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的养生学

时间:2021-05-22 00:19:25 浏览量:

邱邱 义山

现代人健康意识抬头,开始注重养生、提倡清淡饮食、心理疏导,不过这些保健养生的观点,并非现代人专有的观念,而是古已有之。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就已写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气。”

到了唐宋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们对于疾病和生命的理解更加地深刻,对于养生有了一定的认识,逐渐不再迷信所谓神仙之术,开始在生活习惯中采取了一些更加理性、科学的办法。

自律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不仅为后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诗篇,还涌现了大批高寿诗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他以75岁高龄辞世。在白居易晚年,他经常组织“尚齿之会”,专门宴请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高寿诗人聚宴。参加聚宴的老人们个个精神矍铄,身体硬朗,鹤发长髯,相聚一起,饮酒对诗,畅所欲言,大厅内笑声朗朗,热闹非凡。老年时代的白居易经常坐在自家院落中晒太阳,他感到晒太阳可以促使血液流动加快,能够促使细胞增生,这样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最终达到和气生肌肤的效果。他在诗中写道:“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睡眠是养生的很重要的事情。白居易中年之后便开始练习气功,在入睡前打坐调神,进行呼吸的调节,“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他认为身体有病就及时诊治,身体有不舒服就及时休息,绝不讳疾忌医,也不强撑自虐,将小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发展成危险的问题,大病往往是拖出来的,这样可以有效地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宋代陆游曾经写诗道,“苦爱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苏轼一生热衷养生,且嗜睡,他睡觉养生有一个秘诀,即每天早晨五更起床,先用篦子梳几百下头,尔后再假寐一会儿,通过“假寐法”,达到澄神静虑的目的,这很符合养生之道。苏轼在诗《闻公择过云龙张仙人》中云:“我生固多忧,肉食常苦墨……不如学养生,一气服千息。”在宋代士人的心中,如果日常生活中不在意养生的巨大作用,不在意调养将息之法就会导致百病的侵袭,从而身心为病苦所累,影响自身的生命质量。

享年71岁的唐代诗人刘禹锡因“少多病”,饱受“针烙灌饵”的折磨。稍微长大一点之后,见同伴少年的健硕又让他自惭形秽,于是他从借阅医书自学,还“学切脉,以探表候”,并搜集各种医方、药方和炮制药材的方法。刘禹锡经常对朋友炫耀说“其术足以自卫”的水平。

食疗

嵇康的《养生论》认为如果不对饮食加以节制的话,就会生很多的病,“节食,乃摄生之首要”。古人就深受这样的道理所影响,其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强调戒口腹之欲,做到饮食有节。白居易对食物并不挑剔,他说:“午斋何俭洁,饼与蔬而已。”诗人提倡多吃粗粮与菜蔬,且做菜的口味一定要清淡,新鲜的菜蔬与粗粮是日常食谱,当然白居易并不是完全的素食主义者,对于鸡鸭鱼肉并不是不吃,而是点到为止,这也和现在的饮食养生之道非常契合。

苏轼对于美食一直有着自己的追求,平时很喜欢吃羊肉,但是面对自己最喜欢的食物都可以做到“识味肯轻饱”,不贪欲。苏轼写就的诗歌《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日:“口腹恐累人,宁我食无肝。”

宋代诗人陆游也是谨遵节食之法,其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十分地强调不可以过重地沉迷于口腹之欲,一定要做到饮食有节。甚至其还专门地写诗告诫自己,认为“甘脆肥浓”是“腐肠之药”。在其诗 《对食有感》之一中明确指出:“养生所甚恶,旨酒及大肉”并认为“肥甘藏毒酖犹轻”,不可多食,提倡多吃菖蒲、春荠等素食。陆游写诗《书警》云:“吾观日用事,饮食真勍敌。乃知匕箸间,其祸甚衽席。”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士大夫们很注重饮食清淡的。

自唐代起,易消化吸收的各种养生粥就在士大夫中流行。他们认为粥不但可充饥,还有和胃、健脾、清肠、净化血管等健身祛病之功效。据《食医心鉴》一书记载,唐后期流行的具有疗病功能的粥食就达数十种之多,做法各有不同,以“梨粥”举例,就是拿3颗梨榨成汁加入粥内,可治小儿昏聩烦躁。其他的青小豆粥、黍米粥、薏苡仁粥等,也都各有其疗疾功效,这些都是常见之物,普通百姓都能消费得起。苏轼就曾经说过:“萍齑与豆粥,亦可成咄嗟”,而陆游也曾经写过《食粥》来表达自己对于粥的喜好和推崇。

此外,素食也是唐宋文人提倡的。北宋知名文人梅尧臣在多年的仕宦生涯里,留下不少论及植物种植与摘采的诗作,像是《舟中行自采枸杞子》:“野岸竟多杞,小实霜且丹。系舟聊以掇,粲粲忽盈盘。助吾苦羸苶,岂必采琅玕。自异骄华人,百金求秘丸。昔闻王子乔,上帝降玉棺。此焉即不免,但愿在心安。”梅尧臣在岸边采枸杞,不知不觉就采了一堆,不仅加菜还省去买药钱。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也相当爱吃蔬食,除了自耕菜园外,还会遵照《本草》一类的中药书籍所记载的食疗知识,来烹煮食材,并把蔬食养生的烹调方式写进诗中:“谁从西域移佳蔬,遍植中原葵苋俱。清霜严雪冻不死,寒气愈盛方芳敷……老人食贫贪易得,大釜日煮和甘腴。”张耒在诗中说的就是菠菜,他经常大锅烹煮,配着米饭一起吃。除了菠菜外,张耒还喜欢吃菘菜与芥菜,爱吃到连家里空地都要种植,并作诗《理东堂隙地自种菜》:“幽居无一事,隙地自畦蔬。秋雨忽甲坼,青青千万余。江乡盛菘芥,烹咀亦甘腴。岂惟供晨餐,庶用备冬菹。桓桓左将军,英气横八区。邂逅无事时,弛弓曾把锄。矧我放逐者,终年守敝庐。谅非勤四体,寓意以为娱。”

诗人钱时诗曰:“朝脯细嚼家常饭,一卷神农本草经,旋摘园蔬随意好,软炊土米绕牙香。人言少吃多滋味,此是尊生第一方。”从中可以看出其也是主张养生就是要吃清茶淡饭。

养心

养心也是唐宋诗人养生的手段之一,其认为保持内心的神定气闲和自然乐观的心态,不被荣辱得失扰乱内心的平静,就可以去除病根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长寿。“寡欲身少病,乐天心不忧。”白居易的养生之道是保持乐观,在生活中清心寡欲,对事物保持乐观,及时行乐,懂得知足。白居易一生坎坷,却能够心胸豁达,重视自我养生,最终得以高寿善终,令人敬佩。

著名诗人陆游就曾经写过:“死生虽天命,人事常相参。”那个时期也是有了养生家的,其中写就《养生类要》的养生家周守忠更提出:“我命在我,不在于天”的观点,可以看出他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陆游看来,心恬淡虚无,则六尘清静,邪念消除,自然精神内守,人自身的免疫力就会增强,从而战胜病魔。其曾经说:“清心幸足制三彭”,其中“三彭”,是指令人患病的体中“三尸”,泛指对金钱、美味、美色的无尽贪欲。其实欲望和邪念就是百病之根,这就犯了养生的大忌。

唐代诗人刘禹锡一生几经坎坷,他在长达23年的贬谪生活里,面对世事的变迁,宦海的浮沉,并没有陷于中消沉自卑,而是依旧直面人生,保持豁达的胸怀,充满豪气地立业立身。他在《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这首《秋词》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无常的人生,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拥抱豪情万丈的人生。

著文写诗,本身就是一种陶冶情操、静心养神的活动。而古代诗人高寿,更与他们心胸开阔、性情豁达、不求荣达有关。

猜你喜欢 高寿刘禹锡陆游 祝慈母九十高寿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2期)2020-06-04赏牡丹儿童绘本(2020年8期)2020-04-27陋室铭音乐生活(2019年12期)2019-10-10古代长寿有哪些雅称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2017年32期)2017-08-22除夜雪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6期)2016-08-12刘禹锡与《陋室铭》儿童故事画报(2015年8期)2016-01-27初夏绝句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4年8期)2014-09-19缘字诀·沈园高中生·青春励志(2009年4期)2009-04-21子遹不是陆游二儿子读书(1982年5期)1982-07-15

推荐访问:古诗 养生

《古诗里的养生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