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学生观察与描述能力

时间:2022-03-23 10:37:03 浏览量:

王勇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开始,发现始于观察。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其科学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观察力是诱发思维的一个很重要的触角,而观察与描述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将观察任务具体化,通过观察来探寻事物的本质,用经过思维加工后的语言表达出来。

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低年段涉及的观察实验主要包含自然观察、短时观察、直接观察、定性观察和为提出问题而收集事实等简单的观察实验。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进行小组交流观察与描述的教学活动,小组交流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观察,有效激起组内同伴之间观点和研究成果的碰撞、交流,从而达到相互交换、评议、质疑、形成共识的目的,以此来提高小组交流的有效性。为能够有效地进行观察,提升观察力,就需要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本文对低年段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观察与描述能力的现状展开探讨,并提出合理建议。

一、观察与描述能力分析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而观察与描述就是在低年段所要重点培养的关键能力。

观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知活动。观察目标越明确,观察的计划性越强,感知到的现象就会越深刻,思维活动也就会更加积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如果只是用耳朵去听,一般只能获取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的有效信息,收益甚少,只有当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耳、口、眼、脑并用,学习的单位时间效率才会大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师生的互教互学,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观察活动,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升观察能力,对于他们进一步发展描述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新课程改革与实践,在科学课堂的小组活動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和实践,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如:经常会在课堂上听到教师这样的话语:“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观察交流一下。”但一节课下来,随意性很大。

“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观察时间,然后描述你所观察到的内容,开始!”两分钟后,教师原则性很强地喝止住孩子嘈杂的交流声,开始进入语言描述的阶段。结果可想而知,依然是发言积极的孩子说着自己原先的想法。

在还没有明确观察描述的目的和方法时,各组就展开了观察与描述活动,秩序混乱,声音嘈杂,教师不住地提醒要小声点,但无济于事。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时,思路很乱,漫无目的,东拉西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纵观以上现状可发现,小组的观察与描述更多的是一种走过场,走形式,而没有深入本质,没有引领学生产生科学思维。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意图通过本文帮助学生从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借助多种观察方法,带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目的、有准备地去交流,在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同时,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提升低年级学生观察与描述能力的策略

观察活动可以是一个专项的探究活动,也可以作为某个教学活动中的一环,而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以及观察之后的描述则能展现出学生的思维加工过程。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及任务

有目的地观察就会对观察提出要求,提升观察的广度和深度。反之,如果对事物熟视无睹,仅仅左顾右盼,观察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在观察事物前,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明白自己要观察的对象和要得到的结果,并做好详细的观察计划,把观察的任务和目的尽可能地具体化,比如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按照科学的方法有序地进行。只有这样,学生在进行观察活动的时候,才能主次分明,把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相关事物上,进而获取深刻且清晰的认知。

(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应该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有计划地开展观察活动,既要关注到总体与细节之间的结合,又要关注到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还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在开展观察活动时,如果动用各种感官协同合作,可以有效地提升观察效果。17世纪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提出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事物,而我们平时所要求的“五到”,即口到、眼到、耳到、心到和手到,说的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感知方式,提升观察的效力。

(三)认真做好观察记录

学习做好观察记录。低年段的科学探究以观察活动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的指导不仅要尽可能地细致,还要尽可能地做到深入,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及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观察活动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鼓励其用画图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厘清概念之间的联系,最后再用科学语言表述观察结果。

观察记录与描述的内容要有思维的加工。一个良好的观察者必须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及技巧,并且能够描述经过思维加工的结果。因此,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可以把零散的事物或者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联系起来进行观察,从而发现各自所具有的特点。比如在一堆杂物中挑选颜色、大小相近的进行比较,就可找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观察到的内容经过比较、分析、类比、综合等思维活动加工过再进行描述和呈现。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观察是一种“用心”的探究活动,而绝非漫无目的地“看”,教师应培养学生有意识细致地观察物体的特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好习惯,从而提升其思维参与的观察力和描述力。

猜你喜欢年段事物科学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0年11期)2020-11-16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走进科学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20年10期)2020-01-08点击科学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11期)2019-09-26点击科学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10期)2019-09-26《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整体使用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德育(2019年8期)2019-09-02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24期)2018-03-12单独中的洞见读者·校园版(2016年22期)2016-11-17科学怪咖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6年7期)2016-05-14A REAL HIT">TINY TIMES 3:
A REAL HIT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2014年10期)2014-10-27

推荐访问:描述 观察 能力

《提高低年级学生观察与描述能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