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格·关系·动机·其他

时间:2021-08-03 19:25:50 浏览量:

费明富

人物语言里包含了人物的职业信息、性格信息、人物关系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特定环境下的动机等。如鲁迅《祝福》中卫老婆子的中介人职业和《药》中康大叔的刽子手职业,其职业特点都在人物各自不同的言语能力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红楼梦》中王熙凤和平儿的语言也能反映她们各自的地位和性格特征……诸如此类的语言描写,值得我们进行专题学习,深入探讨。本期我们就对选自不同作品中的文段做具体分析,学习赏析作品中的人物语言。

文段一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
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节选自鲁迅《药》)

文段二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在众人谈话的场合里,对于言语受众的把握就成为阅读对话的一个难点。在文段一中,花白胡子的言语受众就颇耐人寻味,因为他虽是在对华老栓讲话,但其实是说给康大叔听的,是在对着康大叔溜须拍马。而文段二中王熙凤的话,就更引人深思了。因为她这番话的受众表面上是林黛玉,又好像是探春三姊妹,但实际上的对象是贾母,由此可见王熙凤的工于心计,对利己人际关系的维护到了何种自觉的程度。当然,类似这样的特殊对话不是每篇小说都有,但是把握好众人谈话场面的受众,仍是理解小说对话的一个基本能力。

文段三

她們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小说情节的展开,有时也要靠对话的延宕、转折或转换。这段对话中,“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这句话无疑是在引导大家远望,由此就望见了敌人,从而巧妙地将小说由现有的场景转入到一个新的场景中去,情节自然被延宕开来。

文段四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对语言背后的人物个性进行分析,是理解对话的常规思维模式。这里是《荷花淀》中四个青年妇女的一段对话,体现了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首先,第一句话说得委婉含蓄,女人先是若无其事地摆出了探夫的客观条件(“还在这里没走”),之后又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不拖尾巴”),并申述了探夫的主观原因(“忘下了一件衣裳”),我们由此可以推见说话人的乖巧伶俐。第二、四句话应该是一个人说的,她心直口快、直言不讳,未等水生的女人把话说完,就急忙打断,进行反驳和补充;
无疑,这是个急性子、爽快人。而水生的女人的话虽然未说完,但看得出,她虑事较周密。第五句话则托词遮掩,忸怩羞涩,完全是一种新媳妇的口吻。

这里我们再换一个角度,研究一下作家的描写方法,这是一段典型的“逆笔”写法(如正话反说、欲扬先抑)。几个青年妇女惦记着自己的丈夫,想去看一看,这本是人之常情;
但孙犁却写她们“本来不想去”“有什么看头啊”之类的语言。这些话说得轻淡,实际上却表现了青年妇女们对自己丈夫的思念,看似无情,实为“情至之语”,它比按生活的常情和事理来直观描述、正面抒发感情,效果要突出得多。

文段五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节选自林海音《血的故事》)

一般我们讲述故事,常会用叙述的语言道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但若故事被渗透到人物的对话中,就有些不同了,常给人以“云中看龙”之感。林海音的《血的故事》就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讲述一个曲折生动的爱情故事。要了解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我们需要借助人物语言,做一番“拼合”。比如由上面这段话可知,“我”和秀鸾的结合,当初受到了巨大的外力阻挠,这阻挠就是秀鸾父亲的强烈反对,但外力的阻挠并没有影响到秀鸾的态度,相反她的态度非常坚定,于是父女俩都对彼此把话说绝。读者在理解这段话时也不能机械地理解,它能说明的只是两者态度的坚定,并不意味着父女感情的破裂,小说后文的叙述也印证了这一点。

文段六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
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
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

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

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银瓶(老汪的老婆)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新盖的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说:“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喂牲口的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呢?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节选自刘震云《教书匠老汪》,有删改)

有时,我们孤立地去读某一节对话,会很难理解文本想要传达的真实意思。比如在这个文段中,我们若只是孤立地阅读后面的对话,就很难理解老汪潸然泪下时所说的那句话。但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自觉联想到前文的对话,就能理解话中的内涵了,就能知道老汪平时无人理解的苦闷,知道老汪得到老范的理解时为什么那样感动,“老汪潸然泪下”正是他长期不被人理解的苦闷之心被慰藉的瞬间释放。

人物对话中不仅包含有人物的身份、爱好、学识、性格等,还有言者的语言智慧、风格等。

如文段中的老汪,无论是其教书匠的身份、隐忍寡言的性格、对《论语》的偏好与个性化解读,还是他引经据典的语言风格,都在其言语中有充分的体现。

再如管家老季,他给东家老范建议——把老汪辞掉,先是说老汪教书的“无能”,后再说银瓶是个“贼”。倘若老范因为老汪教书的“无能”而同意辞掉老汪,老季也就没有必要去说银瓶是个“贼”,也显得自己宽厚。倘若老范不同意,再说银瓶是个“贼”也不迟,可见老季的心思缜密与慎言。再则,说了银瓶是个“贼”,倘若老范同意因此辞去老汪,则既表明他这个管家对主子的忠诚,又能从根本上解决怎样处理银瓶是个“贼”的难题。倘若老范不同意辞去老汪,其实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银瓶是个“贼”的难题,那就是听之任之、视而不见,尤见老季的老谋深算。

老宋则是个过话人,在作品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连缀人物、增强作品表现力的作用。假如没有老宋这个过话人,那么老范的言语在老汪那里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彰显的机会。

文段七

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学生,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

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节选自宗璞《西征记》)

这段对话,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蒋姓学生先是底气十足,文中用“唤”字突出了他的声音之高。接着是“嗫嚅着”,虽是再次“唤”孟先生,已见其底气的外泄。真到了孟先生跟前,则又吞吞吐吐,给人“口齿不清”之感,更可见其底气的不足。当其托词遭遇孟先生的冷冷斥责后,似乎恼羞成怒了,以至于大声地回驳孟先生。蒋姓学生的人物心理和性格品质,都在这段对话中被深刻地揭示出来——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而他却处心积虑地想要逃避责任。

文段八

一时人回大夫来了,贾母忙命快进来。王夫人、薛姨妈、宝钗等暂避里间,贾母便端坐在宝玉身旁。王太医进来见许多的人,忙上去请了贾母的安,拿了宝玉的手诊了一回。那紫鹃少不得低了头。王大夫也不解何意,起身说道:“世兄这症乃是急痛迷心。古人曾云:‘痰迷有别。有气血亏柔,饮食不能熔化痰迷者;
有怒恼中痰裹而迷者;
有急痛壅塞者。此亦痰迷之症,系急痛所致,不过一时壅蔽,较诸痰迷似轻。”

贾母道:“你只说怕不怕,谁同你背药书呢。”王太医忙躬身笑说:“不妨,不妨。”贾母道:“果真不妨?”王太医道:“实在不妨,都在晚生身上。”贾母道:“既如此,请到外面坐,开药方。若吃好了,我另外预备好谢礼,叫他亲自捧了送去磕头;
若耽误了,打发人去拆了太医院大堂。”王太医只躬身笑说:“不敢,不敢。”他原听了说“另具上等谢礼命宝玉去磕头”,故满口说“不敢”,竟未听见贾母后来说拆太医院之戏语,犹说“不敢”,贾母与众人反倒笑了。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这里贾母和王太医的对话很有意思。王太医给贾母谈病理,是为了得到贾母的信任;
但是贾母因宝玉生病而心急,她第一时间希望听到的是病情如何。两人的言语动机不在一个频率上,所以贾母不耐烦;
由不耐烦,可见在他们的关系维度上,是贾母在上,贾府的政治地位之高也可见一斑。当王太医说“实在不妨,都在晚生身上”后,贾母似乎将信将疑,在勉励王太医悉心诊治的同时,也对其施加压力。但在这个时候,二人的言语速度依旧不在一个频率上,王太医的搭话有延时的现象,导致其“不敢,不敢”事实上不是针对“我另外预备好谢礼,叫他亲自捧了送去磕头”,而是针对“若耽误了,打发人去拆了太医院大堂”,因此在场的人都笑了,读者读来也颇觉有趣。利用延时来处理对话,增添对话的趣味感,也是《红楼梦》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课外阅读推荐:

请同学们阅读《红楼梦》中的以下章回,点评其中的人物对话。

①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②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③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④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⑤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猜你喜欢 老范文段贾母 跟谁说金山(2019年8期)2019-09-03跟贾母学养生哲学畅谈(2018年7期)2018-08-23单一·连贯·完整高中生学习·高二版(2017年9期)2017-10-25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百家讲坛(2017年15期)2017-08-30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17年7期)2017-08-09卖苹果的老范作文周刊(综合版)(2017年8期)2017-07-10老将出马戏剧之家(2017年2期)2017-03-07不会写诗的老范金山(2016年1期)2016-08-17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意林(2016年6期)2016-04-06人心如墙故事会(2010年9期)2010-04-23

推荐访问:动机 性格 关系

《职业·性格·关系·动机·其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