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普-双高”:发挥教科研优势,建设新优质学校

时间:2021-09-24 17:14:30 浏览量:

张熙 蔡歆 拱雪

- 编者按 -

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北京市启动实施了“市、区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旨在发挥教科研专业优势,助力中小学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教科研部门和学校从基于学校发展需求的有效协同角度出发,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探索出系列有效经验,为扩大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起到推动作用。本期,我们呈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其实验学校的探索及经验。

为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强普通百姓的教育获得感,北京市在采取新建、改扩建学校、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等举措的同时,依托市区两级教科研力量,在制度设计上尝试实施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政策,帮助学校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政策实施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一批新优质学校跃然而生,受到广泛认可。这一实践经验与成果可用“两普-双高”来概括。

何为“两普-双高”?学校发展起始于办学基础和资源保障,体现为办学质量和发展速度,通过提高办学起点、加强资源投入,相对更容易显现学校发展成效。但不可回避的是,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具备优越的办学基础,有些学校甚至现有师资难以保障,不被周边居民信任,政策保障也处于最基本水平,这类学校即为普通办学基础、普通资源投入的“两普”学校。“两普”学校如何实现高质量、高速度的“双高”发展,直接关乎最广大人民利益。所以,“两普-双高”即是在普通办学基础、普通资源投入的中小学校中,教育科研部门积极发挥创新精神与专业智慧,为学校加入科学研究的力量,促进教育事业由经验化、自发性发展转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加速发展混合态势,使学校更多依托研究实现具有能量性、持续性、公认性特征的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两普-双高”的思路创新

“两普-双高”在发展目标上主张资源挖潜,而不是资源集中投入;在发展路径上主张内部造血,而不仅是外部输血;在改革举措上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尊重并运用教育规律,科学促进学校发展。“两普-双高”克服了原有“扶弱”政策的路径依赖,是创新驱动下新的均衡发展路径。

1.在价值取向上体现了真正立足于教育民生的思想

“人民满意的教育”既关乎物质层面的利益问题,更包含着精神层面价值、尊严和权利的实现等问题。“两普-双高”不是建设豪华学校,不用改变学校原有权益,不会在区域中形成新的资源竞争,造成新的不公平,而是在充分尊重每一所学校的生存权、发展权的基础上给每一所学校“出彩的机会”。以北京教科院为例,始终坚定追求“在普通的学校开展不普通的教育,让每一个平凡家庭的孩子都能获得教育的享受”。

2.在教育目标上体现出运用规律激发每一所学校的活力

这个探索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校活力。具体表现在:第一,最大限度地激活教师的教育热情与教育潜能,使教师能够想方设法去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潜能,在师生交往的全程中对学生健康发展进行赋能。第二,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学校的制度系统、文化氛围及物质条件,使整个学校的日常生活都成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宜居”环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发展自己的強烈欲望,进而展现与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两普-双高”探索中,学校师生真正是学校发展的主人,依托教科研,自觉追求发展。

3.在推进模式上克服路径依赖,努力追求创新发展

以往“扶弱”的路径往往在于改变基本投入,从财到人,从人到事,由硬到软,逐步提升。“两普-双高”的路径特点在于,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发挥各方潜力,实现共创、共享、共赢;在改革的外部条件企求上,从“等待投入”“顺次发展”转变为积极协同攻坚,通过关键领域的先导性项目突破,将学校发展进程由“先易到难”转变为敢于“先难后易”。

“两普-双高”的关键行动

“两普-双高”是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政策的有效落实。从启动至今,教科研部门和学校从基于学校发展需求的有效协同角度出发,不断探索出有效举措。

1.注重理论先导,进行专业研发

教科研部门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规律、教育实践的深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以学校更容易转化的方式进行输出。以北京教科院为例,启动了学校优质加速发展计划(SAP),构建了学校优质加速发展的理论与操作模型。加速计划形成了以基线诊断、共同体建设、路径选择、建设关键点以及结果呈现为节点的操作流程,以及由动力系统、实施系统、支持系统组成的完整操作系统,并辅以开发相应的诊断支持工具。同时,计划提出学校优质加速发展的四条路径: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九年一贯A-S-K课程;以提升学习兴趣与个性化支持为目标的学生学习系统;以丰富学生体验、让学生在天性的释放中逐渐了解社会法则、理解知识与文化内涵为目的的“学生中心”的空间建设;以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增进学生交流为目的的典型教育仪式。加速计划不仅提出了相关理论、行动方案,还进行了全程实践探索。这不仅是理论不断生成、丰富、改进、优化的过程,更是研究部门扎根于实践,和学校一起共同创造、共享成果的过程。

2.提供适切方法,挖掘学校自身潜力

教科研部门从每一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校本化地进行学校发展方案的设计与优化,确保每所学校找到最适合的发展路径,确定年度重点任务,让干部教师都能真正在本校的发展实验中提升主动发展动力与能力。例如,北京教科院帮助通州第一实验小学确立了“实施发现教育”的特色实验,并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认知风格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科实践活动实效性,提升师生核心素养和学生实际获得,使学校在各种专业交流与展示中脱颖而出。又如,指导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确立“每一个都重要”的办学理念,通过有意义的教育空间、能够迁移赋能的“动力课程”、高思维含量的“五课堂”教学模式,为普通小区中的儿童提供不普通的教育,迅速扭转了社区居民对学校的质疑,使其成为“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再如,在课堂教学等方面指导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教师增强业务素养,通过提供发展决策咨询、学科教学指导、核心素养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等教科研活动使该校成为教改领军学校。

3.建立专业共同体,完善机制保障

教科研部门基于自身及所支持学校的发展需求,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在机制上保障支持工作。北京教科院成立了由院长领导、各部门优势力量共同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被支持中小学校成立学校联盟,统一提出联盟纲领,整体设计联盟活动,分别入校推进具体选题,各自及时总结与提炼实践成果,做到规范流程与个别指导的匹配、个体发展与团体互促的结合,以专业共同体的方式引领学校发展。调查显示,93.6%的学校至少每月都有教科研人员入校指导,89%的教师表示项目实施后自己接受教科研人员指导的机会明显增加。

“两普-双高”的主要成效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北京市《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2014年,北京市教委启动了“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至2019年,共有22个教科研机构、48所中小学参与。项目之初,所有参与校均为本区域基础条件、办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学校,2019年调查显示,这些学校发展迅速,成绩卓著。

一是学校美誉度明显提升:90.3%的学校社会美誉度明显提升,93.5%的学校和教师获奖增多,87.1%的学校文化影响力提升,87.1%的学校学科成绩提升。二是教师主动性明显增强:项目实施准备阶段,只有17%的教师能够带着自己的规划参与项目,项目结束后,96.6%的教师能够制定出自己专业发展的规划,97.3%的教师形成了不断反思改进教学的习惯,97%的教师能够将教学目标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96.9%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并分析问题。三是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高:所有支持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80%以上的学校提升明显,93.5%的学校认为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了。此外,学生在道德品质、思维品质、自信心、創造性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素养方面也有了显著进步。

“两普-双高”的发展建议

从“起端”来看,“两普-双高”是为了解决北京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探索;从“过程”来看,是在北京这块土地上、在中国的文化与制度大背景下推进的教育探索;从“终端”来看,教科研部门支持的中小学校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带有极其浓厚的北京地域特点和中国特色,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未来,北京基础教育学位持续增加,与资金和政策倾斜支持相比,“两普-双高”模式教育资源依赖性低、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成效产出高,更有利于办学基础无明显优势的普通中小学校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是未来“深综改”的有效路径。因此,该政策在有效探索后应进一步推广,使之成为推动首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1.继续大力推进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政策

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前期实践取得很好的实施效果。北京市高校云集,教科研部门数量较多,教育研究成果丰富,在未来的“深综改”中,北京应凸显地域优势,推进“两普-双高”教育治理模式,使教科研部门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其支持作用,用研究成果引领中小学校创新发展,在全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支持方式应从个体定制走向整体推进与个体定制相结合

目前,教科研部门支持的中小学校仅有48所,为全市中小学总数的3%,支持方式为个体定制方式。通过前期的政策实施,教科研部门已形成学校加速发展计划等实践研究成果与有效支持方式。在政策扩展期,可对已有成果进行推广,在更多的中小学进行整体推进,从而实现整体推进与个体定制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支持学校的数量。

3.教科研部门要鼓励开展实践研究,提升学校指导能力

“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研究与经验推广”项目组对全市各区相关教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所有机构都能够用主动的心态对待教育行政部门部署的支持中小学发展工作,将其当作发展动力;但只有29.4%的机构在项目实施前就具有比较丰富的支持学校发展经验,其他机构只具有个别经验;只有58.8%的教科研机构能够根据学校发展诊断结果分解支持任务,其他多采用根据学科或者部门设置简单划分支持任务的方法。这说明各个教科研机构因地制宜指导学校发展的水平并不一致,其自身的专业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理论获取、理论转化、实践创新引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需要不断加强。在新的发展阶段,教科研部门应把此项工作作为机构发展的重要方面,支持并鼓励开展实践研究,整体提高全市教科研部门支持学校发展的水平。

4.为教科研部门支持学校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两普-双高”模式是先进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是中小学校发展的创新驱动,是加快推进新时代首都教育现代化、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方式。为推进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校发展政策,一方面应在评价指标和待遇上体现出对相应工作的认可,增加对教科研人员专业发展的投入与保障;另一方面,应尽量创造相对公平的学校发展环境,避免优势学校的强势影响普通学校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积极性。

总之,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是克服路径依赖、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创新举措,“两普-双高”模式是具有北京特点的教育治理模式,应该使其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优先关注课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学校优质发展实验研究”(课题编号:CEDA1602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双高教科研办学 做教科研,不可失“真”阅读(教学研究)(2020年9期)2020-11-06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求学·文科版(2020年10期)2020-07-18深化改革,激发办学活力教育家(2020年44期)2020-01-07“双高”基地甘蔗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及实践效果分析南方农业·下旬(2019年5期)2019-09-22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8年10期)2018-05-14School life课堂实录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8年10期)2018-05-14“双高”建设背景下校企合作上海大众SCEP项目运行机制研究丝路视野(2018年29期)2018-05-14甘蔗双高栽培技术要点浅析南方农业·下旬(2017年1期)2017-05-31

推荐访问:教科研 发挥 优势

《“两普-双高”:发挥教科研优势,建设新优质学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