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美玉

时间:2022-06-28 06:29:09 浏览量:

阮浩

摘 要:文物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遗留下来的物体或物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记忆。文物摄影是博物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如何提升对文物的理解和认知水准,利用光与影完美的艺术融合,客观、准确地再现文物的真实状态及内在神韵,是文物摄影工作的最终目标。文章针对玉器文物的拍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文物摄影;玉器;拍摄角度;用光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6.024

文物摄影是既要客观、准确地再现文物的真实状态,又要完美融合光与影的艺术,同时要求摄影师要有高超的摄影水平以及对文物的深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完美地展示文物的内在神韵,使之在科学研究、陈列展览、文化传播及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一直在我国的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见证着朝代更迭、历史发展变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玉器文物摄影的拍摄质量直接影响到观赏者对历史文化的感知和理解。玉器文物摄影在玉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如此,对玉器文物摄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文物摄影中玉器文物的摆放

首先,需要对玉器文物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拍摄前,需要认真观察、仔细揣摩,找出文物独有的气韵,这种气韵一般来说会表现在器形、纹饰、质地、色彩等方面。同时,要通过向保管员询问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只有掌握了玉器文物的内在和外在,才能确定好拍摄的主要内容,在拍摄布光过程中有的放矢,着重表现其内涵。如山东博物馆收藏的清寿山石八仙,在拍摄工作中既要兼顾整体,又要注意表现单个器物的神韵(图1)。

其次,需要找到摆放和拍摄的最佳角度。通常要遵循文物设计制造之初工匠的想法,但在时间的长河中,文物难免会有磕碰和损伤,这时我们应该退而求其次,展示文物最完美的一面。同时,在摆放、拍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文物的使用习惯和完整性,例如:在拍摄有柄的杯子、壶等玉器文物时,柄的方向是向右的(图2),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惯用右手的居多;在拍摄三足玉鼎时,要单足朝前放置;在拍摄玉爵、四足的玉鼎等器物时,双柱的不能拍成单柱,三足、四足的不能拍成两足,要尽量完整地展现文物最大的表面信息,不能让观者引起歧义。

最后,文物拍摄属于静物摄影范畴,但又不同于静物摄影,最大的区别是不能片面地追求新颖的拍摄角度,而使器物发生变形。如相机机位过高会将器物拍“扁”,过低会将器物拍“长”,如果照片的文物外形与实物相比较发生了严重畸变,会对观者造成误导;再者是如何在二维的拍摄画面中表现三维的立体器物,在拍摄过程中,机位要略微抬高一些,微微漏出器物的后沿即可。在拍摄玉鼎(四足)等形状的文物时,向左或向右转动30°;在拍摄牙璋、玉铲、玉环等扁平形状的器物时,因其厚度较薄,使用抬高机位、转动器物等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展示三维的效果,此时我们可以利用玉器文物的投影,来营造三维效果。因此,拍摄时对于玉器文物的摆放和角度选择,需要每一个文物摄影师进行全面审视和反复推敲,这是拍出优秀作品的基础和前提。

2 文物摄影中拍摄设备的选择

文物摄影专业性强,对拍摄用的器材设备要求较高,为了保证照片的质量以及后期印刷效果,最好使用中画幅数码相机,但其价格昂贵,让大多数摄影师望而却步。因此,在日常拍摄中全幅数码相机也是不错的选择。

相机镜头如按焦距划分可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焦镜头和长焦镜头,在拍摄不同文物时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不同镜头。在拍摄玉器文物时为了得到较好的画面质量且形变较小,则带有微距功能的100mm镜头是首选。作为一名合格的文物摄影师要对光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如山东博物馆收藏的清青玉人物山水山子,需要在拍摄中展現出其中精美的细节,才能让人感受到器物玉石色彩与雕刻的相得益彰(图3)。

在玉器文物的拍摄过程中若使用带有柔光罩的摄影闪灯去拍摄,会发现在某些器形的文物上会产生较大的光斑,影响照片的整体美观度。笔者认为用带有蒙上柔光布的遮光罩的摄影闪光灯去拍摄玉器文物相对实用方便很多,对光线的控制更简便,再者柔光布能够淡化玉器文物表面的光斑。在对文物进行拍摄时并不是灯光越多越好,经过大量实践拍摄后,笔者认为拍摄玉器文物用两盏灯就足够满足光照条件,而光线不足的地方可以用大小合适的无边框镜子去补光,这样一来既可以大大缩减布光时间,又加强了对光线的控制力,同时能够得到不错的效果。在拍摄玉珏、玉环、玉璜、玉璇玑等小的扁平型器物时,为了得到最佳拍摄效果,要按照使用习惯将它们立起来拍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胶泥,胶泥的使用可以提升拍摄效果并缩短拍摄时间,同时对于文物安全起到了助力作用。文物拍摄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文物色彩的准确重现。在自然环境光中或是室内混合光源下,若没有对相机进行白平衡校正,照片通常会出现偏红、绿、蓝的状况,这会对文物研究人员和爱好者造成严重误导。因此,在文物拍摄时一定要正确使用色卡,后期制作过程可在Photoshop软件中,使用曲线工具进行校色,确保文物色彩准确还原。此外,作为一名常年从事文物拍摄工作的摄影师,摄影附件是永远买不全的,因为海量的文物形态不一,甚至可以说千奇百怪,不可能有完全合适每一件文物的摄影附件。这时就需要摄影师因地制宜,创造出适合拍摄的附件去完成拍摄任务。

3 文物摄影中拍摄玉器文物的用光

光影是文物摄影的灵魂,也可以反映文物摄影师对文物内涵的理解程度。按文物摄影用光的性质来分有自然光和人造灯光;按拍摄用光来说分为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和底光。其中,顺光是指光的照射方向与拍摄的方向相同的光。顺光所拍摄的物体反差不明显,缺乏立体感,多用于大面积拍摄的需要,如丝织品等文物多用顺光拍摄。侧光是指从被摄物体侧面投射的光,侧光又分为正侧光和后侧光(也叫侧逆光)。拍摄文物较常用侧光,能很好地勾勒出器物的纹饰及轮廓,也是分离被摄器物和背景的重要手段,能够增强画面的立体感。侧光通常用来拍摄书画、青铜、玉器等文物;逆光是指从被摄物体背面射来的光,主要用来突出器物的轮廓,用来增强画面立体感,拍摄矿石及动物标本时用得较多;底光是指从被摄物体底部或靠近底部射来的光线,主要用于突出器物底部纹饰与造型,通常用于拍摄镇墓兽、护法金刚、宝石等器物。除宝石外,用底光去拍摄异兽或是护法金刚会使器物显得更加凶猛、狰狞。因此,笔者不建议用底光去拍摄器物,更不建议用底光去拍摄玉器,第一会破坏整体的布光效果,第二会与顶光相冲突,不能用光影更好地展示器身纹饰。

在拍摄玉器文物布光时,越自然越好。什么是自然?笔者认为能模仿出太阳光照射的效果就是“自然”。在拍摄时将一盏蒙有柔光纸的摄影闪灯放置在被摄物体右前侧上方,与y轴夹角成100°—135°,与z轴夹角成70°—85°,放置的原则是既能很好地勾勒出器身的雕刻纹饰,又能将器物表面突出部分下的投影最小化。接下来将另外一盏蒙有柔光纸的摄影闪灯放置在被摄物体的左前侧,高度与器物平行,功率要小于顶光灯的功率,主要用于描绘器物左侧外在形态。在放置辅灯时可以上、下、左、右多试几个方位,尽量避免因辅灯在器身上造成的光斑刚好出现在器物的“C”位上。放置好这两盏灯后会发现,在器物表面有些地方光线是照不到的,通常这种情况会发生在器物的右侧和右前侧,此时可以用镜子的反射光进行补光,这样既可以为过暗的地方进行补光,又可以使器身光线过渡更自然,还能更好地控制光斑的大小、强弱和位置。拍摄纹饰丰富的扁平形玉器时,辅灯位置应尽量与器物在同一平面,这样既能起到补光作用,又不会妨碍顶灯光线刻画纹理细节。如果辅灯与y轴夹角太大,会使顶灯作用降低,纹饰明暗反差变弱。在辅灯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将顶灯的功率适当加大,这样做第一是为了营造器物的高光区域,在强光的照射下才能将器物“打透”,反映玉器文物的材质与光泽度;第二是能更好地刻画器身纹饰。如有需要也可以在器物左、右侧后方再放置两面镜子,用来勾勒器形,使主体与背景分离,增强画面的立体效果。

在这里笔者要提一下光斑问题。在拍摄瓷器、玉器、料器等文物时不可避免地会有光斑产生,这时作为一个文物摄影师,需要沉下心来,仔细揣摩,调整光源的照射位置,也可以尝试使用偏振镜或是反光伞,使器物的中心区域没有或减少光斑生成。在拍摄玉器文物时不建议使用肥皂水、光斑消除剂等来控制光斑,因为我们不知道这种操作是否会对玉器文物产生伤害,文物一旦出现损害很有可能是不可逆的。实际上,在拍摄中如果运用光斑得当,对反映器物的材质以及质感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玉器文物拍摄中,还要注意投影的问题。在多光源下拍摄时如果投影较多且相互交错,会使画面显得杂乱无章,影响整体效果;如果没有投影,则会给人一种器物悬浮在空中的感觉,缺少真实感。如能将投影的位置、大小、深浅控制得當,会增加器物的立体感,起到调整整体画面平衡、突出主体的作用。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用镜子的反射光去淡化投影,使投影由近到远完美过渡;二是在Photoshop软件中将主体抠出,建立一个新图层,之后将色阶工具里的中间滑块向左拖动对原图层进行编辑,达到满意效果后合并两个图层。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这两种方法,都能得到不错的效果。

4 文物摄影中背景纸的选用

玉器通常分为青、白、黄、绿、墨等颜色,在拍摄时一般会用黑、白、灰(浅灰、中灰或渐变灰)三色背景纸搭配使用。不建议使用红、绿、蓝等颜色的背景纸,因为这些颜色不可避免地会反射到玉器表面,改变玉器文物原有的颜色,造成器物色彩失真。除此以外选择背景颜色要遵循的原则是:①颜色不能相近。如将青玉、白玉放到白背景中拍,很容易造成边界不清,给后期制作带来很大难度。②反差要适当。如果反差太过强烈,会造成画面冲击力过大,失去玉器晶莹柔润、富贵典雅的感觉,所以深色玉器和浅色玉器宜选择中间调背景色。只有背景颜色选择到位,才会拍摄出玉器文物的润泽通透(图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工作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逐步增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突飞猛进,文物基础数据采集加工工作愈发重要。不仅要同时满足博物馆文物研究、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等工作的需要,还要兼具艺术性与观赏性。这对文物摄影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拍摄方法、理论知识、艺术修养和对文物的认知水准,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才能拍出优秀的文物摄影作品,满足工作要求,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猜你喜欢 用光拍摄角度玉器 论摄影摄像构图的灵活性摄影与摄像(2020年2期)2020-09-10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名家名作(2020年4期)2020-08-14探析《国王的演讲》中的摄影元素传媒论坛(2020年5期)2020-04-01新闻摄像中的角度选择与应用锦绣·中旬刊(2019年2期)2019-10-21用光前精神立校 以公毅品格树人——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用光前精神立校 以公毅品格树人——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干跳”环球时报(2018-09-10)2018-09-10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养生保健指南(2017年3期)2017-03-30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10期)2017-02-13玉之器时尚北京(2014年10期)2014-11-03

推荐访问:美玉 镜头

《镜头中的美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