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治疗进展

时间:2021-10-19 11:08:48 浏览量:

何丽英

【摘要】我国每年约有3亿儿童患腹泻,平均每年两次或五次,儿童年龄在6个月至2岁发病率较高,平均每年患病2.5次。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大致原因为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消化功能较低下,导致免疫功能出现失衡,菌群失调等导致小儿急性胃肠炎发生。常见症状为急性水样便,可能损伤患儿小肠上皮细胞,导致肠粘膜脱落,小儿急性肠胃炎是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因为婴幼儿肠道功能较差,对外界感染抵抗力也较低,这可能导致对疾病轻微易感性。本次研究对小儿肠胃炎的临床治疗进展实施相关研究,分析治疗影响。

【关键词】小儿;急性胃肠炎;临床

小儿肠胃炎是小儿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影响,国民饮食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小儿肠胃炎发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因为小儿的胃肠道仍在发育中,无较高的抗感染效果,因此出现轻微的功能障碍与细菌感染便可能出现小儿肠胃炎。小儿肠胃炎的典型症状为:肠道内部病菌或病毒感染导致,大部分由大肠杆菌引起。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出现的发热或细菌毒素吸收引起的消化酶促使肠道蠕动加重症状等。本次研究就临床小儿肠胃炎治疗进展实施相关研究,观察其治疗影响。

1小儿肠胃炎病因及临床表现

1.1小儿肠胃炎的病因

1.1.1肠道内细菌感染: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尤其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由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引起肠道传染病。EPEC是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导致腹泻性的大肠埃希菌。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其被称为最常见流行性婴幼儿腹泻致病菌,临床上被称为“消化不良”。1983年,全国腹泻经验交流会议决定,EPOC引起的腹泻通常称为EPC肠胃炎,而不是“消化不良”。EPEC通常潜伏期持续2~5天。

1.1.2上呼吸道炎症造成胃肠炎:炎症如:中耳炎、肺炎、肾炎等胃肠道外的疾病,在有发热症状及细菌毒素吸收导致的消化酶分泌降低,从而致使肠胃蠕动频率升高,造成小儿急性胃肠炎。

1.1.3饮食不合理造成胃肠炎:小儿饮食不合理、饮食方式不健康有可能导致小儿急性胃肠炎。如摄入过多或者过早脂肪类、淀粉类食物;日常饮食过多或者过早;突然更换食物、突然断奶等因素均可能引发肠胃炎。

1.1.4气候变化造成胃肠炎:天气过熱可能使得小儿肠胃降低消化酶、胃酸的分泌,天气过冷可能导致小儿肠蠕动增加均可能导致胃肠炎的发生。

1.2小儿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

1.2.1小儿急性胃肠炎若表现为轻型腹泻情况:通常情况表现为每日10以下大便次数,大便颜色呈黄色或黄绿色,有少量粘液或白色皂块,粪便少,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

1.2.2小儿急性胃肠炎表现为严重腹泻情况:通常情况表现为每日数次至10以上大便次数,大便颜色呈水样,少量粘液。也表现出恶心呕吐、食欲低下等症状,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若出现低血压钾,可能伴随腹胀症状,可能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若出现不规则发热或高烧,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精神不安的症状,意识紊乱,甚至昏迷。

1.2.3小儿急性胃肠炎多因暴饮暴食、食用刺激性食物、进食腐败变质食物、腹部受凉等因素导致。主要症状为: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热症为:患者出现舌苔发黄、舌红、口渴等症状;寒证患者出现舌苔发白、舌淡、不口渴等症状。

1.3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白细胞数量正常或异常;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可考虑检测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监测电解质。2小儿急性胃肠炎临床治疗进展

2.1使用思连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胃肠炎思连康主要成分属于人体正常肠道中正常细菌,通过直接补充肠道中正常球菌群,维持人体正常肠道蠕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蜡样细胞能在肠道内特异性生长,预防肝炎引起化疗病毒发展,同时减少细胞炎症,有效治疗小儿胃肠炎。嗜酸杆菌能够减少患儿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正常繁殖,控制身体中的氧气从而为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繁殖环境,以便促进生长。在服用思连康后患儿肠道出现生物性屏障,此外乳酸杆菌能够产生乳酸、醋酸等物质降低患儿肠道中的pH值,抑制致病菌繁殖,建立健康肠道菌群,保障机体免疫力增加。徐嵘等研究了使用思连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肠炎对血清IgG、IgA、IgM水平的影响:选取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4)单一使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思连康治疗:1岁及以上患者使用tid,3.0~6.0g/d治疗;年龄低于1岁的患者tid,3.0/d治疗;为观察组(n=42)在对照组的用药下使用思连康,1岁及以上患者使用tid,3.0g/次治疗;年龄低于1岁的患者tid,1.0/次治疗;持续治疗3d。观察组:25例(59.5%)患者为治愈;15例(35.7%)患者为有效;2例(4.8%)患者为无效,临床有效率为40例(95.2%)。对照组患者17例(38.6%)患者为治愈;18例(40.9%)患者为有效;9例(20.5%)患者为无效,临床有效率为35例(79.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

2.2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胃肠炎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散:补充微生物可增加肠道中有益细菌数量,重建肠道屏障,促进受损肠黏膜修复,提高恢复力。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是四联活菌制剂,其能立即补充肠道乳酸杆菌,产生乳酸杆菌和过氧化氢,改善肠道内环境,杀死有害细菌,恢复肠道内菌平衡,逆转细菌状态,重建生物屏障;但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导致肠道形成缺氧环境,加强肠道厌氧益生菌繁殖。所以,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能迅速恢复肠道冲洗,提高肠道免疫力。于丽娟等研究了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胃肠炎治疗,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观察组显效例数为13例(32.5%),有效例数为18例(45.0%),无效例数为9例(22.5%),腹泻消失时间为(4.6±1.4)d,恶心呕吐消失时间(3.4±0.6)d,腹痛消失时间(3.3±1.1)d;显效例数为22例(55.0%),有效例数为17例(42.5%),无效例数为1例(2.5%),腹泻消失时间为(2.8±1.2)d,恶心呕吐消失时间(1.9±0.7)d,腹痛消失时间(2.1±0.8)d;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更高,所需症状消失时间更短(P<0.05)。这证明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胃肠炎疗效确切,能够缩短病程,能够快速止泻。

2.3蒙脱石散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 布拉酵母菌是新型微生态真菌抑制剂之一,在肠道中属于一种临时性的益生菌,对病原体生殖有较强抑制作用,以减少微生物对粘膜损伤,保护肠道功能。蒙脱石散又名“思密达”,是消化道黏膜保护剂的一种,蒙脱石散通过吸收病原体、消灭病原体联合消化道粘液糖蛋白增加肠道粘液粘度,促进上黏膜恢复,有效缓解胃部炎症症状。同时布拉酵母菌是纯天然产品,大约6小时后会从消化道排出,对儿童无副作用。布拉酵母菌对消化道细菌有较强抑制、吸引和附着作用,因而具有良好止泻效果。而布拉酵母菌对肠道有直接影响,能够增强患儿抗分泌、营养、抗炎、免疫刺激的抗炎作用。两种药物同时使用能有效阻断病菌和病毒对胃侵害,建立屏障,改善消化系统微生态循环。

王绪国等对蒙脱石散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做出相关研究显示:选取246例患者对对照组(n=123)单一使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n=123)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布拉酵母菌治疗:观察组显效例数为76例(61.78%),有效例数为40例(32.52%),无效例数为7例(5.69%),PCT为(0.91±0.11)μg/L,IL-6(7.21±2.98)pg/mL,治疗7天后大便次数(1.78±0.33)次/dL,治療7天后大便性状评分(0.59±0.06)次/d;对照组显效例数为68例(55.28%),有效例数为35例(28.45%),无效例数为20例(16.26%),PCT为(1.92±0.23)μg/L,IL-6(16.58±5.12)pg/mL,治疗7天后大便次数(2.75±0.42)次/dL,治疗7天后大便性状评分(0.62±0.04)次/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偏高、血清PCT、IL-6水平偏低,大便次数偏低,大便性状评分偏高(P<0.05)IL-6是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炎症指标之一,IL-6参与机体免疫的可能性是急性炎症重要指标;IL-10是一种受抑制的细胞因子,由细胞Th2合成和分离刺激细胞因子加速的冲动和冲动的产生;TNF-α也是导致级联反应激活和间接增加感染风险的动机因子。时建秋等人研究了炎性因子与小儿肠胃炎的关系,结果显示:血液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a平均高于对照组;感染性疾病的感染因子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儿童,证明在急性感染中,无论感染与否,在IL-6、IL-10、TNF-a水平有明显的症状反应,治疗前、治疗7d和治疗14d期间,本组疾病因子数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疾病因子水平与急性炎症密切相关,治疗过程中病情逐渐得到控制,儿童对IL-6、IL-10、TNF-α的敏感性逐渐降低。提示上述三种炎症因子可用于儿童早期肠道炎症的预缓和。

付伟等研究了蒙脱石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急性胃肠炎炎症反应及症状改善情况:选取10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治疗方法同上。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7天后大便次数(1.7±0.3)次/dL,治疗7天后大便性状评分(0.54±0.03)次/d,资料7天后腹泻持续时间(3.5±0.7)d;PCT为(0.98±0.10)μg/L,IL-6(7.2±1.4)pg/mL。对照组治疗7天后大便次数(2.4±0.4)次/dL,治疗7天后大便性状评分(0.61±0.05)次/d,资料7天后腹泻持续时间(4.7±1.0)d;PCT为(1.24±0.21)μg/L,IL-6(9.9±1.8)pg/mL。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IL-6水平偏低,大便次数偏低,大便性状评分偏高,腹泻持续时间偏短(P<0.05)。两位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蒙脱石散结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能够改善小儿急性胃肠炎的腹泻症状消失,降低炎症水平,减少大便次数。

王宽锋等研究布拉酵母菌对胃肠炎患儿的影响显示:其能够改善患儿的机体营养吸收能力,快速结合肠蛋白,能够就诊肠道功能紊乱,减少患儿病程。研究选取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患儿,对比炎症反应指标显示:观察组:IL-10:治疗前(70.89±9.84)pg/mL,IL-2治疗前:(39.57±6.11)pg/mL;IL-10:治疗后:(58.77±6.68)pd/mL,IL-2治疗后:(54.94±7.31)pg/mL;对照组:治疗前(71.95±9.39)pg/mL,IL-2治疗前:(38.24±6.05)pg/mL;IL-10:治疗后:(41.16±5.35)pg/mL,IL-2治疗后:(70.34±9.28)pg/mL;治疗后IL-10下降,IL-2上升,上升幅度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免疫指标比较:观察组:CD8+:治疗前(31.49±4.43)%,CD4+治疗前:(40.09±5.76)%;CD8+:治疗后:(29.07±3.85)%,CD4+治疗后:(43.27±6.09)%;对照组:观察组:CD8+:治疗前(32.01±4.47)%,CD4+治疗前:(47.81±6.14)%;CD8+:治疗后:(24.38±3.64)%,CD4+治疗后:(47.81±6.14)%;治疗后CD8+下降,CD4+上升,上升幅度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蓝惠荃等人在研究中真实,布拉氏酵母菌为小儿胃肠炎发挥方面发挥抑制结肠道致病菌,将细菌霉素直接钝化或者能够对其他代谢物实施肠粘膜上皮受体结合。刺激宿主免疫系统,抑制病毒引起的炎症,释放sIgA。促进肠道中的免疫球蛋白受体;改善肠循环的营养因子,增加营养物质在肠粘膜的流动性;抗分泌作用:通过抑制水电解质分泌作用,减少肠道反射通透性。可降低对食源性蛋白质的过敏。尤其是恢复期肠道消化酶不足引起的急性胃感染。

2.4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 嘎拉等人研究表示消旋卡多曲:消旋卡多曲颗粒是脑啡肽酶抑制剂可减少消化道内源性脑啡太的衰退,从而确保消化系统的活动,避免过量排出水和电解质而对肠道冲洗和肠道成像产生不利影响,是婴幼儿常用的止泻药。

3展望

当前针对小儿急性胃肠炎患者主要进行西药进行治疗,但是随着不良反应作用的持续、药物不规范使用等情况出现,可能导致患者病情越发严重。因此,在治疗中使用益生菌才能契合小儿急性肠胃炎患者症状,疗效显著。因此,在今后面对该疾病患者,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状况予以益生菌综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小儿临床 小儿腹泻是怎么回事?幼儿园(2020年4期)2020-03-27小儿难养37°女人(2018年3期)2018-03-16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健康管理(2017年6期)2017-08-0250例慢性心衰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4年2期)2014-09-26四物汤加减配合涤瑕洗液坐浴治疗细菌性阴道炎51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4年2期)2014-09-26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50例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4年4期)2014-09-26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为了孩子(孕0~3岁)(2001年3期)2001-06-13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祝您健康(1994年8期)1994-12-30临床一得祝您健康(1988年5期)1988-12-30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祝您健康(1986年4期)1986-12-30

推荐访问:胃肠炎 小儿 临床

《小儿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治疗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