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理论建设亟待加强

时间:2021-08-03 16:39:03 浏览量:

冉乃彦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周易·家人卦》就已经有了关于家庭教育的记载,例如“教先从家始”“正家而天下定”“家之正则国之定”等。这种“家国同构”的治理形式,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之后,许多有关家庭教育的文件连续出台;大专院校纷纷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机构;民办家庭教育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网上的家长群进行着热烈学习、讨论。据笔者所知,每天清晨,在很多家庭教育微信群,家长往往是一边干着家务一边聆听着家庭教育知识。

但是,与家庭教育在实践中蓬勃发展相比,家庭教育的理论建设显得滞后。表现在:有的重要观点研究不透彻,甚至存在相对立的主张,让家长无所适从。

例如学前要不要识字?人们往往混淆了“小学化”与认知敏感期认字的不同性质。“小学化”主要是指直接向幼儿传授小学阶段才应该接受的具体教科书知识。而对学前尤其是孩子认知敏感期的认识,由于缺少全面深入的理论探讨,常常理解得过于简单了。到了幼儿园就变成了“不教字”,到了家长那里变成了“幼儿时期就是玩”。一个重要的、又是复杂的成长时期,变成了片面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跟踪研究的学校中发现,初上一年级的200名学生中,竟然有10名零识字学生,还有一些只认识几个字的孩子。这些孩子缺乏认字的体验,面对有文字的新课本,心灵很受伤。

其实,幼儿阶段,特别是4~6岁,正是识字敏感期。中国象形文字的特点和幼儿的形象思维非常契合,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当中,很自然地可以去认识一些字。比如走在路上,可以看看记记胡同、街道名字;在博物馆参观或者玩玩具时,也可以记几个动物的名字。当这些字帮助孩子打开一个新天地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更高的学习积极性。这种自然而然的认字,没有指标,更没有强迫,和“小学化”根本不是一回事。

当有的学者,出于好意把“惩罚也应该是一种教育手段”,夸大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时,理论上就出现了片面性。惩罚对于教育来说只是重要手段,而不是必要手段。也就是说,承认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并不等于必须有惩罚才是完整的教育。当优秀老师没有使用惩罚手段而取得教育成功时,难道还需要检讨自己的教育不完整吗?想一想“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的寓言,太阳的这种教育脆弱吗?

在借鉴名人的文化遗产的时候,也需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例如《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中的家庭教育内容,哪些是正能量,哪些是负能量,学者中有不同看法,这属于正常的现象,但是向广大群众推荐的时候,就应该有严谨的理论分析批判。

還有一些肤浅的观点,在社会上很有市场,例如“上学就是学知识”“考上清华北大才能改变命运”……当然,绝不应该简单地责备家长教育孩子不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是“考清华北大”。我们应该下功夫进行研究,并帮助家长在理论上搞清楚:孩子的幸福人生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真正幸福的人生?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人不是彻底搞清楚和宣传正确理论,而是为“唯分数、唯名次”的应试教育推波助澜。有的人甚至在家长会上讲什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主张不要指望孩子的自觉性,要抡起“革命的小鞭子”……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最有说服力的是抗击新冠疫情时期,医学专家及时确认病毒能够人传人,建议采取封城、建方舱医院等果断措施就是以“彻底的理论”为基础的。

而家庭教育出现的种种认识混乱,就是在理论上没有抓住家庭教育的根本。

家庭教育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大家探讨。例如:家庭教育在人类发展中占何种地位?人在成长各阶段中家庭教育起什么作用?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有什么优缺点?以儒学为主的家庭文化传统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

家庭教育实践的蓬勃发展,为理论建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当前极其需要公办、民办的家庭教育机构和有识之士团结起来,取长补短,在实践中总结涌现出来的丰富经验,通过提炼、提升,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教育理论工作者如果不深入实际,不下功夫学习广大家长的经验创造,而是在空洞的体系和概念上自我欣赏,只能有害无益。

在中国家庭教育理论的建设上,家长这个队伍绝对不应该忽视。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亲身实践者,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做了极有价值的探讨,完全可以成为理论建设的重要成员。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者,要重视和善于团结家长,形成合力,为家庭教育事业作贡献。

作为教师,和所有人一样,都和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况且很多教师本身也是家长。特别是现在强调家校合作,学校承担着指导的重任,参与家庭教育理论的探讨应该是责无旁贷的。但是应该承认,目前的教师往往更了解教材和教学,而不真正了解学生,不了解家长,缺少家校合作的经验,缺少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理论的修养。不过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在掌握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上占有优势。如果教师树立了大教育观,下决心了解家庭教育,探讨家校合作,那么,在家庭教育的理论建设上,肯定能发挥更大作用。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敏感期惩罚家校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学生版上半月(2020年11期)2020-11-17航空信带来的惩罚语文世界(初中版)(2020年6期)2020-10-27“惩罚”等十三则杂文月刊(2020年12期)2020-04-01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家校关系江西教育A(2018年10期)2018-12-27浅谈1岁~3岁早期亲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大陆桥视野·下(2015年3期)2015-10-21真正的惩罚等学苑创造·A版(2015年6期)2015-07-01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为了孩子(孕0~3岁)(2014年10期)2015-01-14妈妈,不要坐等敏感期母子健康(2014年4期)2014-05-10航空信带来的惩罚语文世界(小学版)(2009年10期)2009-12-14

推荐访问:亟待 家庭教育 理论

《家庭教育理论建设亟待加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