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焦虑作为社会综合征的治理逻辑

时间:2021-05-22 00:22:16 浏览量:

黄晓磊

当前教育焦虑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教育焦虑产生的社会背景和认识前提。教育焦虑直接反映出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反映着教育系统运行机制存在的线性逻辑以及教育评价中的不科学导向;它还反映着焦虑主体过度参与教育实践,凸显应试教育的“共谋”。教育焦虑的实质是家长对儿童未来发展确定性追求过程中所遭受的失控状态。

在优质教育资源供需失衡的前提下,教育评价的不科学导向形成了“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这也暴露出在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中存在着一条应试教育的线性逻辑,这在家长看来就是一条实现社会流动的确定、可控的路径,甚至可以说是“捷径”。当越来越多的家长视其为唯一路径并不断涌入时,这条路径通往预期结果的确定性和可控性变得越来越小,家长便陷入了一种失控状态,教育焦虑应然而生。

教育焦虑不仅仅是个体的一种状态表现,而且还是一种社会综合征。它是在优质教育资源供需暂时不平衡条件下,由教育评价的不科学导向、家长过度参与教育实践共同引发的。教育焦虑的缓解要从资源供给、教育评价、家校共育等方面入手,整体行动、综合治理,积极营造家校社良性循环、充满活力的协同育人环境。

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供需关系

优质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是产生教育焦虑的前提条件,加剧了资源通道的局部“拥堵”,“剧场效应”不断提升竞争门槛,教育资源的激烈竞争造成了人们资本博弈的失控。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结构、改善优质教育资源资本博弈状态是缓解教育焦虑问题的关键。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满足需要从供给的增量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入手。从增量而言,一方面坚持新发展理念,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律,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从增量发展逐步转向优质发展,不断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切实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鼓励学校特色发展,破除阻碍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机制性问题,有效形成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办优质教育,完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差别化政策体系,放宽办学准入条件,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同时,规范社会力量办学行为,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渠道,创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增量方式,努力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多元供给格局。从结构而言,合理规划优质教育资源多样化建设,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不断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最大范围覆盖。

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破除人才培养与选用的线性逻辑

不科学的教育评价是产生教育焦虑的机制基础。教育评价中的“唯”导向机制逐渐形成了社会与教育互动的线性逻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试程度在这一逻辑循环中不断加剧。这种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必然促使人们寻找提升分数的最佳途径,即占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焦虑便在过度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文凭獲取的非必然关系中产生。要缓解教育焦虑就需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破除人才培养与选用实践中的线性逻辑,即依靠分数、升学和文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流动。一方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确保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阻断和改变仅仅依靠分数、升学和文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流动的逻辑链,合理引导人们的教育追求。另一方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建立“职业高考”,完善“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和人才培养水平,实现教育“两条腿”走路。

三、探索家校共育模式,合理规范家长教育实践的作用

家长过度参与教育实践是产生教育焦虑的直接原因。随着家长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呈现出科学化、精细化特点。家长合理参与教育实践能够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但是当前家长的功利化观念和行为在教育实践中影响越来越大,他们对儿童的“额外教育”已经逐渐构成了教育实践的一部分,并不断凸显和加剧着教育实践中的“应试”程度,其中,校外培训机构疯狂发展就是家长过度参与教育实践的直接表现。家长甚至逐渐成为儿童教育的“设计者”,他们了解教育与社会互动的线性逻辑,能够“巧妙”运用运行规则,为儿童在竞争中不断积累优势。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断深陷“应试”泥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教育焦虑便在这一过程中产生。要缓解教育焦虑就必须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扭转家长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合理规范家长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信任,改变家校“共谋”实施应试教育的关系模式,探索良性互动的家校共育模式,明确家校各自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作用,确立在高质量教育实践中家校良性互动和合理关系的边界,建立充满活力的家校关系。

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这必然意味着优质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将会得到大幅改善,教育焦虑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前提条件将得到根本改变。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入手,彻底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人才培养与选用实践中的线性逻辑也将会得到改变。当教育焦虑产生的前提条件和机制基础不断发生改变时,教育焦虑并不会自动消失,家长需要自觉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摒弃功利化思想,科学合理地规划适合儿童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使自己从过度参与教育实践的焦虑中解放出来。

猜你喜欢 线性教育资源家校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学生版上半月(2020年11期)2020-11-17关于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一个证明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9年9期)2019-10-30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家校关系江西教育A(2018年10期)2018-12-27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卷宗(2018年14期)2018-06-29线性耳饰小资CHIC!ELEGANCE(2018年8期)2018-04-03开放教育资源愈加受美国高校青睐世界教育信息(2018年4期)2018-03-20线性同余式与中国剩余定理湖南教育·C版(2017年12期)2018-01-03利用开放教育资源普及高质量学习内容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15期)2016-01-06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年9期)2009-09-29

推荐访问:综合征 家庭教育 焦虑

《家庭教育焦虑作为社会综合征的治理逻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 投诉