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背景下“城市管理进社区”的历史演变

时间:2021-05-25 17:19:05 浏览量:

王明珠 王凤 李燕红

社区是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水平关系着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迅速集聚,居住区事务类投诉量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与城市管理职责相关的投诉占了很大比例。“城市管理进社区”最初的目的是宣传教育,但是随着城管执法进社区、城市管理进社区等工作的不断深化,其与社区治理的融合度越来越高,成为践行群众路线、深入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和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抓手,实现了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一、“城管宣传进社区”

在本世纪初期,由于城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因为各种原因形象被妖魔化,很多人认为城管的工作就是“掀桌子,踢凳子”,对城管工作存在敌意,不支持、不理解。为了进一步宣传城管工作、树立城管正面形象,让群众真正了解城管、支持城管,为城管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很多地方的城管部门创新宣传方式,开始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有的地方举办“城管开放日”活动、开展城管服务咨询、举行文艺汇演、制作宣传展板等,深入群众做政策解读、办事流程介绍、意见建议征集等工作,展示城管人员文明执法形象,营造相互理解支持、理性平和的社会氛围。

在这一阶段,“城管进社区”一词更像是开展某项活动的代名词和易于宣传的口号,包含各种不同的具体活动。一是通过开展“社区大讲堂”“城管公众日”“城管小记者”“我来当城管”“城市管理找茬”“城管队长接待日”“我是城管志愿者”等活动,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让群众全面了解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领域的法律法规、城管的职能职责、生活垃圾分类尝试、安全用电用气知识等,更好地为居民开展咨询服务和普法工作,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增进社区居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居民自觉参与城市管理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二是邀请社区居民、志愿者、公益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深入城管日常工作一线,向社会公众展示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成效,增进社会公众对城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加大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学校、施工工地、个体工商业户等的联系,见缝插针地开展宣传工作,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宣讲城市管理理念,成为城管队伍的“宣传板”。

二、“城管执法进社区”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随着执法重心下移、执法关口前移,城管执法工作不再局限于街头路面,而是将触角向社区延伸,针对社区内群众反映强烈的乱种乱养、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乱停乱放、乱摆乱占、乱踩乱踏、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执法,努力在职责范围内解决社区居民实际困难。在这一阶段,区级城管部门将部分行政执法人员下沉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小区,形成社区治理合力。进驻社区的城管执法队员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区属(街镇属)、街管、街用”原则开展工作,即执法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由相应街道(乡镇)负责,编制在区局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执法队员主要通过巡查和座谈会的形式,了解社区实际情况和需求,切实为居民排忧解难。由于种种原因,城管部门的工作一直难以为居民群众所理解,执法过程中各方阻力较大。通过进社区工作,执法队员的日常工作就发生在居民身边,管的又都是些“鸡毛蒜皮”却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为民办事,居民看得到摸得着,潜移默化中居民自然肯定这支队伍,对这支为民办实事的队伍产生亲近,从而推进执法工作。

三、“城管执法驻社区”

为了巩固第二阶段“城管执法进社区”的成果,实现“城管进社区”工作的常态化,很多地方开始推行在社区设置“城管工作站(室)”来实现“城管执法驻社区”。长驻社区有助于第一时间回应并办理群众诉求,做到闻风而动、全时响应、接诉即办,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畅通听民声解民困的“开头一分钟”。上海市虹口区为城管社区工作室提供“一名执法队员、一张办公桌、一个工作台卡、一个标识牌、一块联系牌匾、一份公示表”的“六个一”標准配置,其中标识牌将进社区城管队员的照片、姓名、执法证号、联系电话及工作职责全部公开,让城管社区工作室在居民区里定点安家,让联络员定时定点地为居民送上服务。青岛市李沧区城管执法局从2013年全面试点“1122”城管进社区模式,即一个城管进驻队员、一个街道办事处进驻人员,分别担任服务站站长、副站长,承担日常工作指导、宣传引导、综合协调职能。2个社区工作人员、2个物业工作人员,作为两个“1”的联络员,承担小区内日常巡查记录、对违章现象或苗头实施劝阻教育、对难以现场解决的问题备案上报等职责。

四、“城市管理进社区”

“城市管理进社区”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由以往城管执法的消极应对、强制执法向主动管理和柔性执法相结合转变,把服务做到社区,根据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从根本上转变单纯的“执法”,代之以“管理服务”,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取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城市管理进社区”加强了对辖区的日常管理,明确工作职能,确定管理主体,落实工作责任,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把更多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阶段,使城市管理问题可以被更早发现和解决,真正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例如北京市先后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摸排违法建设点位、环境脏乱点位,通过开展拆违治乱行动,推进老旧小区实现抗震节能改造,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指导,贯彻落实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促进责任单位和个人履行垃圾分类义务;建设社区早餐点和安全蔬菜配送点,切实解决群众食品安全问题。这些举措既加强了社区管理,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又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了影响社区和谐稳定的因素。

五、“城市管理进社区”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党建引领

以党组织领导社区治理为主线,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同步推进,完善街道、社区、单位和各行业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机制,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社区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党建引领,就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能力引领作用,着力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紧紧围绕市民“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需求,推动为民办事常态化、机制化,让群众家门口的脏乱污堵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把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实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三)坚持在服务中实现管理

以“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为契机,在队伍教育中不断渗透基层服务意识,深化服务民众的理念,拓展“进社区”任务,在原有进社区方案的基础上,充实社区服务范围和内容。要求广大城管队员投入到服务社区民众中去,实现城管执法部门与基层群众的良性互动,使“城市管理进社区”成为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务实之举。

(四)坚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好“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群众在维护城市环境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一切从群众意愿出发,解决群众最直接的问题。运用社区会客议事厅搭建便捷的议事平台,推进基层议事协商制度化,协调指导社区建立自治管理机制,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凡涉及辖区居民和单位共同利益的重要事务,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努力使社会治理过程群众参与、成果群众获得、成效群众评判。

(责任编辑:荣荣)

猜你喜欢 进社区城管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少年博览·小学低年级(2020年8期)2020-09-02以高校学生社区为载体的党建工作探析青年与社会(2020年8期)2020-05-11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党员进社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年5期)2019-06-04嫩江县开展“双进社区”活动,增添城市基层党建新活力党的生活(黑龙江)(2017年12期)2017-12-23开展学雷锋进社区志愿服务行动齐鲁周刊(2017年33期)2017-08-28开展学雷锋进社区志愿服务行动齐鲁周刊(2017年33期)2017-08-28左脑风暴中学生天地(A版)(2017年4期)2017-04-24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中国房地产·综合版(2016年10期)2016-11-18吃早餐难作文·初中版(2015年6期)2015-06-23大学生热衷当城管有喜有忧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8期)2013-08-30

推荐访问:演变 城市管理 治理

《社区治理背景下“城市管理进社区”的历史演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