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价值·路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识建构

时间:2021-06-01 19:58:44 浏览量:

作者简介:刘潇鋆(1998-),女,山西晋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摘 要:经过党和人民的持续奋斗已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迎来了迈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識,以引领全体人民未来共创财富、共享财富的理性之路,是当前历史交汇点的一个重要问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求从理论、价值、路径三个维度形成统一共识,以厘清共同富裕本质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当代价值,在实践中凝聚生产力持续发展、民生接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共识及内生动力。

关键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共识;发展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4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战略性地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列入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出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的新表述,集中表现了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更彰显了共产党人为全体人民谋福利、谋幸福的政治抱负。“人民”在全会公报中出现频次高达23次;“发展”则高达72次。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党和国家继续坚持的仍是发展、仍是为人民的发展。共识是指一定时空内人们对某一事物、概念、理论的形成发展、内涵要旨、价值意蕴的共同或共享性认知。发展是共同富裕的首要前提,发展求富是所有人都认同并积极追求的价值目标,而共同保障则是享有公权力主体的责任。“共同”与“富裕”相衔接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建构基础。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形成广泛共识,人民须认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始终的本质要求,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与时代任务形成对共同富裕的符合新时代特点的理论共识;须认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居于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脉相承、与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异曲同工;须落脚于生产力、民生与人的发展,最终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识建构以及实质性进展。

1 理论共识的建构:厘清共同富裕本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上世纪70-80年代受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国际环境影响,人口基数庞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实现同步富裕的经济基础,但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仍是实现共同富裕,其表现形式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困基础上的普遍富裕。理论共识的建构首先要厘清共同富裕本质,在处理好贫与富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将“先富带动后富”一以贯之,当部分富裕达到一定水平,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解决先富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的差距问题,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

1.1 “先富带动后富”一以贯之

贫与富作为统一于整体内的两个对立面,二者首先相互对峙、互相排斥,贫即不富,富即不贫;但在统一体之内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贫可转化为富,富亦可变为贫。贫与富在整体运行过程中处于争斗、共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但都推动着贫消富长、贫变为富的最终变化,达到绝对贫困者向富人的迈进。共同富裕强调的是包含所有个体在内的、部分先后的普遍富裕,不排除富裕程度上的差异,有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先富并后带另一部分再富,从而在整体上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强调“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先富带动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快方式,平均发展只会导致发展水平跟不上、国民积极性薄弱,因此“先富带动后富”是坚持共同富裕这一大原则下的社会主义政策。“三步走”战略就是对“先富带动后富”的精准落实,为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制定了具体目标,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具体现实性与指导性。为解决贫富悬殊与区域发展不平衡,要实现“先富带动后富”一以贯之,习近平反复强调发展的协调性、充分性与全面性,要重点关注贫苦地区及先富地区的贫困人群,要实现全民脱贫的全面小康。

1.2 精准扶贫落地见效

由贫变富需要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财富积累作为物质基础。从“先富带后富”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发展重点由“先富”到“后富”的转变。一部分人“先富”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策的带动下得以实现,社会生产力提高、富裕达到一定水平,实践表明鼓励先富、促成共富的大政策在总体上是成功的。共同富裕的侧重点在于“共同”在富裕达到一定水平,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消除贫富差距问题。习近平把民生工作的重点放在扶贫上,在2013年11月的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要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精准落实扶贫工作。要“对症下药”,对准各行各业,推进一系列脱贫创新实践: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要扶持和带动每一户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群众,致力于实现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脱贫。我国贫困县从2016年开始逐年脱贫,截至2020年11月23日,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这意味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迎来了新的起点与任务: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阶段性成果打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后一公里”,要在精准扶贫落地见效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让那些刚刚脱贫的低收入、不富裕群体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与自身前进动力,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永前进、不返贫。

2 价值共识的建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当代价值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虽是全会文件中出现的新表述,却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是全党全社会为之不懈奋斗的价值共识与目标遵循,其提出与贯彻有着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2.1 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曾指出,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恩格斯也说到“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的“全体人民”即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所有人民群众,如今共同富裕不仅仅是“先富带动后富”,更侧重于“后富”“全体人民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要有生产力高度发达作为物质基础,通过全体人民互相帮助以保障每个人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共同富裕是对以科学社会主义目标的集中概括,人民群众在接受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目标过程中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朴素共识。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愿望表达凝结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需求与向往离不开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所有人富裕”的本质内涵,意图在保持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通过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与共享社会财富资源。

2.2 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共同富裕思想的时代延展

毛泽东首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大家都有份”的富則是毛泽东对共同富裕内涵的大众化表达,也彰显了这种“富”面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全体人民。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不仅将共同富裕提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新高度,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境界。逐渐地,共同富裕思想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从执政话语到全体人民的共识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一样,需要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习近平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条件,对马克思主义“所有人富裕”、毛泽东“共同的富”、邓小平“先富带动后富”思想进行创造性地发展与创新,巩固发展生产力这一根基不变,强调发展更趋于共享、全面、均衡、协调,将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放在精准脱贫、民生发展、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上。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应当凝聚“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共识,一切发展的落脚点要放在让人民生活更幸福上。

2.3 与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一脉相承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与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一脉相承、内在统一。尽管我国已全面完成脱贫任务,贫困县已全部摘帽,但仅仅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着与富裕者相对的低收入群体,继续巩固脱贫成效是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延续,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起点。以巩固脱贫成效为起点,更多关注低收入群众、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是党和国家的发展共识。要引导全体人民坚定新时代中国能够创造世界脱贫攻坚奇迹,同样也能创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奇迹的信念。凝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共识,坚持对社会主义社会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最优利益协调机制,以实现发展成果全面共享、全民共享。脱贫攻坚任务的基本完成推动着我们继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不断迈进。

3 在现实路径中凝聚生产力、民生与人的发展共识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最终靠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人民就社会财富积累、人民生活保障与个人发展提高达成共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立足本职、发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大有可为性,在实践中凝聚生产力持续发展、民生接续发展与人全面发展的共识与内生动力。

3.1 自然与人:保持生产力持续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关系中推动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指导着我国科技事业与经济发展的不断突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科技与人才发展的战略安排传递出了发展与人才在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离不开科技与人才的战略支撑。推动生产力持续发展要处理好自然与人的关系,植根绿色发展理念,充分释放科技与人才的生产力作用,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打牢物质根基。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分给全体人民的“蛋糕”在不断做大,才能为“切好蛋糕”提供充实丰厚的物质支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需要人民自身在推动生产力与科技发展层面达成共识,一方面要丰富和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积累学识、培养能力、施展抱负,满足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所需的人力资源供给;另一方面要为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脑力支持,在科技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中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不断创造更多以人民为中心、为大众所掌握、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科学技术。

3.2 社会与人:推进民生接续发展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高的建设要求。改善民生福祉与共同富裕齐头并进,人民享有的共同富裕成果则是民生福祉累积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然要建立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取得成效、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分配结构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等目标全面实现的基础上。全面建成小康,意味着中国的民生从保障、改善开始进入到发展阶段。凝聚民生接续发展的共识,要着力于民生内涵的拓展、民生水平的提升、民生质量的改善,以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民生发展构架推动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安定有序,使社会利益的分配倾向于人民大众。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归根结底体现在民生问题解决、民生建设与发展上,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顺应民心、发展民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有的放矢地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在改善民生福祉的道路上越来越接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3.3 人与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终靠的是发展,不仅要靠生产力在经济领域提供的物质支撑,靠民生建设为全体人民尤其弱势群体提供的社会保障,更要靠每个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与实现。实现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会内化为社会进步的潜在动力,推动社会稳步前进、物质生活殷实丰富和人民幸福安康;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人的全面发展,则是未来社会最大的财富积累,凝聚于每个人又惠及到每个人。凝聚人的全面发展共识,才能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要求:一要满足人民需求,包括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以及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教育、健康、就业等权利方面的需求等;二要依靠人民力量,通过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各种发展结果;三要引导人民发展,通过制度引导人的行为、提升人的全方位能力、实现人能力素质的锻炼和理想抱负的施展。社会个体要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提升自身发展动力及能力,尤其刚刚脱贫的低收入、不富裕群体,以自立自强的状态巩固自身现有物质和精神基础,提高可持续致富能力。

4 结语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识形成即每个个体在发展求富和共同保障两个层面凝聚共识,在个体承认“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可行性的前提下,使经济社会发展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前进,沿着生产力不断提高、民生更加完善、个体更加自由全面的路径上前进,使每个个体被统一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合作、协调的发展。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识驱使下,每个人都在为发展求富、美好生活奋斗着,这种共同奋斗的精神所凝聚的向心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核心力量。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越来越多高收入群体的出现彰显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可行性,从这一问题出发,将突出全国经济工作背后所坚持的“人民至上”的正确抉择与发展理念,不仅为经济发展的稳步前进指明了方向,更保障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0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70.

[5]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0.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共识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智慧少年·故事叮当(2021年4期)2021-05-06BEIJING CONSENSU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d education(Ⅲ)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0年4期)2020-07-08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年12期)2018-02-26图说共享发展群众(2016年8期)2016-08-15图说创新发展群众(2016年3期)2016-03-09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人民论坛(2011年15期)2011-08-12漫话“共同富裕”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8年8期)2008-11-26我们究竟来自哪里科学启蒙(2006年4期)2006-05-11

推荐访问:建构 共识 路径

《理论·价值·路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识建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