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语义和复句分类

时间:2021-06-28 16:49:28 浏览量:

刘汉斌

摘  要:在原有传统的复句小类的定名与分类的基础上,建构以逻辑定大类、关联词语义定小类的分类系统。按照这一分类原则,可以将现代汉语复句分为合取复句、析取复句、蕴涵复句三个大类以及并列复句、顺承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等九个小类。这样既不会出现“管不住”或者“没有管”的情况,也使得复句的分类更加清晰明确,同时还可以为对外汉语复句教学提供一定的便利。

关键词:复句;逻辑;语义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现代汉语复句的分类,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其中,二分法提出较早且影响深远。二分法的概念最早来自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P215),他以语法、逻辑范畴为分类依据,将复句分为等立复句和主从复句两大类。目前一些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2]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3]均采用了二分法,即把复句分为联合和偏正两种类型。邢福义指出,传统复句二分法解释不清事实,跟标志相冲突,缺乏形式依据。于是,他提出了复句三分法,将复句分为因果类复句、并列类复句、转折类复句三个大类[4]。邢先生的三分法着重强调了复句分类原则的一致性和分类结果的全面性。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的《现代汉语》就采用了三分法[5]。邵敬敏则提出了复句四分格局的新观点,在“时间”和“空间”认知背景下,将复句分为平等、轻重、推理、违理四个类别,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以语义特征为复句类别命名,构建了汉语复句的四分系统[6]。相对而言,四分法比较注重逻辑语义关系,采用了“语义特征对比法”。

可以看出,无论是二分法、三分法,还是四分法,基本上都是从语义视角入手来进行复句分类的。四分法虽然相对重视逻辑语义关系,但它把重点仍然是放在语义关系而非逻辑关系上。同时,尽管各家都强调分类标准的同一性,但往往会遇到“管不住”或者“没有管”的情况。比如,二分法把转折复句归入了偏正复句之中,不过,正如邢福义所指出的,存在一种转折复句是前正后偏的现象,如“爸爸坚决反对,只是妈妈没做声。”[4](P53)该句使用的关联词为表示轻转的“只是”,复句的主要意义反而在前句体现出来。如果将这种前正后偏的转折复句归入偏正复句,可能会稍微显得名不符实,是谓“管不住”。再如,在四分法中,转折复句归入了违理复句,而轻重复句中不包含转折复句,这种前重后轻的转折句就无法在四分法中得以体现,是谓“没有管”。

可以说,目前复句分类之所以存在“管不住”“没有管”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语言具有“以有限驭无限”的特质。如前所述,传统复句分类基本上都没有跳脱出语义的视角。而人类语言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从无限的语义中去总结共性,又试图使这些共性覆盖全部的语义,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认为,可以建构以逻辑命题为基础的复句分类系统。

二、建构以逻辑命题为基础的复句分类

乔姆斯基主张将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performance)加以区分,这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传统复句分类基本停留在语言运用的层面,那么,我们能否从语言能力这一层面对复句进行分类呢?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而逻辑在思维能力中无疑是占据着重要地位的。

自然语言中的单句对应着逻辑的判断,而复句则对应着逻辑的推理(这里所说的“逻辑”主要指的是抽象逻辑)。复句由单句构成,同时它们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均有对应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抽象逻辑出发,对复句进行分类。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主要探讨逻辑的基本命题、命题联结词跟复句的关系,而对于句子的真值问题,这里基本不涉及。明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自然语言和逻辑存在对应关系,但是抽象逻辑毕竟不是自然语言,命题联结词也并没有和自然语言的关联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认为,关联词充当了沟通逻辑和复句的桥梁。同时,关联词对于复句有两个位面的作用:第一个位面是逻辑,第二个位面是语义。恰恰是这两个位面,使得依据逻辑、语义标准对复句划分大类和小类具有了可能。

本文试图构建一个以逻辑定大类、关联词语义定小类的分类系统,一般到第二层为止。在对复句进行第一层分类时,我们将重点考虑关联词赋予复句的逻辑关系,着重考察根据逻辑关系句子可以提取的命題。因此,在论述时,我们主要是对复句的关系词以外的内容进行提取,这里将其称为复句的基本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复句分句中的否定意义往往来源于关联词,而否定对于命题又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将复句关系词带有的否定意义也归入复句的基本内容。在对复句进行第二层分类时,我们将考虑关联词赋予的事实之间的语义关系。正如邢福义所指出的,复句关系词语是复句中标示关系的构件[4](P26)。按照这一分类原则,我们将现代汉语复句划分为合取复句、析取复句、蕴涵复句三个大类以及并列复句、顺承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等九个小类。

三、合取复句

合取是逻辑的基本命题之一,它表示多个事件同时发生或者满足。合取和自然语言的“并”类似,但又不完全一样。逻辑的合取不考虑前后的意义,只考虑二者同时发生或者满足。比如,逻辑学中可以说:“陕西师范大学在西安合取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合取的命题形式为P∧Q。

关联词可以将复句的基本内容的逻辑关系确立下来,它也决定了复句可以提取的命题。如“既……又……”这组关联词出现在复句时,它便将复句的合取关系确立下来了,进而确定了复句可以提取的命题。

合取复句,就是关联词为合取关系的复句。由于并列复句、顺承复句、递进复句的分句均为合取关系,因此,我们将并列复句、顺承复句、递进复句都归为合取复句。例如:

(1)既有人找他,又有人找我。(并列)

(2)先有人找他,接着有人找我。(顺承)

(3)不仅有人找他,而且有人找我。(递进)

以上例句均可以提取合取命题“有人找他∧有人找我”。这就为并列复句、顺承复句、递进复句归入联合复句这一大类别提供了逻辑支撑。并列、顺承、递进关系复句的前后分句所陈述的事实,写成逻辑命题便是合取命题,即逻辑的“并列”。如前所述,关联词第一个位面的作用,是确立复句分句的逻辑关系;第二个位面的作用,是赋予复句语义范畴,它可以将具有相同逻辑基本命题的复句区分开来,即邢福义所指出的,关联词具有“选示作用”[4](P33)。

(一)并列复句

并列复句中的关联词和逻辑的合取最为贴近“并且”。这一复句的并列关系较为宽松,只要句子陈述的事实具有同样的空间、时间等范畴,就可以表示并列。因此,并列复句中的基本内容是可以易位的。如“既有人找他,又有人找我。”=“既有人找我,又有人找他。”该句前后分句交换位置以后,句义并未发生变化。就此而言,并列复句可表示为:P∧Q=Q∧P。

可以说,并列复句是合取复句最基本的代表类型,它就是并列具有相同语义范畴的事件的句子。相较于其他合取复句,它最大的特点是基本内容可以易位。

(二)顺承复句

从顺承复句“先有人找他,接着有人找我”中提取的逻辑命题是:“有人找他∧有人找我”。从逻辑上讲,顺承复句的P合取Q和Q合取P仍然是等值的。它和并列复句的区别是在于,关联词赋予复句以时间范畴,顺承复句分句的基本内容不能易位。比如,将“先有人找他,接着有人找我”的基本内容易位,改写成“先有人找我,接着有人找他”,句义就发生了变化。就此而言,顺承复句可表示为:P∧Q≠Q∧P。

在顺承复句中,关联词的时间范畴使得其基本内容在时间线上具有了先后的顺序,这也使得它和并列复句区别开来。

(三)递进复句

从递进复句“不仅有人找他,而且有人找我”中提取的逻辑命题仍然是:“有人找他∧有人找我”。它和并列复句的区别是在于,关联词赋予其分句以层递关系,因此,递进复句的基本内容不能易位;它和顺承复句的区别是在于,不仅分句间有层递关系,而且递进复句的时间范畴更为宽泛。例如:

(4)哥白尼的地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門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从时间范畴上看,例(4)无法明确分出先后顺序。这和顺承复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四)单纯的转折复句

在二分法中,转折复句被归入到偏正复句中。邢福义认为,这种分类方法“跟标志相冲突”[4](P53)。在三分法中,则将转折复句单列一个大类。邵敬敏指出,这种分类方法“有点儿理据不足”[6]。在四分法中,邵敬敏将转折复句归入到违理复句。我们认为,对不含假设关系的单纯的转折复句提取命题,是合取命题。如“爸爸坚决反对,只是妈妈没做声”的合取命题是“爸爸反对∧妈妈没做声”。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只是将单纯的转折复句归入合取复句中。而含有假设关系的让步句、假转句并不归入合取复句,因为提取让步句、假转句的命题,并不是合取命题。关于这一问题,下文会专门进行讨论。

四、析取复句

同合取一样,析取也是逻辑的基本命题。它相当于汉语中的“或”。析取的命题形式为P∨Q。析取复句即是一般复句分类中的选择复句。例如:

(5)或者你去上海,或者你去南京。

从例(5)中提取的命题为:“你去上海∨你去南京”。

选择复句的选项有时只能取其一,其中一者发生,另外的便都不会发生。逻辑学上称之为不相容析取,其形式可以表示为:((P∨Q)∧((P∧Q)))。用自然语言表述就是“P或者Q并且并非P和Q同时发生”。例如:

(6)要么被困难吓倒,要么把困难克服。

从例(6)中提取的命题为:((被困难吓倒∨把困难克服)∧((被困难吓倒∧把困难克服)))。

有的选择复句人们并不知道选择的结果,而有的选择复句人们可以知道选择的结果,这就是关联词所赋予的决选语义。比如,当我们看到“宁可”时,便知道说话人已经选择了“宁可”后面的内容。同时,其命题与限选复句有些许区别,主要是它添加了确定的否定项。例如:

(7)我们宁要少而精,也不要多而杂。

从例(7)中提取的命题为:((要少而精∨要多而杂)∧(要多而杂))。

在一定意义上说,选择复句其实就是逻辑中析取和不相容析取在自然语言中的表达。当然,逻辑和自然语言并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还要注意关联词所体现的语义关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如何区别并列复句和选择复句这一问题。如果我们明确了它们所能提取的命题的区别,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语言不是共通的,不过,对讲不同语言的人来说,逻辑基本上是共通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先用浅显的语言解释合取和析取的区别,在学生理解两者的逻辑差异之后,再结合关联词的具体语义进行示例说明,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蕴涵复句

蕴涵同样是逻辑的基本命题之一,其命题形式为P→Q。复句三分法将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都归入因果类复句,是和这三种复句所提取的命题都是蕴涵命题有着密切关联的。例如:

(8)只要有人找他,他定会很高兴。

(9)如果有人找他,他准会很高兴。

(10)因为有人找他,他很高兴。

从以上例句中提取的命题均为:“有人找他→他很高兴”。

蕴涵复句和上文所论述的其他复句的逻辑命题一样,其语义差异也主要是由关联词所赋予的。根据关联词所赋予的语义关系,我们还可以将蕴涵复句细分为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和目的复句。

(一)条件复句

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介绍了两种类型的条件复句:一种是有条件的条件复句,其下又可以分为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另一种是无条件的条件复句[3]。例如:

(11)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充足条件)

(12)只有春天到了,才能见到这种鲜花。(必要条件)

(13)无论什么时候到站,都有人热情接待。(无条件)

实际上,三者的差别主要取决于说话人想要强调的事件的真值,也就是说话人想要强调哪一个事件必然会发生。充足条件主要是强调“当P为真,Q一定为真”;必要条件主要是强调“当且仅当P,Q为真”,也可以说是“当P,Q一定为假”;无条件则是强调“P真或假,Q一定为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推理的支撑是来源于关联词所赋予的语义而不是逻辑本身。正是关联词的语义使说话人在说话时就已经预设了句子的真值。

对于带有否则标记的句子,四分法将其称为假转句而归入转折句,二分法则将其称为归入条件句。例如:

(14)除非各方都有合作的意愿,否则不能达成协议。

我们从例(14)中提取的命题为:“各方都有合作的意愿→达成协议”。关联词和否定副词赋予句子以条件及否定的语義,我们可以将其表述为:(((各方都有合作的意愿))→((达成协议)))。也就是说,从命题和关联词所赋予的语义来看,假转句的分句间具有蕴涵关系。由此可以认定,假转句和蕴涵复句的关系更为密切,而它所提取的蕴涵命题和单纯转折句所提取的合取命题则关系较远。因此,我们采取黄、廖本《现代汉语》的说法,把它归入条件复句。

(二)假设复句

在假设复句中,说话人不考虑句子真值的问题,说话人仅仅是一种推测,表明一种情况发生后,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其中,假设复句中的让步复句值得我们格外关注。例如:

(15)即使他说确有其事,我还是不相信。

我们从例(15)中提取的命题为:“((他说确有其事)→(我相信))”。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汉语教师还是英语教师,对于让步句的讲解,往往都停留在字面含义上,主要是围绕“让步”的意思去解释,结果很多学生仍然不明白到底什么是让步。其实,我们只要提取让步句中说话人所预设的命题就很好理解了。仍以例(15)为例,说话人的心理预设就是:“他说确有其事→我相信”。说话人在使用让步句时,后句是对自身心理预设或推测他人心理预设的否定。在人们的朴素观念里,别人强调肯定某件事,我们应当相信,而让步句恰恰就是让后句对这一自然而然的结论作出否定。说话人提出一个假定的条件,在后句否定假定条件预设可得出的结论,就是让步句。

(三)因果复句

因果复句和条件复句、假设复句的区别是在于,因果复句的基本内容是已知的或者已然的。例如:

(16)因为他是中文系毕业,所以我同这个爬格子的有许多共同语言。

在例(16)中,“他是中文系毕业”和“有许多共同语言”都是已经发生的,因此,才可以用“因为”“所以”作为关联词。如果是未知的、未发生的情况,那就属于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的范畴了。

目的复句

我们之所以将目的复句归入蕴涵复句,主要是因为目的复句的命题提取以后是反蕴涵命题,即P←Q。例如:

(17)迅速推进,以便早日打败敌人。

(18)迅速推进,以免被敌人打败。

反蕴涵可以写成蕴涵形式:Q→P。这样,我们从例(18)、例(19)中提取的命题就是:“早日打败敌人→迅速推进”“被敌人打败→迅速推进”。这里,说话人强调的是“当Q为真,P一定为真”。从逻辑和语义两方面来看,目的复句与充足条件复句正好呈现一种“镜面成像”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复句中有一种由果溯因的形式。例如:

(19)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就因为我们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从例(19)中提取的命题为:“我们党有力量←我们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可以看出,由果溯因的因果复句的命题也是:Q→P。由果溯因的因果复句和目的复句的区别是在于,由果溯因复句的Q是已知或者已然的,而目的复句的Q则是未然的。

六、结语

本文在原有传统的复句小类的定名与分类的基础上,建构以逻辑定大类、关联词语义定小类的分类系统。按照这一分类原则,我们将现代汉语复句分为三个大类与九个小类。具体如表1所示:

依据逻辑原则和关联词语义原则,对汉语复句进行重新归纳整理后,不仅使得复句的分类更加清晰明确,而且也不会出现“管不住”和“没有管”的情况。这是因为逻辑存在于每个复句之中,而逻辑的基本命题的类型是有限的。这和依据语义所作的分类有所不同,自然语言中的语义是无限的、错综复杂的,人为归纳的语义关系很难做到完全覆盖。

这种主要依据逻辑的分类方法还能为对外汉语复句教学提供一定的便利。虽然不同民族的语言是互不相通的,但人类的逻辑思维基本是相通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这种新的复句分类,实际上是把学习者未知的语义问题转变成他们已知的逻辑问题。当然,这种方法主要是作为补充性的手段,真正的对外汉语复句教学仍然是离不开具体语义的。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主要是以逻辑和关联词语义为原则对汉语复句进行分类,我们的分类目前只是做到了第二层,其下的小类尚未讨论,这一工作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去完成。此外,本文也未涉及到解说复句的归属,这是考虑到解说复句的逻辑命题有多种,目前的研究还不能明确其分类,因此也只能留在今后的研究中去解决。

参考文献:

[1]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邵敬敏.建立以语义特征为标志的汉语复句教学新系统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7,(4).

猜你喜欢 复句语义逻辑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16期)2020-05-15中日目的关系复句在句法层面的对比研究时代人物(2019年14期)2019-11-21浅析俄语动词前缀语义的意义科学与财富(2019年4期)2019-04-04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中学生博览(2017年22期)2018-03-07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二重复句划分例解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10期)2017-11-01从逻辑隐喻看培根《散文集》翻译的隐性逻辑连接速读·下旬(2016年4期)2017-05-10单位复句和双重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停顿不应当用句号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期)2008-06-25

推荐访问:复句 语义 逻辑

《逻辑、语义和复句分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