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泻临床观察

时间:2021-09-22 16:23:45 浏览量:

肖景霞

摘要:目的 观察温中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小儿风寒泻100例按照区组随机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温中散穴位贴敷,2组均治疗1疗程(5 d)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总积分改善和腹泻恢复正常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患儿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中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易操作,无毒副作用,依从性好,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关键词:温中散;穴位贴敷;风寒泻;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4-0038-03

小兒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种因素、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该病是我国婴幼儿疾病谱中最常见病之一,也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的主要因素之一[1-2]。祖国医学称之为“泄泻”,中医药在病毒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中医外治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笔者采用温中散穴位贴敷治疗风寒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方鹤松《小儿腹泻病学》(2009)[3]中的诊断标准。

1.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考《2012版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中有关小儿风寒泻的证候诊断标准制定。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疾病和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1~6岁之间。(3)病程小于2周。(4)发病以来1周内未使用过相关治疗腹泻的药物。(5)该研究经过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人签定知情同意受试书。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2)患儿正在参与其他相关临床药物试验。(3)已知对试验所用药物过敏者,或对贴敷胶布过敏。(4)贴敷部位皮肤溃破。(5)属于过敏性腹泻、细菌感性腹泻和真菌感染性腹泻。(6)中度以上脱水者。

1.4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属于风寒泻患儿。将100例风寒泻患儿按区组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共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6岁,平均(4.26±1.50)岁;病程最短1 d,最长5 d,平均(1.53±0.51)d。对照组共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6岁,平均(3.92±1.63)岁;病程最小2 d,最大5 d,平均(1.47±0.50)d。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20060010,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每片0.5 g),1~3岁,每次1片,每天3次;3~6岁,每次2片,每天3次。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温中散(丁香3 g,高良姜9 g,苍术9 g,砂仁5 g),由本院中药房采购的道地药材,将所需草药粉碎为极细末,用鲜姜汁调成饼状,用胶布贴敷在中脘穴、神阙穴上,1~3岁贴敷4~6 h,4~6岁贴敷6~8h,每天1次,连续贴敷5 d。

2组连续治疗5 d为1疗程,观察1个疗程。2组治疗期间需清淡饮食,避免吃生冷油腻食物,注意保暖。

1.6 观察指标 (1)2组临床疗效。(2)2组证候评分。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5]中有关风寒泻的证候评分标准制定:大便次数改变计分:正常统计为0分,大于平常1~2次统计为2 分,大于平常3~4次统计为4分,大于平常6次及以上统计为6分。大便性状改变计分:正常便统计为0分,淡黄色稀糊泡沫便统计为2分,淡黄色水样泡沫便统计为4 分,淡绿色水样泡沫便统计为6分。腹痛、呕吐、发热的有、无,分别计2分、0分。(3)2组腹泻恢复正常时间。(4)2组痊愈儿复发率比较。

1.7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5]内小儿泄泻(风寒泻)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

痊愈: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完全恢复正常,次要症状、体征消失;显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2/3或以下,性状较治疗前好转,次要症状、体征较前明显改善;有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以下,性状好转,次要症状、体征稍有改善;无效:大便次数无变化或增多,性状无改变,次要症状、体征无改善。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计数资料(性别、总有效率、复发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症状总积分、腹泻恢复正常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1。治疗前,2组症状总积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小儿风寒泻的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后腹泻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2组进行治疗干预后,治疗组腹泻恢复正常时间为(2.12±1.22)d,对照组为(3.21±1.5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可以明显缩短腹泻恢复正常的时间,且优于对照组。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2.4 2组痊愈患儿的复发率比较 治疗后随访2周,治疗组24例痊愈患儿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8.3%;对照组17例痊愈患儿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35.3%,复发率通过卡方检验:χ2=4.606,P=0.032,说明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我国的常见病的发病率中居第2位,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小儿腹泻病的病因以病毒性感染和非感染多见,常规治疗以是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抗感染、补充益生菌和补锌),加强护理,然而常规治疗对粪便量和缩短病程不能明显改善,那么,如何缩短腹泻病程、减少患儿痛苦、减轻家庭负担以及避免腹泻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依然是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关注的问题[6]。

中医学对于泄泻的认识和治疗始于《内经》,后在历代医家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积累了宝贵而又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其发病部位在脾胃,发病机制的关键是各种原因所致脾胃功能受损,升降失职,运化失权,不能泌别清浊,混杂而下,而成泄泻;外邪多以湿邪为患,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治则。清·吴师机《理瀹骈文》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也。”故在临床中治疗小儿腹泻病用“内病外治”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解决了部分患儿喂药困难的问题。穴位贴敷是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是将调制好的药膏贴敷于人体相应的腧穴,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药效,同时药物的物理刺激使腧穴发挥自身功效,通过经络达于脏腑,调和机体的气血阴阳,恢复脾胃功能,起到止泻的作用,药物对腧穴的刺激,亦可将刺激信号传至中枢系统,从而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总之,药、穴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治疗作用,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7-10]。温中散中丁香温中散寒止痛,现代研究其具有止泻作用[11];高良姜温中散寒,止痛止呕;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止呕、抗腹泻的作用[12];苍术燥湿健脾,现代研究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13];砂仁温中化湿止泻,现代研究其具有抑菌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14];四药共奏温中散寒,止泻止痛之功;所选神阙穴“居中立极”,邻近胃与大小肠,具有健脾胃、理肠止泻之功;同时又是贯通五脏六腑之根,联络全身经脉,神元归藏之本,可以调整机体阴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现代解剖学证实脐是腹壁最终的闭合处,皮肤非常薄,非常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又被称为天然的药穴[15-16]。中脘穴可以疏通腹部经络,补气健脾和胃,发挥近治作用;现代研究其能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增多,增强胃肠消化吸收作用[17];主治呕吐、腹痛、泄泻;药穴相配,相得益彰,共同发挥散寒止泻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温中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腹泻时间,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巨大优势,且解决了患儿怕吃药的问题,依从性强,同時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及社区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薛辛东.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33-137.

[2]马融.中医儿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7,4:75-79.

[3]方鹤松.小儿腹泻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0.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7-269.

[6]儿泻停颗粒临床试验协作组.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J].中华儿科,2013,51(9):670-675.

[7]丁丹丹,郑军,李萍.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文献研究评述[J].陕西中医,2010,31(5):627-629.

[8]张春华,马真芳,李浩志.自拟中药贴剂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862-863.

[9]兰远.小儿腹泻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5):125-126.

[10]王慧明.中药敷脐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9):120-121.

[11]刘云华.谈丁香的药用价值[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4):41-42.

[12]胡佳惠,闫明.高良姜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0):2544-2546.

[13]李涵,金香环,赵百慧,等.北苍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园艺特产,2019,3:72-73.

[14]姜春兰,蔡金源,梁莹,等.砂仁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轻工科技,2020,36(7):43-46.

[15]张慧媛,张丽琛.敷脐散治疗小儿风寒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5):38-40.

[16]程红云,王霖,毕建青.隔药灸治疗小儿风寒泻3 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1):11-12.

[17]秦会帮,南文泽,杨铭.中脘穴的临床应用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9):214-216.

(收稿日期:2020-12-14)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联合循经按摩应用于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护理体会特别健康·下半月(2018年10期)2018-12-21活血止痛方穴位贴敷治疗血脉瘀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8年6期)2018-09-18穴位贴敷联合肺康复锻炼对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上海医药(2018年7期)2018-05-17腰痹通方穴位贴敷联合物理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现代养生·下半月(2017年8期)2017-12-28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用于妊娠恶阻的护理观察医学信息(2017年14期)2017-07-07滋水涵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30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年12期)2017-03-04"加味桃红四物汤"足浴治疗0级糖尿病足41例临床观察医学信息(2017年1期)2017-02-28早期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高龄尿毒症患者合并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观察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年5期)2016-12-19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临床运用特点研究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2016年4期)2016-10-20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20期)2016-08-11

推荐访问:风寒 穴位 小儿

《温中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泻临床观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