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型传统场镇空间形态与特色景观研究

时间:2021-07-06 16:13:11 浏览量:

黄楚梨 张诗阳 向荣

摘  要:产业型传统场镇的营建过程深受主导产业影响,往往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盐都自贡位于四川盆地西南丘陵山地,因井盐业的发展成为富甲一方之地。历史上,自贡地区经历了因盐成邑,因盐兴市的发展过程。通过梳理历史上盐业发展与城市互动过程,研究在盐业影响下,自贡传统场镇空间形态的发展演进,并具体探究两大盐业场镇的形成与空间形态结构的发展特征,提炼城市特色景观要素,总结盐产业对聚落形成、场镇空间形态结构、功能布局、特色景观要素的影响。从传统的历史文化解译与传承两方面,可为当今产业型城市景观的延续与发展带来启示意义。

关键词:特色景观;空间形态;城市营建;产业;自贡中图分类号:F29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21)01-0065-09

当今城市发展往往受到政治、商贸、交通、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并随之被赋予多重复合的城市形象。在中国诸多复合属性的城市之外,还有一类产业型城市的发展动因相对独立。这类城市的产业发展对城市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决定着城市发展的走向,其影响始终贯穿于整个城市格局的形成及地域景观的发展中,盐都自贡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自有人类活动以来,盐作为生活必需品在世界范围内均曾是财富的象征,政府对盐课税,因盐而战,甚至将其作为流通货币,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世界盐业发展史中,自流井盐业多次被提及,先民于此地创造发明了一整套治井技术并凿出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其井盐钻井技术被《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史》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之现代钻井先河”。从多方记载中均可例证自贡盐业极富代表性,研究价值高。学界多有对盐业历史、制盐技术的深入研究,而兴盛数千年的盐业对自贡城市格局与景观的深厚影响却鲜少被梳理。因此,本文从盐业影响下城市景观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现自贡市域范围内的富顺县、沿滩区、自流井区、大安区、贡井区的部分区域,即清雍正八年(1730)前富顺县辖之地为研究范围,以东汉至新中国成立前为研究时段,对其进行研究。

一、自贡盐业发展与城市的互动过程

产业是产业型城市发展营建的基础。自贡城市的形成发展及演变均与盐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城市生成期:因盐成邑

早在远古时期,自贡先民在自然劳作中逐渐发现了浅表自溢而出的盐水,并随之刨出了一些咸水凼(也可称为“原始盐井”)。据史料推断,自贡地区首个盐井——富世井最迟应在东汉章帝时期(76-88)被发现并开采,但具体位置与发现时间不详,《元和郡县图志》云:富义盐井(即富世盐井)在县西南五十步,据推测应在今富顺县黄桷树转盘一带。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先民在富义盐井周边聚集,在沱江下游的水流回环处,即河道弯曲之凸岸的浅丘地形上,逐渐形成聚落。东汉末至魏晋时期,另一重要盐井——大公井被开采,其在距富世盐井约30公里外西北处,位于今贡井区天池山下河街附近,东临旭水河。该井出盐质醇产丰,因此聚人,先民沿旭水河西畔的河街而居,场镇渐成规模。

自此,自贡地区形成了最早的2个盐业聚落点,一东一西,各以富义盐井与大公井所在地为中心,辐射发展。

(二)城市发展期:初具规模

北周初年,官府划出以富世盐井为中心地区置县,因县界有井,出盐最多,故曰富世县。随后以大公井为中心,置公井镇。这是四川境内第一个因盐设置的县和镇,以两井为中心的辐射区域已形成场镇,商旅辐辏,百姓得其富饶。隋唐两代,富世县盐业进一步发展,在剑南地区(今四川大部分区域)的盐井中,唯此最大。此时,位于富世井与大公井之间的邓井也开始生产盐,此处不仅产盐质优,还是运盐必经之处,因此沿邓井河街筑屋兴场便成了必然。自此,两盐场相对独立发展,自贡形成以东西两盐场为中心扩散发展为主及中间零星分布有沿新凿盐井兴起的聚落格局。宋代,卓筒井技术使产盐效率大幅提升,劳动力加速聚集,此时富义县升为监,掌监盐,场镇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盐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此,富顺老城格局初显,形成四山夹两湖,湖山辉映之势。四山分别为钟秀山、玛瑙山、五府山、神龟山,其雨水汇流于自然洼地,形成西湖与邵湖(今废)。先人以西湖为中心,疏凿成湖,湖阔六七里,围湖造田、建屋,沿湖而居。西湖除游赏外,兼具城市调蓄池的功能,湖水满后经暗渠溢向沱江,使富顺老城免受洪涝干旱的威胁,形成了“山-湖-城-江”的城市山水格局。

自此,两盐场相对独立发展,自贡形成以东西两盐场为中心场镇,两中心之间零星分布有如邓井等沿新凿盐井或于运盐必经之地兴起的聚落空间形态。

(三)城市发展转折期:产盐中心转移

明正德末至嘉靖初年,富义、邓井盐井坍塌,新开自流等井。已开发近千年的老富顺县城一带的盐井卤源枯竭,人们于富世井西北数十里处新开凿了一批以自流井为代表的新盐井。自此,自贡盐产地的重心从以富世盐井群与贡井(即大公井,明嘉靖已经改名)鹽井群为中心,转移为以自流井盐井群与贡井盐井群为中心的区域。自流井盐井群与贡井盐井群相距仅十余里,较之前与东边的富世盐井群距离大幅缩短,两大中心盐场靠水路与陆路连通,打破了之前东西两大盐场独立发展之势态,二者共生发展。

以自流井盐井群为中心的区域快速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场镇初具规模。贡井地区一方面在艾叶滩等地新开凿盐井之地发展聚落,另一方面在已有聚落基础上,扩大城镇规模。富顺老城因盐井的枯竭不再是重要的盐产地,但在近千年的发展中,富顺已具一定城市规模,成为自贡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富庶的经济背景下,富顺县城已兴建文庙、筑书台、浚西湖,孕育了井盐经济背景下独具地域特色的富顺十景。

自此,自贡城市不再以井盐生产区为唯一中心,形成以富世、贡井、自流井三个场镇为中心,若干聚落空间复合发展之势。

(四)城市发展鼎盛期:富荣东、西两场鼎立

民国初年,自贡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盐都,盐卤资源久盛不衰,自流井盐井群与贡井盐井群被正式划为富荣东场与富荣西场。两次“川盐济楚”为自贡盐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高潮,于1939年划出主要产盐区成立自贡市,奠定了以井盐生产为骨架的城市形态。

(五)各时期城市形态小结

自贡传统场镇始终伴随盐井开采形成,并围绕盐业空间拓展延伸,各时期城市形态不断发展变迁:首先,围绕富世井形成聚落组团;紧接着,围绕大公井形成新的聚落组团,两大聚落组团相对独立发展并逐渐形成场镇,两镇间随盐业发展形成更多聚落组团;随后,富世等盐井枯竭,另觅自流井盐卤区,逐步形成三大场镇复合发展的三足鼎立之势,自流井与贡井场镇接壤,相互依赖性强,共生发展并形成今自贡市区形态雏形。

从各时期城市形态的动态变化可见,盐产业始终是贯穿影响传统场镇形成、发展的关键因素,因盐聚人而成邑是自贡城市形成的先决条件。

二、盐业影响下传统场镇空间形态变化与特征

自贡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地貌,区域内河谷纵横,降雨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旱涝交错。因地处内陆腹地,交通無利,自然基底条件也无过佳之处,自贡能成为富庶一方并享誉全国的盐都,盐业的影响功不可没,其对传统场镇空间形态变化与特征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清代以前城市空间具体形态资料较少,且年代久远,在历代变迁中难以考证,故下文以明末清初后有图文介绍的自流井与贡井两个传统场镇空间形态的变化为研究对象,具体探寻盐业推动下城市聚落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

(一)自流井场镇空间形态的演变

1. 盐业影响下自流井场镇的形成

明中叶后期,含卤量颇丰的自流井盐井群的开采为自流井地区带来飞速的城镇化发展。据载,于新桥下、上桥上,为火井沱,其河岸有井自流卤水,是以得名。据推测,自流井遗址位于今自流井老街火井沱河岸浅滩附近。随着自流井的开采,其周边区域也迅速发掘出大量盐井,井盐生产形成规模,人以是聚,以自流井盐井群为中心的生产与生活空间逐渐拓展,形成自流井场镇。

2. 盐业影响下自流井场镇的形态架构

自流井地区自然基底良好,釜溪河呈U型环绕北岸,两岸均为浅丘地貌,山体连绵起伏,大部分山体相对高程不超过50米,山水相依。根据文字记载并结合民国二十八年(1939)自贡市市区图进行推测,自明代后期始,自流井首先在采盐、产盐、运盐活动集中的釜溪河畔形成盐业生产空间,随后与井盐生产、运输活动相关的商人也聚集于此,在釜溪河北岸形成了以井盐贸易与运销为主的商业型集镇,与河畔平行形成了承载场镇主要活动的正街。此时聚落空间坐落于滨水的浅丘地形上,呈现出以正街为线,两侧近轴对称的列状式发展,街巷空间近直线型。随着郭家坳井区、豆芽湾井区、东岳庙井区、大坟堡井区、凉高山井区逐渐兴起,自流井聚落空间呈现出随井盐生产空间分布而布置的特征。这不同于大部分城市沿江河或道路分布或沿某中心辐射状发展的城市布局,自流井场镇整体呈现以正街滨水区域为核心,周围多点随井盐生产空间散布于浅丘上的自由散布型的场镇形态结构。

3. 盐业影响下自流井场镇的空间组团发展

自流井场镇空间主要由五大相对散布且稳定的产盐区构成,可将其划分为两个类型,其一为聚集共通型大组团,其二为散布独立型小组团。

聚集共通型大组团指釜溪河畔正街附近可串联起来的郭家坳井区与豆芽湾井区。此组团区域由于商业市集形成较早、盐井集中、交通相对便利,可由现光大街通向贡井盐井群,此地街巷呈鱼骨状分布,依山傍势,以正街为中心延伸出数条纵横交错的小街,形成了贡井盐井群到光大街过桥至正街,再由半边街往五星店方向,通往大坟堡井区的街道通廊。这些大街小巷构成了自流井场镇中心的街道骨架,且该场镇中心组团位于釜溪河畔,近盐运重地汇柴口,资源集中,人口聚集,商旅辐辏,发展迅速,生产、生活、商贸均于此沿街道骨架展开,形成稳定发展的场镇空间组团。

散布独立型小组团指距离正街相对较远,均是主要因井盐开采驱动而形成的分散聚落,分别为大坟堡井区、东岳庙井区、凉高山井区。大坟堡井区自清末发现盐岩体以来,井盐开采飞速,在其后数十年间,在面积仅1.2平方公里的地域上,先后开凿近200口盐井。大坟堡井区从一开始的半边街形态迅速发展为围绕盐井、灶房等的生产组团,形成“丁”字型街巷空间,东北向街道通向凉高山井区,西北向街道通向马冲口盐井群。出于军事防御考虑,清晚期,盐商集资在大坟堡井区的高处——王大山上修建大安寨,以石头围合筑寨,宅邸豪华阔绰,功能完备,戒备森严,是当时富足的盐商群体生活的另一场镇特色聚落空间。东岳庙井区紧邻豆芽湾井区,在中营山与王大山两山之间的山谷平地上形成顺应地形的街道,并成团状于山脚分布有三块聚落组团。凉高山井区距离自流井中心的正街较远,因盐业之利,于凉高山、大山铺、大石塔三处形成分散的团状聚落空间。散布独立型小组团完全呈现出由井盐生产空间高度影响并主导的场镇空间格局,成散布状分散于自流井场镇中心的周围。

(二)贡井盐井群区域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变

1. 盐业影响下贡井场镇的形成

东汉至魏晋时期,大公井于距富世盐井约30公里外西北处,即今贡井区天池山下河街附近被发掘开采,它是自贡地区继富世井后,第二口出盐质醇产丰的重要盐井。盐利丰厚因此聚人,先民沿旭水河西畔进行盐的生产及生活,逐渐形成贡井场镇。

2. 盐业影响下贡井场镇的形态架构

贡井地区也为典型的丘陵地貌,旭水河呈近N型自西向东穿过,在场镇集中区呈两山夹一河之势,两山分别为天池山与太平山。大公井位于天池山脚滨水的河谷盆地上,先民紧挨盐井,沿水生产生活,形成了一条与旭水河平行的街巷,被称作河街。河街最开始顺应浅丘地形,沿旭水河呈单条线型发展,后随聚落功能的发展,空间向西边高地扩张,形成二层平行街道。商贸活动的增加,使此处逐步形成前商店、后居住的建筑功能形式,街巷的日常生活与商贸功能趋于完善。

随后,受限于地形与建造技术等,明代在旭水河东边另辟新地,集中汇聚以行政管理、商业、居住配套等功能混合的区域。旭水河东岸聚落空间沿筱溪街发展,随功能的丰富,逐渐形成鱼骨型的街巷空间。这也是贡井场镇第一个不是直接因盐产地而形成的核心聚落空间,但其仍是盐业经济影响下场镇得以多元多点发展的成功新尝试,其至今仍为贡井老城生活中心的筱溪街的雏形。河街组团与筱溪街组团各自踞守旭水河东西两岸,由平桥相连,形成这两个沿旭水河的核心组团及多个因盐而成的聚落散布的架构,共同支撑起贡井场镇空间格局。

3. 盐业影响下贡井场镇的空间组团发展

贡井场镇空间主要由三大相对集中的产盐区构成,可将其划分为由河街、筱溪街构成聚集共通型大组团与周围散布相对集中的独立型小组团。

蓆草田井区主要由位于城镇核心的河街聚落组团与艾叶滩聚落组团构成。艾叶滩聚落位于河街组团以西数里之外,因盐的生产与转运在此形成聚落组团,呈线型街巷空間。苟氏坡井区包含城镇核心之二的筱溪街组团以及延伸至旭水河南岸的青杠林与苟氏坡组团。后者因苟氏坡与腰子岩区域的盐业生产,自发形成聚落空间,呈“丁”字型街巷空间。青杠林区域沿水而建,顺应旭水河与金鱼河的交合“丁”字型水路布置。苟氏坡区域在青杠林以南的浅丘区域。黄石坎区位于贡井场镇中心西南角,包括黄石坡街道组团与寨子岭堡寨。黄石坡街道组团位于姚家山与张家山之间的山谷平地,街巷空间呈线型,周边密集分布着盐井生产空间,聚落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周围盐区。寨子岭建于犀牛山老鹰嘴,具体功能不详,民间有盐商防匪与大盐商胡氏修以圈养牛马两种说法。寨子以石头筑之,寨堡墙高约十米,无论用作何用,其防御功能显著,是盐业经济下的独特产物,与大安寨、三多寨等堡寨齐名。

由上可见,贡井场镇的空间组团是以河街与筱溪街两大组团为中心,少量独立型小组团散布的发展模式,相较自流井场镇而言,此处的空间组团联系更紧密,分布更集中。

(三)盐业影响下两个场镇空间形态演变的比较与小结

就场镇空间形态与自然空间要素的关系而言,自流井和贡井两个场镇均属浅丘地貌,山谷育有一条主要水系穿城而过,初始的聚落空间均沿河分布,后期随形就势往小丘上蔓延发展。就场镇空间形态与生产交通空间要素的关系而言,自流井场镇空间与盐业生产空间高度契合,场镇首先出现于盐业生产空间,随后于旁侧形成盐的交易市场,盐业工人与相关贸易商人也于此而居,多类服务业、商贸业等空间均沿正街分布,正街始终是场镇唯一的中心。而大公井场镇空间一开始与盐业生产空间高度契合,与自流井场镇类似,沿水形成平行于水的生产、生活、商贸空间,但随后因地形等因素所限,另在对岸新辟无盐卤之地发展服务于生产、生活、商贸补给型聚落,两个组团空间共同构成贡井场镇的中心。此外,因水路运输是当时盐运的重要途径,且河水可供给生活用水,两个场镇中心均沿水道展开,生产生活均高度依赖河流。就场镇空间组团方式而言,自流井场镇为“一核心多散点”的组团形式,而贡井场镇为“双核心少散点”的组团形式,相对更为集中。

两个场镇空间形态的起因与形态相近,在发展中因地形地势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组团形式,但无论哪种组团形式都深受盐业经济影响。可以说,因盐而成的聚落组团共同支撑起两个场镇的形态格局,成为自贡早期城市雏形的骨架。

三、典型地域景观要素

从上文可知,自流井与贡井两大盐场在盐业推动下完成了从场镇选址、聚落兴起、街巷形成的生成过程。此外,盐业对城市内部特色景观的形成与演变也产生极大影响,形成多类典型的景观要素。

(一)盐业生产空间要素

自流井与贡井两大盐场周围应需而生了大量生活空间,形成场镇聚落。盐业生产空间作为场镇核心,是地域景观要素中重要的一环。盐业生产空间包括盐井、天车、灶房、笕管等。每一个盐井上方架设着由耐腐蚀的杉木捆绑制成的天车,通过篾绳、汲卤筒抽取卤水,或就地设灶,或将所汲卤水靠笕管运送到灶房。在盐业发展初期,大多盐井因井设灶房,就地制盐后再运输。随盐业规模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自流井盐场气多卤少,贡井盐场气少卤多,因此需要“移卤就煎”,两大盐场间也应运而架起数组笕管,产生数个笕号。

天车矗立于盐井之上,盐井开采到何处,其便屹立于何地。天车高度由数十米至上百米不等,有单脚、双脚、八脚等多种类型。另一与天车并列的盐业生产工具是笕管,其以打通竹节制成,高低相地势为之,此山与对山若高数丈,即埋土内由此山达彼山;如无对山,则相地之高下,翻山越岭由河底穿过。笕管应势就地,从天中或水里而过,是搭建起天车与灶房联系的“盐桥”。天车与笕管随地势组合出不同的生产空间,与其他盐业相关生产场所共同构建了盐都自贡独特的地域景观。

(二)盐商府邸

盐业的垄断性经营与高额的利润为盐商带来巨大财富,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盐商往往选择自然环境优美、风水俱佳之地修建祠堂与府邸。这不仅能满足盐商家族享乐生活,而且也是其财力与社会地位的象征,因而各式名园应运而建,自贡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的私家园林。

四大盐商之一的胡氏家族所建宅院胡慎怡堂,是盐商府邸中的翘楚。经多次扩建,胡慎怡堂宅院形成了东、中、西三区组成的重台重院,其中西区怡园整体格局仿照大观园,引活水入园,园中布置有红白荷湖、水榭、长廊、花溪等园林要素,园林风格雅致,是自贡地区私家园林之典范。另一大盐商家族王三畏堂的玉川公祠,位于靠山面水的缓丘之上,整体建筑群分正院与东西两院,与胡氏民居布局类似,其生活起居场所在左,园林与祭祀场所在右。上述两大盐商家族的府邸至今仍存,与罗园(今金陵檀木林酒店)、涵园(今久大盐业公司办公场所)等盐商府邸分散在城市骨架里,构成了宝贵的盐商私家园林遗址群,极具盐都地域特色。

(三)盐业会馆

自清中叶,自贡逐渐兴建起盐商同乡会馆与工人会馆,会馆建筑形式精美,助推了城市“九宫十八庙”格局的形成,极富地域特色。因盐业蓬勃发展,各地商人汇聚于自流井与贡井两盐场区域聚敛财富。盐商为款叙乡情、共商议事,纷纷集资修建同乡会馆,如陕西富商修建西秦会馆、岭南富商修建南华宫、贵州人修建霁云宫。这一类同乡会馆建筑形式考究,精美奢华,是当时富有的盐商阶层社会地位与财力的彰显。另一类行帮会馆是由不同行业工人集资修建,如盐业工人修建炎帝宫、屠宰工人修建桓侯宫。这一类会馆建筑受限于工人群体的财力与社会地位,建筑形式相对简单。

大部分寨堡园宅择地于风景优美的城郊,会馆建筑大多集中分布在场镇人口聚集的位置。从1872年的《自流井小溪图考》可见,彼时自流井滨河区域有大量宫庙分布,仅从下桥至夹子口河段,从西向东便排列着南华宫、禹王宫、万寿宫、贵州庙、土地祠、张爷庙、天上宫、陕西庙、王爷庙等会馆庙宇建筑。贡井区域沿河街聚落组团也分布着湖广庙、贵州庙、南华宫、陈家祠堂等宗祠会馆建筑。两大盐场会馆林立,展现了城市之盛景,颇为壮观。盐业发展推动了会馆的兴建,其多兴建于人流聚集之地,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布局,巩固人口汇集,形成了独具盐都特色的地域景观。

图6  自流井小溪图

四、讨论

上文详述了自贡盐业发展对场镇形态、结构、空间、功能、特色景观要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自贡因盐成邑到盐场鼎立、城市高度发展的过程中,盐业是不可磨灭的推动力,深刻影响着自贡地区传统场镇景观的发展演进。

(一)盐业直接影响聚落形成

从上文对自贡城市聚落形成的脉络梳理可以明晰:早期的聚落围绕富世井与大公井的井盐生产空间形成,人们就井设灶,盐业工人临此而居,形成了初始的场镇形态。随后,邓井等多地盐井的开采,于井盐开采处、运输必经之地均出现了新的相对独立的小聚落。在盐业发展的近两千年间,虽然因战争与天灾曾出现数次大规模盐井的废弃与再开采,但这并未影响自贡城市聚落直接受盐业推动的大局势。自贡地区在早期因盐聚人,因盐成邑,后期聚落的发展基本以早期聚落为中心,线性扩展或朝平行的二层台地扩张。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围绕富世井盐区、自流井盐区、贡井盐区发展起来的聚落,后期在盐业经济的推动下,商贸集市逐渐也汇聚于此,形成更为稳定发展的聚落组团,不再轻易随盐卤资源的变化而变迁。至今富顺县黄桷树片区、自流井区滨江路片区、贡井区河街片区仍是区域内生活、商贸的老城中心。由此可见,盐业不仅是自贡城市聚落兴起的成因,而且是近两千年聚落形成变迁的直接且关键的影响因素。

(二)盐业生产空间的散布奠定城乡交融的场镇结构

盐业促进并影响着城市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而具体的盐业生产、运输、交易空间分布则影响着场镇结构的形成。直至民国时期,富荣两场区域的场镇结构都未经系统规划,完全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形成。其总体呈一核多点的环绕组团,形态分布相对自由散布,几乎每个组团中均分布有盐业生产空间。场镇结构组团随盐井的开采地点分散在谷地、水边、浅丘或农田里。可以說,盐业生产空间坐落于何处,聚落便在何处形成。也正因如此,富荣两场区域的城市空间与农村空间之间没有明显分界,盐业生产空间因盐卤资源的分布而间插于农田之中,城市与农村呈现出融合的态势,加之两场周围区域从未曾修建过城墙,整个城市结构在盐业生产空间分布的影响下呈自由生长态势。

(三)盐业衍生出多元化的城市功能布局

盐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多元产业和商贸的发展,如井盐开采工具高度依赖于竹子、木材,制盐需要煤炭作燃料等,因此形成了与盐业相关的商贸交易市集。此外,因盐业带来的厚利使得城镇人民对生活用品有着多样化的需求,因而也形成了各类土产与进口的日用产品的商业市集。“盐号栉比鳞次,金融活动,立可集数,行商坐贾,肩摩踵接,不亚于通商大埠”,各类服务业、商业、金融业等汇聚于此,可窥自贡商业的多元与繁荣。在盐商资助下修建的医院与学校也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布局,其建立离不开盐业的支撑。

(四)盐业为自贡地区留下丰富的地域景观

盐业生产空间所包含的天车、盐井、地滚、笕管、灶房等密集地间插在城市浅丘地形之上,生产性景观与自然基底有机融合,塑造了独具盐业特色的融山连水的地域景观。在盐业蓬勃发展下建成的盐商府邸、寨堡、盐业会馆等精美绝伦的建筑与园林空间,更是城市骨架上珍贵的地域特色景观组团。这是一种独特的因盐业影响而形成的地域景观,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烙印,弥足珍贵。

五、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自贡城市飞速发展,盐业生产机械化,天车仅余数十架,会馆庙宇损毁严重,曾经的部分盐场街道被拆后也难再觅踪迹,天车林立、笕管纵横的内陆盐都几乎不复存在。近年来,自贡大力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老工业区升级转型、新区拓建等相关工作,在历史文物保护、产业转型、城市功能完善优化等方面获得一定突破,但传统产业型场镇地域景观逐渐丧失等问题不容忽视。

基于此,从城市历史形态与地域景观的视野来看,从中得出的启示主要有两点:(一)解译历史发展经验,有助于解析传统场镇历史形态中的文化、历史、功能等价值,这是挖掘城市内涵、传承城市文化、维护和谐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二)慎辨地域景观的转译。当代城市建设日益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弘扬与表达,但往往容易陷入具象的表面符号堆砌,与传统地域景观的多元且含蓄的内涵相悖。挖掘并传承历史文化内涵,尊重文化的多元,可为当代人创造更多寻找共情的景观空间。

历史的梳理研究不是要照搬复制过去的传统,而是希望在对这片土地有深入的了解后,以史明鉴,去糟取优,更好地保护前人传承下来的历史遗产,在趋于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风潮的当下,发展属于这个时代的具有产业型城市独特价值的地域景观。

(责任编辑:邓军)

Study on Landscape Patterns and Spatial Form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Town:
A Case Study on the Salt Capital Zigong

HUANG Chuli  ZHANG Shiyang  WANG Xiangro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n industrial city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its main industry, often forming a unique regional landscape. Zigong, located in the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of the southwestern Sichuan Basin, it was relatively isolated, but it had become an extremely rich land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ll salt industry. Historically, Zigong has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of settlements and city due to the salt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of urban settlements have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exploitation and production of salt wells.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of well salt industryand urban interacti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tow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alt industry, specifically for th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structure in two major salt industry townsand refines the issues of regional landscape for the city. Finall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alt industry on the formation of settlement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tructure of the town, the functional layou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elements, providing guidance for th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landscapes in todays industrial cities from the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historical culture.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spatial form; urban construction; industry; Zigong

作者簡介:黄楚梨(1995-),女,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诗阳(1990-),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博士。

王向荣(1963-),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教授,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资助“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传统人居支撑体系作为当代城市绿色基础”(编号:2019XKJS0317);北京林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传统人居视野下城—湖系统的结构与格局及其转化研究”(编号:2019XKJS0315)。

①马克·科尔兰斯基.万物之用:盐的故事[M].夏业良,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7:183-198.

猜你喜欢 盐业组团空间 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21年1期)2021-04-06空间是什么?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1期)2021-03-29十二星座在团队中都是什么担当意林·少年版(2020年22期)2020-12-10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8期)2020-06-29兵器组团“打雪仗”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7年1期)2017-06-01改革领导文萃(2017年6期)2017-03-24发改委批复31省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2期)2017-01-24发改委批复31省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2期)2017-01-24“盐改”破冰之旅民生周刊(2016年10期)2016-06-18谁更重要爆笑show(2015年5期)2015-07-09

推荐访问:形态 景观 传统

《产业型传统场镇空间形态与特色景观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