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古诗文教学中音乐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时间:2021-07-18 18:23:00 浏览量:

邹青

在统编教材中,古诗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因其文本特殊,用文言写作,诗歌还具有严谨的文体结构,要用最凝练的语汇表达或丰富或深曲或幽微的情绪,这就决定了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这一类“美”而“难以亲近”的文本,音乐资源在教学中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它使抽象的文学审美向直观的听觉审美转化,是不具备丰富人生阅历、没有成熟文学审美经验的小学生体察作者情感的有效手段。正因如此,一线教师对在古诗文教学中选择音乐资源,抱有非常高的热情。

笔者曾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对近百位一线语文教师进行了诗歌教学中音乐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有80%的教师曾经尝试在讲授诗歌时引入音乐资源。然而,在指导教学设计、观察课堂与磨课过程中,笔者发现一线教师在音乐资源的选择与使用上普遍存在问题。本文将以“原则——选择——利用”为线索,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引入音乐资源的原则

语文是一门以文字、语言、文学为核心的学科。音乐资源的使用应以为文本服务、为语言文字服务、为文学审美服务为原则。在“文本”与“音乐”关系的处理上,教师切不可本末倒置。这是本文探讨古诗文教学中音乐资源使用问题的前提。

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如何有效利用音乐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文,是一个须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时,发现经常出现这样一类内容:

“播放古箏曲,教师范读”

“播放音乐,朗诵诗歌”

“舒缓深沉的乐曲”

“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音乐起),再次去感受诗人那依依不舍的感情吧!(生齐诵古诗)”

以上对音乐资源的描述都是非常笼统的,也反映出一线教师对音乐资源使用的基本认识:一方面肯定了音乐资源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能有意识地对其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忽视了音乐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不是一个笼统的、可以用“配乐”模糊概括的概念。这种认识实际上意味着音乐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是不须要着意设计的,这就导致了音乐资源选择的随意性,也就更不可能顾及音乐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音乐资源的使用是低效的。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一旦确定要使用音乐资源,那么就要保证资源的使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积极意义。至于这种积极意义如何产生,要涉及如何对音乐资源进行选择与利用的问题。

二、音乐资源的选择

1.审慎利用与古诗文审美旨趣有较大差异的音乐资源

笔者曾以“您是否尝试过把音乐、歌唱与古典诗歌教学结合起来”为题,对校级以上语文骨干教师进行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81份。其中,选择“用纯音乐(器乐)烘托气氛”的有54位,选择“以诗词曲为歌词的流行歌曲或儿歌”的有45位,选择“以诗词曲为歌词的京剧或地方戏”的有27位,选择“古琴及琴歌”的有20位,选择“昆曲”的有9位,选择“没有使用过”的有16位。可见,器乐是一线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教学资源,在声乐类中,流行歌曲和儿歌较受一线教师青睐。

先说声乐,结合教学观察情况可以发现,儿歌、流行歌曲固然对记诵诗文、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些积极意义,但是它们是立足于当前文化、语言环境的歌曲,包括所谓的“古风歌曲”“戏腔”等现代音乐形式,体现的是现代音乐人对诗歌的理解,其音乐表达方式也是现代的。因此,除少数优质资源外,其审美旨趣常常与诗歌本身不能吻合,甚至不少作品有浅显化、碎片化、庸俗化的倾向,这对学生体会诗人情感、体察诗歌文体之美起到负面作用。

再论器乐,在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选择中,应以民族乐器为主,这并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从文化传统和文化生态角度而言,西洋乐器与古诗文的审美旨趣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这样的音乐很难与文本产生关联。如在一份《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设计中,有教师选择了萨克斯曲《送别》,这与诗歌本身的审美旨趣大相径庭,由音乐产生的联想与基于文本的画面想象也有较大偏差。

笔者建议一线教师选择使用古琴和昆曲等音乐资源,它们与古诗文一样,都是典型的文人文化。首先,古琴、昆曲、诗文同为“文士文化”,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旨趣。古琴和昆曲生成与被记录的各个环节,或由文人直接参与,或由文人引领其审美风尚。因此,古琴、昆曲与诗歌的审美精神高度一致。其次,琴歌、昆曲是诗词曲歌唱的活态遗存。“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等唐诗名篇都留下了传唱的记录,由于中国记谱方式晚熟,这些歌唱的样貌早已湮没无闻。琴歌与昆曲是目前较容易听到的“中国传统声音”,其潜在的文化附加值是非常突出的。其中,昆曲以文字为本位,有着以文化乐的特点,符合在语文教学中音乐资源为文本服务的原则。

2.音乐资源不能与文本出现明显的冲突

在音乐资源选择的基本范围确定之后,就要选择具体的曲目了。教师应坚守音乐资源不能与文本出现明显冲突的底线。比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有文言文《伯牙鼓琴》,其中,“琴”在中国古典音乐史上并没有歧义,但是,在各种音乐平台上搜索《高山流水》,数量最多、排在前面的常常是古筝曲,所以一线教师在音乐资源的使用过程中频繁地出现知识性错误。比如,有的老师误认为“古筝”与“古琴”是同一类乐器。还有的一线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提到了“古琴”,但是使用的音乐资源却是“古筝”,或者忽略了乐器属性的问题,直接以古筝曲《高山流水》与文本对应。更有甚者,教师讲解的文本是琴,配合的图片是筝,但是播放的音乐却是琵琶曲《琵琶语》。琴与筝作为古典弦乐器,在外观上确实有相似之处,一线教师有所混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琴所承载的文化传统是筝无法比拟的,其音乐的审美风范也是完全不同的。《伯牙鼓琴》所涉及的《高山流水》,《送元二使安西》所涉及的《阳关三叠》,都是琴文化史上的重要符号。《伯牙鼓琴》一课,音乐资源的使用还涉及对关键词“琴”的理解,这种音乐资源的选择明显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正确解读。这种情况下,音乐资源的使用就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画蛇添足”了。

在保证音乐资源的选择不与文本冲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其一,选择高质量的音视频文件以对接小学生的欣赏习惯;其二,尽量选择学养较高的艺术家的作品;其三,截取长度合宜的片段,以1~3分钟为宜,时间过短不利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时间过长则容易冲淡教学的逻辑。

三、音乐资源的利用

1.以没有知识性错误为底线

语文教师的专长在于对语言、文字、文学的把握,其对音乐史、音乐文化了解不够深入是很正常的。一些一线教师在音乐资源的解说上,常常出现明显的知识性错误。比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时,有位教师曾有这样的教学语言:

在《送元二使安西》的音乐传唱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版本,我们今天比较容易获得的琴曲《阳关三叠》出自清代琴学文献,而非唐代的《阳关三叠》和《阳关曲》,因此,在课堂上是无法“感受穿越千年永恒之美”的。

教师一旦选择使用音乐资源,就一定要像对待文本一样审慎地对待音乐。除了可以查阅网络资料之外,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等,都是经典的音乐史著作,教师可以查阅其中的相关内容。

2.以音乐资源实际支持古诗文教学为目标

教師在没有知识性错误的基础上,还可以对音乐资源的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笔者研读过的涉及音乐教学资源的古诗文教学课例中,音乐资源的使用方式普遍比较简单,或是放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是在朗诵过程中作为背景音乐,或是放在结语环节以“升华”情感。比较典型的例子如下:

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以典雅的琴音浸润学生的心灵,再在《高山流水》的温婉凄美中诵读全文,收获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以上音乐资源使用的课例是没有具体教学活动支撑的,是浮于教学内容之外的。还有一类情况,音乐资源支撑了教学活动,但是与文本脱离了关系,比如:

拓展延伸,歌颂知音......学到情深处,播放《高山流水》的琴声,当学生如痴如醉的时候,问学生:“伯牙仅仅想到高山和流水吗?还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一时回忆不起来,指指窗外,学生马上反应过来: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海里游的。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高山流水》的使用就与文本没有关系,甚至带偏了文本研读的重点。《伯牙鼓琴》重在理解琴背后的“知己情志相通”,至于音乐能表达多少具象事物并不重要。

那么,除了导入、结语、配乐朗诵这些一线教师已经很熟悉的教学设计方法之外,还要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将音乐资源真正嵌入课堂教学呢?

其一,可在找到适合的音乐资源的前提下,以音乐为古诗文文学意蕴的讨论材料。如朱复先生所唱之昆曲《阳关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句有委婉铺叙之感,“劝君更尽一杯酒”句情感较前两句更为浓烈,音调更为高亢,但并未作彻底爆发与宣泄,“西出阳关无故人”句再次变得深沉醇厚,音调也更为低沉。歌唱的处理与王维诗歌“惜别意悠长不露”“凡情真,以不说破为佳”的文学意蕴高度契合,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展开课堂讨论,可以更好地实现把握诗歌意蕴、理解诗人情感的目标。

其二,可以音乐资源为破解古诗文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比如,《伯牙鼓琴》一文,小学生有一个理解上的难题,即为何能通过“了然琴意”而证明“互通心意”?这是一个“准神话传说”,还是能尝试着从音乐文化史的角度对其加以理解?教师首先要理性地选择琴曲《高山流水》,并对《伯牙鼓琴》文本进行解读。琴是中国最为典型的文人乐器之一,其音乐语言的表达是幽微隐曲的,不是直白显露的,这样的表达方式,仅仅用语言描述是非常苍白的,而寓于音乐之感染则会变得较为容易。由此,教师可以进一步解说,以这样幽微隐曲的乐器作为沟通情感的媒介,需要相当水平的琴学修养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以及对彼此的性格、志趣、情操有高度的体认。而俞伯牙和锺子期居然能够在“方鼓琴”“少选之间”就想到“高山”“流水”及其背后寄寓的情志,必然是以上四个方面的高度契合。这样的知己是难得的,通常也是唯一的,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了。由此可见,琴曲《高山流水》的使用,是与文本的理解非常贴合的,也能破解文本理解的难题。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古诗文教学中引人音乐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师普遍的做法,而在音乐资源的使用理念、选择范围、使用方法等方面却普遍存在问题,这些问题表面上涉及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实质上关乎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并最终指向学生的实际获得。对这一问题进行澄清,应从如下几方面考虑:其一,在整体观念方面,应以“音乐服务文本”为根本原则;其二,在资源选择方面,要审慎利用与古诗文审美旨趣有较大差异的音乐资源,并要特别留意音乐资源的选择不能与文本产生冲突;其三,在音乐资源的利用方面,应以没有知识性错误为底线,以音乐资源实际支持古诗文教学为目标。在语文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这一问题上,无论是否与语文教师的知识背景有关,一旦进人“语文课堂”的场域,都应审慎对待、精心设计。

【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百年江苏校园昆曲教育研究”(编号:20YSC006)、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近代江苏校园昆曲教育研究”(编号:2020SJA060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山流水昆曲古诗文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疯狂英语·读写版(2021年1期)2021-03-08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初探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12期)2020-09-26高山流水世界文化(2020年6期)2020-06-29问天歌海(2020年2期)2020-05-12大运河畔响起昆曲声北广人物(2020年1期)2020-03-17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青年生活(2019年9期)2019-10-21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1期)2019-03-13高山流水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7年12期)2017-12-26高山流水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7年7期)2017-11-13昆曲的气数市场周刊(2010年9期)2010-11-05

推荐访问:利用 古诗文 选择

《论小学古诗文教学中音乐资源的选择与利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