,也不仅仅是社会公共价值取向和普通百姓的道德素质,挑战的更是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家庭建设、家庭教育涉及政策法律体系,涉及大众思想文化价值的社会性更新,涉及社会最基层的组织——社区的日常运行管理,受到挑战的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治理结构,还有相关人员的管理能力、普通公民的自身素质,这必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建设。

三是保障体系的建设,其本质上是为模式的整体运行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一种系统整合,是包括制度保障、物质保障、人力保障在内的一种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一般包括政策体系建设、物质投入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在家庭建设、家庭教育模式的建构中,理论建设、学科建设等是更深层次的完善,也是迫切需要提到日程上的任务。要通过对传统家庭建设、家庭教育思想宝库的研究,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凝聚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这是深化中国特色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建设,也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新时代 大学生消费特征与影响因素探究商场现代化(2020年18期)2020-11-23新时代初中班级管理策略分析科技资讯(2020年28期)2020-11-23新时代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10期)2020-11-2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因时而进及时代意蕴法制与社会(2020年31期)2020-11-20新时代高速铁路项目水保方案编制问题探讨农业与技术(2019年13期)2019-08-26新时代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9年16期)2019-08-22新时代如何加强公路工程档案规范化管理卷宗(2019年21期)2019-08-22新时代汽车维修费用的节约措施研究商情(2019年39期)2019-08-21浅析新时代“高富帅”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商情(2016年52期)2017-04-14新时代中新闻编辑技巧研究新媒体研究(2016年21期)2016-12-19

推荐访问:建构 新时代 家庭教育

《学习习近平家庭建设指示精神建构新时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