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体验式学习理论编制导学案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6-28 06:26:26 浏览量:

陈燕明

摘要:本文阐述了应用体验式学习理论指导编制导学案的背景意义、方法策略、效果和注意事项,从而使导学案与教材、课件、化学实验和拓展内容充分整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和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导学案;
学习效益;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30-0054

一、应用体验式学习理论指导编制导学案的背景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意味着国家一改过去的精英教育为提高全民的基本科学素養教育,从而使全国各地中小学的招生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尤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再实行明显的分层招生教学,改为追求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在此背景下,本市区出现了片区招生、电脑排位及部分民办学校自主招生等并存的多种招生政策。公办学校同一班级内,生源出现成绩优、良、中、差参差不齐的分布特点,如何同时做到让差生听得懂、中等生记得住,优良生会运用、优秀生吃得饱,这给教师造成太多的教学疑难和困惑。

将四个层次的学生分成同一小组前后同坐,充分发挥学生互助帮扶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对四个层次的学生在指导上分身乏术的难题,但这毕竟只是教学外在的“形”,最终要使教学目标落实到这四个层次的学生身上需要一个有力的知识载体,导学案应时而生,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某课时的内容,掌握一定的方法,最终学会学习。

导学案,也有“讲学稿”“助学稿”等称号,有习题形式的,有教材内容填空题形式的,还有课堂流程形式的,大多为教师根据中考题特点和个人教学经验编写的,缺乏理论指导,优点有,但弊端也多。毕竟国家要求素质教育,导学案不应成为简单的练习册、填空题或课堂教学的笔记本,从而导致课堂成为“我讲你填”“我讲你练”“我讲你记”的教师主体教学场所,又或者“看后填”“填后记”缺乏学科素养的乏闷课堂,使学生成为记忆、做题的机器,缺乏主动学习、思考的意识,没有提炼总结的习惯,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导学案的编写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引迫在眉睫。

20世纪80年代,伴随建构主义的兴起,人们对学习的看法发生相应转变。在许多教育和心理学家看来,学习是“通过经验转化创建知识的过程,知识来源于经验的获得和转化过程的综合。”单纯依赖体验和反思并不能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这时,组织心理学家库伯吸收教育家杜威、心理学家罗杰斯等人的合理思想,提出了著名的四阶段“体验式学习圈模型”(下图)。[1]

四阶段体验学习圈界定学习是基于体验的持续过程,包括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体验学习的意义就在于:学习者在体验学习过程中,经历着知识的内涵及外延的变化,通过“看”与“做”的交替,形成学习的迁移能力,并不断地验证着周遭的世界。[2]

体验式学习理论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尊重学习感悟的个性化,也重视学以致用。导学案以此理论作为编制指引,必将引领教师把课堂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必将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和创新意识,这与素质教育要求高度吻合。

二、应用体验式学习理论编制导学案的方法策略

本质上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配套用品,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备课思路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导学案的编制。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引导学生主体主动完成知识建构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和点拨者。为帮助学生完成这个过程,教师可依据体验式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体验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组织在学生体验后进行反思及适当的相互交流得出结论,适时进行点拨提示,而后考查检测效果。为使教学流程、知识点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更清晰的印象,课堂注意力更集中,教师编制与教学设计相配套的导学案,使导学案对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有方向性的指引作用。导学案具体编制方法策略如下。

1.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导学案可分为课前导学、课堂学习、知识小结、当堂检测等主要部分,版面若允许可增加课后作业板块。

“课前导学”部分作用在于:一是指引复习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二是预习新课,即初步体验新知识。“课堂学习”部分应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相互的逻辑关系,将知识点单独列成小标题,使学生明确本课知识的学习目标。而每个小知识点的学习应包括尝试体验、尝试总结和尝试应用等环节,编制时应针对学生思维上的难点、盲点提供体验内容,然后进行指引性的尝试总结,课时目标中的重难知识点,小结后应设置随堂练习尝试应用,及时检测效果。知识点分散学习完毕后,为构建知识网络,则指引学生进行“知识小结”梳理,这为构建单元的思维导图作好了铺垫。其后的“当堂检测”习题要体现课时的重难点。

2.整合导学案、教材、课件、实验的方法策略

对于导学案、教材、课件的使用,虽然近年来大多教师已明确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但仍存在很多误区。如对于多媒体课件,常有教师利用课件“一讲到底”,有了课件学生就可以不用阅读课本,只需静坐听课。又如导学案的出现,它与教材、课件有重复或相冲之嫌,有的导学案内容大多是教材内容的重复,也有的导学案成了课件的替代品,教师从原来的用课件“一讲到底”改为用导学案“一讲到底”,错误地引导学生本末倒置,抛弃教材,只需听课把导学案填满,思维固化懈怠,毫无灵性可言,很多时候教材、课件显得多余无用。

要想将导学案与教材、课件、实验和拓展内容相结合,教师首先应明确教材、课件、实验和拓展内容的功能其实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即可以把它们设计为学生体验学习的途径。而导学案则是整合它们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当然,导学案上的内容适当设置,也可以成为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途径,导学案的功能性显得更强更综合。

导学案上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经历尝试体验、尝试总结和尝试应用等环节,尝试体验可通过阅读教材,也可以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进行实验,又或在导学案上提供拓展内容进行体验。教材上有的,优先利用教材体验;
教材上没有的,课件作为补充;
阅读无法替代的实验要动手体验;
个人无法解决的,要合作探究交流。导学案应指引的是:体验内容是什么、体验途径是什么、体验的感受是什么以及反思交流后得出的知识规律又是什么。教师在此过程中负责组织、点拨,而不是包办,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3.编制导学案的几点方法技巧

(1)体验的习题,以错误对比例子呈现,让学生自行归纳,能使学生产生深刻印象,促进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判断下列哪个式子是正确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其他式子的问题。

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2)选取补充的体验材料,应体现必要性,若教材有,或实验能解决,则无须再增加,如第六单元课题一中的“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没有,而这个事实学生迫切想要亲眼见证,所以这部分内容以视频的形式补充,并指引学生进行分析判断。

【知识点】石墨与金刚石的转化

观看视频后,分析判断变化类型。

结论:①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_______,化学式均写作_______,两者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______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

(3)体验的知识点若较为抽象,可借助直观手段,如多媒体动画课件、实物模型,又或是在导学案上提供微观模型图观察及绘画,如: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标准

尝试将以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转换为化学方程式,并在方框内把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

归纳: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的______________,这个化学方程式我们称配平了。配平即是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_______配上适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识点学习环节从教材中选取的体验材料应力求挖掘其内在的能力点,针对学生思维盲点、难点设计活动,使学生体验能力形成过程,且在总结处可加提示,如:

【知識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步骤

以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为例,找出使两边P原子和O原子个数相等方法步骤。

归纳配平的方法步骤:观察式子两边每种原子的________→______找出数目______相等的原子→选取数目_______________且数值最________的原子作为第一配平原子,以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将涉及的其他原子配平。

三、应用体验式学习理论编制导学案的效果和注意事项

体验式学习理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其指导教师设计教学思路过程,并配套编制的导学案,所得导学案充分整合并发挥了教材、课件、实验及拓展内容等多种教学材料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各自特有的作用,同时也促使教师深入了解和挖掘体验材料的能力点,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反思、合作交流和及时检测应用,促使能力的形成。体验过程尊重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感受和悟性差距,引导学生之间交流、总结和应用,努力使学生扬长避短。

导学案这种纸质知识学习载体,给予了中、差生可视化的学习过程和内容,等同于延长了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时间和消化时间,体验过程促使他们“五官”联动,加以讨论交流,大大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小结有效建构知识网络,也起到有效复习的作用,及时检测反馈更是有效减小了后进面。

此外,每个知识的学习环节可在课件上适当补充拓展体验,有效地解决了优、良层次学生“吃不饱”的学习需求,在总结环节时更可组织优生进行展示讲解、讨论思辨、互助帮扶,这样既锻炼了优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优越感,各层次的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激发,由此得到了一节情绪激扬、思维火花精彩碰撞的生成性高效课堂。

导学案优点多,但编制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课时时间一般为45分钟,每课时学习体验的知识点不应超过4个。否则无法完成,即使完成,也无法保证学生能真正消化完,囫囵吞枣反而导致较多学生掉队。

2.为便于教师的二次备课,导学案中对活动形式应减少出现要求。

3.为保证导学案在课堂上顺利使用,小组合作要正确运用评价制度,且重在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评价,以达到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升。

导学案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的教学思想影响着导学案的编制,也影响着教学最终结果是否符合素质教育。体验式学习理论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五官”联动,高效学习的一种学习理论,教师应用它进行设计教学并配套编制导学案,将导学案、教材、课件、实验和拓展内容充分整合,使各自的教学功能最大化,同时,充分挖掘体验材料的能力点进行教学,必将促使学生高效学习,促成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11(6).

[2]严亦峰.体验学习圈:体验与学习发生的过程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2009(4).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外国语学校528305)

猜你喜欢 体验式学习导学案有效教学 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周报·教研版(2018年52期)2018-10-21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推进有效教学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27期)2018-08-11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探讨新课程·小学(2017年3期)2017-05-04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课程教育研究·中(2016年12期)2017-02-27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行“导学案”教学的几点思考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11期)2016-12-29导学案教学在八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16年55期)2016-07-18小学英语课外活动中体验式听说教学的探索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11期)2016-06-21论述体验式学习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下(2016年3期)2016-04-19

推荐访问:制导 有效性 学习理论

《应用体验式学习理论编制导学案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