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时间:2020-09-10 11:40:21 浏览量: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同志们:

   按照县组织部统一要求,今天我们把全镇党员召集起来,进行专题教育培训,目的在于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大家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在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中,三项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中央要求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建设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队伍,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服务。加强和改进乡镇和村便民服务工作,提升服务群众的功能和水平。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基层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制度,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充分调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按照这一要求,今天我为大家讲授的党课题目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下来,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做以交流探讨: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保证党的各项政策能够惠及群众的“毛细血管”,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将党的温暖传递给群众的“末梢神经”。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和利益格局调整步伐的加快,城乡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各类矛盾急剧增多,失地农民问题、教育卫生问题、创业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一系列矛盾交织叠加,给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也给我们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干部感慨“现在群众的工作越来越难做了!干部觉得群众越来越不听话,群众觉得干部越来越不像话。”在某些方面,干部和群众之间已经隔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加快基层党组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如何彻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肠梗阻问题,如何确保为民服务能“一竿子插到底”,如何让干部和群众由窝心变为舒心,已经成为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什么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所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就是指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真正在为人民服务上体现全心全意的基层党组织。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也强调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加快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央高度重视,群众热切期盼,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巩固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们党有8500多万党员,分布在390万个基层组织中,99%以上的党员都在生产、工作、经营管理等基层一线。我们党的执政基础能否不断巩固,我们的国家能否长治久安,重点也在基层这一块。因此,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不能不重视基层基础建设,只有基础牢固才能地位巩固,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网上有一篇名为《反思“瓮安事件”:直面疮疤勇于纠错让执政党自警自励》的文章,文章是对贵州省瓮安事件的反省。7年前,贵州瓮安县城,一名女中学生意外溺水死亡引发了打、砸、抢、烧恶性群体事件,震惊全国。从一起刑事案件的定性之争,到一场严重的打、砸、烧群体性事件,这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反映出瓮安政府重管理、轻服务的执政理念和重处罚、轻疏导的执政方式,正如贵州省原省委书记石宗源所说,发生这件事是因为一些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多种纠纷相互交织,一些没有得到重视,一些没有及时解决,干群关系紧张引起的,反映出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还不满意。可以说,瓮安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偶然的必然性”结果,这足以说明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作用。再比如,1991年苏联解体时,戈尔巴乔夫宣布苏共解散,叶利钦下令禁止苏共开展一切活动,苏共近2000万党员没有一个人提出抗议,没有党员上街游行示威,竟然全部保持了可怕的沉默,说明苏共不仅中央出了问题,基层也早已溃散垮掉,历史教训非常深刻。“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更要兴党”,作为基层,我们必须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尽好本职,为党分忧。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进一步强化为民意识,转变干部作风的现实需要。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关键在于真正关心群众生活,进一步转变和改进作风,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毛泽东同志曾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生动地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只有这样做了,我们就变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紧紧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就会真正拥护我们。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下全国道德模范、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的事迹。文建明同志扎根基层30多年,先后在8个乡镇工作,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16年。他尽职尽责、扎实苦干,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攻坚克难、发展富民,探索总结出一整套有利于农村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积劳成疾,身患癌症,做过23次手术,依然奋斗在一线,不但创造了工作的奇迹,而且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文建明同志经常说“我是个农民的儿子,是党培养起来的干部,我要上对得起党,下对得起老百姓。乡村干部就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代言人。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就会一直惦记着你;你为群众办一件好事,群众就会感谢你一辈子。”文建明用自己的崇高精神和先进事迹证明,唯有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当成亲人,站起来能够成为一把为群众遮风挡雨的伞,俯下身子能够当好一头造福群众的牛,才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口碑”

 ,永远被群众留在心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变化,我们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从心理上拒绝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在阵营上推开了群众。虽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少数“害群之马”终将会祸害“马群”。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是为了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现实需要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其根本意义在于赋予基层党组织更强的服务职能,使这种服务功能成为党组织的一种特质、一种属性,使服务成为党组织的一种本能和自觉行为,避免使其停留在一般号召上,从而把党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服务功能的稳固化、长效化,从而在制度上、机制上保证党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拥护我们、支持我们。我们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宗旨意识,必须首先弄清楚我们干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弄清楚我们的根在哪里?本在哪里?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解决好“为了谁、依

 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始终保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这也是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生动诠释。

    (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

   大家都知道,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设立了以乡镇为最基层的一级组织,他们在领导广大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生产、支援解放战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我们熟悉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支援前线的民工就达886万人,相当于整个国民党陆海空军队,可见当时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动员力有多大;改革开放时期,在引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方面,全国各级基层党组织同样是有力的坚强保障。大家都知道,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经过50多年来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示范和表率。2014年,华西村销售收入达到

 812亿元,上缴税收115亿元,户均存款800—3000万元。能够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其关键就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党组织和优秀带头人——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吴仁宝虽然离开了华西、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名字却永远篆刻在人民的心上。30多年来,他始终做到“三不”,即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领全村最高奖金。由此可见,有一个战斗力强的农村基层组织和优秀带头人,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有力组织保障。相反,如果放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组织长期软弱涣散,长期脱离群众,甚至侵害群众的利益,不但会严重削弱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2008年,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曾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甚至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的“7.19”群体事件,执行任务的公安民警被500多名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殴打,冲突过程中,民警被迫使用防暴枪自卫,2人被击中致死。事件还造成41名公安民警和19名群众受伤,9辆执行任务车辆不同程度损毁。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当地胶农的切身利益长期受损,得不到维护。根本原因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在群众中失去了威信,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警民关系紧张,甚至出现对立,最终演变成影响巨大的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第二个问题:当前我镇基层党组织及干部队伍存在问题

   一是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有的村党支部在具体工作中,对发展缺乏思路、缺乏抓手,不能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生产技术服务和资金上的帮助,

 形不成基地加农户的生产经营体制,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慢。从目前来看,我镇虽然有1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但还有8个村在3万元以下,其中还有2个经济空壳村。有集体收入的也大多是以出租土地、林场地、房屋等为主,结构单一。

  三是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目前,我镇60岁以上党员共607名,占39.4%,而35岁以下党员仅145名,占9.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56名,占56.5%,其中小学文化还占大多数;女党员133人,仅占8.6%。老党员、贫困党员、外出打工党员和没有职务的党员的作用难以体现出来,少数党员在发展产业中,怕冒风险、担责任,只顾自身利益,在思想上甚至比普通群众还保守、还落后。

  四是党员管理难度大。随着外出务工、经商等活动的频繁,流动党员不断增多,且流动性大,去向难掌握,党组织很难与其联系联络。我镇流出的29名农村党员中,偶尔与组织保持联系的只有8人,很少有回家参加组织生活或汇报工作、生活状况的。

  五是坚持制度不严格。虽然健全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各项规章制度,但是坚持的不多、落实的不好,很多制度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收在盒子里”的摆设。

    第三个问题:如何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抓手就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方法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等四个方面对新时期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见指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保障,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应坚持的原则是:坚持服务改革,就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好宣传引导、统一思想工作,协调处理改革涉及的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推进改革贡献力量。服务发展,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发展力量,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发展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民生,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为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创造条件,为解决群众上学、看病、就业、养老、住房等实际困难提供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群众,就是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既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按照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提供服务,又充分运用民主协商、耐心说服和典型示范等方法教育引导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尤其要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是:一是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三是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建设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四是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五是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六是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经过3至5年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成效明显提升,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符合“六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回头看”活动,以及我镇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和自己的一些思考,我认为,当前要加强我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培养锻炼,提升服务能力

    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镇村干部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抓好党和国家在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回头看”活动,巩固活动成果,建立健全镇村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进同群众的感情,经常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抓起,扎实做好服务群众各项工作。坚持公道处事,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不侵占群众利益,自觉接受群众的评判和监督。

    二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要将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村级延伸倾斜。不断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力求务实管用。在注重培训镇村领导干部的同时,也要为镇村普通干部提供更多教育培训机会。镇村干部每年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累计一般不少于12天。

    (二)优化组织设置,扩大覆盖领域

   要坚持“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活动便利”的原则,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不断扩大党组织管理党员、联系群众的覆盖领域。要进一步巩固“两新”组织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在新产业项目、各类民间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坚持“建立组织”与“建设组织”相结合,健全基层党组织分类管理、晋位升级长效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选树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集中整顿一批后进党组织,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生机和活力。       

  (三)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

   全镇各村级党组织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引导农民进行合作经营、联户经营,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及时办理反馈群众诉求,帮助群众和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实际问题。机关党支部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转变作风。       

  (四)深化教育管理,激发党员活力

    要抓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历史机遇,把学习教育作为基础工作贯穿始终,把整改提升作为有力抓手扎实推进,把规范管理作为长效机制坚持下来。进一步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法,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始终发挥密切联系群众、贴心服务群众的政治优势。严格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经常性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新政策、新知识、新技能、新项目学习教育,促使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活动,坚决处置宗旨意识不牢、不想事、不干事、不作为的不合格党员,永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探索流动党员、离退休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等特殊类型党员分类管理办法,落实党内激励关怀保障措施,调动党员参与社会活动、服务基层群众的积极性。要着力做好发展党员和培训工作,注重把党员培养成服务骨干,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促使他们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五)完善服务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制度,不断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成效。推行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定期走访群众制度,利用元旦、春节、“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深入基层群众进行走访,倾听群众意见,解决实际困难。推行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联系群众制度,每名机关党员干部要至少联系一户困难群众,定期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承诺制度,采取提出承诺、公开承诺、履行承诺、评议承诺等程序和方法,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常态化,形成科学规范、实际管用的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六)改善队伍结构,加强队伍建设

   基层党员干部处在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前端,是倾听广大最基层群众意见建议的神经末梢,对政策的可行性、群众的满意度有着最直观的感知,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可想而知。镇村干部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奋斗在农村、奉献在农村,是行政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对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队伍建设,创新选拔培养机制,采取上级选派、跟踪培养、群众推荐等方式,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此次我镇村 “两委”换届工作,22个行政村共选举产生153名村

 “两委”成员,调整村支部书记3个,新进两委班子32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村达到20个,占总数的90%,71名村“两委”成员实现了交叉任职,交叉任职比例达到46%。“两委”成员中45周岁以下67人,占4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96人,占63%。队伍结构、文化程度明显好转。

  (七)强化激励保障,夯实服务基础

 强化基层组织运行经费保障。把党员活动经费,村干部绩效工资和党建工作经费等资金纳入镇财政预算,并建立增长机制, 2015年全镇村支部书记月平均工资加绩效工资不低于1020元,其余村两委成员工资按支部书记的80%、60%,并确保按月足额发放到位。党建工作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并建立专项台账,确保党支部工作的正常开展。

  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盘活村级组织资产资源,提高村级组织为民办事能力。

  同志们,基层是个大舞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正处在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伟大的时代正是我们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期。我们要切实增强党性,提高觉悟,提升素质,扎根基层,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干出一番事业,不负组织,不负百姓,不负自己。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服务型 加强基层 着力解决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