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斌:在丝路起点书写青春

时间:2022-03-31 10:59:54 浏览量:

陈晰

武小斌是中铁集装箱西安分公司国际联运部副经理。他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西安开行中欧班列的需求受理、运输组织、安全监督和客户服务。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部门20个人,其中90%是35周岁以下;
这也是一个荣誉满满的集体:2019年度全国铁路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2018年国铁集团直属机关建功立业先进集体;
2017-2019年连续三次局级先进集体;
2018-2020年荣获三次开放型经济突出贡献奖……

尤其让武小斌骄傲的,是以部门经理陈瑞忠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在2020年11月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这是中铁集装箱公司自成立以来第一个被铁路总工会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创新工作室大多是实际生产中、技术层面的创新、发明创造等,而货运行业更多的是管理工作,是相对软性的服务和流程,是更复杂、更综合性的一种创新。“通过我们的努力,促进了西安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重箱率、发送箱等指标均在全国前列。作为专业从事中欧班列的团队进入创新工作室名单,非常不容易。”对于自己的团队、热爱的工作,武小斌充满自豪感。

“要干出个样子,不能给家里抹黑”

1986年出生的武小斌是一位“铁四代”。家里从曾祖父、祖父到父亲、母亲,都是铁路人。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在基层做货运工作。家里亲戚也大多是铁路系统干部职工,用他的话说,铁路上的大部分工种,无论货运还是客运,家里都有人从事。

武小斌在铁路局家属院长大,在西安市铁一中学上学,“我们的校服就是铁道的颜色”。

父亲早年从事调度工作,在武小斌记忆中,他上完一天班,骑自行车回到家,都是晚上十点以后了。后来从调度所到了货运处,负责安全工作,几乎每个月都要出差。他已经习惯了经常见不到父亲,都是由母亲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父亲是武小斌心中的骄傲。“记得我爸有一本工作证:铁路安全执法证,是一个黑色证件,上面印着国徽。”儿时的武小斌觉得,能拥有一本上面印着国徽的证件,很光荣。有时跟着父亲出差,见到铁路职工向穿着制服的父亲敬礼,站在旁边的他心里也会升起一种自豪感。因为父亲工作出色,被授予铁路系统职工个人的最高奖项——火车头奖章。

长大后,武小斌也进了铁路系统工作。公司和铁路局只隔着一条马路,他经常去父亲工作过的铁路局开会、办公。武小斌下决心,工作一定要干好,“不说多么优秀,起码不能给家里抹黑”。

遇到工作任务重,忙得连轴转的时候,领导问他,有没有感觉到工作辛苦,压力大。他的回答总是“没有”。“我觉得这很正常,爸爸也是这么过来的。铁路人不都这样吗?”

他从小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就是:铁路工作就是军事化管理,做了这份工作,就要有奉献精神,不然就别入这行。

接过父母的接力棒,沿着他们留下的足迹继续奋斗,武小斌为铁路事业奉献着年轻人的智慧和力量。

年轻人要敢于锻炼自己

2009年,武小斌进入中铁集装箱西安分公司工作,先是在市场部,负责集装箱铁路运输的推广和市场开发调研工作。不久后,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立,作为全路18个中心站之一,成为新亚欧大陆桥在中国西部的重要节点。领导找到武小斌,问他愿不愿意到中心站工作,武小斌不假思索地回答:“愿意。”

“我在大学学的是物流工程专业,如果一直坐机关,专业知识就用不到了。而且,机关很难锻炼出业务人员,学业务在基层,抓安全也在基层,去基层工作是一个很宝贵的机会。”

除此之外,比起机关按部就班、两点一线的状态,一线工作更加吸引他,因为更有挑战性。武小斌在大学就热衷于各种极限户外活动,定向越野、攀岩速降样样行,他发起成立户外协会,担任会长。这种喜欢迎接挑战的性格,也体现在他的工作风格中。

“干现场的工作,每天上班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遇到什么情况,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我喜欢这样的工作,觉得很有意义。”武小斌说,“我工作的岗位需要和多个部门进行沟通,也很锻炼人的协调能力。我觉得年轻人要敢于去锻炼自己,要做到学会业务、学会协调、学会管理”。

抱着这样的想法,武小斌来到位于西安市东北郊的国际港务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工作。那时港务区成立没多久,周围基础设施不完善,新招的工人对于集装箱工作并不熟悉,要手把手去教。每当一辆辆集装箱卡车驶来,大家要头戴安全帽,进行货物进站查验、安排车辆装卸、处理信息数据资料……把办公室的工作尽量留给女同事,男同事都冲到一线。“工人们干什么活,我们也干什么活。”武小斌搬过砖,开过叉车,干过装卸,“大家的友谊在那时候建立起来。”

服务中欧班列,勇当丝路先锋

2013年11月28日,中欧班列(西安)国际货运班列从中铁集装箱西安中心站发车,目的地延伸至欧洲腹地。陕西借助这支“钢铁驼队”,走上了全新的“丝绸之路”。

中歐班列开通,给武小斌带来新的挑战,不仅要熟悉铁路运输组织,还要懂国际联运、多式联运、报关业务。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报关业务,武小斌从头开始,边干边学。为了确保国联运单缮制准确,确保海关报关信息无误,他带领同事们白天干工作,晚上研究业务。除了接受公司组织的培训外,那段时间,他还专门“拜师”,请一位负责报关的同事每天下班后教他两个小时关务知识,再把“老师”送回家。

开通中欧班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铁路间的运输计划商定、铁路运输组织、海关查验放行、口岸边检和换装,以及境外运输的组织对接等多个环节。国际联运部既要联系铁路局和车站,也要跟海关、地方政府和平台公司对接业务。“我们更像是一个齿轮,作为上下联动的环节,需要承上启下,主要解决中欧班列运输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

2014年10月,公司承接的一个植物油萃取设备项目,需要将400多个零配件装进19只40英尺集装箱,这是团队这么多年面临的最大业务难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武小斌与同事驻厂一周,认真研究设备相关件数、重量、尺寸等信息,和工厂技术人员深入探讨,最终设计出保障货物无一偏载和偏重的装载加固方案,并完成货物装箱,获得厂家高度认可。

2015年,爱菊食用油回程国际班列是陕西省商务厅等部门和西安国际港务区扶持和推动下首趟中亚回程班列,使陕西省与中亚地区贸易首次实现“有来有往”。中铁集装箱公司成立项目组,西安分公司国际联运部创新团队积极配合,经过前期调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对供应商进行技术指导,解决了多项技术性难题。“食用油国际运输最大的技术难点是如何在冬季运输。哈萨克斯坦零下三十度的气温,食用油结冻会造成集装箱变形,变形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进行国际运输。”武小斌介绍。

项目组积极努力,联系到青岛一家企业,制作提供熱力的特制液袋包装,在运输过程中持续加热,解决食用油结冻的问题。这个项目历时9个月,实现中哈两国在液袋运输技术、规章、标准等方面无缝对接,为全路国际联运探索了新模式。2016年3月26日,首趟粮油回程班列装载2000吨哈萨克斯坦无污染的食用油抵达西安。这趟班列也实现多个突破:首次实现中哈之间食用油大液袋运输;
首次实现初榨食用油进口内陆;
首次实现进口货物一体化通关;
首次采用舱单归并新模式,原来需要申报86票报关单,缩减为2票,节约通关费用达97%。

依托西安港进境粮食口岸和中亚班列良好的国际物流通道,中铁集装箱公司与益海嘉里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益海嘉里集团进口的哈萨克斯坦小麦运输组织交由中铁集装箱西安分公司承担。这是首次整列以集装箱方式进口粮食,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国际联运部的年轻团队解决了运输途中易撒漏、口岸漏检、卸货、后续监管等全程运输中各种关键技术难题,并提出完备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2017年2月22日凌晨,100只集装箱共1795吨小麦从哈萨克斯坦索洛科瓦亚出发,历时7天6夜,安全运抵西安集装箱中心站。经过海关及检验检疫等程序后,首趟粮食专列正式入境,标志着中国内陆地区首个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实现运营。

2020年8月12日,分公司按照国铁集团及公司相关要求,积极组织开行中欧班列(西安—米兰)防疫物资专列。防疫物品种类多、货源集中难、报关报检要求严、在途时间要求高,武小斌带领大家积极协调,提前办理有关手续,为防疫物资开辟绿色服务通道,提前进站查验,做好实时盯控,选择了新径路运输,节约了换装时间。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后,迅速组织运输资源力量,快装快运各类防疫物资,确保防疫物资以最快速度发往目的地,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中国力量”。

武小斌和同事共同努力,完成中欧班列运输任务中多项“全国首列”。

2016年8月18日,开行了首趟中欧班列(西安—华沙),“这是继2013年西安开行中亚班列以来,首次开行西安至欧洲的国际集装箱货运班列,全程9048公里,运行时间12天左右,压缩运输时长30余天,拉近了西安与欧洲各国的距离”。

2018年6月15日,首趟中欧班列沃尔沃整车进口专列抵达西安。武小斌和同事积极协调国境站、海关等相关单位,确保运输时效。作为陕西省首趟进口整车专列,中欧班列(比利时根特-西安)不仅填补了陕西省进口整车的空白,也标志着西安港整车口岸正式运营。

……

从2013年起,中欧班列每一份国际联运运单的制作审核,每个集装箱的装载加固安全检查,都有武小斌和同事的参与。对于团队的出色成绩,武小斌说,“‘服务是始终放在心里的两个字。我们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切实为他们解决问题。也是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这些创新和‘第一”。

让中欧班列工作开展规范化、标准化

“对工作越深入了解,会发现自己的知识越匮乏。”这是武小斌工作12年来的感受。伴随中欧班列的发展和公司国际联运业务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加入,不断有新的规则和要求。从制度到现场生产,所有环节都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这份工作需要不断学习,永远都会有新的知识产生”。

2018年是中欧班列(西安)进入快速发展的一年,首次实现始发国际班列1000列。面对国际班列开行量井喷式增长,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结合实践经验,武小斌和同事们一起编写了《西安分公司国际联运管理操作手册》。这本厚达两百页的手册,是国际联运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总结了铁路国际联运各项规章制度,对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考勤制度、应急预案、资金管理等内容都有详细介绍,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为西安分公司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编写这本册子,武小斌在忙碌工作之余翻阅大量规章制度,多次往返北京和西安,请教多位专家。“上级领导和主管业务部门给了很大支持,才把这本书写出来。希望这本手册能为行业从业人员和所有想开展国际联运的企业带来帮助。”

这本指导性很强的《国际联运管理操作手册》有助于分公司不断推动管理体系规范化、队伍建设正规化、作业流程标准化,高质量完成中欧班列运输组织工作。西安国际港务区政府送来感谢信,称创新团队为“职工政治站位高、专业素养好、奉献精神足的一支名副其实的铁军”。公司总部号召各单位向西安分公司学习,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服务质量。

积极推进运输模式创新

在武小斌看来,创新应该是新时代青年铁路人的特色。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不仅要讲奉献,也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

随着口岸数字化发展的要求提上日程,公司开发了国际联运信息系统,所有中欧班列的信息全流程在信息系统上实现。

分公司创新工作室作为信息研发基地之一,配合这套系统研发做了大量工作,初期提供材料,在实际操作层面提出建议,并在系统研发试用阶段做好测试和改进工作。

武小斌向記者介绍信息系统的优势:过去运单制作需要客户用word文档进行手动操作,经常会出现信息有误的情况。有了这套系统,把客户信息提前进行模块化的存储,只需要点击选择就可以。同时这套系统提供货物运输追踪功能、安全管理功能,增加主要货物装载加固方案查询功能,后期还将增加化工品鉴定报告查询,便于客户通过该系统随时掌握新的货物运输安全要求。

分公司创新团队结合中欧班列日常运输组织工作需求,对系统升级改造提出建议,配合公司总部对信息系统不定期更新完善,促进了国际联运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其中货协和统一运单管理模块增加“客户国联运单信息确认键”,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升级前,客户获取运单主要通过微信群,逐条截图,再逐一获取,一份运单作业时间最快约30秒,整列需25分钟。增加“确认”按钮后,获取整列仅需3分钟。

此外,分公司按照公司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电子提单项目业务操作推进工作。铁路电子提单是中铁集装箱公司为货物所有人签发的铁路运输单据,铁路提单数字化平台基于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确保平台上的铁路电子提单是运输货物的唯一提货凭证,保证电子提单的真实性、有效性、唯一性。

2021年3月,中铁集装箱公司总部通过“铁路多式联运提单数字化平台”向中欧班列德国出口商签发全球首张铁路电子提单,并完成首笔以铁路多式联运电子提单作为提货凭证的进口信用证业务。班列信用证实现了建行内单证全线上流转,结算用时由传统方式的两周压缩至一个工作日。

武小斌解释,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快速发展,开行列数和发送箱数保持高速增长,运输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然而,由于铁路运单不具有货权属性,贸易商、货代公司等参与方难以获得金融支持,运费账期长、融资困难等现象普遍,铁路提单的目标就是开拓空间巨大的国内国际铁路物流运输市场,助力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铁路物流供应链金融生态。“在行业规定还没有的时候,自己先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是创新工作室一直以来的动力。“我们做的测试性项目和一些探索性工作,体现出年轻人在新时代的价值。我们做了一些事情,让企业认同、受益,对行业有帮助,每当一个问题解决,会非常有成就感。”武小斌说。

让“钢铁驼队”跑出加速度

2021年7月8日上午9点30分,满载着煎烤器、不锈钢锅、吸尘器等50车货物的X75069次中欧班列(西安),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国际港站开出,一路向西驶向捷克首都布拉格。这是2021年陕西开行的第2000列中欧班列。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武小斌感到自豪。

2020年,克服疫情挑战,西安分公司创下3720列中欧班列(西安)开行记录,运送货物总重达到281.1万吨;
班列开行数量稳居全国前列,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逐年提升。截至10月31日,2021年组织开行中欧班列2762列,各项经营考核指标均超日历进度。从国联零基础的“小白”到后来居上,这背后是分公司创新团队全年无休的高速运转。

24小时、七天连轴转的部门运转要求大家随时待命,手机不能关机,双休日和节假日也是如此,做好随时处理紧急事务的准备。晚上加班到八九点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港务区中心站工作的时候,只要有同事加班,武小斌也一直在岗。等工作完成后,他开车把大家一个个都送回家,自己再回家,常年如此,一直到2018年他离开中心站,回到分公司工作。

2009年入职到现在,十多年间,武小斌没有休过完整的年休假。春节假期,部门的同志们也不能休完整的假,要轮流值班。由于部门大部分同事家在外地,武小斌总是安排他们先休假,在除夕夜回家和父母团聚,而他总是与其他同事在大年初一坚守工作岗位。

和妻子谈恋爱的时候,武小斌都严格按照时间表:“每周三和周日见面。因为我周三相对不忙,可以正常下班,周日可以休息一天。其它时间都难以见面,只能晚上回到家中联系。工作日白天没办法频繁通电话,因为手机是工作热线,没有时间打电话聊天,发微信也不一定能及时回复。”由于经常要到其他单位学习交流,到北京开研讨会、测试会,编写材料等工作,武小斌基本上每年有3个月时间在外地出差。

聚少离多,武小斌的爱人理解和包容着,从恋爱、结婚到现在孩子四岁,默默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武小斌谈到家人,语气中充满温情,“要是没有家人支持,我的工作肯定干不好。我很感谢我的家人”。

当然有时候也会觉得累。“别人都下班了,我们还在加班。别人过节休假了,我们还在上班。别人带着孩子出去旅游了,我们还在岗位上。但是心里没有不平衡。铁路人就是这样。虽然说我工作确实辛苦,但是收获也很大。我很感谢公司这些年对我的培养,能够走到今天,是公司给了很多机会,让我去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视野不断提高,在锻炼中成长。”

从2013年西安国际港站首列中欧班列发出,到2017年发运量194列,2018年发运量1116列,再到2020年3720列……武小斌见证着这些不断变化的数字。站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被称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一带一路”陕西名片,更是国家名片,撑起“丝绸古道漾箫笙”的今日繁华。武小斌很庆幸自己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在这奋斗的过程中,自己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他经常和年轻同事们说,“不要小看自己,我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服务国家的战略发展,不是发个货那么简单”。

记得小时候,看铁道兵的电影,老铁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深深打动着他,激励着他。“我们和铁道兵是一脉相承,要传承他们的精神和传统。作为铁路新一代年轻职工,我们面临的是不同于老一辈的新任务、新挑战,更多的是在知识和技能层面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作为年轻人更要在其中发挥作用,承担起我们青年职工应有的担当,为铁路事业发展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谈到对于未来的规划,武小斌说,结合对外贸易发展和铁路整体发展要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目标。要将现在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标准、夯实管理基础,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让“钢铁驼队”朝着高质量发展继续迈进。

猜你喜欢班列中欧集装箱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航运交易公报(2016年49期)2017-04-17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大陆桥视野·上(2016年4期)2016-11-19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 000列企业文明(2016年8期)2016-05-14建筑师行迹中欧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航运交易公报(2016年6期)2016-03-05集装箱与大熊猫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09年6期)2009-08-04

推荐访问:丝路 书写 起点

《武小斌:在丝路起点书写青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