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

时间:2021-05-29 18:50:24 浏览量:

曾剑秋

世界著名宇宙学家和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无法与机器竞争,并将被取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这一“霍金之论”引发了学界的热议和探索。从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来看,人工智能、5G等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人类的发展进步起到了正向作用。不过也有专家认为,“霍金之论”或许将在若干年后成为现实。

如何理解5G与新基建的关系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2009年我国GDP约34万亿元。我国政府实施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拯救经济计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我国2019年GDP突破了100万亿元,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而新基建就是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提出的。

5G是什么?在此引出三个观点。第一,5G是千兆宽带技术,是构建立体宽带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石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引擎。第二,5G是连接技术,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的万物互联,是物联网应用的助推器。第三,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5G应用的方向是全场景化,是智能化发展的高速公路。

国家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信息化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信息化建设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會各领域信息化。

通过梳理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家对5G和新基建发展提出一系列部署和要求——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国家层面推出了11项具体行动。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首次提出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自此加快了5G的发展步伐。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讨论国家大数据战略。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4月提出,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5月提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8月成立国家科技领导小组;11月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12月8日提出“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18日提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次会议确定了未来5G和新基建的发展基调。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城市千兆宽带入户示范;10月24日提出“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

进入202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推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3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

综上所述,新基建是与传统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相对应,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底层支撑的具有乘数效应的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新基建主要是指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谋划未来中国社会、经济、产业战略布局,助力产业升级,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提供驱动力。

数字化转型迎来新契机

新基建的核心是促进我国的数字经济的发展,而数字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这是企业转型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环。新基建及数字化转型中最关键的是5G。数字产业化主要指把5G、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产业中;产业数字化则指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一些传统产业企业的转型过程中,需要设定一个基础或一个基本目标,进行具体调研,对转型作出科学预判。

企业要想创新发展,首先要对解决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就是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判断。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中国未来发展基本的问题是解决供给与需求,是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与以往的“蒸汽革命”“电气革命”“信息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也称“物理信息融合”,主要内容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等。因为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新的供给和需求,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也给各方带来更多平等参与的机会。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从对创新战略的考量方面,已经从产业政策层面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因此,企业的发展创新一定要符合国家的创新体系。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靠化缘是要不来的。我国对核心技术突破提出了“两个体系”“一个统一”和“一个通道”。“两个体系”,即产业体系建设要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技术体系要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做好体系化布局,优中选优、重点突破。“一个统一”即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一个通道”即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

从中兴芯片事件到华为被“制裁”,再到未来的科技战略,着眼于我国的创新体系发展,笔者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以下观点:一,制裁是把“双刃剑”;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所有领域都领先;三,对内摸家底,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一,同心协力,“操芯”有望(操作系统与芯片,软件与硬件核心技术);二,知己知彼,重点突破;三,构建核心技术攻坚生态链。

近年来,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包括芯片在内的高科技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5G专利数量居全球第一,高科技产业链在中国逐步形成,在芯片技术方面中国并不落后,可以满足90%以上的需求。在笔者看来,美国的施压给中国的自主创新和产业链构建创造新的契机。

ICT改革与民营企业发展

信息通信技术(ICT)指:IT(互联网/信息)与CT(电信/通信)交融,通信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传媒业都将融合在ICT的范围内,提供一体化支撑服务。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支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对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纵观我国企业改革进程和政策变化,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电信企业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进入21世纪,2005年,国发[2005]3号文件发布,被称为“36条”,提出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非公有资本可以参股等方式进入。2010年,国发[2010]13号文件发布,被称为“新36条”,进一步提出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有效降低民间资本进入电信运营业的门槛;三家基础企业的直线竞合格局转为多家企业网状竞合;支持民间资本开展增值电信业务。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若干实施意见》,提出开放八大业务。可见,国家对于民营企业、民营资本的发展是有配套政策支持的,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的延续,为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

5G、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的发展,其实是以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大数据有多大呢?第一,据IDC的统计显示,现在每48小时产生的数据量,等于人类发展到2003年累计的数据总和。第二,据IBM的统计显示,当今世界90%的数据是近两年内产生的。第三,数据量增速,是GDP增速的4倍,数据处理能力,是GDP增速的9倍。2000年,人类信息75%是模拟数据,2007年这一占比为6%,现在是1%。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具有“5V”特点(IBM提出),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但是,大数据不仅是数据大,主要是数据结构的变化,即从结构化数据向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的转变。而数据的发展,必然要求处理数据的能力的提升。

智能化是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智能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分为弱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三个阶段。

5G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基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5G的信息高速公路成为智能化网络发展的主流趋势。智能化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价值增值,实现智慧社会。

未来网络什么样?5G将如何发展?

從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规律、市场和产业发展角度分析,美国想要跳过5G直接发展6G是不可行的。移动通信技术具有“用一代,研一代”的继承发展特征。目前国际通信技术研发机构虽然已经提出了多种实现6G的技术路线,但这些方案都处于概念阶段,能否落实还需验证。美国运营商已开始部署5G,收回投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美国仍然掌握大量的5G技术专利,放弃5G庞大的市场违背美国的利益。

从技术方面来看,网络融合将是必然趋势,同时技术是多样性的。网络发展不仅仅靠5G,它还和光纤网络、卫星网络、城域网、交通网等融合在一起。

5G狭义来讲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无线接入网技术;广义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泛指包括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及相关支撑系统的完整技术体系。与IMT-Advanced(4G)相比,IMT-2020(5G)将全面提升8个方面的关键能力:(1)峰值速率从1Gbps增强到10Gbps以上,提升了10倍以上;(2)体验速率从10Mbps增强到100Mbps,提升了10倍;(3)频谱效率提升3倍;(4)支持的移动性从350km/h增强到500km/h;(5)时延从10ms降低到1ms,提升了10倍;(6)每平方公里连接数从10万个增加到100万个,提升了10倍;(7)网络能效提升100倍;(8)区域流量从0.1Mbit/s/m2增强到10Mbit/s/m2,提升100倍。总的来说,正如“5G之花”,5G的发展目标即要实现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

从5G功能指标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用户体验速率(bps),真实网络环境下用户可获得的最低传输速率;连接数密度(/Km2),单位面积上支持的在线设备总和;端到端时延(ms),数据包从源节点开始传输到被目的节点正确接收时刻;移动性(Km/h),满足一定性能需求时的最大相对移动速度;流量密度(bps/Km2),单位面积区域内的总流量;用户峰值速率(bps),单位用户可获得的最高传输速率。

毫米波(millimeter wave)是波长为1mm~10mm的电磁波。全球主要国家频谱规划聚焦3.4GHz~3.8GHz、26GHz、28GHz、39GHz频段。2019年年底,WRC-19在埃及召开,确定5G高频(IMT),统一全球车联网频段(ITS),规划高空平台频段(HAPS),规范WIFI,规范卫星管理和频谱登记以及卫星广播业务(BSS)和全球水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等。

聚焦中国5G发展,2016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将3.4GHz~3.6GHz频段确定为我国5G试验的初始频段,支持我国5G研发和系统验证。2017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4.8GHz~5.0GHz、24.75GHz~27.5GHz和37GHz~42.5GHz频段用于我國5G技术研发试验。2018年5G频谱规划,2019年颁发5G牌照,2020规模商用:中国移动获得2.6GHz和4.9GHz两个频段共计300MHz频谱资源;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获得3.5GHz频段附近各100MHz频谱资源。2020年,中国率先、全球跟进WIFI6,采用MIMO、OFDMA等5G技术,支持2.4G和5.8G双频、160M带宽,支持9.6G的高速率,支持多用户同时接入,支持与移动基站的漫游切换。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基站超过50万个,未来发展还会更快。基站建起来之后,更重要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

从我国5G技术标准与三大类业务场景能力展现方面来看,2017年12月,3GPP完成了第一个支持非独立组网(NSA)的5G标准,以及5G核心网架构和业务流程标准。2018年6月完成R15,完成独立组网(SA)新空口标准,支持增强宽带和低时延高可靠场景(eMBB和URLLC)。2019年12月完成R16,支持(eMBB)、超高可靠与低延迟通信(uMT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三大类业务场景。灵活双工(TDD-FDD),Polar以及MIMO技术值得关注。

未来5G发展的两大主要驱动力

从宏观来看,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未来5G发展的两大主要驱动力。随着5G的持续快速发展,将实现用户需求不断提升、海量数据的传输、千亿设备连接。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5G将应用于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与低延迟通信(uMT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三大类业务场景。5G的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角度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行业应用角度主要可以分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和物联网应用。

移动互联网转换形态经历了从桌面互联网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变。桌面互联网时代具有独立的网络体系、信息传递方式封闭、有线技术引领、商业模式单一、用户群网格化的特点,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则具有共享的网络平台、信息传递方式开放、无线技术引领、商业模式生态、用户群社会化等特点。

总结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导是无缝覆盖的网络,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利器是无所不能的终端,移动互联网扩展的基础是无处不在的需求,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形态是无声无形的竞争,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视频。广义移动互联网促进大数据万物互联、5G宽带传输,从量变到质变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2020年华为研发的云手机就展现了无处不在的视频前景。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和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相较此前的“2019年预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的计划,5G商用明显提速。5G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和4G相比,5G不仅仅带来的是更快的网络传输速率,而且将使人类社会真正进入万物互联时代。通过与物联网及各类行业应用的加速融合,5G将会重塑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各行业将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5G将逐步成为各行各业信息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对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物联网市场规模来说,未来5~10年物联网连接数和市场规模将发生大规模井喷式发展(连接数: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500亿,中国市场突破100亿,其中90亿物的连接;市场规模:2025年全球物联市场规模19万亿元,中国物联市场突破3.5万亿元)。因此也有观点认为,5G能否成功、能否创造出效益,关键靠物联网的应用。

5G是物联网应用的连接技术。从功能看: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体,5G引领的信息网络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具有强大万物互联功能的物联网。从技术看: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所有这些技术与5G引领的信息网络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具有巨大技术价值的物联网。5G单通信小区可以连接的物联网终端数量理论值达到百万级别。欧盟预测2020年全球有250亿个设备上网,ITU预测未来全球将有7万亿个设备上网。

5G应用在智慧城市、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涵盖城市管理、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物流等方面。例如,2019年3月21日,“创见·未来”5G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杭州新天地举行,宣告浙江首个华为—联通5G智慧园区正式落户杭州新天地。又如,2019年4月7日,传化智联携手中国电信、华为科技、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河南首个5G智慧物流园区——传化物流小镇5G智慧物流园区建设。此外,5G在工业、交通、能源、农业等垂直行业的应用,以用促建、建用并举,加快应用创新,为5G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动力,牵引5G产业规模发展。

新基建的建设内容与目标

就5G建设来说,建设内容包括:(1)机房、供电、钱塔、管线等的升级,改造和储备;(2)5G基站、核心网,传榆等的基础网络设备研发与部署;(3)5G新型云化业务应用平台的部署,与新业务以及各种垂直行业应用的协同;(4)围绕5G的工业互积网新型先进制造网络环境,如物联网云,网、端等新型基础设施,围绕车联网同的车、路、网协同的基础设施等。目标:三大运营商预计年内建设超过55万个5G基站,2020~2022年,投资将逐步上升,到2025年,建成基本覆盖全国的5G网络,预计需要5G基站500万~550万个,以每个基站平均50万元计,直接拉动差站投资约2.5万亿元。

就大数据建设来说,建设内容包括:(1)机房楼、生产管理楼等数据中心基础配套设施,基于5G大带宽、高速率,传输海量数据;(2)传输光纤,互联网交换中心,数据服务平台等支撑数据中心发展网络及服务设施,处理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3)IDC业务部署与应用,通过边缘计算等方法提升数据质量;(4)车联网、卫星大数据等垂直领域的大数据研发及产业化,促进大数据广泛应用。目标:数据中心实现大型化、规模化发展,可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数据存储需求。到2025年,建成一定数量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在云化的基础上,数据中心将成为服务中心,企业转型中心以及战略决策中心。

对于5G与电磁辐射的问题,5G信号属于射频电磁辐射,电磁波对身体的辐射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的乘积——能量和动量。能量高就是频率高,例如28GHz,携载电荷的能力增加;动量就是辐射的功率,发射的功率,例如,车辆在超低速(怠速)行驶时,撞到人也很难重伤到人,因为动量不够。

5G确实比以前的3G、4G频段要高了,电离效果要强,但5G基站与4G基站在发射频率上标准相同,都必须符合“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的国家标准。这个辐射量和家用电器比起来,简直微乎其微,还有X光、α射线,辐射要比5G高得多,会直接伤害身体,5G远没有那么高。我们国家规定所有基站辐射每平方厘米无论在中心地带还是边缘地带不得超过40微瓦,美国是600微瓦/平方厘米,中国是它的1/15都不到,所以5G辐射控制在标准以下,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移动物联网将是又一发展新方向

移动物联网(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目前新提出的发展方向,具体来说就是加速5G的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2020年25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提出了着力完成加快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加强移动物联网标准和技术研究、提升移动物联网应用广度和深度、构建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建立健全移动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等五项重点任务。

一方面,5G赋能移动物联网。5G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超大带宽。与4G相比,5G网络可以支持10倍以上的设备。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万物互联的智能传感器。5G将为物联网交通领域、医疗领域、工业领域等赋能,让整个物联网行业都会迎着风口扶摇直上,成为5G商用的主战场。另一方面,移动物联网解决海量物联设备接入问题。移动物联网作为基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型基础设施,促进垂直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对于进一步拓展通信行业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移动通信网络,推动消费升级需求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5G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

着眼于5G和新基建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

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一要赋予科研技术人员更大的自主权,给科学家创造更多的空间,释放他们更大的活力。把科研人员从繁冗的审批、繁琐的杂务中解放出来。二要搭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平台各主体的优势和特长,保证企业技术进步得到长久的动力支持。三要创新科研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创新科研人员激励机制,优化科研管理体制,减轻科研人员非科研工作压力,使科研人员能够“轻装上阵”。

5G无线技术与其它网络传输技术

5G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新无线技术和其它网络传输技术能力两方面。

5G无线技术:为了支持5G更丰富的应用场景,3GPP提出了NR(New Radio)的概念,5G NR可能采纳的无线技术包括:灵活的参数集(带宽、子载波间隔等)设计,以适应不同的频段和场景;灵活的帧结构设计,以支持灵活的上下行配置;大规模天线技术,使用更多的天线数目和通道数来提高频谱效率和系統容量;新型多址技术;新型多载波技术;新型编码技术等。

有线宽带技术:宽带网络是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有线的带宽是无限的,无线的带宽是有限的。以千兆比特为基础的“超宽带”技术已具备大规模商用的条件,超宽带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其市场也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云计算,大数据为超宽带、云存储、广域互联网发展奠定基础。宽带发展应以有线宽带与无线宽带融合,无线宽带引领为发展战略。

广域网和城域网:广域网为主,城域网为辅,采用混合式组网是主流方式。单独采用WiFi进行组网将需要部署大量的接入点,需要很大的投资;根据技术特点和不同区域的覆盖程度可以差异化组网。小基站(Small cell)低功耗50MW~5W,范围10m~200m,微基站,皮基站和家庭基站。

其它网络技术领域: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以及内容分发网络(CDN)等技术提升网络的利用率;以虚拟现实(VR),全息投影技术(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也称虚拟成像技术等的扩展应用;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5G竞争与中国5G商用效益

内外经济循环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上建立一种机制,统一系统内外两个经济循环,当外界环境较好时,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进而推动系统的发展;当外界环境并不佳,但内部环境较好时,通过政策调整,避免和减少外循环造成的损失,以内循环带动系统的发展;当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都良好时,可以发挥两者的协调优势,实现1+1>2。

大国内外循环协调机制:如果把中国视为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协调互补机制有助于中国有效发挥比较优势,减少国际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国内经济循环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经济系统,例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区域循环,省、市、地区间的互补循环等。因此,建立内外循环协调机制,会促进各层次经济系统发展。

《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提出,按照2020年中国5G正式商用算起,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综合平均复合增长率为26%,其中,在直接产出方面,2020年、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到0.48万亿、3.3万亿、6.3万亿元,十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在间接产出方面,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将分别带动1.2万亿、6.3万亿和1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

如何应对5G的国际挑战?表面上看来自国际的挑战是安全问题,实际上是5G的竞争。但是,5G是属于世界的,5G应造福于全人类。中国是一个大国,经济系统复杂、庞大,资源、技术以及市场等存在巨大互补空间,5G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均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联网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一带一路报道(2020年1期)2020-06-19跑赢物联网下一个十年 201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特别报道通信产业报(2019年33期)2019-11-04风口之上,车联网系统将是“另一个”手机系统?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2019年4期)2019-07-07智能包装与物联网今日印刷(2017年3期)2017-04-04区域发展篇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1期)2017-02-05图说共享发展群众(2016年8期)2016-08-15图说协调发展群众(2016年4期)2016-04-18图说创新发展群众(2016年3期)2016-03-09ARM宣布mbed Enabled Freescale FRDM—K64F开发板通过微软认证物联网技术(2015年11期)2015-11-26我们究竟来自哪里科学启蒙(2006年4期)2006-05-11

推荐访问:技术创新 转型 产业

《5G时代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