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协调发展的特色探究

时间:2021-07-11 15:57:20 浏览量: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系统。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持续推进,我国社会政治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此后,习近平又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分别具体阐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理念。协调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特色之一。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发展;特色表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协调发展的特色表现

第一、统筹国际国内大局,体现时代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同时代主题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密切相连的,在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同时也顺应着时代的潮流,体现着时代主题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社会不断走向改革开放,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时代问题为中心,既回答了现阶段中国社会自身如何发展的问题,又回答了发展中的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并根据中国与世界两个不同系统的演化,致力于世界体系的战略建构,尊重世界多样性与文化差异性,提出命运共同体建构。从西方社会制度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发展与中国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汇合点,参与国际事务。

第二,依据新发展理念,表现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决定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目标必须与民族复兴进程协调发展一致,“从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在统一上来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发挥走中国道路、发扬中国文化、凝聚中国力量这三者的协调发展作用。这一重大命题也引起了西方媒体与学者的关注。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特色体现在把社会发展的过程性与奋斗目标的阶段性统一在一起,使其成为协调发展发展的事业。

第三,“五位一体”建设呼应总布局。社会系统演化的内部机制是一组特殊的约束关系,它通过微观层次的运行的控制、引导和激励,选择放大或衰减机制,完成对内对外关系的协调,与系统微观层次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宏观的定向运动。

二、协调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协调作用是协调理论的主题,因为只有通过协調作用,才能使系统各要素紧密地联系和互动起来,也才能使各要素围绕目标形成合力,促进系统整体从无序到有序的更高层次的发展,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最重要的协调机理。要在科学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指引下,推动各要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要素的协调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向有序方向发展。这里主要是强调推进“五大协调”作用。

一是经济协调。发展是第一要义。经济的协调作用而实现的协调发展,是解决其他问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不发达、民生等问题的基础。要以经济的协调建设和发展为中心。在发挥经济的协调作用中,要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契机,进行区域经济的调整,促进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特别要充分发挥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区域的经济幅射作用,加快扶持和拉动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以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与发达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是政治协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祖国统一、民族大团结的原则,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尊重各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他们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保障各族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各不发达一律平等,保证不发达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在政治协调作用中,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思想、新论断,并加以贯彻落实,才有利于把各不发达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民主、团结、共荣、和谐、发展。

三是文化协调。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经济社会、民族区域建设的协调作用、协调发展提供先进文化和精神支撑。针对不发达地区文化事业还明显落后的情况,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热潮,提高不发达文化的软实力。要大力发展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各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健康水平,提高他们协调作用的精神素养和协调能力。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主义团队精神的培养,使之成为不发达协调作用的精神营养和精神动力。要大力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创造新的文化成果,共建各文明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

四是社会协调。就是通过各不发达的协调作用,加快社会建设来实现民生改善、生活幸福、身体安康、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要加大扶贫工作力度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要聚焦扶贫力量,形成攻坚合力。统筹领导力量、干部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把精力集中到脱贫攻坚上,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大决策亲自谋划、重大工作亲自推进、重大任务亲自落实。二是要下功夫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明确扶贫资金是带电的“高压线”,健全和完善全过程、全方位、网格化的扶贫资金监管机制,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允许违法违纪违规使用扶贫资金,坚持公开透明,严格责任追究,保证扶贫资金一分不少地用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三是要下功夫持续转变作风。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组织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推进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机融合。坚持一手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手抓特色项目工程,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应有成效。为此,要高度重视乡村地区特别是少数不发达地区已经滞后的社会建设,动员全民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不发达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特别要加速不发达贫困落后地区的社会建设,改善扶持的方式,提高支持的水平,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从中体验到不发达大家庭的协调、公平、温暖与和谐。

五是综合协调。就是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方协调也是互相联系,也是要协调作用的。经济协调是基础,政治协调是保证,文化协调是支撑,社会协调是结果。我们要把握好它们的地位和作用,综合协调平衡各方的目标体系,牵动好四方作用,才能使广西各不发达人民围绕目标,眼往一标看,心往一处想,人往一起靠,劲往一处使,构成协调机理,形成共建的合力,实现比以前更有序的新团结、新发展。

作者简介:马楠(1993.12—),女,汉族,籍贯:山西怀仁人,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研究商情(2020年29期)2020-07-23山区农机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年4期)2020-05-09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科技风(2020年10期)2020-04-10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科学与财富(2019年32期)2019-10-21推动党的政治建设与经济中心工作协调共促人民论坛(2019年28期)2019-10-16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智富时代(2019年8期)2019-09-24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智富时代(2019年8期)2019-09-24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研究青年与社会(2019年21期)2019-08-27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考党史博采·理论版(2019年7期)2019-08-13浅析如何用行政手段做好环境规划管理装饰装修天地(2015年10期)2015-05-08

推荐访问:协调发展 探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协调发展的特色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