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

时间:2021-06-01 19:56:22 浏览量:

石丽娟 王强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双高计划”为我国高职院校面对的又一重要发展机遇,其是过往各项政策改革的拓展和延伸。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仍旧是“双高”建设重点,其应当扎根国内教育领域、学校发展实际,来凸显中国教育特色,提高办校水平质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遵循“双高计划”的指导思想,做到科学定位宏观设计,总结提炼做强做优,紧贴需求主动服务,专兼互补产教融合。本文基于此,先概述什么是“双高”?再分析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中要面对的问题,最后提出“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机遇,给相关工作者以参考。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17

0 引言

我国教育部、财政部在2019年4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这标志着我国在完成国家示范高职建设、国家骨干高职建设以及国家优质高职建设之后,高职教育又进入了新建设阶段。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我国经济从过去的注重速度逐渐变为注重质量,技术更新快,周期不确定,所以企业对技术技能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高职院校也需要从重视规模发展转为重视内涵建设。由此本文分析探究“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1 什么是“双高”

“双高计划”全称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对高职院校来说,“双高计划”是我国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之后的又一重要决策规划。如果和普通高校的项目建设作对比,国家示范高职类似985、211,而“双高计划”则为能够替代两者的“双一流”。在2019年12月,我国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双高计划”建设名单,一共有197所,囊括了56所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校及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这些学校的选拔充分遵循了“扶优扶强,不搞平衡”的原则,选出的学校也体现了质量为先、突出高就业率、高毕业生水平、高社会支持度、注重校企合作、開展实训效果好等。

“双高计划”的实施着重整体规划、分层推进。(1)整合体规划为“双高”全局意识体现,随着国家对职业高等教育的支持不断加强,社会也逐渐形成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共识,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社会环境得到改善。为拉近职业教育在地区间、城乡间的差距,提升职业教育优良率,国家有必要全面统筹,兼顾多方面来实现高职院校的升级提档。(2)分层推进为“双高”优先战略的选择。随着职业教育生源渠道的多元化和办学层次的丰富化,其办学水平不足、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所以,国家站在全局的层面来推行“双高计划”,分层推进高职院校发展,先建设一批有着鲜明特色的一流名牌高职院校,为其他院校做典型榜样,产生带动效应。

2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2.1 顶层设计缺乏长远性与全局性

顶层设计最早是工程学概念的引进,其意思为:从最高段先最低端、从一般到特殊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顶层设计从实质上来说需要贯穿系统理念于系统内各子系统中,然后再逐级向下一级系统延伸,直到阐明系统基本要素。但当下,虽然提出了“双高计划”,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方面缺乏长远性和全局性。一些高职院校因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学适龄人口的减少,而不顾自身办学优势和办学条件,一味迎合招生市场所需,开设好招生、办学成本低的专业,这都是顶层设计缺乏长远性和全局性,办学定位不清的表现。

2.2 专业建设缺乏特色性与创新性

当下高职院校存在固有路径依赖,专业建设缺乏特色性与创新性的问题。其一,思想上依赖,高职院校仍依赖政府、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指挥,缺乏自主发展创新的意识,当教育部门放权时,便显得无所适从。其二,行为上依赖,高职院校因为在一些单位重大建设项目时形成了一定经验,所以,在推进“双高计划”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容易不自觉沿用老想法、办法、老习惯,善于走老路,却无法突破既往办学的舒适区,在衡量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时,更倾向于固守陈旧。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上的依赖,都会导致特色、创新不足问题,需要确实解决,才能落实内涵建设于实处。

2.3 社会服务能力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也要面对社会服务能力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问题。一方面,虽然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接触频繁,但两者是不同的性质,因为学校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不足,所以双方的合作缺乏紧密型。另一方面,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的职责,学校教师身兼数职,教学任务繁重,但也因为此,导致学校、教师的社会服务主动性不足,无法深入社会实际,了解社会需求,加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这一问题也需在内涵建设中得到解决。

2.4 师资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与先进性

当下,虽然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双高计划”来开展内涵建设,但却要面对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师资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与先进性。结构性不合理体现在专任教师的数量不足,显著低于高职院校评估规定的标准,特别是热门专业的教师需求量大,但教师数量却短缺。并且,在年龄结构方面呈现哑铃状,中青年骨干教师少,出现断层。另外,教师学历层次不高,职称结构不均匀。结构不先进性体现在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高职院校评估规定仍存在较大差距,传统理论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利于“双高计划”的实现。

3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机遇研究

3.1 科学定位,宏观设计,全局规划

因为“双高计划”肩负着指引职业教育发展、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培植一流职业院校的使命,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先要坚持职业教育属性定位,以“职业性”为内在逻辑,再追求体现“高等性”特征。同时还要坚定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定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与资源配置机制,来对接经济和产业发展所需,形成办学特色,助力办学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基于“双高计划”的宏观性,高职院校还需做好宏观设计、全局规划。把握“一个定位、两个支点、三个要求”,立足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与服务平台,建设起“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职院校。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要进行全局规划,突出办学特色,强化本校本身优势的同时,推动全局建设。像是有些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以“双高计划”为主导来引领其他学校项目建设,如此既能形成合力来促进高职院校内部建设,又能带动同类高职院校发展。这里的规划思路并非只建设几个点,而是通过某几个点建设来带动全局的一种规划思路。

3.2 总结提炼,精准扶持,做强做优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需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先进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需要挖掘、总结、提炼的,每所高职院校的特点、历史、优势都不同,其办学特色也不同。办学特色并非在于一所学校有多少大楼、多少学生,而在于其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创新、优质、独特的革新风貌,是学校办学优势、水平的集中体现。学校在明确办学特色之后,才能够进行精准扶持,并迎合教育部、财务部“双高计划”专业群立项建设,来实现做优做强。一方面,企业需要避免急功近利增加热门专业,通过调查研究与顶层设计,来重点扶持一批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的专业或项目,集中力量打造高辨识度教研平台或服务平台,稳步培育学校特色专业。另一方面,虽然当下我国高职教育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但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想要改变这一问题,就需要彰显其办学优势,建设特色专业群。学校可以整合校内资源,筛选出好的特色专业来作为承载学校办学特色的载体,整合多个专业为专业群;也可以创新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激发办学内在动力,突破过去校企合作的固定模式,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内涵建设特色办学中来,结合企业优秀管理经验与理念,一同提升学校办学效率,将学校、专业群做强做优。比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其道路桥梁技术专业群,便是基于其办学特色,整合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地下隧道工程技术、建设工程建立技术、道路养护和管理技术等多个专业为一体形成的专业群。该专业群能最大程度发挥专业集群效应,满足相关企业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人才的需要。

3.3 紧贴需求,主动服务,扩大影响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在“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需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根据“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要国家战略,来为经济社会、企业发展提供多样丰富主动的社会服务。同时,针对企业行业,来进行产品研究开发,进行技术推广创新,并联合一些优秀工匠、技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建立工作室,实现技术技能的积累发展。当下我国对社会的贡献度还有待加强,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不单单要为企业培养高水平技术人才,还需强化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为社会、企业提供自身力所能及的特色服务,实现科学成果和应用技术之间的互相转化。当下,“双高计划”立项建设的高职院校在不断努力,积极搭建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建设线上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辅助“退下农新”群体技能培训与学历提升。未来,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还需大力建设产学研技术转化机构,组织研发团队,发扬创新动力,打造灵活机制、高效产出的技术服务平台,以实现影响最大化。

3.4 专兼互补,产教融合,完善结构

其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离不开师资力量作为支撑,以往高职院校“双师”教师比例较少,来源渠道也单一,存在动手能力弱、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对此,又要采取专兼互补的模式,形成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配合的教育教学团队,校内专职教师向校外兼职教师学习实践技术技能,校外兼职教师向校内专职教师学习理论教学知识。两者相结合,一起组建起“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师资结构,是当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其二,高职院校需要推进产业融合,激活办学活力。产教结合一直都是职教的永恒主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心之一。为此,学校需要强化校內外融合,把车间和教室结合,将生产和教学结合。同时,紧密校企合作,发扬校企管理一体化优势,立足校企长效联动机制,来基于校企实训基地进行本土化学徒制人才培养。

4 结束语

“双高计划”和我国示范高职建设、优质高职建设是一脉相通的,是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与时俱进的体现。在“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创新,科学定位学校办学特色,做好全局发展规划;并总结提炼办学特色,精准扶持特色专业做强做优;同时紧贴经济发展需求,主动积极提供社会服务,扩大学校影响力;最后还要建设专兼互补师资队伍,完善师资结构,实现产教融合。未来,相信在“双高计划”的推动下,我国高职院校通过内涵建设,一定能形成一批凸显中国特色、满足产业发展、引领职教改革、接近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与专业群。

参考文献

[1]郭磊夫.“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及改进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1):132-133.

[2]陈本锋.“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20,(08):9-15.

[3]王新刚.“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9):134-135.

[4]王义.“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逻辑及策略[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0,31(02):63-66.

[5]李梦卿,邢晓.“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05):72-79.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内涵建设高职院校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培育研究教育与职业(下)(2020年8期)2020-08-31引领改革 支撑发展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年6期)2020-07-06“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导向、问题与对策教育与职业(下)(2020年5期)2020-05-20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大观(2019年8期)2019-10-30浅谈“稳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路径科技资讯(2019年32期)2019-01-30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讨科学与财富(2018年2期)2018-03-16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科技视界(2018年26期)2018-01-09“职教歧视”对高职发展的影响及应对职教论坛(2017年14期)2017-07-20创新型高职计算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探索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7年6期)2017-06-16提高农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广西农学报(2015年1期)2015-10-14

推荐访问:内涵 双高 计划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