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际化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一体化实效探析

时间:2022-01-29 16:23:29 浏览量: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6)

摘  要:国际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历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挑战之后,中国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思路和大国态度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接受。同时,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了育人环境、多元文化碰撞、大数据网络化等一系列新变化、新挑战,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山西工商学院在大思政教育教学方面的一系列探索为研究对象,通过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三个层面,多角度探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以期通过“组合牌”的方式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

关键词:国际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4-0068-03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国际化背景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效应研究”(课题编号:ZC-20033);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课题“应用型高校口译教学一体化实践研究——以山西工商学院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馆为例”(课题编号:sxzs20200087)。

作者简介:白璐(1984—),女,硕士,山西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协同发展。

现阶段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经历由第一个一百年向第二个一百年连续推进的关键时间节点。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教育既要适应新时代世界各国的发展和需求,又要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飞速变化发展的国际形势下,坚持脚踏实地、实干兴邦,成为拥有甄别能力、敏锐观察力的“想做事、会做事、能做成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国际化背景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工作重点

(一)教学中心——学生

文化是教育的核心和载体,主体是学生。三全育人的关键是要回答三个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人”就是学生,其中也包括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拟留学学生人数逐年攀升,这类学生是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参考标尺之一。文化多元及大学生个性化特征的日益凸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国内课程思政教育对拟留学学生起到怎样的影响,能否通过出国留学这个契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是对现阶段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重要检验[1]。

高校中的拟留学学生在国内接受教育期间能否把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其自我意识层面的一部分,在接受外国文化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能否将在国内接受的课程思政教育一以贯之,并外化为相应的行为和持续行为习惯、转化的程度有多少,是衡量思政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当前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方面。课程思政并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更多的是要在教学效果上得到体现,一名名学生就是一张张“中国名片”“地方名片”。未来,中国将以大国姿态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这就需要大批有理想、有自信、有担当的国际化人才。

(二)教学引导——教师

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国际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具有海外学术背景,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外籍教师在国内高校任教。网络大数据环境对教师的要求日趋提高,教师对信息的甄别筛选,讲解问题时的角度、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大局观念、紧跟党的领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取学生身边的案例,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坚持用润物无声的方法,把专业课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等一系列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以“情感+知识点”的方式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坚持兼容并包,融通古今中外,帮助学生提高自觉判断和抵御文化渗透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目前在国际上的定位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困难甚至瓶颈,进而深刻理解所学专业的责任与使命,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内生动力。

(三)教学保障——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要统筹多方资源,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育人格局。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课程思政教学一体化”理念納入各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统筹安排、共同发力的和谐有效沟通机制,秉承“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统一思想,让政策能够从上到下落实到位。

各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应以基层教学组织为主要推手,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方法深度融合能力、教学资源广泛使用能力,打造校内教学联盟组织,搭建校内平台、校校平台,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打造有效协同的体制机制;打造一体化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及教学资源共享,点面结合,创新思政课程体系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利用学科的交叉融合来完成当代“复合型人才2.0”的培养过程[2]。

二、高校国际化背景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工作难点

(一)主渠道与主阵地之间合力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主渠道和主阵地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两张嘴”“两层皮”现象,部分高校在教学效果上还未达到“1+1=2”的基本教学效果。具体问题表现在: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思想动态和现实困惑关注不足,课堂上讲授的理论和案例选择缺少亲和力和针对性,导致课堂上“抬头率”不高,讲授的内容难以真正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辅导员主要聚焦学生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对思想理论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导致学生活动在思想理论的指导方面略显薄弱,让学生的学习反馈容易停留于一时的触动,不易实现思想的升华。在学生活动中,高校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把握国际化带来的机遇,通过获取信息、甄别信息、沟通交流、实践探索等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在了解国情世情及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将中国情怀和时代特征与世界眼光统一起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过程实现四个自信[3]。

(二)学生管理及教学环节主渠道与主阵地之间合力不足

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需要结合专业课知识,以润物无声的方法来传授给学生,因此需要教师提前做大量准备。教师应对国际环境的敏感度、我国的发展方向、党的大政方针有一定程度的涉及和研究,如果没有把这些和专业课进行有效融合,就会让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容易在教学上停留于简单的政治宣传和“填鸭式”灌输,学生的接受程度就会大打折扣。打造一堂生動的、接地气的课程思政,教师要有突出的政治性、严谨的专业性和睿智的思维方法,讲出知识背后的方法、知识背后的真理、知识背后的经验,从而打造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

在教学科研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重视课堂教学效果延伸,专业带头人、授课教师、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共同组成备课小组,根据现阶段国情和国际社会的发展,指导本科生结合专业课知识点和时事热点进行课后实践和研讨;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突出思政引领,打造“专业育人特色课”“实践教学优势课”;运用模块化、案例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聚焦问题、开放独立的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三)教学管理的创新度、融合度、包容性不足

目前,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还存在创新度、融合度、包容性不足等问题。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要善于打破常规工作思路,扩大教师交流的范围。如在课程思政的教育层面上,统筹从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留学生的教育交流和研修机制,有利于高校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寻找课堂上的重点内容。青少年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作用的发挥,需要紧密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发展的阶段上进行统筹,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和重点,构建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管理。

三、山西工商学院课程思政一体化探索

(一)学生层面

学风引领学生成长[4],加强学风建设,构筑“校园精神文明”。学风建设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工作,以大学生诚信教育为抓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山西工商学院通过一系列“共建文明校园”主题活动来凝心聚力:课堂文明——开展课堂文明礼仪活动;餐厅文明——开展文明就餐志愿者服务活动;宿舍文明——开展“五星宿舍”认定活动;行为文明——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检阅评比活动,并设立“校园文明监督岗”。

依托大学生喜爱的方式,建设学习型校园。学校组织开展“学四史 读经典 品书香”主题系列读书活动,包含读书分享、读书心得分享、线上知识竞赛、诵读文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翻转校园、微信、QQ、微博、钉钉、抖音等网络新媒体平台,通过直播、云班会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

根据调查显示,山西工商学院的学生在“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下,在校内外的学生活动中以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社会表现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称赞。学生积极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演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山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在山西省二青会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活动中都受到了广泛好评。该校外国语学院常慧琳同学光荣入选2020年度太原市“最美时代新人”,是所有入围“最美时代新人”的选手中唯一入选的大学生,极大地提升了该校的美誉度和社会认可度,是该校立德树人的标志性成果,印证了该校大思政育人的成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山西工商学院学子主动请缨、不惧艰险、冲锋向前,彰显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该校毕业生中,有的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冲锋在前,有的在援疆援藏的征途中扎根当地,成为中坚力量,有的让青春和热血在军营中绽放。

(二)教师层面

教师应注重“创新+地方特色”,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结合“太行精神”“右玉精神”等带有地方特色标签的教学内容,不断挖掘内涵,把握课堂主阵地,让学生从时代赋予的使命中找准人生坐标和努力方向。山西工商学院依托校内“大思政”育人基地,运用讲解、实景感受等方法,打造出一堂堂精彩的“行走的思政课”“有温度的思政课”。2021年9月,开学伊始,校党委书记朱天燕为学生授“开学第一课”,授课内容为建议学生未来发展,建议学习方法,建议不忘初心等,这种循循善诱,校领导亲自授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主人翁的体验,从而为后期的课程开设奠定良好基础。每到毕业季,校长牛三平都会为毕业生上“最后一堂思政课”,这种“思政教育一把手工程”的方式推进了山西工商学院课程思政一体化的速度。

该校专职教师以集体教研等多种方式 ,结合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方法,混合线上线下的资源,开出实践性强、时代感突出的“项目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课程;在授课中逐步形成以三种主要教学方法、三个辅助教学平台、三项课外实践训练为一体的“333”授课模式;选拔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为各专业的课程思政提出意见,把握方向;同时,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利用教研等多种方式加深外籍教师和有留学背景的教师、非党员教师对我国各项政策的了解和认同,共同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开放包容、相互尊重、互学互鉴、求同存异,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党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三)教学管理

山西工商学院自2017年10月率先在山西省拉开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的序幕,从师资配备、制度完善、统筹布局等方面不断优化现有资源来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2020年9月,山西工商学院大思政育人基地建成,这是山西省首个思政教育馆群,对应现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学院依托大思政育人基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丰富了学校思政育人的载体和人文景观内涵,实现了教育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反馈的和谐课堂[5]。

参考文献:

[1] 林丹丹. 新时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1):61-62.

[2] 吕东春.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 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6):47-51.

[3] 王瑛,许洁. 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J]. 改革与开放,2019(02):90-92.

[4] 赵鹤玲.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1):108-110.

[5] 凌双英.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09-11.

(荐稿人:李天怀,山西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猜你喜欢国际化课程思政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医药学科教学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34期)2021-09-26高职汽车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陕西教育·高教版(2021年7期)2021-09-26《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实践科学大众·教师版(2021年11期)2021-09-22大学数学类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大学教育(2020年3期)2020-03-04“课程思政”融入医学史教学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1期)2020-02-16生命教育视域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策略中文信息(2020年2期)2020-02-10增强仲裁国际化水平 提升中国仲裁影响力伙伴(2019年8期)2019-09-24活动预告进出口经理人(2018年10期)2018-10-17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23期)2018-01-22国际化大学的定义与评估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19期)2016-01-06

推荐访问:探析 实效 教育教学

《高校国际化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一体化实效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