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网络安全体系将于2022年建成

时间:2021-05-22 00:35:54 浏览量:

医保网络安全体系将于2022年建成

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出《关于印发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22年,基本建成基础强、技术优、制度全、责任明、管理严的医疗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到“十四五”期末,医疗保障系统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智慧医保和安全医保建设达到新水平。

《通知》表示,将全面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切实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点保护要求,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急响应和恢复能力。加强内外网安全隔离,严禁医保专网接入互联网。依法依规对数据的产生、传输、存储、使用、共享、销毁等实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和个人隐私保护力度。强化个人隐私保护,采用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数据的产生、采集和汇集过程合规、安全。个人信息的采集,坚持法定授权原则,法定授权外个人信息采集事项须先获得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使用。

人工智能助力胰岛素精准使用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团队创新研发的人工智能胰岛素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专利转化。

如何为糖尿病患者精确高效地调整胰岛素用量,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人工智能胰岛素辅助决策系统基于中山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电子病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而建立。

据李小英介绍,该系统以专家经验为框架,建立真实世界数据机器学习模型,最大程度还原专家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胰岛素治疗策略。系统还嵌入诊疗模式,自动抽取应用人群特征,实时推荐治疗方案。研究显示,该系统推荐治疗方案的准确性高达90%以上,达到内分泌科专科主治医师水平。

人工智能胰岛素辅助决策系统今后可应用于院内血糖管理等多个场景,辅助实现糖尿病个体化治疗,推动糖尿病慢病管理。

喝咖啡防心衰和中风

美国《循环·心衰》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喝咖啡能预防心脏衰竭。

为确定与冠心病、心衰和中风相关的潜在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有哪些,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医学研究所研究小组分别对美国弗明汉心脏研究、心血管健康研究和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涉及的近2.1万名成年参试者的饮食因素数据展开了梳理分析。这些参试者接受了至少为期10年的随访调查。弗明汉心脏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喝咖啡是唯一与心衰和卒中风险降低有关的因素,每天多喝1杯咖啡,心衰和卒中风险分别降低5%和6%。心血管健康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多喝1杯咖啡,心衰风险可降低12%。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数据分析结果也证实,喝咖啡可降低心衰和卒中风险。

3项研究结果都表明,任何来源的咖啡因均可降低心衰风险,但脱咖啡因的咖啡并不能预防心衰,反而可能增加风险。美国健康饮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喝3~5杯咖啡(每杯约240毫升)为宜。

城市女性多,生育率低

芬兰图尔库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发表在《行为生态学》上的研究发现,在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的城市地区,妇女生育的可能性较小。

研究团队使用了二战期间发生在芬兰的一次大规模内部迁移事件,跟踪了1945—1955年8296名撤离妇女的年度生育情况,她们的年龄在19~42岁之间。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生育深受当地性别比例的强烈影响,在农村和城市差别很大。为了寻找工作和教育机会,城市女性更有可能搬离至女性集中的城市中。同时,由于女性数量多,她们找对象竞争激烈。总体而言,与农村相比,妇女在城市地区生育的可能性降低了15%。

研究人员还指出,此次研究的人口是二战时期的,但这些发现仍然适用于当今城市环境。目前,在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女性人数都超过了男性,同样面临各种困境。

米饭土豆吃太多,早亡风险高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过量食用面包、米饭、土豆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会增加心脏病、中风乃至死亡的风险。

研究数据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人口健康调查研究所和汉密尔顿健康科学中心,针对近1.4万名35~70岁的人群近10年的追踪调查。研究人员通过食物调查问卷确定受访者长期饮食摄入情况,并估测其饮食的升糖指数与血糖负荷。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有8780人去世、8252人患心血管疾病。调查结果发现,饮食血糖指数最高的20%的受访者中,若本身患有基础性心脏病,那么患心血管疾病、中风乃至死亡风险会上升50%;如无心脏病史,患上述疾病的风险上升20%。肥胖人群中,升糖指数与血糖负荷过高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也更高。

研究还显示,并非所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对健康的影响都是一致的,如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的面包、米饭、土豆等食品会缩短寿命,含量偏低的水果、蔬菜、豆类等则有益健康。

狼疮免疫干预治疗或有新策略

国际期刊《自然·通讯》近日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研究所沈南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阐明了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为特异性免疫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沈南介绍,大量研究提示,遗传和环境因素与红斑狼疮的发生密切相关。比如,在患病人群中,同卵双胞胎的发病概率要远远大于异卵双胞胎。因此,对决定遗传的基因组功能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

在人类基因组中,非编码序列占据99%,但这些非编码序列并不是没有功能的。比如,增强子作为非编码序列的一部分,决定了基因能在哪一种细胞中表达以及细胞分化的命运。有趣的是,遗传发现的狼疮遗传易感位点大多位于非编码区,而且位于增强子区域。研究人员猜想位于增強子区域的疾病易感位点可作为一个标签,提示基因组中哪些疾病易感位点是有功能的,哪些调控区域能够参与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

研究人员发现,定位于基因间的rs2431697所在的增强子,通过特别的染色体三维结构在单核细胞内特异性参与调控miR-146a表达。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进一步通过CRISPR激活系统导入狼疮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可以靶向作用于遗传易感位点所在的增强子来特异性升高单核细胞内miR-146a的水平,从而有效阻断狼疮患者干扰素通路的异常活化。

猜你喜欢 心衰网络安全研究 全国多地联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计算机世界(2020年36期)2020-09-27山西省心衰中心联盟在并成立科学导报(2019年18期)2019-09-23基层医院老年心衰患者住院用药特点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14期)2019-07-05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科学大众(中学)(2019年2期)2019-04-08鞋不合脚或是心衰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9年1期)2019-01-25公司研究证券市场红周刊(2018年17期)2018-05-14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看新法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22期)2017-06-22经常漏吃降压药,心衰风险高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7年5期)2017-05-19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地震研究(2017年1期)2017-04-10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地震研究(2017年1期)2017-04-10

推荐访问:将于 网络安全 医保

《医保网络安全体系将于2022年建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