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点”设问有实效

时间:2021-10-13 22:17:32 浏览量:

陈云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项鲜活的、流动的进程,一种主动发现、设问探究、解决问题以及经常不在预设中的“历险”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必要的预设和知识的传递,更要合理利用生成性课堂资源,善于把握设问的“点”,于“兴趣激发点”“思路偏离点”“理解关节点”“认知困难点”“作答易错点”设问,引领学生向着数学知识的更广处、数学思想的更远处、数学素养的更高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设问;预设;生成

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泉敞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问的艺术是教学的艺术,是引导的艺术。有效的设问,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兴趣、纠偏思路、加深理解、突破难点、避开易错点。

一、于“兴趣激发点”设问

课前导入环节会为整节课拉开序幕,只有在课的预热阶段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唤醒他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主动快速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

例如,《可能性》一课,一位教师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早上我打开门,抬头远眺,太阳早早地就挂在西边了;低头近看,一只蚂蚁正叼着头毛驴向前爬行;偏头一瞧,一块骨头咬住了一条狗……

(学生哄堂大笑。)

师为什么笑?

生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师什么样的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

……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其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导入,教师精心构思的开场白设计是充满智慧的,学生无意间落入预设的“陷阱”,反而高度集中了注意力,主动寻找不合常理的生活现象。教师及时以“什么样的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提纲挈领的一问,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可能性”意义的自我辨析,为接下来“可能性”知识的学习奠定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基础。

二、于“思路偏离点”设问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现不一定都是围绕主题的生成。虽然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舍弃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抓住课堂上瞬间的动态生成,灵活巧妙地设置问题,保护学生自主研讨热情的同时,把他们“偏离”的思路拉回正軌,使学生的偏离点转化为新知教学的生长点。

例如,《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教学——

师花果山上住着谁?

生猴子。

师对,其中有这样4户猴子家庭。第一户有2只小猴子,第二户有3只小猴子,第三户有4只小猴子,第四户有5只小猴子。一天,这4户家庭的猴妈妈都买了一样大的饼。(在黑板上画4个同样大的圆)每户该怎样分给小猴们呢?第一户——

生每人半个。

师(展示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分吗?

生不是,要平均分。

(教师展示平均分的分法。)

师第二户呢?

生平均每只小猴小半个。

师第三户呢?

生平均每只小猴小小半个。

师第四户呢?

生平均每只小猴小小小半个。

师如果有像这样的第五户、第六户、第七户……呢?

生平均每只小猴小小小……半个。

师说得清楚吗?

生说不清楚。

师从数学的角度看,这样的一份该如何说才能既简洁又清楚呢?

(学生讨论交流,通过交流感知分数。)

……

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用纯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发现是缺乏数学元素的,这与教师的情境预设是偏离的,如果按此方向思考问题,预设的情境导入环节不仅没有意义,还有冗长拖累之嫌。而教师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用“从数学的角度看,这样的一份该如何说才能既简单又清楚呢?”一问,顺利把学生的思维从生活转向数学,引到课堂的重点——分数上来。有意的预设与无意的生成兼容相顾,互动共生,片刻间就让学生的思维从无方向到有靶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三、于“理解关节点”设问

所谓知识的理解关节点,往往是那些或隐性或显性地牵扯到全课内容的重要知识。一旦厘清这些知识,学生就会茅塞顿开,认知有所提高。教师若能于这些理解关节点处设计引领性的问题,就相当于抓住了整堂课的“课眼”,学生就能应导而思,以此作为认知的生长点,合理建构出系统的知识框架,既演绎出流畅的互动过程,更能发展分析类比、归纳概括等关键能力。

例如,“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规则”这一数学规定的教学——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还能表示公式。让我们来试一试:每个盒子里有x颗巧克力,8个盒子里有多少颗巧克力?你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吗?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看到黑板上的式子窃窃私语起来。)

师发现问题了吗?

生字母x和乘号几乎一样,难以区别!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可以把乘号写小点,把字母x写大点。

生不好,还是把乘号写大点,把字母x写小点。

生不如把乘号省略算了。

……

师想法都没问题,但规则得统一才行。请大家自学课本例3的内容,了解统一的规则,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规则”这一知识是约定俗成的数学规定,可以通过教师直接说明、学生自己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习得。而“乘号省略规则”是其中的重要关节点,对它的理解是否透彻影响着学生对整个简写规则的掌握程度。教师通过针对性的设问,引导学生发现乘号和字母“x”很像,容易产生混淆,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怎么表示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进而,让学生真正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四、于“认知困难点”设问

学生认知的困难点往往是其认知矛盾的“焦点”,教师的设问若能正确投射在“焦点”上,引导学生操作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验证总结规律,不仅能让他们产生认知兴趣,还能让他们学会深层次、多维度地思考,在数学课堂这块“投屏”上显现出创意灵动的影像。

例如,《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

师(出示图1)露出部分是一个整体的14,这个整体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典型性作品,如图2—图4。)

师判断这些图形设计是否符合要求,关键看什么?

生关键看是否一共画了4个三角形。

师4个怎样的三角形?

生4个和露出部分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师大家是否猜中了?这个整体到底是什么呢?请看——

(教师出示图5,学生表现出诧异的神色。)

生这四个三角形没有连在一起,不算一个整体。

师一定要连在一起的4个三角形才算是一个整体吗?

生我觉得这4个三角形是一个整体。比如,一个同学,我们可以看作是一個整体;一组同学,我们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一个班的同学,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

(学生交流与辩论,最后基本统一意见:这4个三角形是一个整体。)

在常规的《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师通常直接出示标好等分标记的图形,要求学生说出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或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这里,教师设计了一个看部分想整体的环节,在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还帮助学生实现了从“把单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到“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思维跨越,有效突破了认知的困难点。

五、于“作答易错点”设问

学生在成长的路上发生错误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在探索新知、获得能力的过程中,同样难免发生错误。所谓易错点,通常就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对学生易错点有所预料,对此开展有针对性的设问。

例如,《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的课堂练习反馈——

师食堂有煤34吨,用去25吨,还剩多少吨?

生34-34×25= 920(吨)。

师你能说一说34×25求的是什么吗?

(学生答不出来。)

师如果题目改为“食堂有煤34吨,用去一部分后还剩25,还剩多少吨?” 这题中的“25”表示的意义跟之前还一样吗?

生(恍然大悟)不一样!第一题的25表示具体的数量,根据数量关系“原有的数量-用去的数量=剩下的数量”可以直接列式:34-25= 720(吨)。而第二题中的25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指剩下煤的数量是总数量的25,要求还剩多少吨,就是求总数量的25是多少,可以用34×25= 310(吨)求出来。

师分析到位!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审清题意、辨清数量关系,才能确保正确解答。

我们应感谢这些出现错误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出错是那么自然且被需要,还因为他们的出错,让全班的注意力都聚焦到了错误“点”上。此时,教师针对性的设问,就能化腐朽为神奇,用“四两拨千斤”的只言片语,就把“迷途羔羊”顺利牵引回来。带回一大批可能犯相同错误学生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理性思维、严密求证和清晰准确表达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项鲜活的、流动的进程,一种主动发现、设问探究、解决问题以及经常不在预设中的“历险”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必要的预设和知识的传递,更要合理利用生成性课堂资源,善于把握设问的点,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引发学生深层思考的动力,促进学生互动交流的欲望,引领学生向着数学知识的更广处、数学思想的更远处、数学素养的更高处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指向核心素养的经历学习活动研究”(编号:E/D2018/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春莉,吴正宪.读懂中小学生数学学习:预设与生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设问预设小学数学 以生为本还原自主考试周刊(2018年58期)2018-06-28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28期)2018-02-03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17年73期)2018-01-31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学习导刊(2017年4期)2017-10-23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卷宗(2017年26期)2017-10-17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南北桥(2017年15期)2017-09-05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南北桥(2017年15期)2017-09-05还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新课程·中旬(2017年4期)2017-06-18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7年2期)2017-05-09精妙设问:论述文写作运思之道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年7期)2016-07-25

推荐访问:设问 实效

《依“点”设问有实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