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书法艺术的个性化和公共性

时间:2021-10-14 12:59:25 浏览量:

艺术不能没有个性,但也不能没有公共性。没有个性的艺术,纯粹的模仿前人,没有历史意义。但是个性化跨出了公众的认知尺度,可能导致艺术交流沟通职能的丧失,最终可能导致艺术本质功能的实现出现困难。如何把握两者的尺度、分寸?书法是否也要遵循艺术的普遍规律?

这一问题是艺术创作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书法创作过程中需要理解运用的常见话题。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尺度,是每一位书法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自己多年学习与创作的认知和体悟,我认为:

第一,把握个性观念的“知”与“行”。书法艺术提倡原创,不能无畏的重复抄袭,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认知上,我们就必须树立个性观念:没有个性就没有风格,没有个性就没有价值,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艺术之爱,书法之道,越往高处越寒冷,越到深处越孤独。塑造个性的过程,不必要犹豫踌躇,左右徘徊,不必要过多关注公众是否认知,是否认可。但同时,必须在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树立独特个性,这才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个性。

如何知行合一,塑造属于自己,属于时代,属于大众认知、感动和影响公众的独特艺术语言和个性?这就是“行”。徐悲鸿先生有一联叫作“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这是艺术观念和思想行为的主观倡导,是塑造个人语言风格的胆魄气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个性观念,要有开放的思维,开拓的勇气。当今书坛要重视一个问题:“谁像谁,就奖谁”,书风雷同,取法跟风,似曾相识,这是展览中对个性的抑制和抹杀。塑造个性,需要有第一流的眼光,第一手资料,第一个实践,这样才能寻找到塑造个性语言和符号的知识准备和实践机会。

第二,把握普遍规律的“扬”与“弃”。“扬弃”是继承和发扬旧事物内部积极、合理的因素,是抛弃和否定旧事物内部消极、守旧的因素,是发扬与抛弃的统一。书法艺术要遵循普遍规律,也就是普遍认同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和取法,普遍认同的基本审美法则和标准,这些都是对个性的约束,对风格的控制,对度的把握。如同放风筝时,倘若要将风筝放得更高,必须要有线牵引和控制,没有线反而会掉下来。这根线,就是控制和约束。书法其实就是一种控制与约束的艺术,在法度与自由之间游走,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徘徊,在规律与超常之间平衡。这就涉及普遍规律的“扬”与“弃”。一是对书法传统的“扬”与“弃”。李可染曾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盲从肯定没有出路,突破才有可能发展。书法作品中有古法,有笔墨,有书写,有出处,最为关键的是有取舍。二是对公众标准的“扬”与“弃”。对公共标准把握的分寸是什么?就是适量的标准或限度。书法个性与公共性之间,必须掌握标准和限度,可以引发大众审美的思考和争辩,但也需要兼顾大众审美心理。艺术不需要哗众取宠,孔子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其实是一种“独立苍茫自咏诗”的豁达修为,一种喻情感于规矩之内,寄妙理于天地之间的自由境界,说明了他对公共性的礼教、规矩、标准的拿捏和驾驭。三是对规则运用的“扬”与“弃”。当然,应该关注书法艺术在公共实用领域与学术探索领域的区别,书法艺术的个性与公共性的选择与平衡。前者需要辨识度高,认知度高,后者着重探索研究,个性尺度可能更大。书法艺术对于规则的运用,需要理解和把握守法不守旧,简约不簡单,荒率不荒唐,离奇不离谱,严谨不拘谨,才能实现个性化与公共性的有机统一。

第三,把握艺术审美的“异”与“同”。艺术曲高和寡这是存在的。曲调高深,能跟着唱和的人肯定很少,艺术高冷,就很有可能知音难得,正所谓“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艺术作品需要特立独行,但过于怪诞,不通俗,缺乏识读,脱离公共性,能了解的人就很少。书法艺术如何做到个性与公共性的统一,这就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写出书法艺术的思想深度、知识厚度和情感温度,真正与大众、与时代同频共振,实现艺术与公众的沟通与互动。做到这一点,需要把握艺术审美的“异”与“同”。一是根植传统,取法立异。即个性需要融入共性,书法塑造个性首先需要尊重传统,根植传统,在传统范畴内,在取法对象、取法方向、取法路径上拉开差异。

二是运用法则,风格立异。书法个性化必须符合共性的基本规律,也就是遵循书写的基本法则和审美规律。用东方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写书法,而不是完全用西方的审美标准写书法。三是提高审美,思想立异。以书写性为本体,提升思想境界、思想深度、思想厚度,这样才可能塑造个性,这其中,特别要警惕书法作品一味地视觉化、美术化和构成化。四是定位书体,情感立异。五种书体中,找准定位,将书写引入感性的才情,情感的调动,做到喻书于理,喻书于情,实现情理交融,带来书法作品的差异化。五是放眼天下,包容立异。艺术家向公众的回归,需要对公共受众面的引导,对艺术个性的开放包容,才会使当代艺术个性化的创作获得前所未有的艺术自由与认同。费孝通先生曾经有一句意味深长的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们不仅要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之美。大同美究其本质而言,容纳个性,尊重创造,理性包容,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达到的一种平衡,最终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伍剑 字云渐。湖南湘潭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隶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齐白石纪念馆(美术馆)书记兼馆长、湘潭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书法家,湖南省文联委员、省文艺专家库成员。作品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奖”、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二等奖、第二届隶书展览提名奖、全国第十三、十四届“群星奖”创作奖、湖南省第六届书法作品展览金奖等。出版《伍剑书法作品选》《行迹》《<谷朗碑>文化艺术探微》《晨风欲来——伍剑书法状态》《且行且悟——伍剑书法状态》《清风微澜——伍剑书法小品》。

猜你喜欢 公共性书法作品书法艺术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知识文库(2020年17期)2020-09-22战“疫”书法作品选登雷锋(2020年2期)2020-03-31我行我秀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6期)2016-06-24书法作品飞天(2016年3期)2016-03-03杨洁书法作品诗歌月刊(2014年3期)2015-04-14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文物天地(2014年11期)2015-01-23论大学图书馆公共性形成与发展现代情报(2014年8期)2014-11-06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09年5期)2009-05-25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无限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09年5期)2009-05-25论政府的公共性及其实现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4期)2004-04-22

推荐访问:共性 也谈 个性化

《也谈书法艺术的个性化和公共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藏猫猫 下一篇:易代之殇与书法新变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