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产教融合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2-04-21 11:39:07 浏览量:

罗孝森

【摘 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加工操作技术型人才,农村职校由于资源缺陷,加上制造业在“中国智造2025”推动下的转型升级,迫使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本文是在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践行产教融合“三双合一、校企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对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三双合一  校企交替  转型升级

一、现状与问题

我校一直以来备受困扰而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就是学校培养的一线技术人才如何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毕业生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用技能,若所学的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则不能成为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尽管我们学校也有实习实训,也有顶岗实习,而多年来企业重使用、轻培养,使不少学生成为企业流水线上的工人,校企双元育人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如2016年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尤溪县长波水力机械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开展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也愿意在学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最终愿意到企业的学生只8有人,其中有3人通过相关考试录取到大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离开企业去大学继续学习,其余这个专业的学生因为工作为流水装配作业,简单重复而相继离开企业。

二、原因分析

1. 农村中职学校资源缺陷

作为一所县级农村中职学校,在师资问题上首先遇到的就是“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对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没有吸引力,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招到学校,却因为工作待遇低、教学设备跟不上、组织教学能力不够等原因选择离开。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生源的行为习惯差,没有坚持的毅力、缺乏自信心等,稍有点成绩就盲目自信,容易形成膨胀。在学校期间,觉得机床操作是体力劳动、简单、重复的动作,不愿精益求精,工作不上心,“差不多”就行了,觉得到企业也不一定用得上,真正到了企业绝大是简单加工、装配,技术要求不太高,工作太累!学生不肯钻研和继续学习,企业设备和产品更新速度又快,技术很容易被淘汰了。

2. 由中国制造2025转型升级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

2015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转型升级的宏大计划。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校就推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三双合一、校企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运行。

三、解决措施

1. 通过产教融合建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建立与运作“三双合一、校企交替”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所学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生产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

其中,“三双合一、校企交替”是指:

1.1认知实习

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认知体验,使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产生感性认识,同时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使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岗位有所了解,进行“座位岗位合一”“校企初次交替”。

同时,专业教师要进行教学内容对接岗位知识,实现学校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是“产教融合”的必然过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体现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学习两方面结合:第一,学校应加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标准,提高实践能力在评价中的权重,将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能力考核有机结合起来;第二,学校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技能教学与岗位技能实习,为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岗位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跟岗实习

也就是二年级的学生,进入实际训练,不断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工匠精神,主要的任务是学生能够实际投入到专业项目任务中,比如对一些典型的零件模具进行加工生产。教师和学生深入到校外实训基地,由工人师傅带领学生,采用“现代学徒制”方法,反复实践,达到熟练工作岗位内容,并掌握机械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技巧的目的;另外讓老师和学生都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体验生产过程,掌握专业技能,了解企业制造标准,以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实现“教师师傅合一”“校企第二次交替”。

这是学校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将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结合是构建“产教融合”的关键。它要求学生在学校完成校内理论学习与基础实践技能学习以后,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企业岗位生产实践,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如2019年9月27日至2020年1月15日,根据18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三双合一、校企交替”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到厦门宏发有限公司进行跟岗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次跟岗实习,使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数控加工技术管理知识,加工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师傅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中职生所必需的,从而近一步地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

1.3顶岗实习

职业教育中的最后半年主要是顶岗实习,让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进行顶岗训练。在实际岗位上进行深入地训练,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工匠将神。学生以准员工的角色在企业进行全面的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企业双向选择做好准备,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实现“学生员工合一”“校企第三次交替”。

如18机械加工技术专业2020年3月8日至2020年6月30日到厦门宏发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在完成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之后,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必修的实践课程。通过到企业生产环节进行实习,加强对管理业务的了解,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各业务进行初步分析,善于观察和分析对比,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并提炼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就业提供一定的机会和经验。甚至通过实习和自己的努力,有可能签订就业协议。因此校外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和提高过程。

2. 通过产教融合共建师资培训基地、共搭教学课堂

与机械相关行业、合作企业,专业科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聘请行业技能专家、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授课或讲座,尝试学校与机械行业、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共同挂职锻炼,解决学校专业教师不足和教师专业技能落后的问题。同时与行业专家相互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生产性实训指导、新工艺分析提高技能,提高教研组教学水平,并由学校教研室监管,教研组落实。

3. 构建产教融合多元化评价机制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不仅仅包括理论授课,还包括校企交替实践教学等内容,其有参与主体多样化、授课方式线上线下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的特点,这决定产教融合、校企交替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多样的。

3.1校企自身的内部评价

学校内部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學校实习小组评价、专业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三个方面,并且以学校实习小组评价为主。第一,学校组织实习评价小组进行操作,主要针对专业教师授课方式与课堂内容的科学性、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与学生考核成绩以及社会和企业的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学校评价主要反映专业设置和实践内容的科学性、教师授课情况以及学生学业等情况;第二,专业教师评价由参与校企交替的教师来进行操作,主要针对专业设置、理论和实操内容设置、学生实训考核方式制定等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主要反映专业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学生学业情况;第三,学生评价由参与校企交替的学生来进行操作,主要针对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等进行评价,是学生个人学业需求的体现。

3.2企业评价

由企业师傅对学生在企业实践水平、学习专业内容、在企业的思想表现等进行评价,达到校企交替的完美结合。

四、主要成效

1. 企业认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我们对尤溪长波水力机械有限公司、厦门宏发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90名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认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能吃苦耐劳,实践技能较强,能在生产一线站得住、用得上、做得好,称职率94%,优良率84%以上。“出口畅通”带来了“进口旺盛”,在中职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我校仍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招生规模,呈现“招得进、出得去、留得住”的喜人形势。

2. 师资能力大幅提升

通过产教融合、校行企联盟的运作,不断推进教师职业成长。学校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专业技术、科研能力、职业素养等各方面都大幅提升。目前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专业教师86%以上,专业教师通过各级各类培训达100%,进企业实践锻炼70余人次,在省市信息化技能大赛中多人次获奖。

3. 学生技能水平明显提高

依托产教融合“三双合一、校企交替”校行企联盟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积极推进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证的相互衔接,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9%,在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本年度学校项目建设期内,学生有5人次参加省技能大赛,有6人次获市一等奖,4人次获市二等奖,12人次获三等奖。学生积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专科上线率100%。

五、结语

推动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行产教融合“三双合一、校企交替”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当下社会对于该专业的需求满足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机械加工技术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推动该专业建设高端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我国在机械加工制造方面的进步发展,最终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教学情况,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为目标,打造全方位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转型升级产教融合大专药学专业与社会药房产教融合初探科技视界(2017年3期)2017-05-20DT时代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消费导刊(2017年1期)2017-04-17产教融合视野下生物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9期)2017-03-20信息化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转型升级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15期)2016-12-29模糊数学方法在产教融合评价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16年25期)2016-12-27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9期)2016-05-24以供给侧改革促进钧瓷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人民论坛(2016年8期)2016-04-11职教集团化机制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集团化机制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年8期)2015-09-17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集聚发展纺织导报(2015年4期)2015-06-18

推荐访问:机械加工 融合 探索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产教融合探索与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