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影像的创作与应用

时间:2021-09-04 19:24:15 浏览量:

杨婉艺 黄晓冬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视频、图像、动漫、游戏等新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媒介,也日益成为科普宣传的有效形式。《“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支持优秀科普作品(影视、微视频、微电影、动画等)的创作与传播”。在小学科学教育领域,由小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科学影像创作,借助新媒体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深受广大学生喜欢,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活动形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科学影像的含义

(一)科学影像的概念

科学影像是以视觉与听觉信息去反映科学,运用媒体技术捕捉科学现象,聚焦科学问题,通过影像、音频形式,将科学问题现实化或戲剧化,呈现科学探究历程,描绘精确的数据、精准的结论、精巧的应用,以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认知发展逻辑,揭示科学奥秘,展现科学魅力,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与美妙。

(二)科学影像的类型

从表现形式来看,科学影像作品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纪录片、科学微电影和科普动画等三个类别。科学探究纪录片,是以影视手段,记录真实探究历程,注重现实的真实呈现,重在探究过程中情节的跌宕起伏发展,旨在引发人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对科学问题的深度思考、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与兴趣,具有真实性、探究性、思维性等特点。科学微电影,是创作具有科学价值的剧情故事,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等要素,注重剧本的创作,叙事完整、生动,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故事性与代入性等特点。科普动画则是以动画的方式表现抽象的科学知识与方法,具有简明性、生动性等特点。

(三)科学影像的意义

科学影像的意义可以从科学素养培育、科学传播、资源建设等方面加以分析。从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来看,开展科学影像活动,学生通过镜头观察与探究世界,用影像记录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兴趣,提高动手创新能力,并且在影像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充分体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味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练就合作分享、实事求是、勇于求真的科学精神。从科学传播来看,科学影像具有简明、趣味的特点,通俗易懂,能借助微信、QQ、抖音等新兴自媒体进行传播,传播速度快,普及面广,可大幅提高科普宣传的成效。从资源建设来看,科学影像的创作有利于挖掘当地生活、自然资源的科学意蕴,丰富当地独特的科学教育资源,为发展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提供亲近的、熟悉的资源素材。

二、科学影像的创作

(一)创作原则

科学影像创作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探究性科普活动,是学生探索科学世界、体验媒介技术、展示实践成果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除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探究性外,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开展科学影像创作还应该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三自性。科学影像的创作应该切合学生的认知与能力水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能动性,引导或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体现“三自性”,实现学生精心构思、亲历实践、积极体验。

综合性。科学影像的创作应充分拓展其多样化的教育价值,除了传播科学文化、渗透媒介技术与艺术的感受与体验之外,创作时尽可能以当地资源介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家国情怀,使其兼具人文性与思政性,体现综合性的教育价值承载。

项目化。科学影像的创作具有主题化、长周期、合作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与项目化学习(PBL)具有相同之处,将科学影像的创作与项目化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问题—探究的实践性、深入性与曲折性,展现成长性思维,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方法解决问题、STEAM实践、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发展。

简明性。一个科学影像只解决或解释一个核心问题,解决过程要化繁为简,解释语言要通俗易懂,使任何对象都有可接受性与可感悟性。三种类型的影像时长不宜太长,探究纪录片与微电影宜控制在8分钟以内,动画片宜在3分钟以内。

思维性。如科学课一样,探究的环节是其形,思维才是其神,科学影像的核心是其思维性,思维的基本类型表现为“怀疑、证据与逻辑”,这是其科学性的根本内核。情节的发展体现出思维的发展,突出在失败中汲取经验、不断改进,突显成长性思维,以使观者有代入性与成长性的体验、收获与感悟。

(二)科学影像的创作过程

科学影像创作是一个主题生成—脚本编写—拍摄制作—后期编辑的过程,每一过程各有其操作要点。

1.主题生成

主题生成是科学影像创作的根本。好的主题才有好的脚本与作品。科学影像创作可以从教学、生活、社会、自然等多方面生成主题。

(1)拓宽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科学影像创作的重要主题来源。理论上,任何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均可拓展生成科学的、有趣的、可探究的问题,这是科学影像主题生成的主要思路。例如,学完了《光的折射》这一课后,引导学生拍摄探究与制作小彩虹的过程,记录从发现彩虹到揭示彩虹形成的秘密再到自己制作彩虹的全过程;学完“养蚕”单元,可引导学生拓展教学内容生成问题,拍摄《蚕的养成与应用》科学探究纪录片;学完《蜗牛》一课,开展“蜗牛有嗅觉吗?”的实验等。此外,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也隐含着一些好的科学影像主题。例如,2019年全国科学影像节一等奖作品科学微电影《两小儿辩日新编》,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拓展生成的主题。从“古代的现象争辩”穿越到“现代的实验解读”,巧妙地传达了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取自生产生活

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影像主题素材还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往往需要一双善于观察的金眼睛、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金脑筋。例如,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几个学生发现当地浔埔村的海蛎房颇具特色,采访当地阿婆,得知这海蛎房冬暖夏凉,不仅防潮还很坚固。为了验证阿婆的说法,学生把海蛎壳带回实验室,经过查资料、讨论、设计与验证,发现了海蛎为墙的证据。学生将这一过程拍成科学探究纪录片《海丝缘蚵壳厝——浔埔古村落房屋功能探究及其保护建议》,生成了一个兼具有区域特色、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社会科学的好作品。又如,可围绕家乡的物产、美食、建筑等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生成主题,进行科学探究。

(3)来自社会热点

科普宣传往往密切关注社会热点,这也是生成科学影像主题的一个可行思路。例如,食品安全、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病毒疫情等均是某个时段的社会关注点,这些热点隐含着食品添加剂、资源环境、生命健康等科学知识,可以扣紧知识点生成主题,以探究纪录片、微电影、动画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创作。如,围绕病毒疫情生成《防护口罩,真的安全吗?》的纪录片,探究不同口罩的结构、材料与防护等级。社会热点的主题生成能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积极参与社会议题的关注与研究,不仅学会知识与知识应用,学会科学探究解决问题,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4)源于自然探秘

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的学科。自然现象是科学的研究对象,以自然现象生成科学影像主题,是其本性来源。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在自然的现实情境中,学生很容易成为“问题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层出不穷。通过评价问题的价值性、科学性、可探究性与可行性,能够生成好的科学影像主题。这种主题也往往具有区域性特色,例如,观察海边的红树林,生成“红树林真的‘咸不死吗?”“怕冷不怕热的红树林”等主题探究;观察海水,产生“海水究竟是什么颜色的?”的主题等。

2.脚本编写

脚本编写是科学影像创作的关键。脚本编写时要发挥群体的才思,但要遵循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要有问题的产生、假设的思辨、方案的优化、证据的运用这样一条逻辑主线,并将主线贯穿于影像叙事或故事的情境、情节、情感变化之中。脚本的语言要简明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表达方式,并在戏剧化、生活化、趣味化上加以渲染,使语言表达生动有趣。

3.拍摄制作

拍摄制作是科学影像创作的主体。拍摄制作主要依靠各种拍摄技术的应用,要捕捉好整体镜头与细节镜头,要照顾到所有参演的学生,要如实记录探究的环节、操作的过程、数据的分析与运用,体现科学性与实践性。

4.后期编辑

后期编辑是科学影像创作的必需环节。拍摄制作采集的多樣镜头必须通过后期剪辑,使之成为逻辑线清晰的整体,并具有简明性与欣赏性。

三、科学影像的教育应用

(一)用在教学

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探究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影像的故事性、形象性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但科学影像用于教学,切忌代替学生的“动脑思考、动手探究”。要坚持为科学探究服务的理念,可以将科学影像剪辑用于探究的各环节,如,情境产生问题、方案的论辩、数据与结论的论证,以及结论与应用的解释。可以用于教学前,以增强学生的认知经验;教学中,以调动教学情绪、驱动教学进程;教学后,以巩固与丰富认知。

(二)用在科普

科学影像在科学知识、方法、精神、思想的普及中,其视听冲击更容易为人们所喜爱与接受,其故事性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与反省,其信息化更易传播,显示出独特而强大的作用。在学校的科学教育中,可以有效地应用科学影像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钉钉班级群等进行推送,使科普宣传在时空维上、在受众上、在内容上,能够泛化,形成较长、较广、较全的科普宣传效应,从而提高老师、家长、学生的科学关注意识,潜移默化出较好的科教氛围。

(三)用在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也就是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构成学校实施科学素养教育的一体两面。不同于课堂教学的共性目标,第二课堂注重个性目标,往往以社团等形式开展活动。科学影像可以成为一个特色的社团活动,培养有特长的学生,旨在推精品影像,建品质资源。

(四)用在科技节

科学影像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丰富科技节的内容。在科技节中,可以在影像记录事件、影像脚本创作赛、优秀科学影像展评、影像小达人评选等方面融入影像节的元素,使科技节更加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五)用在家校合作

在家校合作中,可布置学生利用假期,在家长的参与下进行科学影像创作,邀请家长参与评选,展映科学影像,介绍创作经验,使影像创作从学校延伸至家庭,开创科学教育在家校合作上的结合点与发力点,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形成特色与品牌。

猜你喜欢 科普科学创作 走进科学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20年10期)2020-01-08科普侠:古代历险 (八)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2019年10期)2019-11-14科普侠:古代历险(七)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2019年9期)2019-11-01点击科学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11期)2019-09-26点击科学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10期)2019-09-26小艺术家大创作智慧少年·故事叮当(2019年8期)2019-09-03科普侠:古代历险(二)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2019年3期)2019-06-11科普侠:古代历险(一)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2019年2期)2019-06-11关于创作东方艺术·书法(2018年1期)2018-04-30科学拔牙小雪花·成长指南(2015年3期)2015-05-04

推荐访问:影像 创作 科学

《科学影像的创作与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